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15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双线简支箱梁桥面防水层、保护层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阐述桥面防水、保护层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指导作业人员正确进行桥面防水、保护层施工。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一局郑西客运专线华县制梁场桥面防水、保护层施工作业。
三、材料要求1防水层1.1桥面防撞墙内防水层采用TQF-I型防水层(改进型),防撞墙外电缆槽防水层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考虑吊装重量,保证施工质量,防水层在箱梁架设后在桥面上进行制作。
1.2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包括N类无复合层卷材和L类纤维复合卷材。
N类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含花纹高度)规格为:1.5mm。
L类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含纤维高度)规格为:1.8mm。
卷材宽度最大不超过1650mm,长度最大不超过35m。
1.3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孔洞。
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其他颜色。
N类防水卷材的顶面压花成方格网状以增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方格网状规格:纹高0.1mm,误差0.02mm,25~30块/cm2。
L类防水卷材应采用双面热融无纺纤维布。
其余技术指标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有关要求。
1.4聚氨酯防水涂料分为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防水涂料和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防水涂料两种。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他颜色。
1.5直接用于作防水涂料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他颜色。
1.6防水涂料产品应采用密闭容器包装,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热源。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储存最高温度不应高于40℃,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2保护层2.1防撞墙内侧桥面保护层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钢筋混凝土;电缆槽内保护层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纤维混凝土。
2.2防水层及保护层应在电缆槽竖墙、防撞墙施工后进行铺设。
防撞墙施工时应在相应部位预留保护层连接钢筋,并应根据轨道专业要求在保护层施工时预留于无渣轨道支承层的连接钢筋。
防水工考试历年真题1、单选(江南博哥)《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2011)要求防水卷材的颜色。
()A.任何颜色B.除白色外的其他颜色C.除黑色外的其他颜色D.自然色答案:C2、填空题单组分聚氨酯涂料与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拉伸性能相近,但是低温柔度不同,单组分聚氨酯低温柔度≤(),双组分聚氨酯低温柔度≤()。
答案:-40℃;-35℃3、填空题目前屋面工程防水执行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为GB50345-2004,通常包括()、()、()、()等多种形式。
答案:平屋面;坡屋面;金属屋面;种植屋面4、单选验标中,要求防水板人工候化后的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为。
()A.60%B.70%C.80%D.90%答案:C5、问答题请简要说明上人屋面与不上人屋面有的区别?答案: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屋面的防水层是否外露,上人屋面由于防水层不允许踩踏,因此在防水施工完毕后需要在上方施工刚性混凝土保护层。
6、单选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中含固量应。
()A.≥100%B.≥80%C.≥75%D.≥98%答案:D7、单选对地下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顶板防水层上用厚度不少于7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B.底板防水层上用厚度不少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C.侧墙防水层可用软保护D.侧墙防水层可铺抹20mm厚1:3水泥砂浆保护答案:B8、单选下面哪种卷材是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A、SBSB、APPC、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D、油毡答案:C9、单选沥青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要求每卷卷材的接头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2500mm,接头处应加长()mm。
A.80B.100C.150D.200答案:C10、单选验标中,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共有。
()A.7项B.8项C.9项D.10项答案:D11、单选卷材防水屋面施工,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时,短边搭接宽度应为()mm。
A.60B.70C.80D.100答案:A12、填空题阻根系列产品性能包括基本性能和应用性能,基本性能指标满足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Ⅱ型要求,应用性能符合JC/T1075-2008《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要求,行标规定了用于阻根的防水卷材厚度: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塑料、橡胶类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
铁道工程建通用参考图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防水体系图号:通桥(2006)8061编制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2006年07月北京说明书一、概述铁路桥梁防水体系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满足时速160,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梁的防水要求编制本通用参考图。
本防水体系包括防水层和保护层。
二、设计依据(一)《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四)《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五)《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六)《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03)(七)《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时速160、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钢筋混凝土道喳槽。
四、材料(一)防水卷材:采用N类或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N类防水卷材为无复合层卷材,顶面压花成方格网状,纹高0.1±0.02mm,25 ~30块/cm2。
L类防水卷材为纤维复合卷材,即双面热融复合无纺纤维布。
防水卷材应符合《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03)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L类防水卷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N类防水卷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2。
(二)粘结剂:N类防水卷材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粘贴,L类防水卷材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水泥基胶粘剂粘贴。
1、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应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3。
2、水泥基胶粘剂采用强度等级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390水泥基胶粉、增强剂及水进行拌制,其技术指标见表4 。
技术交底记录ZT20CX11-PJ- 年月日编制:复核:签发:注:本交底“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技术交底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铁路桥梁防水体系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技术交底规定了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适用于中铁二十局铺架二公司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二、编制依据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铁路混凝土桥面TO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 2965-1999《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角钢支架方案)》2101-Ⅰ和2101-Ⅱ图《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防水体系》图号:通桥(2006)8061《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593-2003三、材料1、防水卷材采用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L类防水卷材为纤维复合卷材,即双面热融复合无纺纤维布。
防水卷材应符合《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593-2003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2、粘接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水泥基胶。
⑴用于粘接防水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应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3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⑵水泥基胶粘剂采用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90水泥基胶粉、增强剂及水进行拌制。
⑶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其中纤维混凝土可采用聚丙烯纤维网或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技术要求符合GB175-1999的规定。
细骨料:中砂,粒径小于1mm,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中的规定。
粗骨料: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2006中的规定。
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的规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为1.8kg。
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技术要求 (2)4主要试验方法 (9)5检验规则 (10)6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 (15)7保管及运输 (16)8预制梁架设 (17)9预制梁的保修期 (17)附录A (18)编制说明 (22)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建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技术要求、主要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保管、运输、预制梁架设及预制梁保修期等内容。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新建客运专线单线、双线及多线道碴桥面的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简支梁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简支结构(以下统称预制梁),现浇梁?无碴桥面预制梁可参考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在本技术条件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铁建设[2003]13号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暂行技术条件TB10002.1-99 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3-99 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T2965-1999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3054-2002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2922.3-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TB/T2922.4-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5-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GB/T18736-200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碴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ASTM C1202-97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电量快速测定方法GB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TB/T3193-2008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GB/T18244-2000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2791-1995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GB/T16777-1997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T3013-1994 预应力混凝土金属螺旋管JGJ/T10-19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C840-1999 自粘橡胶防水卷材GB/T10002.3-1996 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TB/T3192-2008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科技基函[2005]101号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3.技术要求预制梁应按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图纸及本技术条件制造。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一、原材料要求:1、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矿粉掺合料仅限于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
3、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 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4、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母岩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5、不得采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的骨料,并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应进行碱活性试验;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 3.0Kg⁄m3,且应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6、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采用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粉,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不应大于100%,磨细矿碴粉的比表面积为350---500m2⁄Kg.7、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8、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359、在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的称量应准确到±1%,粗细骨料的称量应准确到±2%10、混凝土拌合物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合物出机后加水11、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
桥面防水层施工技术交底一、防水层原材料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4.5mm,宽100cm、80cm两种规格。
防水卷材内的胎基为长纤聚酯纤维毡,胎基应置于卷材下表面的2/3厚度位置,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渍的条纹,卷材双面附砂,细砂的颜色和粒度应均匀一致,并紧密的粘附于卷材表面,每卷卷材应连续整长,不得有接头。
基层处理剂为高聚物改性沥青低固含量液态涂料。
2、聚氨酯防水涂料应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GT/T19250—2005.3、防水层保护层采用添加纤维素纤维的C40细石混凝土。
4、防水原材料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版)》(科技基[2007]56号)的要求及《沈哈客专施桥参13—01A》中的相关规定。
5、进场材料必须有质保书(或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
二、对原材的要求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防止卷材的边缘发生变形和翘曲,影响粘接质量,在运输途中或贮存期间,卷材应平放。
卷材为最大规格尺寸时贮存高度以平放3 个卷材高度为限,当每捆卷材长度不超过16m,宽度不超过1m 时,贮存高度可以以平放5 个卷材高度为限。
2、可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1)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未启封产品的有效期为1 年.(2)产品应采用密闭的容器包装。
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热源。
(3)产品应储存于荫凉、干燥、通风处,储存最高温度不应高于40℃,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二、防水层铺垫位置说明1、无砟轨道桥面,轨道板底部不设置防水体系,只在两承轨台间及防护墙与承轨台间设置防水体系。
防护墙内侧(轨道侧)防水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为4。
5mm,其下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做为桥面混凝土基层表面粘结处理,其上加设纤维混凝土保护层至少厚6cm。
2、防护墙外侧(即电缆槽内)防水层采用直接用于做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其上加设纤维混凝土保护层至少厚4cm.3、保护层与防护墙及电缆槽竖墙接缝处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不再上卷,封边前必须用墨线弹出封边线,以保证封边高度一致.封边高度不小于8cm。
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措施1、编制依据1)桥面防水体系铺装及构造图(图号:石郑桥通-14 )。
2)《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函[2009] 117 号)。
3)《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版)》(科技基[2007] 56 号)。
4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
2、工程概况电缆槽竖墙、防护墙施工完毕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
防护墙内侧桥面防水层采用喷涂(纯)聚脲防水涂料(裸漏部位再喷涂脂肪族聚氨酯面层),防护墙外侧桥面防水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C40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防护墙内侧:轨道板底座下采用喷涂厚度》2.0mm(纯)聚脲防水涂料;底座板以外采用喷涂厚度》1.8m m(纯)聚脲防水涂料+> 0.2mm脂肪族聚氨酯面层。
防护墙外侧:采用厚度》2.0mn聚氨酯防水涂料+C40千维混凝土保护层。
3、工艺流程聚脲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4、防水层施工作业内容1)防护墙内侧防水层施工(1)基层表面处理混凝土桥面板至少应有7 天养护期,基面应彻底清除油脂、灰尘、污物、脱模剂、浮浆和松散的表层(应采用机械打磨或机械抛丸处理)等,喷涂聚脲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确保基面洁净、干燥、平整。
预留后浇混凝土等部位进行密封处理。
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包括防护墙根部)应平整、清洁、干燥火无明水,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脱模剂和油污。
桥面基层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轨道底座板下3mm /4m梁端1.45m范围内2mm /1m。
当基层表面出现缺陷需要修补时,应采用强度不低于基层强度的腻子膏或砂浆修补。
(2)底涂施工底涂施工一般情况采用滚涂或喷涂工艺,以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减少损耗;对表面缺陷多的部位辅以刷涂施工,使基层处理剂深入底材孔隙,容易到达拐角和空隙的部位,提高(纯)聚脲弹性防水涂料与混凝土底材的附着力。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轨道工程编号:轨003 梁面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杨建新谢宏审核:张捍东审批:郭建光2012年 7 月发布 2012年 7 月实施沪昆客专江西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防水层施工。
2.作业准备⑴对所有上场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各工序操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防水层施工相关工序的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
⑵编制防水层材料计划,并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
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防水层施工所需的各种表格,包括施工原始记录表格和检验批表格,要求技术人员熟悉表格并理解填写内容及要求。
⑷按设计及客专公司下发关于梁面验收相关要求对梁面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整修。
⑸沿线路方向每隔1km~2km跨搭建一处上桥通道,便于作业人员上桥施工。
⑹施工前,需派人到施工现场,做现场施工条件准备,包括向梁场了解箱梁基面质量状况和架梁、梁面整修生产进度,确保对防水层进度要求,另做好现场材料贮存、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等。
3.技术要求⑴桥面防水层构造如下:防护墙内侧:轨道板底座下采用喷涂厚度≥2.0mm(纯)聚脲防水涂料;底座板以外采用喷涂厚度≥1.8mm(纯)聚脲防水涂料,≥0.2mm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
防护墙外侧:采用厚度≥2.0mm 聚氨酯防水涂料+C40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⑵桥面结构层符合以下要求:桥面板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整体性并充分干燥,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和洞眼,使用4m 靠尺检查,其平整度满足3mm/4m (或8mm/4m 内且满足2mm/1m )的要求。
基面应坚实,无松散层和浮浆,无脱膜剂、油脂和锈迹等污物。
⑶ 喷涂聚脲防水层材料技术性能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⑷ 防水层施工必须在桥面遮板、防撞墙等施工完成后方可以进行,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禁止机械行走、施工等污染或损坏防水层。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二00五年五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材料 (1)4. 基层 (4)5. 防水层 (4)6. 保护层 (5)7. 检查规则 (8)8. 其它 (9)编制说明 (10)前言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既有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的事例很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桥梁构造特点以及TQF-Ⅰ型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并依据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的。
本技术条件与《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修改了防水卷材宽度、长度规格;…提高了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修改了防水卷材纵向搭接宽度;…增加了防水卷材单面压花及其规格要求;…增加了纤维复合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增加了禁止使用黑色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要求;…增加了可用于潮湿基面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装、储存及有效期;…增加了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防水层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增加了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睛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规定了保护层的厚度及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增加了C40细石聚丙烯睛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中所用材料的规定;…增加了防水层原材料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的详细要求。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设计咨询集团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马林、牛斌、崔冬芳、徐升桥、邓运清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适用于250~350km/h客运专线桥梁有碴、无碴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在本技术条件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B/T2965-1999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GB 12953—2003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T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9265-88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耐洗刷性的测定GB/T2790-1995 胶粘剂180º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529-199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CECS 38:2004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T14337-93 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GB/T14336 合成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ZB W 04004.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密度梯度试验方法ZB W 04004.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熔点测定方法GB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JGJ63-1989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3 材料3.1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使用在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
除本技术条件规定外,其它应符合TB/T 2965的规定。
3.1.1 规格防水卷材包括N类无复合层卷材和L类纤维复合卷材。
N类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含花纹高度)规格为:1.2mm;L类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含纤维层高度)规格为:1.8mm;防水卷材的宽度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最大宽度不超过1650mm;防水卷材的长度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最大长度不超过35m。
3.1.2 技术要求3.1.2.1 防水卷材的外观质量: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和孔洞。
3.1.2.2 防水卷材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
3.1.2.3 N类防水卷材的顶面压花成方格网状,以增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方格网状的规格为:纹深0.1±0.02mm,25~30块/㎝2。
3.1.2.4 L类防水卷材应双面热塑无纺纤维布。
3.1.2.5 N类、L类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表1-1、1-2的规定。
3.1.3 卷材应用硬纸芯卷取。
卷取紧密、捆扎结实后置于用编织布等作成的包装袋中。
3.1.4 运输途中或贮存期间,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3个卷材高度为限,卷材产品不得与有损卷材质量或影响卷材使用性能的物质接触,并远离热源。
表1-1 N类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1-2 L类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3.2 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分为使用在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和使用在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两种。
3.2.1 使用在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3.2.1.1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9250的要求,其它要求应符合TB/T 2965的规定。
3.2.1.2 未启封产品的有效期为1年。
3.2.2 使用在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3.2.2.1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3.2.2.2未启封产品的有效期为1年。
3.2.2.3 产品应采用密闭的容器包装。
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火源。
3.2.2.4 产品应储存于荫凉、干燥、通风处,储存最高温度不应高于40℃,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3.2.2.5 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3.2.3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
注:试样膜厚2.0±0.1mm。
4 基层有碴、无碴桥面混凝土基层表面质量应符合TB/T 2965的规定的要求。
平整度用1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5mm。
5 防水层5.1 防水层类型及构造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2 防水层铺设前应采用高压风枪清除基层面灰尘。
5.3 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5.3.1 防水卷材应在桥面铺设至挡碴墙、竖墙根部,并顺上坡方向逐幅铺设。
5.3.2 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
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5.3.3 铺设工艺及材料用量应符合TB/T 2965的规定。
5.4 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5.4.1 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
5.4.2 基层表面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
5.4.3 施工方法及要求5.4.3.1 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2.0m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
5.4.3.2 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说明进行配制,每种组份的称量允许误差为±2%。
5.4.3.3 采用喷涂设备时,该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在60~80℃。
5.4.3.4 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搅拌时间3~5min。
5.4.3.5 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5.4.3.6 涂刷时须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
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5.4.3.7 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
5.4.3.8平面部位优先涂刷,对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刷涂。
5.4.3.9 严禁雨中施工。
5.4.3.10 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来缩短干燥时间。
5.4.3.11 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5.5 制作防水层时,不得因流溅或其它原因而污染梁体。
5.6 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浇注保护层。
6保护层6.1 制作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6.2 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应符合《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6.3 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厚度不应小于60mm,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不应小于40mm,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4 桥面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宽约10mm、深约保护层厚度的断缝。
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6.5 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畅通。
6.6 保护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通过运、架设备。
6.7 C40细石纤维混凝土材料6.7.1 水泥:采用不低于42.5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6.7.2 细骨料:中砂,粒径小于1mm。
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规定。
6.7.3 粗骨料: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中的规定。
6.7.4 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38:2004的有关规定。
其几何特征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3。
6.7.5 粉煤灰:应采用Ⅰ级粉煤灰,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掺量由试验确定,其质量应符合GB1596中的规定。
6.7.6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采用符合GB8076的规定或经铁道部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严禁使用掺入氯盐类外加剂。
应采用高效减水剂,其性能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30min减水率不应低于20%,碱含量不得超过10%,硫酸钠含量不应大于5%,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1%。
6.7.8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的要求。
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即可使用。
6.8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为1.8kg,或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为1kg。
表3 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6.9 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6.9.1 应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min,应拌和均匀。
6.9.2 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6.9.3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6.9.4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以免失水过快。
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自然养护时,桥面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桥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