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测试报告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5.26 KB
- 文档页数:23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射频电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选频回路一、实验内容:1.测试发放的滤波器实验板的通带。
记录在不同频率的输入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并绘出幅频响应曲线。
2.设计带宽为5MHz,中心频率为39MHz,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5阶带通滤波器。
3.在ADS软件上对设计出的带通滤波器进行仿真。
二、实验结果:(一)低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频率1.0k 500k 1M 1.5M2.0M 2.5M3.0M 3.5M4..0M 4.5M5.0M /HzVpp/mv 1000 1010 1020 1020 1020 1050 952 890 832 776 736 频率/Hz 5.5M 6.0M 6.2M 6.4M 6.6M 6.8M 7.0M 7.2M 7.4M 7.6M 7.8M Vpp/mv 704 672 656 640 624 592 568 544 512 480 448 频率/Hz 8.0M 8.2M 8.4M 8.6M 8.8M 9.0M 9.2M 9.4M 9.6M 9.8M 10.0M Vpp/mv 416 400 368 376 320 288 272 256 224 208 192(二)带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频率/MHz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Vpp/mv 0.4 0.8 0.4 0.6 0.8 0.6 0.8 0.8 1.4 1.1 6.0 4.0 23.8 频率/MHz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Vpp/mv 79.2 72.866.469.677.690.4108.8137.6183.2260 364 442 440频率/MHz 9.6 9.8 10.10.210.410.610.8 11.0 11.2 11.411.611.812.Vpp/mv 440 403 378 378 406 468 468 548 548 484 412 356 324频率/MHz 12.212.412.612.813.13.213.4 13.6 13.8 14.Vpp/mv308 300 236 156 104 66.445.6 32.4 24.0 18.三、仿真实验(一) 设计步骤 1.设计带宽为5MHz ,中心频率为39MHz ,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5阶带通滤波器。
射频美容是一种非手术的美容方法,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皮肤,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达到紧致肌肤、消除皱纹、提升轮廓等美容效果。
近年来,射频美容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射频美容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2. 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3. 分析射频美容对皮肤弹性的提升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女性,身体健康,无皮肤疾病,愿意参与实验。
2. 实验设备:射频美容仪、皮肤拉皮仪、皮肤纹理仪、皮肤水分测试仪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操作:①实验组:使用射频美容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射频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②对照组:使用皮肤拉皮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拉皮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3)实验指标:①皮肤紧致度:采用皮肤拉皮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紧致度变化。
②皱纹消除效果: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皱纹变化,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
③皮肤弹性:采用皮肤纹理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弹性变化。
④皮肤水分:使用皮肤水分测试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变化。
1. 皮肤紧致度: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紧致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皱纹消除效果: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面部皱纹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皮肤弹性: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弹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皮肤水分: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与分析1. 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美容可以显著提高皮肤紧致度,这与射频能量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有关。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无线电、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一:射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在射频实验中,射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我们首先学习了射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通过调节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我们成功地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并观察到了其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功率。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功率放大器,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我们测量了输出信号的功率,并绘制了功率-频率和功率-幅度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功率放大效果。
实验三:射频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了滤波器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特定频率范围的滤波效果,并对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实验四:射频天线的性能测试射频天线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天线,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天线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测量了信号的接收强度,并评估了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天线具有较好的接收性能和方向选择性。
实验五: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应用效果。
通过调节调制信号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不同调制方式的射频信号传输,并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射频测试报告报告编号:RF-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6月12日测试对象:ABC公司的X型射频芯片测试环境:- 测试设备:Agilent N9020A射频信号分析仪、Agilent 33522B 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Agilent 3458A台式数字万用表、Rohde & Schwarz SMC100A信号发生器。
- 测试场地:ABC公司的实验室。
- 温度:25℃。
- 湿度:50%。
测试结果:1. 频率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X型射频芯片在17GHz至30GHz频段内,频率响应良好,且没有失真现象。
具体数据如下:频率(GHz) | 放大增益(dB)---|---17 | 22.418 | 21.819 | 22.020 | 22.521 | 23.022 | 23.823 | 24.524 | 25.025 | 25.426 | 25.727 | 25.928 | 26.029 | 25.930 | 25.72. 噪声系数测试经过测试,X型射频芯片在20GHz频段内,噪声系数大约为3.5dB。
具体数据如下:频率(GHz) | 噪声系数(dB)---|---20 | 3.53. 输出功率测试X型射频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输出功率大约在18dBm至20dBm之间。
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Rohde & Schwarz SMC100A 信号发生器来测试芯片的输出功率。
具体数据如下:频率(GHz) | 输出功率(dBm)---|---20 | 19.321 | 19.522 | 19.823 | 20.124 | 20.225 | 20.226 | 20.127 | 19.828 | 19.629 | 19.330 | 18.9结论:ABC公司的X型射频芯片在17GHz至30GHz频段内的频率响应良好,且没有失真现象。
噪声系数大约为3.5dB,输出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大约在18dBm至20dBm之间。
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名称:ZTEA300GSM双频数字移动电话机射频性能测试报告技术文件编号:版本:共 11 页(包括封面)拟制张惠德2002/11/12审核会签标准化批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1 测试任务名称及内容 (2)1.1 任务名称 (2)1.2 测试任务版本情况 (2)1.2.1 主板版本和测试状态 (2)1.2.2 上次测试任务版本及遗留问题 (2)1.3 测试目的 (2)1.4 测试依据 (2)1.5 测试内容和要求 (3)2 测试环境与测试样机 (4)2.1 测试环境 (4)2.2 测试样机概况 (4)2.3 测试样机版本验证 (4)3 测试仪表和连接框图 (4)4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1 测试结果 (5)4.1.1 常温射频测试结果 (5)4.1.2 高温+电源拉高射频测试结果 (6)4.1.3 高温+电源拉低射频测试结果 (7)4.1.4 低温+电源拉高射频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 低温+电源拉低射频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 天线耦合测试结果 (7)4.1.7 人体感应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8 校准数据分布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结果分析 (8)4.2.1 测试问题汇总 (8)4.2.2 与上次测试对比 (8)5 测试结论 (8)5.1 测试对象评价 (8)5.2 测试结论 (8)5.3 测试结论评审 (9)附录A (10)1测试任务名称及内容1.1任务名称ZTEA300GSM双频数字移动电话机射频性能测试。
1.2测试任务版本情况1.2.1主板版本和测试状态本次测试用主板属表1中第 2 项版本。
表 1本次射频测试属表2中第 2 项测试。
RF测试报告范文一、引言在无线通信领域,射频(Radio Frequency, RF)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RF测试用于评估和验证无线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常工作。
本报告将介绍RF测试的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以及结论。
二、测试目的本次RF测试的目的是评估一款无线设备在不同频段下的发送和接收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1.测量设备在各频段下的发送功率,并验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2.测量设备在各频段下的接收灵敏度,并验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3.分析测试结果,评估设备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测试方法1.测试环境准备:确定测试频段和测试设备,并搭建测试环境;2.发送功率测试:按照标准测试方法,测量设备在不同频段下的发送功率,并记录结果;3.接收灵敏度测试:按照标准测试方法,测量设备在不同频段下的接收灵敏度,并记录结果;4.数据分析与评估:基于测试结果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测试结果根据以上测试方法,进行了一系列RF测试,并得到了以下结果:1.发送功率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频段,发送功率--------,------------2.4GHz,20dBm5.8GHz,18dBm900MHz,25dBm2.接收灵敏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频段,接收灵敏度(dBm)--------,---------------2.4GHz,-805.8GHz,-75900MHz,-90五、数据分析与评估基于以上测试结果,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1.发送功率方面,设备在2.4GHz和5.8GHz频段的发送功率分别达到了标准要求,而在900MHz频段的发送功率超过了标准要求;2.接收灵敏度方面,设备在2.4GHz和5.8GHz频段的接收灵敏度分别达到了标准要求,而在900MHz频段的接收灵敏度稍低于标准要求。
六、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数据分析与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设备的RF性能在2.4GHz和5.8GHz频段下表现良好,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2.设备在900MHz频段下的发送功率超过了标准要求,需要进行功率调整;3.设备在900MHz频段下的接收灵敏度稍低于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灵敏度优化。
射频测试报告模板篇一:手机硬件RF和电性能测试报告手机硬件RF和电性能测试报告Co.,LtdTel: -875 Fax: -801E-mail:pengguiqiongXX54@Add: Prayv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Parametric Test Report(Revision:A0)Model:(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射频测试报告模板)Description: PR1硬件测试报告Amount:2PC Date:xxxx-xx-xx Test Conditions1. PCB: /W:Equipments:CMU200/ Agilent 8960/Keithley2306/ Agilent6631系列Standard Test Condition1. Temperature15—35℃2. Relative humidity 50%—70%3. Test Conclusion:□FALL■PASS Approved:1简介目的适用范围责任程序内容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1 简介序言目前国家对手机的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公司对于手机质量的客户满意度和返修率也一致关注。
其中,GSM手机的射频问题仍然是一个影响手机质量、开发进度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性能符合 GSM 规范和国家标准,需要在手机测试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测试体系。
为此我们参照 GSM 规范欧洲标准、国家邮电部移动通信技术规范、国家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标准以及日常积累的测试经验编写了这份射频测试标准、测试的目的以及硬件相关的测试表格。
本程序书定义了GSM 900MHz 和DCS 1800MHz 移动电话中试过程中的电性能测试标准。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针对研发阶段的GSM手机提供较全面测试指标依据尽量保证研发阶段GSM手机的点测指标满足FTA、CTA与批量生产点测指标要求,使手机的射频问题尽可能在研发阶段暴露出来并在量产前解决。
传输线理论一:试验目的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及史密斯圆的特性。
2.学习微带线的设计方法。
3.利用实验模块进行测量,以掌握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内容1、完成开路传输线的S1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2、完成短路传输线的S1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3、完成50Ω微带传输线的S11、S2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三、实验设备1、ZY12RFSys32BB1射频训练系统:1台。
2、实验模块:传输线模块1个。
3、示波器(20MHz,双踪,X-Y模式):1台。
4、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
5、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
6、50Ω匹配负载:4个。
四、实验步骤1、开路P1端口的S11测量P1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2、短路P2端口的S11测量:P2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3、传输的测量:P3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2).传输P3、P4端口的S21测量:P4端口S2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五、实验总结1、开路:开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2、短路:短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3、传输:模块的传输是匹配状态下的微带传输,此时的反射S11最小;传输S2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但实际上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大多数情况下不为0dB。
微带天线一:试验目的1、了解天线的基本原理。
2、学习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
3、利用实验模块进行实际测量,以掌握微带天线的特性二、实验内容1、微带天线S11测量。
2、根据距离不同和方向不同,测量微带天线用作发射和接收时的S21值。
三、实验设备1、射频训练系统主机:一台2、示波器:一台3、实验模块:微带天线模块2个4、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5、50Ω匹配负载:3个6、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四、实验步骤1、圆形微带贴片天线的S11测量: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2、圆形微带贴片天线的S21测量:S2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五、实验总结微带天线是在带有导体接地板的介质基片上贴加导体箔片而成的天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射频实验分析篇一:射频实验报告射频实验报告姓名:笑嘻嘻学号:笑嘻嘻实验一:滤波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低通]滤波器之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滤波器]的特性。
二、实验理论分析:(一)[低通滤波器]设计方法:[切比雪夫I型](Tchebyshev Type-I Lowpass Filter)步骤一:决定规格。
电路阻抗(Impedance): Zo(ohm) 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 fc(Hz) 阻带频率(Stopband Frequency): fx(Hz)通带纹波量(Maximum Ripple at passband): rp(dB)阻带衰减量(Minimum Attenuation at stopband): Ax(dB)步骤二:计算元件级数(Order of elements,N).?1?Mag2arcco?22Mag????N? fxarcco)fc????,其中Mag2?10rp/10?Ax/10?2?10?1N取最接近的采用奇整数是为了避免[切比雪夫低通原型]在偶数级时,其输入与输出阻抗不相等。
步(来自: : 射频实验分析 )骤三:计算原型元件值(Prototype Element Values,gk)。
2A1?g1??gK?4AK?1AK?2gK?1?BK?1,K?2,3,..N.,其中??cosh?????1?Ncoshrp?1?1?????????,,)??lncothAK?17.37????sin?2N(2K?1)??si2N2K?1,2,..N.,BK???sin(2K?N步骤四:先选择[串L并C型]或[并C串L型],再依据公式计算实际电感电容值。
Tested by Checked byDateModelSNB41 运行商选择:Value(Flow)Value(Fmid)Value(Fhigh)LowlimtUplimt402904074041190Mod=QPSK,Num-RB=12Start_NB=0,NS_Val=NS_01BW=10MHz23.5-1.523.5+1.5dBmPassMod=QPSK,Num-RB=18Start_NB=0,NS_Val=NS_01BW=20MHz23.5-1.523.5+1.5dBm23.5-1.523.5+1.5dBm23.5-1.523.5+1.5dBmMod=QPSK,Num-RB=50Start_RB=0,NS_Val=NS_011dB backoff,BW=10MHz 23-2.523.5+1.5dBMod=16QAM,Num-RB=50Start_RB=0,NS_Val=NS_012dB backoff,BW=10MHz 23-3.523.5+1.5dB-10 dBm ± 6.7dBm 10 dBm ± 5.7dBm 15 dBm ±4.7dBm 最小输出功率Min.Output PowerMod=QPSK,Num-RB=50Start_RB=0,NS_Val=NS_01BW=10MHz-40dBm 发射关功率Transmit Off Power-50.0dBm常规开关时间模板General ON/OFF Time MaskMod=QPSK,Num-RB=50Start_NB=0,NS_Val=NS_01Genernal BW=10MHzP/F P/FAbsolute Power Tolerance Test Point 1Mod=QPSK,BW=10MHz-5.6-10-5.6+10dBmAbsolute Power Tolerance Test Point 2Mod=QPSK,BW=10MHz6.4-10 6.4+10dBm相对功率控制容限 PowerControl Relative powertoleranceRelative Power TolerancePattern:A/B/CMod=QPSK,BW=10MHzP/F P/F /Aggregate Power ToleranceTPC=0dB,PUCCH,RB=16,Mod=QPSK,BW=10MHz -3.23.2dB /Aggregate Power ToleranceTPC=0dB,PUSCH,RB=12,Mod=QPSK,BW=10MHz -4.24.2dB /频率误差 Frequency ErrorMod=QPSK,Num-RB=50BW=10MHzMax. Output Power -200200HzMaxPowerMod=QPSK,BW=10MHz RB=12/50;TPC=-36.8dBmMod=QPSK,BW=10MHz RB=12/50;MaxPowerMod=QPSK,BW=5MHz RB=8/25;TPC=-36.8dBmMod=QPSK,BW=5MHz RB=8/25;MaxPowerMod=16QAM,BW=10MHz RB=12/50;TPC=-36.8dBmMod=16QAM,BW=10MHzRB=12/50;MaxPowerMod=16QAM ,BW=5MHz RB=8/25;TPC=-36.8dBmMod=16QAM,BW=5MHz RB=8/25;误差矢量幅度ErrorVector Magnitude (EVM)17.5%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误差矢量幅度(EVM )12.5NA绝对功率控制容限PowerControl Absolute powertoleranceNANA集合功率控制容限Aggregate power control toleranceNA最大输出功率Max.Output Power最大输出功率Maximum Output Power @ (Mod=QPSK,Num-RB=12Start_NB=0,NS_Val=NS_01 BW=10MHz )(软件或物料对比前的测试)最大功率降低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配置终端输出功率Configured UE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Mod=QPSK,Num-RB=12Start_RB=0,NS_Val=NS_01BW=10MHz(open)最大输出功率Maximum Output Power @ (Mod=QPSK,Num-RB=18Start_NB=0,NS_Val=NS_01 BW=20MHz )(软件或物料对比前的测试)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窄带20+20+60=100MHz)Test ItemsTolerance Unit备注Hardware Version:Software Version:Instruments :Input Offset : dBOutput Offset: dBTDD-LTE 2600(B41) Test ReportDocument No.V5.1ConductiRadiatio3.2dBm±3.2dBMod=QPSK,BW=10MHz-25.0dBc -26.8dBm±3.2dBmMod=QPSK,BW=10MHz-20.0dBc -36.8dBm±3.2dBmMod=QPSK,BW=10MHz -10.0dBc GeneralMod=QPSK,BW=10MHz P/FP/F dB IQ Image -24.2dBc DC: 3.2dBm±3.2dB-24.2dBc DC: -26.8dBm±3.2dBm -19.2dBc DC: -36.8dBm±3.2dBm -9.2dBcEVM 均衡频谱平坦度EVM equalizer Spcetrum FlatnessMod=QPSK,BW=10MHz,RB=50P/F P/F 占用带宽Occupied bandwidth (OBW )Mod=QPSK,BW=10MHz,RB=50P/FP/FNA NA频谱发射模板 Spectrum EmissionsTemplateMod=QPSK,16QAM,BW=10MHz;RB=18/50P/F P/FMod=QPSK,BW=10MHz±5+BWutra/2(UTRA1;RB=12)36.0dB Mod=QPSK,BW=10MHz±5+3*BWutra/2(UTRA2;RB=12)39.0dB Mod=QPSK,BW=10MHz±5+3*BWutra/2(E-UTRA1;RB=12)33.0dB Mod=QPSK,BW=10MHz土5+BWutra/2(UTRA1;RB=50)36.0dB Mod=QPSK,BW=10MHz±5+3*BWutra/2(UTRA2;RB=50)39.0dB Mod=QPSK,BW=10MHz±5+3*BWutra/2(E-UTRA1;RB=50)33.0dBLowlimtUplimt402904074041190Mod=QPSK,DL-RB=50BW=10MHz,SIMO Throughput: >95% -97.3dBmMod=QPSK,DL-RB=100BW=20MHz,SIMO Throughput: >95% -94.3dBmMod=QPSK,DL-RB=50BW=10MHz,Main,Throughput: >95%-94.3dBmMod=QPSK,DL-RB=100BW=20MHz,Main,Throughput: >95%-91.3dBmMod=QPSK,DL-RB=50BW=10MHz,Deversity,Throughput: >95%-94.3dBmMod=QPSK,DL-RB=100BW=20MHz,Deversity,Throughput: >95% -91.3dBm Mod=QPSK,DL-RB=50BW=10MHz,Main,Throughput: >95%-94.3dBm Mod=QPSK,DL-RB=100BW=20MHz,Main,Throughput: >95%-91.3dBmMod=QPSK,DL-RB=50BW=10MHz,Deversity,Throughput: >95%-94.3dBmMod=QPSK,DL-RB=100BW=20MHz,Deversity,Throughput: >95%-91.3dBm最大输入电平 Max. Input Level DL-Mod=64QAM,UL-Mod=QPSK,DL-RB=50,BW=10MHz,TPC(closed)=17.3dBm Throughput: >95%-25.0dBm NA NALowLimitUpLimitUnit 402904074041190380mA 380mA最大发射功率时的电流(TX-Pwr =Max ,Cell-Pwr = -95dBm)最大发射功率时的电流(TX-Pwr =Max ,Cell-Pwr = -95dBm)(软件或物料对比前的测试)ResultsOngoingLTE_B41 射频电流测试备注1、传导测试;2、屏灭状态;3、读取电流平均值。
射频测试报告模板篇一:手机硬件RF和电性能测试报告手机硬件RF和电性能测试报告Co.,LtdTel: -875 Fax: -801E-mail:pengguiqiongXX54@Add: Prayv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Parametric Test Report(Revision:A0)Model:(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射频测试报告模板)Description: PR1硬件测试报告Amount:2PC Date:xxxx-xx-xx Test Conditions1. PCB: /W:Equipments:CMU200/ Agilent 8960/Keithley2306/ Agilent6631系列Standard Test Condition1. Temperature15—35℃2. Relative humidity 50%—70%3. Test Conclusion:□FALL■PASS Approved:1简介目的适用范围责任程序内容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1 简介序言目前国家对手机的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公司对于手机质量的客户满意度和返修率也一致关注。
其中,GSM手机的射频问题仍然是一个影响手机质量、开发进度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性能符合 GSM 规范和国家标准,需要在手机测试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测试体系。
为此我们参照 GSM 规范欧洲标准、国家邮电部移动通信技术规范、国家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标准以及日常积累的测试经验编写了这份射频测试标准、测试的目的以及硬件相关的测试表格。
本程序书定义了GSM 900MHz 和DCS 1800MHz 移动电话中试过程中的电性能测试标准。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针对研发阶段的GSM手机提供较全面测试指标依据尽量保证研发阶段GSM手机的点测指标满足FTA、CTA与批量生产点测指标要求,使手机的射频问题尽可能在研发阶段暴露出来并在量产前解决。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中试过程中无特殊要求的所有GSM850MHz、GSM 900MHz 、DCS 1800MHz和PCS1900移动电话。
责任硬件测试工程师程序内容? 所测试RF项目的定义及其测试的目的。
? ?RF测试数据硬件电流测试数据。
测试环境及测试设备温度:15 -35℃相对湿度:25 -75%正常测试电压应为设备的标称工作电压,其频率(测试电源)应为标称频率 lHz 范围内)。
综合测试仪 R&S CMU200 或 Agilent 8960 直流电源 Keithley / Agilent6631系列电流表 Keithley屏蔽箱、RF衰减器、耦合天线、射频连接线等(条件:采用相同标准的射频线和转接头,要求包括转接头在内 GSM 频段各信道间的损耗值小于 , 损耗值差异小于; DCS 频段各信道间的损耗值小于 1dB, 损耗值差异小于 , 特性阻抗含转接头应在 50/+- 5 欧姆内)。
4.0 附件附件1: 所测试RF项目的定义及目的。
附件2: 硬件电流测试标准(根据不同机型其电流也有所不同,只供参考)附件3:GSM900连接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5~6页。
附件4: DS1800连接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7~8页。
附件5:GSM900耦合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9~10页。
附件6: DCS1800耦合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11~12页。
附件7:GSM850连接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13~14页。
附件8: PS1900连接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15~16页。
附件9:GSM850耦合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17~18页。
附件10: PCS1900耦合状态射频测试数据值19~20页。
附件11: 硬件电流测数据21页。
附件1;所测试RF项目的定义及目的。
1.接收参数:接收灵敏度(Rx sensitivity)定义:接收灵敏度是指收信机在满足一定的误码率性能条件下收信机输入端需输入的最小信号电平。
衡量收信机误码性能主要有帧删除率(FER)、残余误比特率(RBER)和误比特率(BER)三个参数。
帧删除率(FER)的定义为被删除的帧数占接收总数据之比。
残余误比特率(RBER)的定义为在那些没有被声明为被删除帧中的误比特率,即在那些检测为好的帧中错误比特的数目与好帧中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
误比特率(BER)的定义为接收到的错误比特与所有发送的数据比特之比。
目的:测量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是为了检验接收机的射频电路、中频电路及解调电路的性能。
提高接收灵敏度,也就是从本质上提高手机接收信号能力,从而提高手机的通话质量.1.2 接收信号指示电平(RX LEVEL)定义:接收报告电平指手机在业务信道(TCH)上不同功率级别时接收信号的强度。
目的:检测手机的接收性能.即基站将利用手机的RX LEVEL报告了解手机接收信号强度(过低的RX LEVEL值将产生不必要的越区切换,而过高的RX LEVEL值则会推迟越区切换的时间,造成通话中断)。
1.3接收信号指示质量(RX Quality)定义:接收报告质量指手机在业务信道(TCH)上不同功率级别时接收信号的强度它是由移动台产生的对接收信号质量的评价,在移动通信中作为射频功率控制和切换。
目的:检验手机的接收性能。
如果手机汇报的RXLEV 和RXQUAL 不准确,则网络有可能会对手机发出一些错误的指令。
过低的RXLEV 值将产生不必要的越区切换,而过高的RXLEV 值则会推迟越区切换的时间,造成通话中断。
2.发射参数:2.1 发射载波峰值功率(Peak burst power)定义:指发射机载波功率在一个突发脉冲的有用信息比特时间上的平均值。
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的发射机载频峰值功率符合GSM 规范指标。
如果发射功率在相应的级别达不到指标要求,会造成很难打出电话,即离基站近时容易打出而离基站远时不易打出困难。
如果发射功率在相应的级别超出指标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客服空中损耗,降低对接收机接收灵敏度的要求,但则会造成电池损耗大,待机时间短;另外扩大小区覆盖范围,引入邻道干扰。
2.2 发射载频包络(Power time template)定义:发信载频包络是指发信载频功率相对于时间的关系。
(Power RAMP)目的:验证发射机发射的载频包络在一个时隙期间是否严格满足 GSM 规定的TDMA 时隙幅度的上升沿、下降沿及幅度平坦部分与模块的吻合程度。
手机发射突发信号的上升与下降部分应在+4dB--30dB,模块范围之内,顶部起伏部分应在 1dB 模板范围之内。
若突发信号超出模板范围,将会对临近时隙的用户产生干扰。
2.3 调制频谱(Spectrum Due to Modulation)定义:调制频谱指数字比特流信息经 GMSK 调制后在临近频带上所产生的频谱。
目的:防止带外频谱辐射,以免引起邻到干扰(指本频道对邻频道产生的的干扰)。
在时间上,连续调制频谱和功率切换频谱不是同时发生的,因而输出射频频谱可分为连续调制频谱和切换瞬态频谱。
连续调制频谱是由 GSM 调制而产生的在其载频的不同频偏处(主要是在相邻频道)的射频功率。
2.4 开关频谱(Spectrum Due to Switching)定义:指由于功率切换而在标称载频的临近频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
即由于调制突发的上升和下降沿而产生的在其标称载频的不同频偏处(主要是在相邻频道)的射频功率。
目的:防止频段切换时的开关脉冲对邻频道产生干扰(指本频道对邻频道产生的干扰)。
频率误差(Frequency Error)定义:频率误差定义为考虑了调制和相位误差的影响以后,发射信号的频率与该绝对射频频道号对应的标称频率之间的差。
目的:检验发射机调制信号的质量和频率稳定度。
频率误差小,则表示频率合成器能很快切换频率,并且产生出来的信号足够稳定。
只有信号频率稳定,手机才能与基站保持同步。
若频率稳定达不到要求(),手机将出现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故障,若基准频率调节范围不够,还会出现在某一地方可以通话但在另一地方不能正常通话的故障。
相位误差(Phase Error)定义:发射信号的相位误差定义为发信机发射信号的相位与理论上最好信号(即理论上按GMSK 调制出来的信号)之间的相位之差。
理论上的相位轨迹可根据一个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通过脉冲成形滤波器得到。
目的:通过测试相位误差了解手机发射通路的信号调制准确度及其噪声特性。
可以看出调制器是否正常工作,功率放大器是否产生失真,相位误差的大小显示了 I、Q数位类比转换器和高斯滤波器性能的好坏。
发射机的调制信号质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指标,才能当存在着各种外界干扰源时保持无线链路上的低误码率。
2.7 发射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定义:发射峰值电流:是指打开发射通道时发射机的瞬时峰值电流。
发射平均电流:是指打开发射通道,发射功率稳定后的电流值。
目的:检测发射峰值电流是否符合手机工作电流范围之内,是否符合电池承受能力等。
附件2:基本电性能指标(注:此电流指标根据不同平台及机型相应的值也有所不同,此标准只供参考) 附件3:GSM900 连接状态射频测试数据Test Result GSM900 Cable Loss :篇二:WCDMA射频测试经验总结WCDMA主要射频指标测试经验总结本文档列写了在使用Agilent 8960进行WCDMA射频各项测试的简要测试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和相关归纳总结,敬请参考。
一、测试前的设置1.选择前面板上的“CALL SETUP”2.按下F1键,把Operating Mode选择成“Cell Off”NOTE: 若不在CELL OFF状态下,有些参数无法设置3.4.按More键,把页面切换到第二页,共四页。
“2 of 4”按下 F2,设置 Cell Parameter--- 设置“BCCH Update Page”到“Auto”状态--- 设置“ATT Flag State”到“set”状态--- 按下F6,关闭当前窗口按下 F4设置“Uplink Parameters”--- 设置“Maximum Uplink Transmit Power Level”到24dBm--- 按下F6,关闭当前窗口6、按下前面板左边的“More”切换页面到第一页,“1 of 4”7、按下F1,设置“Operating Mode”到“Active Cell”8、按下F7,设置“Cell Power”到-93dBm/ 9、手机开机,等待手机registration注:1、“security settings”要依据UE的要求,通常情况应设置为“Auth.&Int” 5、NOTE: 使用小白卡,在8960关闭鉴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注册,并且模块本身也应使用QPST关闭鉴全,若默认已关闭无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