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第3章 储蓄决策
- 格式:ppt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第二节收入与消费第三节价格与消费第四节效用第五节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第二节储蓄的其他动机第三节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第四节高储蓄的原因第四章消费者的投资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和方式第二节投资收益第三节投资风险第四节流动性与税赋第五节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第一节劳动供给决策第二节劳动供给决策的扩展第三节人力资本与教育第四节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第六章消费信贷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第二节消费信贷的作用第三节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下篇:宏观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第七章消费函数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第五节以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理论的简单评价第八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社会总需求的构成第二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第三节消费模式选择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第二节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第十章消费结构第一节消费结构的含义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消费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四节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第十一章消费方式第一节消费方式的含义及其变化趋势第二节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意义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第一节消费者权益的内涵第二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单项选择题1.1.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C)A生产消费B.能源消费C.生活消费D.家庭消费1.2.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A)A.消费资料B.消费条件C.生产资料D.消费方式1.3.英国古典政治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A)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B.放纵人们多消费C.增加所有消费品高税收D.多发放工资1.4.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D)A.威廉政策B,西斯蒙C.亚当斯密D.庞巴维克1.5.对消费问题有较多论述的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
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二)三、用Ramsey模型来构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在用Ramsey模型来构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现实世界做一些简化假设,并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加入更多的约束条件,从而使构建的模型能够更好的贴近于真实世界,反映出真实世界的运行情况。
下面我们设计四种假设情况来构建模型:一、居民拥有资本,企业不拥有资本(简化社会模型)我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假设开始构建模型:不考虑政府的行为,假设初始状态只有居民拥有资本(居民的资本来自于居民的储蓄),企业不拥有资本。
第一期期初,居民拥有劳动和初始的资本,居民租借资本和提供劳动给企业。
企业在获得居民的劳动和资本后形成产出,企业在每期形成产出后支付工资给居民,由于企业不积累资本,因此企业在第一期期末会清算并将全部剩余产出归还给居民。
这样,在第一期期末,居民的全部收入为第一期的工资收入和资本回报,同时居民在第一期会进行消费,在第一期期末,居民消费后剩余的部分会成为储蓄,这个储蓄作为初始资本投入到下一期。
下一期,居民和企业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假设模型为两期,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简化的模型示意图:根据上面的示意图,可以构建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以及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情况。
1.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设劳动为L,资本为K,工资率为W,资本回报率为R,居民的消费为C。
那么居民的工资收入为W×L,资本回报为K×R,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式为:第一期:C1+K1≤W1×L+K0×R1+K0(注释:居民在第一期的最大消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其在第一期获得的总收入,居民消费后的剩余部分成为储蓄K1同时转化为第二期的初始资本)第二期:C2≤W2×L+K1×R2+ K1(注释:居民在第二期的最大消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其在第二期获得的总收入,同时由于模型在第二期就结束了,因此居民在第二期将不会储蓄,而会将第二期全部的资本K1进行消费)●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储蓄是未来的消费,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跨时资源分配的问题。
《消费经济学》上篇:微观篇--消费者行为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消费经济学(1)研究对象:消费;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1、消费者(1)定义: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家庭和团体;(2)行为层次: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在衣食住行等类项目间的选择;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在商品、品牌、规格等具体方式间的选择;(3)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基本准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2)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3)不可逆性: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水平影响,而且也受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习惯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5)复杂性(绝对特征);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1、消费决策(1)基本要素:1)最大化目标(与效用和偏好有关);2)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与预算约束有关);(2)影响因素:1)社会阶层:①定义: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②特点:a、同阶层的人比不同阶层的人行为更相近;b、人们根据所处的社会阶层判断自己的社会地位;c、社会阶层是由多变量而不是单一变量决定的;d、人一生中所处的社会阶层可改变;③影响:a、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都表现出不同;b、较高阶层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2)社会文化因素:①影响:a、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消费观念;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c、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其消费方式不尽相同;d、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出现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②内容:民族亚文化群、宗教文化群、地理亚文化群、年龄亚文化群;3)心理因素(价值观念):①恩格斯需要(资料)分类:生存需要(资料)、享受需要(资料)、发展需要(资料);②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③社会心理特征: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低收入阶层表现为高收入消费特点)、消费流行; 4)市场发育程度:①劳动力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消费品市场;2、预算约束(1)定义: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2)公式:M=PxQx+PyQy(预算约束线);1)M:消费者收入;2)Px:商品x单价;3)Py:商品y单价;4)Q:购买商品数量;(3)斜率:-Px/Py(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数,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4)变动:1)价格变动:①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左旋转移动;②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右旋转移动;③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④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2)收入变动:①价格不变,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外)平行移动;②价格不变,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内)平行移动;3)价格与收入同时变动:预算约束线斜率和截距同时变动;第二节收入与消费1、收入(1)地位:1)消费的基础;2)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根本因素;(2)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2、商品商品定义需求收入弹性符号具体类别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正大于1 奢侈品小于1 生活必需品低档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负小于0 - 3、弹性(1)定义: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2)内涵:1)这个概念是相对变化而言;2)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4、需求收入弹性(1)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2)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3)用途:收入弹性符号用于区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5、恩格尔曲线(1)定义: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2)类别:恩格尔曲线图形内涵图形生活必需品缓慢向右上方倾斜;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于收入增长速度;高档商品陡峭向右上方倾斜;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收入增长速度;第三节价格与消费1、需求曲线(1)定义: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集合图形;(2)具体内容:商品内容需求曲线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向右下方倾斜低档商品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大多数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三)二、企业拥有资本,居民拥有企业股份(私有经济模型)在上一节中,我们做了最基本的假设:假设企业既不拥有资本,也不进行投资,并且也不持续存在。
但是真实世界里,企业不但拥有大量资本,而且也进行投资,并且企业往往存在很多年的时间,“百年老店”比比皆是!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假设条件,增加更多的约束因素,使构建的模型更加贴近于现实世界。
假设企业拥有资本,居民不拥有资本,那么企业投入资本,居民投入劳动形成产出。
由于居民不拥有资本,因此企业获得资本的回报,居民获得劳动的回报。
企业获得了资本的回报,因此企业能够积累资本并长期存在,于是企业的所有权成为关键的问题,因为谁拥有了企业的所有权,谁就能够获得资本的回报。
假设模型对应的是一个私有制社会——企业的所有权为居民所拥有,居民持有企业股份。
我们同样可以建立居民的消费与储蓄决策模型以及整体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
设资本为K,企业股份为S,劳动为L,工资率为W,股权分红为d,股价为V,居民的消费为C。
第一期:期初的资本投入为K0,劳动投入为L(居民每期都无弹性的提供所有的劳动),居民持有的企业股份为S0,工资率为W1,股权分红为d1,一期居民的消费为C1。
第二期:期初的资本投入为K1,劳动投入为L(居民每期都无弹性的提供所有的劳动),居民持有的企业股份为S1,工资率为W2,股权分红为d2,二期居民的消费为C2,建立模型的示意图:1.在私有经济社会中,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模型:居民行为分析:在第一期期初,居民投入劳动L,并拥有企业股份S0。
在第一期,居民获得工资收入W1*L 以及股份分红S0*d1。
当获得股份分红后,居民可以将手中的企业股权自由交易(此时的交易价格是V1),交易之后在第一期期末居民手中的企业股份变为S1。
在第二期期初,居民投入劳动L,并拥有企业股份S1。
在第二期,居民获得工资收入W2*L以及股份分红S1*d2。
由于在第二期期末,企业将不再经营,企业进行清算,企业的股价将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