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热的传导方式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传导,对流与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12
简述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
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如下:
一、热传导。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二、热辐射。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三、热对流。
热对流是热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影响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1、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引起新的燃烧。
2、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特别是向上传播,能引起上层楼板、天花板燃烧。
3、通过通风口进行热对流,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燃烧区,供应持续燃烧。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量传递是物体之间通过热量而产生的能量交换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物体的温度以及热量的分布。
热量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传导、对流和辐射。
首先,我们来介绍传导。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物质接触来传递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热量流动。
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性质,以及温度差异的大小。
传导速度较慢的物体被称为热传导性良好的物体,如金属。
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更好地传递热量。
相比之下,非金属物体的传导速度较慢,如木材和塑料。
其次是对流。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的过程。
当流体的温度变化时,流体的密度也会变化,从而引起流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热量的传递。
对流的速度取决于流体的性质以及温度差异的大小。
对流的一个常见例子是水的对流。
当在一个锅中加热水时,底层的水会变热并向上升,而上层的冷水则下沉。
这种对流现象导致了锅中的水被均匀加热。
最后是辐射。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来传递的过程。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当热物体发射辐射时,会向周围的物体传递热量。
和传导或者对流不同,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播热量。
辐射的速度不受物质性质或者温度差异的影响。
因此,辐射是唯一一种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的方式。
太阳能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热量的一个重要例子。
虽然传导、对流和辐射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但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于真实的物体中。
例如,当我们触摸到热的金属物体时,传导是最主要的传热方式。
金属通过对我们的手进行热传导,使我们感受到热量。
而当我们游泳时,热量通过对流传递到水中。
水中的热量通过对流扩散到我们的身体,使我们感到温暖。
另外,当我们暴露在太阳光下时,辐射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太阳的光线以辐射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从而感受到热量。
总结起来,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方式来传递。
这些方式各具特点,应用广泛,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物质的温度分布以及生命的存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量传递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能量的传递与转换。
热量传递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三种为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一、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A和B的温度不同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温度差,从而使得热量沿着物质逐渐传递。
常见的传导方式有热传导、电传导和扩散。
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中,电传导则主要发生在导电物质中,而扩散则是气体或液体的传导方式。
传导的特点是能够在无介质的情况下传递热量,传递速度较慢且受介质的导热性能影响较大。
介质的导热性能越好,热量传递的速度越快。
常见的热导体如金属,而热绝缘材料如木材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二、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的方式。
当流体的一部分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另一部分受冷缩变重而下沉,形成了流体的循环流动,从而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常见的对流方式有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而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力驱动的对流。
对流的特点是能够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热量,传递速度相对较快且受流体性质和流动速度的影响较大。
流体的传导热量和对流热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热量传递的效果。
三、辐射辐射是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方式。
热源通过辐射产生电磁能量,不需要物质介质传递即可到达目标物体,被吸收后转化为热能。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都会发出辐射。
辐射的特点是能够在真空中传递热量,不受介质的影响。
辐射热量的传递速度最快,同时也受物体表面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常见的辐射热量有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总结:热量传递是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为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而辐射则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
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应用广泛。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热量传递的方式和效率的理解对于设计和操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与热对流都需要一个中间介质,而热辐射则不需要。
热量从火焰传递到可燃物上,会导致可燃物热解、碳化或者起火。
热量传递的驱动力是能量差(温差),即热量总是从高温向低温物体传递。
一、热传导热传导属于接触传热,大量分子、原子或电子的互相撞击,使能量从物体温度较高部分传至温度较低部分的过程。
同时加热一段铜管(左)、钢管(右),7分钟后,左边的铜管温度上升至96℃,右边的钢管上升至30.6℃,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不相同。
导热系数是物质导热能力的量度,又称热导率。
例如,铜的导热系数是387W/mK,钢的导热系数是45.8W/mK,而聚氨酯泡沫是0.034W/mK(常用于冷冻仓库)。
在这三者里面,铜是最佳的导热体,聚氨酯泡沫是导热性能最差的导热体,也是热的绝缘体。
二、传导热通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可以用热通量表示,热通量也叫热流,表示热能传递的速率。
流经导热体的热通量(热能/单位面积)取决于以下要素:温差:温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大(热流密度大)传导距离:热传导距离越短,热传导率/单位面积(热流密度)越高,距离越长,热传导率/单位面积(热流密度)越低。
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高,热传导率/单位面积越高(热流密度越大)。
在火场中,我们通常会通过门把手来预判屋内温度(建议用热成像仪),主要就是因为门把手通常都是铜制品,导热系数高。
三、热对流热对流是指在流体流动进程中发生的热量传递的现象。
它是室内火灾早期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烟气(热对流)能向各个方向传递热量。
例如给水加热,首先底部附近的水被加热,被加热的流体上升,较冷的水下沉取代它。
火灾中产生的热气和它们流过的气体表面会发生对流传热,气体的流速越高,对流换热的速率越大。
对流换热主要有两种形式: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在自然对流中,气体在材料上流动的速度是由于气体表面和气体之间的温差所产生的浮力引起热气流的流动。
上图为自然对流,我们可以看到烟气热对流对泡沫的影响。
什么是传热有哪些不同方式的传热知识点:什么是传热及其不同方式的传热传热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过程。
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传热现象无处不在,如温暖的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热水袋散热等。
传热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导热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电子运动传递。
导热的过程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发生,但机制各不相同。
在固体中,热量主要通过晶格振动的传播;在液体和气体中,热量主要通过分子的碰撞传递。
导热的基本规律是傅里叶定律,即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成正比。
2.对流:对流是指流体移动时带动热量一起移动的现象。
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密度不均匀引起的热量传递,如烧水时水面的波动。
强制对流是由于外部因素(如风扇、泵等)引起的热量传递,如空调出风口散热。
对流的热传递效率受到流体性质、流速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3.辐射: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就会向外辐射热量。
辐射传热不受介质的影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辐射传热的基本规律是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即物体单位面积辐射热功率与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总结:传热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过程,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导热是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和电子运动传递热量;对流是流体移动时带动热量一起移动的现象,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辐射是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受介质影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这三种传热方式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块铜块的一边紧贴着一块铁块,如果铜块的另外三边处于室温,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铜块和铁块的温度是否相等?方法: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导热现象。
由于铜块和铁块接触,热量会通过导热的方式从高温的铜块传到低温的铁块,直到两者的温度相等。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导热的规律,即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成正比。
热能的传导方式热能的传导方式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方式,通常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这些传导方式在自然界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传导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的温度不一致时,温度较高的物体会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热量,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即物体本身传导热量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利用热传导进行传热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用电磁炉加热锅具时,热量会通过锅底的金属传递给食物,使其加热。
这就是利用热传导来进行烹饪的过程。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传递的方式。
流体的分子在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对流现象。
热对流通常发生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情况下。
自然对流是指由密度差异引起的流体运动。
例如,当我们烧开水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膨胀,成为密度较小的热水,从而上升到表面,而冷却下来的水则下沉到底部,形成对流循环。
这种对流现象帮助热量更快地传递。
强迫对流是指通过外力强制使流体产生对流现象。
例如,我们使用的电风扇、空调等设备可以通过强制流通空气来加强热对流的效果,从而加快热量的传递。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方式。
它是一种无需介质传递的能量传递方式,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热辐射的现象。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出的热辐射使地球上的温度升高,使得地球变得温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热辐射来进行烹饪,例如烧烤食物时,食物受到热辐射而变得熟透。
总结:热能的传导方式是研究热量传递的重要内容。
热传导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实现热量的传递,热对流通过流体的运动实现热量的传递,而热辐射则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
这三种传导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的热能传导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热量,从而应用于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等方面。
热的传递热传导热辐射与热对流热的传递: 热传导、热辐射与热对流热的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的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本文将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详细地介绍和论述。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指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内部,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热量传递的过程。
在热传导中,热量通过固体的分子振动、摆动和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来传递。
以固体为例,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将获得较大的能量,从而加快了分子的振动和摆动。
这些高能分子将向附近的低能分子传递能量,导致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的传热速率与传热物质的导热性质、温度差、传热距离等因素有关。
二、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发射出的热能,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到其他物体。
所有物体都能发出热辐射,其发射的频率和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相关。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可以说,热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的一种方式。
三、热对流热对流是指在液体和气体中,由于密度差和温度差引起的流体运动,从而导致热量传递的过程。
例如,当一个液体或气体受热时,其密度减小,从而使热量能够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到其他区域。
热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密度差和温度差引起的自发流动,而强制对流是通过外界强制的方式产生流动。
结论综上所述,热的传递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来实现。
热传导通过分子的振动和运动来传递热量,主要在固体和液体中发生;热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实现热量的传递,主要在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这三种方式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了解热的传递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热的传递,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热力学的原理和规律。
在工程领域,热的传递对于热交换器、制冷设备等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环境科学领域,热的传递对于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等问题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是指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当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
当物体的一部分温度升高时,其分子会以更大的速度振动,振动的分子会碰撞并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使得整个物体的温度升高。
这种方式在固体中非常常见,因为固体的分子比较接近,容易传递热量。
2.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和气体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当液体或气体受加热而温度升高时,热量会使流体分子加速运动,形成对流流动。
在自然对流中,流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使得热量自流体中的热源处传递到周围。
在强制对流中,如风扇吹出的空气,人工产生了对流的运动。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与温度成正比。
热辐射是无需介质的热传递方式,因此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辐射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光子之间的能量交换完成的。
当光子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能量被吸收,使得物体的温度升高。
不同传递方式的适用范围取决于物体的性质和环境条件。
传导适用于固体之间或固体内部的热传递,对流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辐射则适用于各种物体之间的热传递。
总结起来,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在固体内部传递热量的方式,对流是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量的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这些传递方式共同作用,使得热量能够在物体之间传递和平衡,维持温度的稳定。
通过了解不同的传递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热力学和能量传递的原理。
同时,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合理利用和控制热量的传递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冷、加热和能源利用等。
传热学的三种基本方式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特点如下:
1、热传导:有温度不同的质点在热运动中引起的,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能产生。
单纯的导热仅能在密实的固体中发生。
2、热对流:对流式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和而传地热能。
包括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热辐射:过程中伴随形式能量转化;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他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向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机理传热是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传热方式及其机理。
一、传导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固体和液体中,而在气体中传导的热量相对较小。
在固体中,热量的传导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在温差作用下的振动和碰撞。
当一个局部区域的分子振动增强,它们会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使热量传导。
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传导性能,热导率是衡量固体导热性能的指标。
在液体中,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扩散传递的。
随着温差的存在,热量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导,分子会通过碰撞传递热量。
液体的导热性能较差,相对固体来说,传导的热量较小。
二、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方式。
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
对流传热是由于流体内部的温差产生的密度差,从而引起流体的运动和对流传热。
在自然对流中,流体的流动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受热后,周围的流体会受热膨胀,密度减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这个浮力会使得流体形成对流循环,热量也随之传递。
在强制对流中,流体的流动是通过外部力的作用引起的。
例如,通过风扇或泵等设备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相较于自然对流,传热效果更强。
三、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辐射是由于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发生跃迁,释放出电磁波而产生的。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温度较高的物体辐射的功率较大。
辐射传热在太阳能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辐射传热可以通过吸收、反射和透过等方式发生作用。
当物体表面受到辐射时,可以选择吸收或反射部分辐射能量。
透过是指辐射能量穿过物体并在另一侧释放。
以上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机理的介绍。
传导、对流和辐射是热量在自然界中传递的重要方式。
了解这些方式的特点和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热知识,例如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择传热材料和传热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当我们触摸到一杯冷冰冰的水杯时,我们能感受到瞬间从水杯中传递给我们的冷意。
这是因为热量在我们周围不断传递。
热量传递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热量通过三种主要的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三种方式。
传导是一种直接的热量传递方式。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会沿着物体间的微观振动传递。
以铁锅加热为例,当我们把它放在火上,锅底与火源接触后很快变热,而热量就是通过传导方式从火源传递给了锅底。
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如金属,能够迅速传导热量;而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如绝缘材料,传热速度较慢。
此外,传导热量的方向是由高温到低温的,符合热能的自然流动规律。
对流是热量传递的另一种方式。
它是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
我们常常可以在家中的暖气设备上见到对流的表现。
暖气片上的热空气使得冷空气被加热并上升,这样热量就通过对流方式从暖气片传递到室内。
对流的速度取决于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的速度。
流体愈稠,热量传递的速度会相对较慢;而流动速度越快,传热速度也会相应提高。
对流是一种可控性较强的热传递方式,因此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于热交换器、冷却系统等设备中。
辐射是热量传递的第三种方式,也是最特殊的一种。
辐射是通过电磁波进行的热量传递,而不需要介质来传递。
我们可以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经历到太阳辐射的感受。
太阳向地球发射辐射能,它主要是由可见光和红外线组成。
当我们走在阳光下时,我们能感受到太阳辐射的温暖,这就是热量通过辐射方式传递到我们身体的结果。
辐射的速度是最快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
值得注意的是,辐射传热不需要接触,也没有传热方向的限制。
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红外线加热、热辐射干燥等技术。
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例如,当我们用电烙铁烙衣服时,烙铁底部传导热量给衣物,而同时通过对流的方式,空气也会帮助热量传递到衣物上。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别,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
1.传导:热传导是介质(介质主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或者混合)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总结: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他们之间的热传递时,我们看不到有宏观运动出现)2.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
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
(总结: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内部、气体内部)3.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电磁波,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
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物体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摄氏度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热辐射。
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热能传递的三种方式1、热传导:物体各部分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
简称导热。
2、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是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包含导热跟热对流,不是基本的传热方式。
3、热辐射:因为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辐射换热: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造成一辐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导热热阻:R=δ/Aλ面积热阻:R A=δ/λ总传热系数K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R A的关系R A=1/K总传热系数K与总面积A的传热热阻R的关系为R=1/KA对流换热影响因素 h大小1、流体流动的起因强制对流>自然对流2、流体有无相变相变>单相3、流体的流动状态湍流>层流4、换热面的几何因素5、流体的物理性质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普朗特数:Pr=ν/a 它表征了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相对大小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与普朗特数的关系:Pr越大,速度边界层的厚度相对于热边界层厚度的比例越大。
入口效应入口效应:入口段由于热边界层较薄而具有比充分发展段高的表面传热系数。
二次环流: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流动。
螺旋管对换热影响的方法:螺旋管内的流体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连续地改变方向,因此会在横截面上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换热。
相变换热蒸气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膜状凝结: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壁面上铺展成膜。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而不形成连续的液膜。
传递热的方式今天,我们将来谈论热的传递和其代表的方式。
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量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它涉及到许多物理原理。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主要类型: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热通过实体物体传递的过程。
简单来说,传导是由物体间的直接接触引起的热传递。
它发生在一个固体或一个液体中,且传热的程度取决于材料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越高,传导就越好,因为它们可以更容易地传递热能。
一个普遍的例子是炉子中的平底锅:热将传递到锅底,然后转移到食物中。
2. 对流对流是一个物质中的热量传递,它涉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移动的物质。
它通常发生在液体中,但风也是一种气体对流。
对流是一种复杂的热传递方式,因为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黏度、密度、流速和形状。
既然对流必须涉及移动的物质,很多传热现象就离不开空气对流。
比如:在夏季使用风扇会让身体感觉到凉爽,这种感觉来自于风的对流,风可以将汗水蒸发,从而把热量带走,让我们感觉凉爽。
再比如,在冬季,温暖的气流与潮湿的气流混合可以形成大规模的云层,这种天气叫做霾。
要想防止霾天气,我们需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因为高浓度的PM2.5、C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是霾天气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3. 辐射辐射是热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辐射而传递的过程。
这种热传递方式不需要对流或传导,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直射日光、微波炉和太阳能热交换器都使用辐射来传输热能。
在太阳能热交换器中,太阳能通过太阳辐射来传递热能,因此将太阳光线直接聚焦在单元上,从而加热水管中的流体。
综上所述,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类型。
每种方式的效果因物质的热导率、不同状态下的运动疏松度等因素而异。
当环境中不同种类的热传递方式都存在时,就需要适当地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得热的传递效率更加高效。
对此,我们需要对于不同的传热方式有深入的认知,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热传导的方式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是热能自然流动的一种形式。
它是存在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热能则是由分子振动和运动所产生的。
我们常用的散热器、散热片、散热管等散热设备都是基于热传导的原理而设计的。
热传导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
传导是指物体之间的热量直接传递,它的本质是分子间的碰撞和振动,即热量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无需流体的介质传递。
该过程的速率和传热物质的导热系数、状态、温度梯度、厚度、面积等有关。
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较高,因此金属比非金属的热导率更高。
2.对流
对流是热能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它需要液体或气体的介质。
热能通过流体的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和混合对流而传递。
自然对流是指由温差产生的流体自发发生的循环流动。
强制对流是指人工地通过外
部力(如水泵、风扇等)使物体循环。
混合对流是自然对流和强制对
流相结合的过程。
3.辐射
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它不需要介质,也不受空
气流动的影响。
物体在温度不同的状态下会发射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黑体辐射”。
通常,较高温度的物体会发射较高频率的电磁
辐射,即更偏向于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波长,较低温度的物体则相反。
总结
综上所述,热传导是所有热量相互作用的基础,可以通过三种方
式进行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
不同的传导方式在应用上有各自的
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散热系统的设计,通常会使
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更高效的散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