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2
传热的基本⽅式是什么
物质传热的基本⽅式有辐射、对流和热传导三种.
热传导是指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的部位传递给相邻的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
对流传热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各部分由相对运动引起的流体与流体、流体与固体壁⾯接触时彼此的热量交换过程.
它既包括流体位移时产⽣的对流,⼜包括流体分⼦间的导热,因此对流传热是导热和对流综合作⽤的结果.⼯程上⼴泛遇到的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之间的换热过程,它是热传导和热对流综合作⽤的结果.决定换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情况.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具有温度⽽辐射出能量的现象.它是波长在0.1~100微⽶之间的电磁辐射,因此与其他传热⽅式不同,热量可以在没有中间介质的真空中直接传递.太阳就是以辐射⽅式向地球传递巨⼤能量的.每⼀物体都具有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成⽐例的热辐射能⼒,也能吸收周围环境对它的辐射热.辐射和吸收所综合导致的热量转移称为辐射换热.。
简述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
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如下:
一、热传导。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二、热辐射。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三、热对流。
热对流是热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影响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1、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引起新的燃烧。
2、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特别是向上传播,能引起上层楼板、天花板燃烧。
3、通过通风口进行热对流,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燃烧区,供应持续燃烧。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原理与应用热量传递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过程,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文将介绍每种传热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一、传导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热能的方式。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会以更高的平均动能碰撞周围的分子,将热能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能和温度差异。
传导的应用广泛。
例如,热锅底部传导热量给食物使其加热。
此外,导热材料如铜和铝用于制作散热器,将热能从电子设备中传导出来,以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二、对流对流是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热能,主要由流体的混合和运动引起。
当一个区域的物质受热而密度降低时,会上升形成对流上升流。
相反,冷却的物质密度增加,下降形成对流下降流。
对流速率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动性及温度差异。
对流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
例如,气象学中的对流是造成云形成和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暖气系统通过对流变换空气温度,使室内保持舒适温暖。
三、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不需要介质参与。
热能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通过空间传递,当辐射遇到物体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透过。
辐射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
辐射被广泛利用。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热源,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供给生命所需。
在工业中,辐射能用于加热和照明,例如激光切割和紫外线固化。
总结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中,传导适用于固体和非流动液体,对流适用于流动液体和气体,而辐射对于任何外部介质都是可行的。
这些方式相互影响,通常同时存在,共同完成热能的传递。
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和应用对于优化能源利用和热功效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设计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和热损失,提高效率和节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了解热传递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推动科技的发展。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量传递是在物质中传递热能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物体之间传递,从而调节温度和能量分布。
本文将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传导中,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达到平衡。
这种传递是通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和能量传递实现的。
导热性能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重要性能指标。
导热性能取决于物质的热传导系数、形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常被用于传导热量的材料。
相比之下,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能够阻碍热量的传递。
2. 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介质传递的方式。
在对流中,热量通过流体流动的方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其流动可以通过自然对流或强迫对流两种方式进行。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体流动。
当一个区域的温度升高,流体会膨胀变得轻,然后上升;而在另一个区域,流体则会冷却并变得密,然后下沉。
这样的循环运动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
强迫对流是通过外部的力或设备施加到流体上,使其流动来传递热量。
例如,在散热器中,通过电风扇引导空气流动,加速热量的传递。
这种对流的传热速度通常比自然对流更快。
3. 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无需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辐射中,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需要任何介质来传递能量。
光和红外线是最常见的热辐射形式。
热辐射的传热能力受到物体的表面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它对所有入射辐射都能完全吸收,并能以相同的速率发射出辐射。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描述了黑体辐射能量与其温度的关系,即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根据这个定律,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能量越多。
总结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热量,对流通过流体介质的流动传递热量,而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来传递热量。
传热的基本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量传递可以通过三种基本途径发生: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离子的振动和碰撞来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通过振动和碰撞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逐渐使整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质,即物体的热导率。
热导率越高,传导速率越快。
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传热过程。
当一个物体受热时,周围的流体也会受热并产生密度变化,从而形成对流流动。
对流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因为流体的流动会带走热量并将其传递到其他地方。
对流的速率取决于流体的热扩散性质和流体的流动性质。
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无需通过物质进行传导或对流。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热量,其强度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辐射特性。
辐射热量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也可以在透明的介质(例如空气或玻璃)中传递。
在实际情况中,传热往往是以上三种方式的综合作用。
例如,在烹饪中,热量通过盖子底部的传导传递给锅内的食物,然后通过对流将热量均匀分布到整个食物中。
而太阳的热量则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表面,然后通过导热和对流进一步分布到大气层和海洋中。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对于很多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都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传热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改进热交换设备、节能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热量传递的主要三种基本方式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热传导: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
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
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辐射: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用辐射方式传递热,不需要任何介质,因此,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地球上得到太阳的热,就是太阳通过辐射的方式传来的。
热对流: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
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
一般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热量传输的三种方式热量传输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传输方式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方式。
1.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的一部分被加热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使其周围分子的动能也增加。
这些高能量的分子再与周围分子碰撞,将热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传导过程中,热量从高温区域逐渐传递到低温区域。
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热量传递速度较快,如金属材料。
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如绝缘材料,其热量传递速度较慢。
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体表面的流体介质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周围的流体受热后,其密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流动。
这种流动会使得物体表面的热量更快地传递到流体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输。
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物体通过密度差异引起的对流流动,如水中的浮力对流;而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如风扇吹拂下的空气对流。
对流过程中,热量通过流体的杂乱运动而传输,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能。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输的方式。
它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当物体受热后,其分子碰撞会产生高频率的振动,从而发射出电磁波,也就是热辐射。
热辐射的能量传递与波长有关,长波长的辐射具有较低的能量,而短波长的辐射则具有较高的能量。
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式。
比如太阳的热量通过辐射传输到地球上,使地球保持温暖。
辐射过程中,热量的传递速度主要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
总结热量传输的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是自然界中热量传递的常见方式。
传导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实现热量传递,对流通过流体介质的流动实现热量传递,而辐射通过热辐射的电磁波传递实现热量传递。
不同的物体和环境条件下,这三种方式可能同时存在或者主要依赖其中的一种方式。
热量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热量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运动能量,它会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其他物体或介质。
这种传递过程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即传导,辐射和对流。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量传导、辐射和对流的原理和特点。
一、热量传导热量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粒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这种传递方式在固体和液体中非常常见,因为它们有稳定的粒子排列。
在热传导过程中,高温粒子的运动速度较快,能量更高,而低温粒子的运动速度较慢,能量较低。
热量通过高温粒子与低温粒子相互碰撞,并将热能从热源传递到冷源。
热传导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
导热系数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质,它描述了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温度梯度的变化。
导热系数越大,热传导速度就越快。
二、热辐射热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与热传导不同,热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因此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热源的高温辐射发射。
温度较高的物体会发出更多的热辐射,而温度较低的物体则会吸收这些辐射。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能量和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提高温度会显著增加热辐射的能量。
热辐射的颜色也与物体的温度相关,较低温度的物体主要发射红外辐射,而较高温度的物体则会发射可见光。
三、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运动而传递热能的过程。
在对流中,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
这种传递方式常见于气体和液体中,因为它们的粒子能够自由移动。
当物体受热时,流体的密度会变化,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流体自发运动,无需外部力的作用。
例如,当加热空气时,由于密度减小,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循环。
强制对流是指外部力(如风或泵)的作用下,流体被迫流动起来。
例如,使用风扇或水泵来增加空气或水的流动速度。
热对流的速度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流动速度。
热对流可以有效地传递热量,因为流体的流动可以将高温区域的热量快速带到低温区域。
简述三种传热基本方式及其传热基本原理。
传热是研究物质之间热量转移的过程,它是众多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很多行业和应用来说,从工程、医学到农业、环境等领域,热的传递是需要研究和掌握的。
传热一般基于三种基本机制,它们分别是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几种传热机制及其基本原理。
第一,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和液体)的流动而传递,从而到达另外一个位置。
热导率通常被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温度差,即热通量除以温度差。
气体和液体都有比较低的热导率,但它们有较高的热容和热扩散系数。
对流传热的速度和效率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流动形态,以及其携带热量的能力。
第二,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指在真空中或介质中通过电磁波的传递而传热的一种现象。
辐射传热的基本原理是光和电磁波的波动,与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不同,它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因此,在真空中,只有辐射传热才能将热量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当一个物体温度较高时,它会辐射出较高频率的热电磁波,这些波照射到另一个物体上,会导致该物体表面颗粒和分子的运动,以此来吸收热量。
第三,传导传热。
传导传热是物质内部微观分子的热量传递。
传热时,热量沿着物体的一个方向从高温区域到低温区域传递。
传导传热时,热量通过固体或液体中的分子运动,以及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来传递热量。
在传导传热过程中,物质往往会受到热源和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导致温度差异,从而产生热流。
综上所述,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是三种传热基本机制。
理解这些机制及其原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众多行业和领域进行更好的研究和应用。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及导热对流和什么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通常也称为导热,是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导热依赖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有温差,二是必须直接接触(不同物体)或是物体内部传递。
2.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对流只能发生于流体中,且一定伴随着流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热按流动的起因不同(流动的驱动力不同)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是由于温差引起的流体不同部分的密度不同而自然产
生上下运动的对流换热。
因此,有温差不一定能发生自然对流,还应考虑表面的相对位置是否能形成因温度差导致的密度差引起的流体
运动。
当固体表面的温度高于环境的空气温度时,该表面上方的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自由上升,从而发生自然对流换热。
在表面下方,紧挨表面的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由于受到阻挡积聚在表面底下,难以产生空气的自由运动,从而没有自然对流换热的发生。
而表面的下方,空气受冷后自由下沉,则可以发生自然对流换热。
强迫对流则是流体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流动所引起的对流换热。
强迫对流换热程度比自然对流换热剧烈得多,当流体发生相变的时候,对流换热则分别称为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
3.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而远距离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热能-辐射能-热能的能量形式转换。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特点传热是物质热能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的传递过程。
根据传热的机制和方式,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方式: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一、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在固体物质中,热量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它是通过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碰撞和能量传递完成的。
传导传热的特点如下:1.必须有物质的存在才能进行传导传热,因此只存在于固体中,尤其是金属。
2.热量的传导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传热速度快。
3.传导传热是一种连续的、均匀的传热方式,很少出现冷热效应的情况。
二、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介质内部由于温差引起的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
可以把对流传热分为自然对流传热和强制对流传热两种情况。
对流传热的特点如下:1.不仅需要介质,还需要介质内部存在热流动。
2.热量传递是通过流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实现的,因此对流传热速度相对较快。
3.对流传热的强度和速度与流体的温度差、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
三、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热能通过能量传递形式的不相对接触和介质介入进行传递的过程,即热辐射。
辐射传热的特点如下:1.不需要物质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热,因此适用范围广。
2.热辐射是发射者通过空间传播而被接收者吸收的方式,热辐射传热速度较慢。
3.辐射传热主要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如表面发射、反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
以上就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特点的简要介绍。
传热过程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在自然界和技术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热能的传递和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了解传热方式及其特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热学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传导的三个方式
1、热传导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
热传导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温度不同物体(一般是固体)相接触传递热量。
2、热辐射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是所有物体都有的传热方式,以看见光、微波等向外传递热量。
且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所以,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上。
3、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的三种方式之一。
绪 论
重点: ①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定律;
② 传热过程、传热系数及热阻的概念。
了解内容:了解传热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传热学
1.定义: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科学。
2.内容:①导热②对流换热③辐射换热④传热和换热器
3.应用:介绍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1.导热:是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的现象。
① tA ∆=
δλφ 或 t q ∆=δ
λ A —面积,2m
δ—壁厚,m
λ—导热系数,C ︒⋅m w
大平壁导热 t ∆—温差,℃
②导热热阻
t
R t q 热阻温度差∆= λ
δ=t R ③λ的物理意义:具有单位温差的单位厚度物体,
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量,
C ︒⋅m w
2.热对流:依靠流体的运动,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①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壁间的换热称为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量:)(f w t t q -=α 2m w
w t —固体壁表面温度,℃
f t —流体温度,℃
α—换热系数,C
︒⋅m w
②对流换热热阻:h
t q 1∆= h
R 1=α ③h 的物理意义:单位面积单位温差、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C 2︒⋅m w
3.热辐射:依靠物体的表面发射可见和不可见的射线传递热量的现象。
①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辐射换热。
②平壁间辐射换热:242412,1100100m W T T C q ⎥⎥⎦
⎤⎢⎢⎣⎡⎪⎭⎫ ⎝⎛-⎪⎭⎫ ⎝⎛= 2,1C —辐射系数,42k m W ⋅
21,T T — 表面间的温度,k
三.传热过程
1.热量从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壁传递给另一侧流体,
称为传热过程。
2.传热量:)(21f f t t kA Q -= W K —传热系数,C 2︒⋅m w A —传热面积,2m 2,1f f t t —流体温度,℃
3.传热热阻:2
111h h R K ++=λδ 介绍公式推导:
)(211f f t t h q -= )(2
1w w t t q -=δλ )(212f w t t h q -= )(111212
1f f t t h h q -++=λδ 21111h h K ++=λδ
==k R K 12111h h ++λ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