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苗族蜡染
- 格式:pptx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1
凤凰古城简介看点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
现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尚在。
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万寿宫、大成殿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导游凤凰古城导游图凤凰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区集中了凤凰大多数的古老建筑,是凤凰县的核心景区,值得细细品味。
如果你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风情,就不得不到凤凰古城(又名沱江镇)走一趟。
凤凰紧邻沱江而建,吊脚木楼布满山坡。
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
介绍凤凰地处湖南湘西自治州南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县历史悠久。
关于县名,据《凤凰厅志》记载:“凤凰之名因山受”。
在县城以西五十里有一名山,其山处于群峰之中,形状若鸟,昂首展尾,人们为取吉祥,称为凤凰山。
《湖南省志》中记载:“凤凰营,即凤凰山。
在县治西50里”。
由此可见,凤凰县的美名来自凤凰山。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
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
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
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古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
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小知识:凤凰八绝1.沱江边的菜场以及在河边捣衣的女人。
2.沙湾的吊脚楼。
3.北门外沱江边上的露天餐座。
4.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的文昌阁小学。
5.黄丝桥古城。
6.文庙、天王庙、武侯祠、文昌阁、笔架城,查地图可以找到。
湘西的民间蜡染艺术湘西的民间蜡染艺术[摘要]湘西蜡染,最具魅力的湖南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充满寓意的构图,纹样各异,独特肌理,形成了湘西民间蜡染艺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开展,蜡染艺术也遭到不小的冲击。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使民族的精华不断地开展下去,在保护中传承。
[关键词]湘西民间工艺蜡染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盛行于唐代,在服饰、生活用品上出现各种符号、花纹,通通用到蜡染技术。
湘西苗族有着独特审美,平时的装束及生活用品都用到了蜡染工艺来装饰,他们自己种棉花及染料,自己养殖蜜蜂,自己纺纱织布,蜡绘染色均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因地域的关系各个民族间文化经济相互影响,蜡染艺术在制作上的工艺相差无几,湘西苗族、土家族及贵州各民族之间是主要工艺发生地。
但由于各民族间文化历史的差异及审美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图案。
他们传承了这门古老蜡染工艺,经历了兴衰蜕变,历代相传。
湘西蜡染需要个人技艺高超且产量低。
而且限于屋内印染,蓝印花工艺代替了印染。
在湘西因无法找到关于蜡染的文字记载,又因留存过长,保存的蜡染成品甚少。
一、湘西蜡染的风格及表现手法湘西地区的蜡染手法与贵州蜡染各有千秋,苗族清秀、流畅;布依族严谨、缜密。
湘西蜡染自由发挥个人创造力,随图案的需要,而改变纹样的大小粗细,风格豪放,不讲求构图饱满。
蓝底白花的比例也无要求,不像别的民族重视满构图,湘西蜡染表现得更为灵动。
湘西蜡染融合了代代相传的民族精髓,形成独有的个性。
在蜡染中常常使用龙凤龟,常在桌布、帐檐上看到。
它由龙头、凤尾、龟身打散重组而成,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龙头〞寓意着汉子们如龙一般壮硕强健;“龟身〞寓意本民族人民像龟一般长寿。
“凤尾〞那么象征着苗族女子如凤凰般迷人。
此种象征物表达着苗族人民美好的希望,及鲜明的民族意识。
这些造型元素的参加,多了对称、自然、朴实,少了那种严谨的感觉。
桔祥兽在湘西土家族当中多见,一般是十字挑花图案,常用在门帘及桌布用品上。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分别是熬蜡、磨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和缝制。
首先,将蜂蜡放入融蜡炉中加热至融化,制成蜡液。
蜂蜡是制作蜡染的主要材料,具有疏水性,可以用于染色。
接着,将布匹浸入蜡液中,取出后放在热源上烘干,形成蜡层。
这一步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染料渗透。
接下来是磨布,用砂纸或磨石将布匹表面的蜡层磨去,露出白色的布底。
磨布的目的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图案,通过控制磨布的力度和方向,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和线条。
然后是画蜡,用特制的蜡刀蘸取蜡液,在布匹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蜡刀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合不同的绘画需求。
画蜡时要保持手的稳定和线条的流畅,才能形成清晰的图案。
画好图案后,将布匹放入染缸中染色。
染料的成分是板蓝根、紫草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的色素和香味。
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温度,以及染色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染色的效果。
染色完成后,将布匹从染缸中取出,放入脱蜡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脱蜡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够溶解布匹上的蜡层。
脱蜡时要注意控制脱蜡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脱蜡时间的长短,以保证脱蜡的效果。
脱蜡完成后,将布匹放入漂洗池中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染料和脱蜡液。
漂洗时要控制水的温度和洗涤剂的浓度,以保证漂洗的效果。
最后将布匹晾干、剪裁和缝制,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积累。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始建于清朝,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
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
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域,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
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地因人传,人杰而地灵。
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就在此处;当年一曲《边城》,将他魂梦牵涉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再讲到沱江,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
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
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
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
凤凰的手工艺品(字体设计中我们将会用到手工艺品中的“蜡染”)这里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
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图1蜡染图2扎染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姐艺术,但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
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一幅形象逼真的图像便出现在你眼前。
珙县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珙县苗族蜡染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瑰宝,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图案著称。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以下是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1. 使用天然染料: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紫梗等,这些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
靛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用于制作蓝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
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红花或红底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紫梗则是一种紫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紫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2. 以蜡为防染剂: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蜂蜡或石蜡作为防染剂,这些蜡在低温下会凝固,而在高温下则会融化。
蜡染艺术家通过在布料上涂蜡,形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然后在染料中染色。
由于蜡具有防水的性能,因此染料无法渗入涂有蜡的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或图案。
3. 手工精细:苗族蜡染是一项手工精细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艺术家根据设计图纸或灵感来源,在布料上用蜡刀蘸取熔化的蜡液进行描绘,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线条流畅自然。
染色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颜色均匀、鲜艳。
4. 图案精美:苗族蜡染的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信仰。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构图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环保可持续:苗族蜡染使用的天然染料和蜂蜡等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布料上的花纹可以通过洗涤和摩擦逐渐磨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得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欣赏苗族蜡染,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艺术 |黔东南苗族蜡染在现代家纺中的应用设计□罗靖/文蜡染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设计师在对蜡染详细了解的前提下,运用专业技能,对蜡染进行再设计,设计出具有黔东南蜡染民族风情的家纺设计,不仅可以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家纺品,还可以使蜡染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黔东南蜡染为主,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设计实践等方法,对蜡染的分布地区和蜡染纹样进行资料总结和归纳,为应用设计提供设计元素。
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将蜡染纹样图案和现代家纺进行融合设计。
1 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1.1 研究背景与现状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
蜡染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给传统手工业造成了冲击,纯手工的蜡染技艺在很多地方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因此有必要对蜡染手工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1]。
目前专为体验和了解蜡染文化来地区旅游的游客并不多,许多地区在蜡染和旅游相互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
本文以民族文化设计创新为主,将民族蜡染与现代家纺进行结合创作,以此应用于现代家纺中,使家纺和蜡染碰撞出不一样的美,以此推动大众对蜡染文化的了解。
1.2 研究目的研究苗族蜡染是为了提高蜡染的传承度和知名度。
将传统蜡染艺术与现代家纺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动传统蜡染创新发展。
同时取蜡染之精华,以此为基础,创造出现代理念和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产品[2]。
1.3 研究意义蜡染的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通过创新设计将蜡染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二是蜡染制品走近城市大众,能保护贵州少数民族最传统的蜡染手工艺,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并且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3]。
1.4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相关网站上查阅与黔东南苗族蜡染纹样等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有关凤凰苗族蜡染的考察报告篇一:艺术生凤凰考察报告民俗采风考查报告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2011070601 马计武1107185029:相传天方国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
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
凤凰古城简介: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
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4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
地因人传,人杰而地灵。
文学巨匠沈从文一曲《边城》,将他魂梦牵涉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实为便利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
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
1913年改为凤凰县。
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一个天人合一的遥远的、真正的古城,那里有古老朴实的沱江,有温馨别致的吊脚楼,有建於唐代的黄丝桥古城,有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凤凰特色:漫步在凤凰古城青青石板街,各种特产及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民间剪纸(虹桥旁边有一位剪纸老艺人)作品,按图案的复杂程度来定价格(2元、3元、5元等)。
苗族蜡染技艺
佚名
【期刊名称】《学习月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列入年份: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蜡染在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的苗族世代传承,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蜡染技艺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然后用沸水去除蜡,布面上就会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论苗族蜡染的技艺特征——以云南文山苗族地区为例
2.“非遗”蜡染技艺的困境与生机探析--以织金苗族蜡染为例
3.抖音平台非遗传统技艺丹寨苗族蜡染传播内容分析
4.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非遗技艺产业化发展研究
5.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苗族蜡染发展史苗族蜡染啊,那可真是一门超级有趣又充满历史韵味的传统技艺呢。
一、起源的传说关于苗族蜡染的起源,有好多好玩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苗族姑娘不小心把牛油沾到了白布上,后来又被蓝草染液浸染,牛油沾到的地方染不上色,反倒出现了蓝白相间的奇特图案。
姑娘觉得特别好看,就开始有意地用这种方法来制作图案了。
还有的传说啊,是仙女下凡教会苗族妇女蜡染的呢。
这些传说虽然带着点神话色彩,但也能看出苗族蜡染的出现充满了偶然与惊喜。
二、早期的发展在古代啊,苗族蜡染可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时候,苗族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蜡染就像是他们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苗族妇女们会用自己种植的蓝草制作染液,然后用自制的蜡刀蘸着加热后的蜡,在自家织的白布上绘制各种图案。
这些图案可不是随便画的哦,很多都是跟他们的生活、信仰、传说有关的。
比如说有蝴蝶图案,因为在苗族的传说里,蝴蝶妈妈是他们的祖先,所以蝴蝶图案就代表着对祖先的崇敬。
那时候的蜡染制品啊,大多是用来做衣服、裙子、头巾这些日常穿戴的东西。
而且,每一个苗族女子都是蜡染的高手,她们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蜡染,这手艺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三、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蜡染在苗族的生活里那是无处不在。
你想啊,一个苗族家庭里,从老到小,身上穿的衣服很多都有蜡染的图案。
女孩子们穿着蜡染的裙子,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在寨子里穿梭。
而且,蜡染还出现在他们的床单、被面、包袱布上呢。
这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比如说,当有重要的节日或者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蜡染服饰。
这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向外界展示着苗族的文化和传统。
大家互相看着彼此身上精美的蜡染图案,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四、传播与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啊,苗族蜡染也开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了。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苗族蜡染,觉得它特别美。
一些设计师把苗族蜡染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让蜡染变得更加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