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文件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934.50 KB
- 文档页数:33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一、工艺基础—概念1、工艺即加工产品的方法(手段、过程).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其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和内部组织的方法.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规定(文件)。
3、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
是企业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和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参数。
4、工艺参数为达到加工产品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选用和控制的有关量,如电流、电极压力压等。
5、工艺装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6、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按产品的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
他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包括冲压工艺卡片、焊接工艺卡片、油漆工艺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7、物料清单(BOM)用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8、外协件明细表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9、外购工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1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12零部件转移卡填写各装配工序零、部件图号(代号)名称规格等的一种工艺。
二、工艺基础-管理1、工艺管理内容包括: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修改、工艺验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标准化、工艺装备编号方法、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程序、工装的使用与维护、工艺规程格式、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ZZZZ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工艺文件的编号方法Q/ZZZZ-2007代替Q/HZK227-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文件编号的一般要求、编号的组成、代号编制规则的登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的各类工艺文件的编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9166-1998 工艺文件编号方法JB/T9165.2-1998工艺规程格式JB/T9165.3-1998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3总则3.1 凡正式工艺文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编号。
同一编号只能授予一份工艺文件。
注:一份工艺文件是指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如某个零件的铸造工艺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装配工艺卡片等均为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
3.2 当同一份文件由数页组成时,每页都应填写同一编号。
3.3 引证和借用某一工艺文件时应注明其编号。
3. 4工艺文件的编号应按JB/T9165.2和JB/T9165.3中规定的位置填写。
4编号的组成3.1 工艺文件的编号由工艺文件特征号和登记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用一字线隔开,形式如下:××××—×××----------------- 登记顺序号------------------------------- 工艺文件特征号3.2 关键尺寸的零件或部件,其工艺文件的编号,是在其编号的后面,加尾注号“关”,形式如下:××X×—×X×关一^τz——表示关键尺寸的零、部件----------------- 登记顺序号工艺文件特征号Q/ZZZZ-2007 3.3 主要尺寸的零件或部件,其工艺文件的编号,是在其编号的后面,加尾注号“主”,形式如下:X×X×—×X×主^τ≡——表示主要尺寸的零、部件----------------- 登记顺序号工艺文件特征号3.4 工艺文件特征号包括工艺文件类型代号和工艺方法代号两部分,每一部分均由两位数字组成。
工艺文件标准样本工艺文件标准样本一、目的本标准样本旨在明确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使用和保管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生产过程中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范围本标准样本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使用和保管。
三、职责1.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和修订工艺文件,确保工艺文件符合产品要求和生产实际情况。
2.技术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核和会签,确保工艺文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3.质量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质量审查,确保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符合要求。
4.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审批和保管,确保工艺文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四、编制要求1.工艺文件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确保清晰易懂、易于操作。
2.工艺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生产流程及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方法、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等。
3.工艺文件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方法。
4.工艺文件中应包含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以确保进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5.工艺文件中应明确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维护保养要求等。
五、审批程序1.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需提交技术部门进行审核和会签,确保工艺文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2.审核和会签通过后,需提交质量部门进行质量审查,确保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符合要求。
3.通过质量审查后,需提交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六、使用与保管1.经审批通过的工艺文件,应按统一编号进行分类存档,并按生产需要进行领用登记。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操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工艺文件应定期进行复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Q/WCYG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WCYG 005-2011技术文件编号规则工艺文件编号规则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企业标准登记表前言本标准制定时参照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JB/T 9166-1998《工艺文件编号方法》,并结合了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本标准由技术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艺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荣明。
本标准于2011年02月首次发布。
技术文件编号规则工艺文件编号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号规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类工艺文件的编号。
2 一般要求2.1 凡定型产品的工艺文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编号。
同一编号只能授予一份工艺文件。
注:一份工艺文件是指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如某个零件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机械加工控制计划等均为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
2.2 当同一文件由数页组成时,每页都应填写同一编号。
2.3引证和借用某一工艺文件时应注明其文件编号。
2.4 当某一工艺文件作废时,其文件编号即行作废。
3 编号规则3.1工艺文件的编号方法由工艺文件特征号和登记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以短横线隔开(见图1)。
分类号(可选)登记顺序号工艺文件特征号图13.1.1 工艺文件特征号包括工艺文件类型代号和工艺方法代号两部分,由四位数字组成(见图2),前两位为工艺文件类型代号,按表1规定,后两位为工艺方法代号,按表2规定。
工艺方法代号工艺文件类型代号图23.1.2 登记顺序号由三位数字组成,在每一工艺文件特征号内由001开始连续递增。
3.1.3 试制工艺文件在工艺文件编号前加“S”,形成正式工艺后,取消“S”。
3.1.4 对产品工艺流程长,工艺种类多的工艺文件,为便于文件分类管理、编制,允许在登记顺序号后加分类号(见图1),两部分之间以短横线隔开,分类号由三位数字组成。
古风印章bmp格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风印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独特且美丽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而BMP格式作为一种经典的图像文件格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处理领域。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古风印章与BMP 格式的结合,分析其意义和未来发展。
在古代,印章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方面,如官方文件、文书、契约等等。
古风印章与现代的印章有所不同,它更加强调艺术性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常见的古风印章图案有花鸟、山水、古典人物等,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特殊的印材,展现出浓厚的中国风情。
而BMP格式作为一种无损的位图图像文件格式,由于其简单和易于处理的特点,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
BMP格式可以存储各种颜色的像素点信息,并支持24位真彩色图像。
同时,BMP格式还可以存储图像的元数据信息,如分辨率、图像大小等,使得图像的处理更加灵活和方便。
结合古风印章和BMP格式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带来一些有趣的效果和应用场景。
例如,可以利用BMP格式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古风印章进行局部放大、旋转、镜像等操作,增强印章的视觉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BMP格式的元数据信息,记录古风印章的创作时间、作者等信息,便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风印章与BMP格式的结合意义,并展望古风印章BMP格式的未来发展。
通过分析它们的相互影响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艺术,同时也为计算机图形处理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应用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概述:本文按照以下章节结构进行展开,以便全面、有条理地介绍古风印章与BMP格式的相关内容。
1. 引言1.1 概述:在本部分,将对古风印章和BMP格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引出接下来正文的讨论。
1.2 文章结构:本节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章节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织和内容。
1.3 目的:在该部分,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以及阐述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工艺文件编号规则1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各类工艺文件的编号。
2 总则2.1 凡正式工艺文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编号。
同一编号只能授予一份工艺文件。
2.2 引证和借用某一工艺文件时应注明其编号。
3 编号的组成3.1 由产品型号加工艺文件特征号加登记顺序号组成,各部分之间用一字线隔开。
3.2 产品型号栏填写相应产品的型号,对于通用的工艺文件用TY表示。
3.3 工艺文件特征号包括工艺文件类型代号和工艺方法代号两部分,每一部分均由两位数字组成。
3.4 登记顺序号在每一文件特征号内一般由1开始连续递增,位数多少根据需要决定。
4 代号编制规则和登记方法4.1 工艺文件类型代号按表1规定。
4.2 工艺方法代号按表2规定。
4.3 工艺文件编号时应统一登记于工艺文件目录中。
4.4 经多处修改后重新编制的工艺文件在其原编号后加A、B、C等,以示区别。
5 工艺文件编号举例HFC5250GJB1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工艺路线:HFC5250GJB1-0900-1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TY-2940-2 HFC3072K1R1型工程自卸车涂装工艺:HFC3072K1R1-2278-3工艺文件编号规则1 范围本标准是对针对公司工艺文件编号制订,适用于公司常用的各类工艺文件编号。
2 引用标准本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JB/T 9166-1998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使用本标准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9165.2—1998 工艺规程格式JB/T 9165.3—1998 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3 总则3. 1 凡正式工艺文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编号。
同一编号只能授予一份工艺文件。
注:一份工艺文件是指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如某个零件的铸造工艺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均为能单独使用的最小单位工艺文件。
3. 2 当同一文件由数页组成时,每页都应填写同一编号。
3. 3 引证和借用某一工艺文件时应注明其编号。
1 工 艺 文 件 第 1 册 共 1 册 共 页
文件类别:专业工艺文件 文件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 本册内容:
批准: 年 月 日
工艺文件目录 产 品 名 称 产品型号 序号 工 艺 文 件 名 称 页 号 备 注 1 工艺文件封页 1 2
2 工艺文件目录 2 6 工位器具明细表 3 7 材料消耗明细表 4 9 工时消耗明细表 5 11 工艺流程简图 6 12 装配工艺规范 7-12 13 油漆工艺规范 13 14 焊接工艺规范 14-15 15 检验工艺规范 16-20 16 调试工艺规范 21-23 17 制造工艺检验卡 24-29 装配工艺卡片 30-31 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流程 32 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 33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工位器具明细表 产 品 名 称 产品图号 3
序号 名 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十字螺丝刀 1 开口扳手 8-10 1 开口扳手 10-13 1 开口扳手 12-14 1 开口扳手 14-16 1 开口扳手 15-17 1 套筒扳手(1套) 1 卡簧钳(内卡) 1 卡簧钳(外卡) 1 老虎钳 1 尖嘴钳 1 活口扳手 1 撬棍 1 元器件料盒 1 气动扳手 1 测量板 1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材料消耗明细表 产 品 名 称 产品图号 4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机用量量 备注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工时消耗明细表 产 品 名 称 产品图号 5
序号 工序名称 工时数/S 序号 组件名称 工时数/S 割台焊合 2天 拨禾轮张紧组合 1h 拨禾轮组合 2h 割刀装配 20min 割台搅龙装配 2h 油缸锁装配 10min 摆环转配 20min 割台转动轴装配 30min 滚筒装配 1h 风扇装配 1h 清选筛装配 1h 推运器底壳装配 1h 杂余升运器装配 1h 齿轮箱装配 1h 液压部件装配 2h 输送槽装配 3h 操纵部分装配 3h 粮箱装配 2h 脱粒机架焊合 1天 底盘机架焊合 1天 支重轮装配 2h 线束装配 1h 升粮搅龙装配 1h 履带张紧轮装配 1h 驱动轮装配 10min 变速箱装配 20min 发动机装配 20min 履带装配 10min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收割机装配工艺流程简图 6
材料检查 合格入库 下 料 焊接、检验 喷 漆
脱粒装配 底盘装配 割台装配
滚筒装配 清选装配
滚筒装配 过桥装配 发动机装配 履带装配 变速箱装配 粮箱装配
整车装配 整车喷漆 检验、试车 成品入库
焊接的零部件合格的送到下一个工位,不合格的返修,直到合格
对装配完的收割机进行空运转,检查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返回从修,没问题的入库,空运转最少30分钟。
检查水箱,油箱里有没有水、油,有没有漏水、漏油的现象,检查收割机铭牌、安全标志有没有贴。 出厂检验
把装配好的几大件组装在一起成为一台新车 7
下料工艺规范 产 品 名 称 产品图号 材料的选用 1,材料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说明书,严禁将未经检验的材料,无标记或标记不清的材料进入下料场地。 2,按图纸下料,做到四不四检,图样不清的不下料,材质不清的不下料,工艺不清的不下料,代用材料无代料通知单不下料,检查图纸尺寸和下料尺寸,检查材质和规格,检查样板尺寸和形状,检查数量。 3,结合图样尺寸和实际进料,进行排板下料。 4,图纸不清楚的问过工程师在下料。 5,下料时要保证材料没有形变。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8
割台装配工艺规范 工艺文件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割台体焊合 1,在割台体焊合前应确保零部件都准备好,所有的零部件应表面光滑整洁,无毛刺。 2,根据工装位置把零部件放到工装上面,然后在进行焊接,焊接要牢固结实,焊点要圆润饱满。 3,焊接好后对焊接点进行表面打磨处理, 割台装配 1,割台于过桥连接口对角线长度偏差不超过3mm 2,在装配无极变速轮是应在内部加入锂基润滑脂,充满约2/3的位置。 3,喂入搅龙筒于割台两侧壁的间隙为8-10mm,左右均匀一致。 4,喂入搅龙叶片板前端与底板的间隙为6-8mm。 5,伸缩齿杆于割台底板的间隙为6-8mm,(喂入搅龙与割台底板母线应平行,沿割台全长间隙一致,) 6,装配后各传动部件应灵活,不得有卡滞现象。 7,割刀应用机油润滑。 8,割刀与压刀环的间隙为0.3-1.0mm 9,用手转动摆环箱带轮,割刀应运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10,动刀片与护刃器工作面应贴合,前端间隙≤0.5mm,后端间隙≤1.5mm,但其数量不得超过全长的1/3。 11,割台、拨禾轮油缸装配准确,运动灵活,油管无扭曲现象。 12,拨禾轮升降架安装后,升降架圆钢的径向间隙小于2mm,且应能转动灵活。 13,割刀摆臂与摆环轴连接螺栓M12扭矩90±18N.m。 14,割台上的螺栓应涂上厌氧胶。 15,伸缩齿杆与伸缩齿导套转动处、伸缩齿轴与伸缩齿轴套转动处均涂注锂基润滑脂。 16,装配后各紧固件连接牢靠不得有松动现象,各转动部件转动应灵活可靠,不得有卡滞现象。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9
过桥装配工艺规范 产 品 名 称 焊接项目 过桥链耙组装 1,装配时,螺栓必须涂厌氧胶,链耙紧固螺栓扭矩50~75N.m。 2,过桥链条开口销分开角度大于180度,并绕在销轴上。 3,安装过桥轴承座时应加入润滑脂,充满轴承座内2/3范围。 4,装配后两相邻过桥链耙对角线误差不大于3mm。
过桥装配 5,过桥轴承座开口螺栓应抹厌氧胶。 6,装配过过桥链耙被动轴应能上下摆动,链耙张进度应调整至链耙与过桥底板间隙为10~20mm,两过桥链耙松紧一致,用手能将链耙中部向上提高15-25mm动灵活,无卡滞现象。程中要保证被动轮轴与主动轮轴平行,误差不大于3mm。 7,三主动轮与三被动轮装配时必须保证一一对应,相位一致。 8,托架与托板固定螺栓扭矩为16~26N.m。涂上厌氧胶。 9,轴承部位加注足够的锂基润滑脂。 10,所有的零部件应确保合格,不合格的不能装配。 11,应保持脱粒齿单侧的厚度不小于2.5mm。否则需换面或更新。脱粒齿顶与承受网的间隙应保持在3-5mm。过大时会影响脱粒效果,需及时调整。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 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 10
脱粒装配工艺规范 产 品 名 称 调试项目 滚筒装配 1,脱粒齿组件要前后对称 2,脱粒齿杆1和脱粒齿杆2组装到脱粒筒上时,应交互组装。 3,脱粒齿杆连接用螺栓应涂上厌氧胶。 4,脱粒滚筒必须要做动平衡。 5,脱粒滚筒齿杆顶端距离凹板筛的长度为15-20mm 6, 脱粒滚筒、无级变速和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带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应均不低于G6.3级。 7, 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1 )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 (2 )用钻削去除质量(去重)。 (3)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
清选风扇装配 1,根据图纸正确放置清选风扇板的弯曲部位以进行组装。 2,清选风扇调节板与侧面的间隙应为18-20mm。 3,风向板与清选风扇调节板的间隙应为6-8mm 4,组装时,应使清选风扇驱动轴中间附近的平面部到轴端部距离较长的一侧位于机体左侧。 5,螺栓上面应涂上厌氧胶。 6,旋转搅龙的装配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装配。 7,齿轮箱内部净注满黄油。 8,链轮箱内要注入15-25g黄油, 油封等内外表面也要涂抹黄油后在进行组装。 9,所有的小部件组装完成后在整体组装到脱粒机架上面,
旧底图 总 号 更改 标记 数量 更改 单号 签名 日期 签名 日 期 第 页
拟 制 共 页
底 图 总 号 审 核 第 册
标准化 共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