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超声鉴别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超声鉴别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声像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2021年20例提示宫角妊娠超声检查结果, 并与临床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随机观察20例提示宫角妊娠病例,15例经手术证实,手术证实间质部妊娠2例,3例动态观察复查转化宫腔内妊娠。
14例宫角妊娠行人流手术,2例间质部妊娠行手术切除;1例黑白经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孕12W ,活胎人流失败后复查彩超提示:宫角妊娠子宫肌瘤临床实施宫腹联合手术。
间质部妊娠 2宫角妊娠12W+ 子宫肌瘤人流失败后声像后行宫腹联合术[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方法, 它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辅助临床正确处理. 仪器 GE LOGIQ3PRO 使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Z ;阴道探头频率5-7MHZ 超声诊断方法:1:经腹(膀胱充盈)或经阴道扫查,除常规观察内容外,重点观察妊囊或妊囊样不均质包块是否紧靠宫底(纵切面)及紧靠一侧宫角(横切面)2:重点观察妊囊或妊囊样不均质包块与蜕膜化内膜关系。
3:CDFI:判断妊囊或妊囊样包块外周的血流状态及囊内是否有心管搏动。
超声特点: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具有一般异位妊娠所具备的一些共同超声影像特征:子宫体积正常或增大,内膜回声增厚,宫腔内未探及孕囊回声,宫腔外见异常包块,包块回声类型按超声探测时处于异位妊娠的不同阶段而异。
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包块内见妊娠囊,部分见心管搏动;2、包块呈均质或不均质的实性结构;3、包块呈混合性结构。
若病灶出现流产或破裂,大部分可于盆腔内出现液性暗区。
除以上所描述的一般影像学特征外,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因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尚具有其特有的一些特征。
宫角妊娠:宫角处突起包块,与子宫内膜线连续,其外上方见完整的肌壁层。
间质部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异位的包块位于输卵管近宫角部位,与子宫内膜线不相连续.其周围仅有间断薄肌层围绕。
超声检查诊断宫角妊娠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经腹及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联合扫查)对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像,包括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周围回声及其血流分布情况。
结果17例宫角妊娠表现孕囊型8例,不均质包块型6例(其中流产型2例),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82.4%),误诊为输卵管妊娠1例,漏诊2例。
结论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对宫角妊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均质包块型及流产型易漏诊,声像图特点、血流分布等特征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超声检查;宫角妊娠宫角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
但如果发生破裂可引起严重的出血,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临床,易漏诊,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的病理妊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现将我院17例宫角妊娠的超声图像(经腹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联合扫查)分析及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手术证实)的17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8岁,就诊时停经35~80 d,尿HCG阳性或弱阳性,血HCG不同程度升高,有不规则阴道流血7例,下腹痛或肛门坠胀9例,下腹剧痛伴失血性休克2例,无腹痛及阴道流血者6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2.5~5.0 MHz,阴道探头频率5.0~8.0 MMz。
先常规仰卧位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宫腔有无妊娠囊,宫角是否对称,有无突出,宫角及宫旁有无包块,盆、腹腔有无积液及双侧卵巢情况。
其次待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置入阴道探头使之紧贴穹窿,对子宫及双侧附件区进行多切面仔细观察,进一步观察宫腔、宫角及宮旁有无妊娠囊及包块回声,重点观察两侧子宫角形态,妊娠侧宫角包块的大小、位置、结构,以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并常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
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超声鉴别诊断新方法定义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是受精卵着床于宫角区域不同部位的两种不同妊娠状态。
间质部妊娠(Interstitial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间质部的一种输卵管妊娠,随妊娠进展子宫圆韧带往内侧移位。
宫角妊娠(Angular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着床在正常子宫体腔一侧角,子宫体腔输卵管出口内侧的一种偏心性宫内妊娠,导致子宫不对称增大,子宫圆韧带往外侧移位。
宫角妊娠这种偏心性宫内妊娠,其妊娠结局可足月活产,不属于异位妊娠范畴。
图1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着床部位示意图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妊娠结局不同,临床处置原则迥异,及时明确诊断临床意义重大。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是一线的筛查诊断影像技术,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子宫冠状面及斜冠状面成像评估和MRI是有重要价值的进一步检查方式。
但有时凭影像技术不能可靠鉴别,腹腔镜被认为是确定妊娠部位的最终诊断手段。
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误诊为间质部妊娠案例文献有诸多报道,两者的超声鉴别诊断,有时是一种挑战。
临床及超声诊断标准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标准:(1)腹痛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2)直视下发现一侧子宫角膨大,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3)胎盘滞留在子宫角。
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诊断(Jansen,Elliot,1981)。
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标准:(1)子宫体腔空虚;(2)孕囊或不均质包块距离宫腔外侧大于1cm;(3)包裹孕囊或不均质包块的肌层厚度小于5mm(Timor-Tritsch,1992)。
该标准特异性为88%–93%,敏感性为40%。
图2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声像图。
经阴道超声旁矢状切面,示宫底外侧见一不均质包块(游标间),子宫体腔空虚。
“间质线征”(the interstitial line sign)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特异征象。
所谓“间质线征”,指宫底横切面宫角区域,自子宫体腔外侧与孕囊或妊娠包块相连的线状高回声。
宫角超声诊断标准
宫角妊娠是一种胚胎种植在接近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处的宫角部的子宫腔内的妊娠。
超声诊断表现为:
1、宫角妊娠的妊娠囊位于子宫角,内侧与子宫内膜相连,周围有完整的肌层包饶;
2、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宫角部分也可明显外凸,但胚囊极度靠近浆膜层,其内侧与子宫内膜不相连,外上方肌层不完整或缺如;
3、宫角妊娠的破裂型与部分包块型的宫角明显膨出,肌层菲薄,造成子宫外上方肌层显示不清,因而易与间质部妊娠混淆而导致误诊。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识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妊娠的诊断效果。
方法:共有1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被纳入分析。
进行经阴道或经腹超声检查以评估这些妊娠的声学特征。
结果:在71例宫角妊娠中,超声诊断显示一致性为79.2%,而14例被确定为一般异常妊娠。
在39例间质部妊娠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0%,20例被归类为异位妊娠。
结论:经阴道或经腹超声检查在定位输卵管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关键词] 超声检查;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超声图像特征和手术结果,评估和提高对宫腔妊娠和间质妊娠的超声诊断准确性。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集,我们旨在确定特定的超声特征,以帮助准确诊断这些类型的妊娠。
这项研究在改善宫外孕和间质性妊娠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决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最终导致更好的患者结果和护理。
这项研究的结果有可能为妇产科领域贡献宝贵的见解,推进对这些特定妊娠状况的认识和理解。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个由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443例异位妊娠组成的队列中,子宫角异位妊娠有71例(占同阶段异位妊娠的2.91%),间质部异位妊娠有39例(占同阶段异位妊娠的1.60%)。
患者的年龄从19岁到4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6.5岁。
他们有各种临床表现,包括停经史,停经时间从38天到84天不等,血中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尿妊娠试验结果阳性或弱阳性,30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20例有腹痛,10例有出血性休克。
这些特征为本研究人群中的宫外孕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表现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见解。
1.2仪器与方法使用利用GE LOq3、GE LOq7和飞利浦IU-22诊断超声机,在腹部配备3.5兆赫的频率,在阴道配备5.5-8.5兆赫的频率,通过腹部和阴道途径,从多个角度扫描子宫和附件区域,包括纵向、横向和斜向视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宫角部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作者:孙彦芹来源:《影像技术》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宫角部妊娠以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4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为子宫宫角部异位妊娠,20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结果:检出孕囊型30例,14例位于子宫宫角部,16例位于输卵管间质部。
两组患者中子宫内膜相连比例,肌层厚度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子宫角部妊娠以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R714.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5.12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nual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 Methods: 45 cases of ectopic pregnanc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25 cases of ectopic pregnancy in the uterine horn, in the case of tubal interstitial ectopic pregnancy in 20 cases.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tic apparatus. Results: There were 30 cases of gestational sac type, of which, the other one was located in the uterine horn, and the other in the fallopian tube in 16 cases,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interstitial portion of the fallopian tube in 14 cas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an be used for accurate diagnosis of cornual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Key Words: Ectopic Pregna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子宫宫角部妊娠以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属于较为特殊的异位妊娠病变,前者着床于子宫腔近输卵管部位,胚胎于宫腔角发育生成,而后者则着床于输卵管间质部,滋养层可导致输卵管黏膜以及输卵管基层受累[1]。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超声特征,所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均经由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查看妊娠囊及包块周围血流供应情况。
结果:经由手术及病理证实,宫角妊娠诊断符合率为81.13%(43/53),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为68.29%(28/41)。
超声声像图主要可分为孕囊型及混合型两种。
结论:超声诊断在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临床数据表明[1],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异位妊娠中的总发生率较低,但是其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且两者在妊娠结果及临床处理方案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加强对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诊断的研究,对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在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由手术及病理证实宫角妊娠53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7.15±3.21)岁,停经时间39-71d,平均(42.31±5.25)d;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41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43±3.22)岁,停经时间40-70d,平均(42.55±5.47)d。
上述两组患者血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且尿妊娠试验均呈阳性或弱阳性,且部分患者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及失血性休克。
1.2 仪器方法本次研究所才仪器为GE LOq3及GE LOq7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如下:腹部3.5MHz、阴道5.5-8.5MHz。
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超声定位诊断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随访术后结果。
结果:38例患者中,宫角妊娠25例,间质部妊娠13例,超声正确诊断32例,准确率为84.21%(32/38)。
定位诊断要点为宫角妊娠的病灶与宫腔内膜相连,周围的肌层组织较厚且完整,而间质部妊娠的病灶与宫腔内膜不相连,周围的肌层组织薄且不完整。
结论:超声检查定位诊断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准确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ultrasonography in locating diagnosis of uterus cornea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Method: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33 cases of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n followed up the results.Result:In 38 cases,25 cases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13 cases of interstitial pregnancy,32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ultrasound,the accuracy rate was 84.21%(32/38).The key points of location and diagnosis:the lesion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 wa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uterine cavity,the thickness and integrity of the surrounding muscle layer,while the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as no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uterine cavity,and the surrounding muscle layer was thin and incomplete.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pregnancy is high,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Uterus cornea pregnancy;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Locating diagnosis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均属于少见而后果严重的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发生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刘翠玲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对1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妊娠囊或者包块的血供应情况。
结果 71例宫角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79.2%,14例笼统称为异常妊娠。
39例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50% ,20例笼统称为异位妊娠。
结论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已经破裂的异位妊娠定位价值不大。
[关键词] 超声检查;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4.22;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4-0060-02
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发生率虽然低,但临床术前诊断困难,两者的妊娠结果和临床处理方案截然不同[1],所以准确及时地早期定位诊断显得特别重要,本组资料是将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与手术结果对比,旨在提高超声医生对二者的超声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3年1月~2013年10月的异位妊娠病例2443例,宫角部妊娠71例,占同阶段异位妊娠的2.91%,39例间质部妊娠,占同阶段异位妊娠的1.60%,年龄19~40岁,平均26.5岁,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8~84 d,血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尿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30例,腹痛病例20例,失血性休克1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q3和GE LOq7超声诊断仪及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腹部3.5 MHz,阴道探头频率为5.5~8.5 MHz,经腹部及经阴道进行常规纵、横、斜切等多方位扫查子宫及附件区,运用二维超声主要观察子宫角部位妊娠囊或妊娠包块与子宫内膜有无延续性以及与周围肌层厚度的关系,子宫直肠窝内有无液性暗区等。
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妊娠囊及包块周边和内部血流信号,运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指数。
2 结果
2.1宫角妊娠
宫角妊娠71例,诊断符合率79.2%,12例只报告异位妊娠,未明确定位,14例经腹部超声引导下行人工流产术,5例要求在严密监视下继续观察而成宫内妊娠,1例在行药流时突发左侧腹部痛,腹腔积液,超声显示,子宫收缩时孕囊向宫角部移动,最后及时通知临床,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成功。
2.2间质部妊娠
间质部妊娠39例,14例术前诊断符合,25例只诊断为宫外孕,已经破裂,1例保守治疗。
2.3 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
(1)孕囊型,其中宫角妊娠60例,妊娠囊位于稍稍膨大的宫角部,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与子宫内膜相互延续,其周均探及比较厚的均匀一致的子宫肌层回声图,如图1~2所示。
20例妊娠囊周围见较厚、完整且较均匀的肌层组织,12例妊娠囊内见卵黄囊及胚芽及胎心搏动。
间质部妊娠39例,一侧宫角有不同程度的膨出,12例孕囊内侧与子宫内膜不相连,见图3。
存在长短不等的距离,孕囊周围组织厚薄不一,5例宫角妊娠孕囊内均探及胚芽及胎心搏动。
间质部妊娠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PW可探及低阻滋养层血流信号。
(2)混合型11例,宫角妊娠8例,间质部妊娠3例。
共有特征:宫角部位可探及混合性包块,包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为低回声及少部分无回声,致使两侧宫角不对称,一侧异常增大膨出,失去正常宫角形态。
不同特征:宫角妊娠混合性包块与子宫内膜有相延续,包块外周有相应的肌层包绕;间质部妊娠与子宫内膜不相延续,有长短不一的距离,其外周包绕肌层薄,甚至肌层消失仅有极薄的组织。
CDFI:混合性包块内可探及局部彩色血流信号,(3)破裂型38例,宫角妊娠20例,间质部妊娠18例,由于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宫底部及患侧角部可探及团块状稍强回声,探头推之,可飘动,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腹盆腔内探及大量游离无回声。
CDFI:显示包块内未见血流信号。
3 讨论
3.1 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特点
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5%~10%[2]。
本组资料占同期异位妊娠的4.5%,与之相近。
子宫角妊娠即受精卵种植在近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的子宫角部的子宫腔内,其发生率占异位妊娠的2.0%~2.6%[3],本组资料占同期的2.9%,也与报道相近。
子宫角部妊娠可引起流产,胎盘滞留等并发症,并可造成子宫角破裂,由于其所在部位为子宫血管及卵巢血管
汇集区域,血运非常丰富,一旦破裂出血速度急剧,常会引起严重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
宫角部与间质部解剖部位相邻,发生异位妊娠后症状及体征相似,术前较难定位,本研究分析二者的声像图特点如下:(1)宫角妊娠表现为:妊娠囊或妊娠包块在子宫内膜线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同时探及,囊壁与子宫内膜相延续,妊娠囊或妊娠包块周围有完整较厚的子宫肌壁层;间质部妊娠见胚囊光环极度靠近子宫角部[5],间质部妊娠在妊娠囊或妊娠包块周边仅有间断薄肌层围绕,其妊娠囊或妊娠包块内侧缘接近宫腔内膜,但并不与之相延续,有长短不等的距离(2~7mm)[6],这一特征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意义。
(2)间质部孕囊或妊娠妊娠包块较宫角部妊娠包块周围血探及的血流信号要丰富得多。
在二维图像不明显时采用CDFI 的信号可以观察到低阻力滋养层血流信号。
3.2 误诊原因分析
10例超声检查(6例经腹超声、2例经阴道超声、2例经腹床旁超声)统一诊断为异位妊娠,未能作出定位诊断。
手术后诊断6例宫角妊娠,4例间质部妊娠。
其误诊原因是由于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生妊娠破裂,盆腔内出血,不同出血程度致血凝块形成杂乱的低回声包块以及腹盆腔内有不等量的积液,此时宫角部位显示不太清晰,形态失常,很难辨认妊娠包块与宫底内膜的相关性以及宫角肌层组织的厚度,致使破裂型包块的误诊率高;1例间质部妊娠,腹部超声误诊为宫内早孕,其原因是该患者停经时间短(停经40 d),且假孕囊较小,仅5 mm,据检查者的主观经验考虑1周内随访观察,未能建议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因此,要注意“假孕囊”的识别[7]。
1例宫角妊娠,未能仔细观察妊娠包块外围肌层厚度的情况以及其与子宫内膜的延续关系而误诊为间质部妊娠。
3.3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定位诊断的意义
本组资料17例宫角妊娠经腹手术治疗,5例宫角妊娠经超声密切随访迁移至宫腔正常位置妊娠足月顺利生产,所以宫角妊娠向宫腔内发展者,孕囊会逐渐移向宫腔,故妊娠囊
综上,超声检查对未破裂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对已经破裂的定位诊断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 廖平川,郭雪桃,史小荣. 孕早期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超声表现特点与鉴别[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 22(9):709-711
[2] 马莉,应涛. 子宫角部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55-57.
[3] 顾美姣.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116.
[4] 陈颖梅. 宫角部妊娠与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570-571 .
[5] 王纯正,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M].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434.
[6] 葛晖,丁中,陈寒. 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鉴别诊断子宫角部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1):671-673.
[7] 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394-1396.
[8] 贺德珍. 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329-330.
[9] 曹海根,王金锐. 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6-429.
[10] 张惠萍,刘燕. 宫角部妊娠与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2):1154-1157.
(收稿日期: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