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20.53 KB
- 文档页数:5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许多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
以下是我列举的十个案例: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著名的河滨景观带,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夜景而闻名。
外滩沿江而建,河岸两侧是一排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包括上海钟楼、外滩大楼等。
外滩河岸还建有宽敞的步行道和露天咖啡厅,供游客休闲散步和观赏江景。
2. 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园区是200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也是上海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世博园区占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包括中华艺术宫、中国国家馆等众多展馆和景点。
园区内有大片的草坪和湖泊,提供了一个绿色、舒适的环境供游客休闲和观光。
3.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新兴经济区,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区之一。
浦东新区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和先进的交通设施,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浦东新区还规划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4.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主题乐园,也是上海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乐园的设计融合了迪士尼的经典元素和中国文化,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乐园内有许多刺激的游乐设施、精美的景观和精彩的演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娱乐。
5.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的一个时尚购物和休闲区,也是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新天地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欧洲和中国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街区内有许多高档品牌店、餐厅和艺术展览馆,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6.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市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心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园区和提供创新支持服务等方式,为上海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心还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和赛事,促进了科技创新的交流和合作。
7. 上海杨浦滨江公园上海杨浦滨江公园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公园,也是杨浦区的标志性景点。
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拥有宽阔的草坪、湖泊和花坛,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城市规划案例上海杨浦区江湾五角场上海杨浦区江湾五角场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城市规划案例。
江湾五角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曾经是上海市为数不多的工业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通过城市规划和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市新的商贸、文化和居住中心。
江湾五角场的城市规划在2000年开始,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建成。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将江湾五角场打造成为一个以商业和文化为主导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注重提升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在商业方面,江湾五角场已经建成了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和高层写字楼,成为上海市的购物和商务中心之一、其中五角场商业街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保留了历史建筑的风格,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
另外,规划中还注重了绿色环保,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供给市民和游客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文化方面,江湾五角场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五角场历史文化风景区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如五角场图书馆、江湾体育馆等,这些建筑不仅本身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上海市的历史记忆。
此外,规划中还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艺术街区等,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落户,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居住环境方面,江湾五角场注重提升住宅区的品质和便利性。
规划中建设了多个高品质的住宅小区,注重绿景和人居环境的打造。
此外,规划中也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的问题,建设了多条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总的来说,江湾五角场的城市规划案例成功地将一个工业基地转变为商业、文化和居住中心。
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高品质的商业和住宅区,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江湾五角场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区。
随着城市规划继续发展,江湾五角场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生活、工作和旅游。
27城市规划199711规划实例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周澍临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一、设计范围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
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
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
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
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
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
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
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
上海黄金地段超高层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引言上海黄金地段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我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因此,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研究上海黄金地段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第二章:项目规划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首先要考虑的是项目定位,这涉及到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户型定位等方面。
其次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功能性,如社交空间、商业空间、休闲区域等。
最后要根据规划要求确定项目的风格、形态、地形等,确保项目在美感与实用性上取得平衡。
第三章: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超高层住宅项目的外观、形态和立面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依据项目规划,如定位、用途和风格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的外观风格和细节设计。
此外,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周边建筑的风格以及当地的气候、灯光等自然条件,确保建筑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章:室内设计超高层住宅的室内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住户住宅环境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在设计室内布局时,要考虑到空间的氛围、光照、色彩、材料等因素。
同时,也要关注住户的需求,根据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来设计其住宅空间。
例如,厨房要设置烹饪器具和储物空间、卧室要有足够的储物空间和书桌等等。
第五章:节能设计节能设计是超高层住宅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上海黄金地段,由于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特点,节能设计应是整个项目的基本要求。
在节能设计方面,一方面可以选择优秀的建筑材料,如高效隔热材料、低能耗玻璃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能效优化,如智能化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等。
总之,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降低能耗与减少环境影响。
第六章:安全设计超高层住宅项目需要严格的安全设计,以确保住户和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安全设计包括防火设计、疏散设计、火灾自动控制系统等。
此外,应考虑相应的保安系统,如监控、门禁等,为住户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第七章:总结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对市场、品牌、功能、风格等要素进行全面考虑。
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其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也是如此。
我们将深入研究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充满了活力和创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规划和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上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和公共空间设计也非常出色,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使城市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
城市规划和设计过于注重商业和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足够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使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信任和认同感。
为了改进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使城市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以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信任和认同感。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充满了活力和创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改进城市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信任和认同感。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以新天地、南京路为例【摘要】通过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关键词】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五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学习,我们对城市规划专业有了一个零碎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城市还没有一个连贯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此次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各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
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
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而这种文化特点又深刻的反映在其建筑形式、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
1新天地即使没来过上海,但相信也听说过上海新天地。
这片曾几何时险些就要淹没在摩天大楼丛里的矮小建筑群,在重新修建后,几乎成为与外滩、豫园和南京路齐名的上海特色的象征。
与外滩相比,它更摩登;与豫园相比,他更海派;与南京路相比,它又充满了传统气息。
一度破败的旧城区是如何成为优雅时尚都市生活的象征?其在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哪些成功地经验,传统里弄如何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就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创造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其位于上海图1-1新天地太仓路入口图1-2现代的玻璃窗图1-4广场中的茶座图1-5保留的建筑外墙面 市中心,北起太仓路(图1-1),南至自忠路,东靠马当路,西临黄陂南路,以东西向的兴业路为界分为北里和南里。
面对城市更新,新天地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行的道路,北里以老建筑为主,新建筑为辅;南里则相反。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位于外环线、丁家角路以
及东宝兴路正东北角,占地面积约8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46万平方米。
该项目是上海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包括7座摩天大楼、地下商业街、
中心广场、城市公园等。
上海中心项目的设计理念是“树立中心形象,创
造未来新样本”,致力于打造城市新标杆、传承文化根脉。
上海中心的主要建筑群包括两座摩天大楼、一座联合体塔楼、三座综
合楼以及街区公园。
两座摩天大楼分设置在项目的正南部及东南部,前者
顶部是一个综合性的圆形穹顶,内部设有景观平台;后者为典型的钢结构
箱体,顶部为八角形的星状穹顶,包括会议中心与空中花园。
联合体塔楼
高达349.4米,设有观光大厅;三座综合楼分别提供酒店、商业、办公等
服务;街区公园主要以停车场为主,同时设置适当的绿化景观,以满足城
市生活质量的要求。
上海中心的建筑风格以中西合璧为主,融合中式建筑及当今流行的现
代元素,体现了城市文化、古典与亚洲精髓的完美结合。
在传统的中式建
筑中,过对空间的细腻把控,使其建筑形态充满活力。
在现代建筑中,引
入科技设备以及高科技材料,充分展现现代都市的大气。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众多。
下面将列举10个典型的上海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1. 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上海世博会是2008年上海成功申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其场馆设计成为了上海城市设计的一个亮点。
世博会场馆设计突出了现代化、科技化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形象。
2.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著名标志性景点,其城市设计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海外滩以其独特的河岸风貌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外滩沿江一侧建有一系列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外滩十三行建筑群和近年来兴建的高层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3. 上海浦江东岸滨江道路滨江道路是上海浦江沿岸的一条城市快速路,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景观效果的平衡。
滨江道路沿江一侧设有宽阔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供市民休闲散步,同时也提供了观赏浦江风景的绝佳位置。
4.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其城市设计注重创意和文化元素的融入。
新天地区域由多个历史建筑群组成,与现代建筑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5.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首个迪士尼主题公园,其城市设计充分考虑了游客的便利和体验。
乐园内设有便捷的交通系统和多个主题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选择。
6. 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商务中心,其城市设计追求高效、便利的商务环境。
商务区内设有现代化的办公楼、酒店、会议中心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和商务服务。
7. 上海杨浦大桥上海杨浦大桥是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公路桥梁,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景观效果的平衡。
大桥两侧设有宽阔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供市民通行和休闲活动。
8.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其城市设计注重航空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新城规划 | 61Urban Design in Central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t City: ACase Study of Fengpu Area Urban Design in Fengxian New Town基于韧性视角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以奉贤新城奉浦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王晓薇 WANG Xiaowei韧性城市建设为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成为“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在梳理韧性城市理念内涵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总结重点地区韧性城市的空间特征、设计原则和空间要素框架。
以上海重点建设的五个新城地区之一——奉贤新城奉浦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提出韧性视角下的创新导入型地区城市设计策略;并从生态空间格局、城市空间体系和工程技术应用3个层面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类似地区的韧性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ilient city provides a new idea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n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resilient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mand for urban design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the principles and key elements of resilient urban design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are summarized in the article. Taking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Fengpu area as an example, the way of urban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ilient city in innovation regions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rban design in similar districts.韧性城市;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新城建设;奉浦片区resilient city; urban design in central district; new town construction; Fengpu area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61-07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11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王晓薇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设计分院总监,工程师,硕士****************城市作为高密度人口与经济活动聚集的复杂系统,面临着诸如雨洪灾害、疫情、地震等突发挑战。
上海光明城规划方案上海光明城是上海市奉贤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项目,位于奉贤联通工业区和浦东新区的中间地带,规划用地面积达18平方公里,将建设一个现代化、集高端科技、文化创意和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城区。
本文将介绍上海光明城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设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
城市设计上海光明城的城市设计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区域:生活区、科技文化区和国际商务区。
其中,生活区将以住宅为主,坚持“生态宜居、文化共享”的设计理念;科技文化区将建设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和文创产业园区,打造具有高科技含量、创意性和国际化的研发、生产、交流中心;国际商务区将集中高端商务、金融、服务业、文化娱乐等功能,建设向内向外、连接本土和全球的开放型国际商务中心。
在城市设计方面,上海光明城注重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和文化内涵的融合,建筑风格多样而富有特色。
同时,规划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共享出行和绿色出行模式,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等空间,鼓励市民采用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
基础设施上海光明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同步进行,力求做到先期规划、先期建设,确保城市落成后基础设施覆盖全面、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路网、供排水、电力、通信等方面,其中交通建设是重点。
规划中提出,上海光明城将建设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连接浦东新区和奉贤区,方便市民和企业快速、便捷地出行。
同时,城市将鼓励企业通过绿色出行方式为员工提供通勤服务,例如购置环保型班车等。
产业布局上海光明城的产业布局将坚持产城融合、高端创新、文化创意和服务业并重的原则,旨在吸引国内外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和人才团队,打造高质量、高收益的经济发展区。
生活区内将规划小区商业、社区配套、学校、医院服务等设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科技文化区将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人制造、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高科技行业,同时着力培育和扶持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国际商务区将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等入驻,成为世界级的商务中心。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而闻名。
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上海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条著名的滨江景观带,被誉为“东方沧桑与西方浪漫的结合”。
外滩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和观赏感受,提供了宽敞的步行道、休闲区和观景台,使人们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同时也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
2.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第一个迪士尼主题公园,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迪士尼的魔幻世界。
乐园内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如宫殿式的城堡、传统建筑的元素等,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3. 上海地铁上海地铁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其设计考虑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
地铁线路的布局合理,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同时,地铁车站的设计也注重人性化,提供了无障碍设施和舒适的候车环境。
4.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一座融合了艺术和娱乐的景点。
其设计精致,通过逼真的蜡像展示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明星,让游客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5. 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园区是世博会的永久遗产,被誉为“未来城市的绿洲”。
园区的设计融合了自然和人工景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馆和活动场所,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6. 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海洋水族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场所。
其设计独特,通过透明的观赏窗户和创造性的展示方式,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各种海洋生物,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7.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舒适感受,提供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商业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
8. 上海滩广场上海滩广场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休闲和社交需求。
广场提供了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休息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上海老城区小区会所建筑设计快题摘要:一、引言1.上海老城区背景介绍2.会所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二、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特点1.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2.充分利用空间3.注重功能性与舒适性4.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三、设计要点与创新策略1.布局规划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3.室内空间设计4.景观规划与绿化设计5.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四、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2.案例二:某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五、总结与展望1.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与价值2.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一、引言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大都市,老城区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在这个区域内,会所建筑设计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上海老城区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功能齐全、舒适宜人的会所建筑。
二、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特点1.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在会所建筑设计中,将传统上海建筑风格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例如,可以运用石库门的元素,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设计手法,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建筑外观。
2.充分利用空间上海老城区土地资源宝贵,会所建筑设计应注重空间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例如,可采用多层次、多功能的布局,使会所既能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又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3.注重功能性与舒适性会所建筑设计要注重功能划分,满足居民不同需求。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舒适性,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活动空间。
4.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上海老城区会所建筑设计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通过建筑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展现上海独特的地域风貌。
三、设计要点与创新策略1.布局规划在布局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同时,保持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和互动性,提高空间利用率。
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建筑造型应简洁大方,具有现代感。
立面设计可借鉴传统建筑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以新天地、南京路为例
【摘要】通过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关键词】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五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学习,我们对城市规划专业有了一个零碎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城市还没有一个连贯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此次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各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
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
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而这种文化特点又深刻的反映在其建筑形式、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
1新天地
即使没来过上海,但相信也听说过上海新天地。
这片曾几何时险些就要淹没在摩天大楼丛里的矮小建筑群,在重新修建后,几乎成为与外滩、豫园和南京路齐名的上海特色的象征。
与外滩相比,它更摩登;与豫园相比,他更海派;与南京路相比,它又充满了传统气息。
一度破败的旧城区是如何成为优雅时尚都市生
活的象征?其在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哪些成功地经验,传统里弄如何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就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创造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其位于上海
图1-1新天地太仓路入口
图1-2现代的玻璃窗
图1-4广场中的茶座
图1-5保留的建筑外墙面 市中心,北起太仓路(图1-1),南至自忠路,
东靠马当路,西临黄陂南路,以东西向的兴业
路为界分为北里和南里。
面对城市更新,新天
地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行的道路,北里以老
建筑为主,新建筑为辅;南里则相反。
一条步
行街贯穿南北,在时光、场景、文化的剪切、
重塑、变异中感受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新天地建筑的形式和环境设计比“假古董”要
高明的多,大到建筑的整片玻璃窗(图1-2),
小至街头的路灯都可以感受到现代的设计手
法,而非简单的恢复或者延续旧的环境。
新天地具有多样化的场景,步行街和广场
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外部开放空间(图1-3)。
在北里的步行广场周边保留着旧得城市肌理,
包括狭小的宅间路和过街楼等元素,在此布置
了一些较内向的活动如酒吧、画廊、工艺品商
店和高级餐厅等。
在太仓路入口处,有一现代
感流溢的水景,似乎预告着精彩的空间序列。
行至主弄中部,空间拓宽为一个小型广场,该
广场设置了绿化、彩旗、路灯、遮阳伞等精美
小品,并充分运用建筑语汇,或紧邻建筑主体
设立玻璃顶棚,或利用骑楼和遮阳伞布置茶座
(图1-4)。
这样袋装的活动场所和相关公共
设施,为人在广场中央布逗留提供了可能。
南
里则在拆除部分旧建筑之后新建了一栋现代
化购物、娱乐、休闲中心。
新天地不仅把紧贴着一大会址的建筑风貌保护下来,并且把广场把北里道路的大片石库门里弄的旧时风貌也保存下来,不仅使人走在黄陂南路和兴业路上时可以领略到70年前一大会址的环境风貌,并且艺术的再现了旧时石库门里弄建图1-3外部开放空间
图2-1南京路的街道
图2-2原殖民地建筑 筑的文化底蕴。
改造以仅留原有建筑外墙面(图1-5)、对内部结构重新建造、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方法进行。
但在改造过程中、均尊重原有建筑的空间关系与布局。
在不破坏现有人文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拆除与保留、最终完成整个商业空间的设计。
作为一个成功地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开发项目,新天地的设计成功运用了地区原有的特征符号,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和空间秩序,从而塑造了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新环境。
可以说用新设计观念的“瓶”装了旧城环境元素的“酒”,从而再次焕发出浓郁的醇香。
2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包括了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
以西藏中路为界,东起外滩,西至延安中路,横跨静安、黄埔两区,全长5.5公里,其发展与上海的兴衰密切相关,被称为国内最繁华的商业街。
南京路步行街应属于一个较成功的城市
设计实例。
其两侧商业建筑高度的控制,建筑
高度与步行街道宽度比例的控制(图2-1),使
整个街道具有亲切感,符合卢原信义关于街道
比例的控制要求。
此外在许多细节方面,如绿
化、雕塑、桌椅、花坛、报亭乃至小吃店、儿
童游戏场都有许多人性化的考虑。
南京东路步
行街的大部分建筑是保留原殖民地建筑,新建
筑也是控制在原建筑风格以内,所以它的建筑
风格是整体和谐的(图2-2)。
建筑风格大概分
为4个不同的部分。
第1部分是从西藏路至浙
江路,以“四大公司”为主体建筑,强调风格
上的整体统一。
第2部分是从浙江路至河南路,这个路段后期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新建的建筑尺度比较适宜,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
第3部分是从河南中路以东至中山东一路的外滩部分,新建的建筑以原有建筑的尺度为依据,建筑材料、色彩与外滩建筑相协调,但是目前的建筑立
图2-3广场上跳舞的老人
图2-4世纪广场
图2-5植物配置 面和城市景观不是很和谐。
在游览整个南京路的过程中感觉节点即
广场是营造整条商业步行街环境魅力中最关
键和决定其成败的地方。
一系列的广场不仅为
游客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图2-3),而且
也调节了整个步行街的气氛。
南京东路步行街
由河南中路开始,至西藏中路终止,两个出入
口分别设置广场,对于进入步行街的人流起到
缓冲和集散作用。
其中世纪广场位于整条步行街的中断,其
效果对于整段商业街氛围的控制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用,是人流的集散中心,主要为商家提
供一个展示商品、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图
2-4)。
世纪广场的宽度约 45m ,长度约60m ,南面是约9m 高的建筑,北面是约20m 高的商业建筑,所以世纪广场的宽度和周围建筑高度比值D/H ≥2,所以整体给人以宽阔之感。
从步行街直线型空间到世纪广场的半开放椭圆空间,空间是从“收”到“放”的过程,有利于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缓解,同时减轻商业街人流大的压力。
世纪广场拥有8000平米的地下车库和多功能的露天舞台。
既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也给人们营造了很好的社会交流的场所。
露天舞台上有巨大的LED 大屏幕、音乐旱喷泉、线条流动的铺装和灯带、多媒体柱等,增强人们视听的感受。
广场上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图2-5),为人们提供了半私密空间、遮阳空间和良好的
微气候环境。
但世纪广场也存在一些问,由于四周都是
交通路线,所以噪声是一个不利因素,广场上
的休息设施还不够,不能为驻留的休息人群提
供长期休息的地方,所以,建议在没有活动举
行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可移动的活动式的花
坛、树池和休息茶座等。
南京路步行街的城市设计强化了南京路“中华第一街”的形象与地位,是外地游客和当地市民都青睐的社会公共活动空间,其经验对今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3总结
虽然新天地当之无愧是一次成功的旧城更新的商业操作,但新天地广场北里全区的建筑绝大多数也被拆除仅仅利用院墙保留下来的石库门材料及老砖作为重建的元素,区域原有的城市道路肌理及生活模式已完全消失只能说其运用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及符号赋予太平桥地区全新的功能及秩序。
南京路步行街的人行化规划使其具有生活气息和吸引力,不同时代建筑、不同时代商铺在统一的城市设计要求下和谐共处。
特别是广场的设置是一条步行街繁荣的关键,就像一部音乐剧有开场、序曲、发展、高潮和落幕一样,广场就像其中的关键节点,调节着整场气氛。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对城市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认识,对其复杂性和矛盾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胡茸.“昨天、明天,相会于今天”[J].新建筑,2003(1)
(2)叶季如.走进上海新天地[J].建筑知识,2005(1)
(3)张耀,许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2(11)(4)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