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联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72 h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联合治疗组腹泻停止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1)。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两者联用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复合乳酸菌胶囊;思密达;小儿腹泻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疾病。
秋冬季的小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甚至可造成死亡[2]。
本文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标准[3]。
男6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4.5岁,平均(2.67±0.89)岁。
临床症状: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热等。
其中病毒性肠炎(多为秋季腹泻)62例,细菌性腹泻40例,单纯消化不良8例。
全部患儿均发病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患儿均给予饮食调整,加用口服及钙剂(乳酶生、维生素B等),对于呕吐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腹痛明显的患儿,给予口服解痉镇痛药物。
治疗中不使用止泻剂、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给予思密达3次/d,≤6个月1 g/次,6个月~1岁1.5 g/次,>1岁3 g/次,温水冲服。
金双歧\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们使用金双歧、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腹泻诊断标准及病程分类均符合全国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1]。
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个月~26个月,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大便次数每日15次以下,呈稀水样或蛋花样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大便镜检:凡是白细胞数<3个/HP均作为收集对象。
所有病例营养状况均属正常。
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治疗组: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公司生产每片0.5 g)剂量:<1岁,0.5 g,2次/d;1岁~6岁,1.0 g,2次/d;思密达(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每袋3.0 g):<1岁,3 g/d,分3次服;1~2岁,3 g/d~6 g/d,分3次服。
对照组:按常规疗法治疗,乳酶生、复合维生素B口服,并予降温、止吐等对症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ORS液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和进食指导,疗程3 d。
1.3 疗效判断标准按全国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1]。
显效:治疗72 h后,腹泻减至2次/d或以下,大便外观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治疗组45例,显效80.0%(36/45),有效15.6%(7/45),无效4.4%(2/45),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35例,显效57.1%(20/35),有效20.0%(7/35),无效22.9%(8/35),总有效率为76.2%。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11月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调整饮食、抗病毒和各种消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密达。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密达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值得推广。
【关键词】思密达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约占半数,夏秋季发病率最高[1]。
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11月64例患儿,进行思密达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11月64例患儿,观察组男30例,女34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调整饮食、抗病毒和各种消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密达,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的袋装粉剂,每袋含思密达3g,葡萄糖0.749g,糖精钠0.007g,香兰素0.004g。
成人,每次1袋,每日3次,1袋药粉可用50ml温水冲化摇匀后服用,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岁至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
1.3统计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方法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24年干扰素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一、引言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短不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被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
干扰素作为一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制剂,已被证实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
而思密达则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本文将探讨干扰素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治疗方法干扰素与思密达的联合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干扰素治疗,旨在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第二阶段为思密达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腹泻症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干扰素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给予适量的干扰素注射液,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每日一次,连续使用5-7天。
思密达治疗:在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思密达口服,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每日2-3次,连续使用3-5天。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三、疗效评估标准疗效评估是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腹泻次数:记录患儿每日腹泻次数,观察腹泻症状的改善情况。
粪便性状: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和质地,评估肠道黏膜修复情况。
临床症状: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评估整体病情改善情况。
治疗效果:根据以上指标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四、临床研究数据为了验证干扰素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研究共纳入100名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则采用干扰素与思密达联合治疗方案。
经过一周的治疗,联合治疗组的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临床症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
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刘复【摘要】目的评价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单一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的退烧、止泻、止呕、脱水纠正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单一组与联合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IgA、IgM、IgG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25【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西咪替丁;思密达;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刘复【作者单位】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500【正文语种】中文在临床儿科中,轮状病毒肠炎属于婴幼儿常见的病症[1]。
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属于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相关研究统计,每年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儿童越来越多[2]。
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脏器发育并不完全,使得其对病毒抵抗的能力以及免疫力较低。
受到轮状病毒病毒感染后,对婴幼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所造成的损害较大[3]。
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07年8月~2009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后加思密达联合妈咪爱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显效率为%,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恢复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及其生理功能,是有效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思密达;妈咪爱;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rotavirus,RV)性肠炎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及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多发生于秋季,因此又称之为秋季腹泻,主要发病原因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各种抗病毒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对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在以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联合妈咪爱口服,经临床疗效观察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8月~2009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年龄6个月~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
临床表现为有5次/d以上的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脓血,小便减少,有患儿出现了发热、呕吐的现象。
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10月北京修订“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
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发热、呕吐、脱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调整和适当的限制幼儿患者的饮食,加强护理,静脉补液从而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症等治疗。
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用思密达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3%,有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有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结论: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思密达;肠炎;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多发于秋季,故又称为秋季腹泻[1],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各种抗病毒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
我院用思密达治疗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并与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作了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6~30个月;病程2~5 d;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次数3~15次/d;发热31例,呕吐33例;轻度脱水39例,中、重度脱水21例。
所有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符合第6版《儿科学》中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补液、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中度脱水者给予常规补液,轻度者给予口服补液盐,有合并症者给予对症处理。
微生态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0例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在液疗、纠酸等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培菲康治疗,B组加用思密达治疗,C组加用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
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66.67%、93.33%,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75.21±3.28)h、(73.33±5.05)h、(57.51±5.72)h。
无论总有效率或平均止泻时间,C组与A组或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
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思密达;新生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性肠炎是小儿急性腹泻病尤其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新生儿RV感染也较普遍,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确定疗效及安全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许多相关药物的探索性治疗研究。
本研究采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收治我院的新生儿肠炎90例,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ine linkedimmunoe orbernt assay,ELISA)法检测显示大便RV抗原阳性,确诊为RV肠炎,所入选病例病程均在72h内,每日大便次数5~15次不等,腹泻性状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镜检未见脓细胞和红细胞。
男50例,女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培菲康治疗组,B组:思密达治疗组,c组: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组。
3组患儿日龄、性别、病情轻重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所有病人人院后均按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予以补液对症处理,并予饮食指导,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由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治疗,0.5g/次,3次/d,连用5d;B组加用思密达(由法国巴黎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治疗,1g/次,3次/d,连用5d;C组加用培菲康及思密达治疗,治疗剂量及疗程同前。
思密达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探讨思密达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近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收集之前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电解质紊乱纠正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1.9±0.7)d,止泻时间(3.1±0.7)d,脱水纠正时间(2.0±0.6)d、电解质紊乱纠正时间(2.6±1.0)d,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显效率81.3%、总有效率95.0%,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干扰素肌注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缩短了疗程,缓解了患儿病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思密达;干扰素;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 virus enteritis,RVE)是一种婴幼儿比较多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在秋冬季的发病率最高,存在大范围流行可能[1]。
RVE 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如呕吐、发烧、腹痛及反复发作的无血色、水样腹泻。
根据调查发现,在腹泻病原来的构成比例中,轮状病毒导致的占到40%~60%[2],因此RVE是诱发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病因。
目前RVE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本组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的RVE患儿采用干扰素辅助治疗,并与之前的常规处理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80例RVE患儿作为观察组,ELISA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均呈阳性,大便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属于轻度至中度腹泻,大便外观呈蛋花汤或水样,黏液较少,轻微的腥臭味,部分患儿合并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有轻度或中度脱水。
选择之前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0例RVE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与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思密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57.14%),有效6例,(22.86%),无效5例,(20%);对照组:显效2例(7.69%),有效4例(23.08%),无效14例(69.23%)。
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1.37%,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18.937,P<0.005)。
其中思密达对22例腹胀患儿有100%的缓解作用,患儿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对腹痛患儿也有100%的缓解作用。
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患者采用思密达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轮状病毒为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临床表现为腹泻,排蛋花样或水样便,或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不同程度的脱水。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们采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对思密达的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方鹤松等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社区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共4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
治疗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岁每日2~3袋,均分为3次,将1袋思密达倒于50毫升温水中搅匀,于两餐之间服用。
对照组给予东圣止泻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等,按常规剂量给予。
其他补液对症治疗两组相同,均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根据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酸等处理,不予禁食。
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病毒性肠炎患儿115例,分为对照组43例、思密达灌肠组32例及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组40例,观察其疗效。
结果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组总有效率达92.5%,思密达灌肠组总有效率达78.1%,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3.5%,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肠炎;微波;思密达病毒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冬春季多发,常常引起脱水、酸中毒、营养不良等,临床上治疗以纠酸、补充水、电解质及及时止泻为主要手段,但是纠酸、补充水、电解质易作到,止泻却较难。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于2001年进入MTC3微波治疗仪1台辅助治疗病毒性肠炎,取得良好效果。
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分组我院儿科病房于200408~200508收治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的腹泻患儿115例,其中男83例,女32例,2~6个月11例,6个月~1岁59例,1~2岁42例,2~3岁3例。
其中对照组43例,思密达灌肠组32例,微波联合思密达灌肠组40例。
3组的年龄、性别、症状在统计学上分析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3组均给予纠酸、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其中思密达灌肠组用思密达粉剂3.0(1包)+生理盐水20 ml灌肠,2次/d,微波组在此基础上灌肠后10 min用MTC3微波治疗仪功率10~15 W治疗腹部10~15 min,2次/d。
微波体外加温疗法:微波治疗仪(南京产MTC-3型)接外治疗用杯状电极置放于腹部体表处(以脐周为中心),治疗功率用10~15W。
2次/d,10~15 min/次。
1.3 疗效判断根据腹泻病疗效判断的补充建议,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
贝飞达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标签:贝飞达;思密达;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我国秋冬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过去多采用中药制剂、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因为目前存在着滥用抗菌药物等问题,造成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加,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近来有报道使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思密达来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贝飞达(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是含有长型双岐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和益生元等组成。
口服可补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分泌一种消化酶,将不溶性蛋白质、脂肪和糖变为可溶性、容易吸收的物质。
能迅速补充、调整被轮状病毒破坏的肠黏膜屏障及微生态状态,阻止致病菌对人体的侵袭,维持人体肠道正常的功能。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口服贝飞达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80例,疗效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患儿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住院急性腹泻患儿,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小于6个月50例,6个月~1岁84例,1~3岁44例;大便次数小于10次/d者108例,大于10次/d者72例,均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伴发热者58例,伴呕吐者42例,伴轻度脱水者100例,中度脱水者25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90例,两组年龄及临床表现、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补液、合理喂养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利巴韦林每天10~15 mg/kg加5%葡萄糖静点,1次/d,连用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飞达与思密达联合应用。
贝飞达胶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1 g/粒,国药准字SI9993065),贝飞达:小于1岁者1/2粒,大于1岁者1粒,2次/d,口服;思密达:小于1岁者1 g,1~3岁者1~2 g,3次/d,口服,7 d为一个疗程。
思密达联合用药对儿童急性肠炎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观察作者:李鸿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联合用药对儿童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收治儿童急性肠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病毒唑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病毒唑联合思密达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思密达;儿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小儿急性肠炎为儿童常见病之一,且此病发病率极高,主要由于儿童全身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使得抵抗力较低,导致受到病毒的威胁和侵入的可能性较高。
传统治疗儿童急性肠炎方法为病毒唑药物联合常规护理,但患儿易出现病情反复,导致患儿治疗周期延长,甚至由于长期未治愈导致全身其他器官疾病,但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于儿童急性肠炎的治疗方法改进为思密达药物联合护理干预,但相关资料较少。
本文就思密达联合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讨论,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和证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儿童急性肠炎患儿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全方位检查,确诊为急性肠炎。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3.8岁,平均(1.9±0.5)岁;病程6h~5d,平均(2.1±0.5)d。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2~4岁,平均(2.1±0.3)岁;病程5h~5d,平均(2.0±0.6)d。
同时排除两组患儿患有肝肾衰竭、心肺衰竭、凝血系统障碍等重大疾病,避免由于参与调查影响重大疾病治疗,且与患儿和家属沟通,告知重要事项和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论是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