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15
5.1.4 鱼一选择题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A.娃娃鱼B.鱿鱼C.鳄鱼D.草鱼2.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A.使身体能运动B.交换体内多余的水C.散发体内的热量D.完成呼吸和取食3.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4.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5.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
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更合理()A.鱼喜欢阳光刺激B.鱼要在水面觅食C.池塘水中含氧量较低D.池塘表面水较温暖6.活鲫鱼的鳃是鲜红色的,这是因为鳃丝内含有丰富的()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氧7.水中的氧进入鲤鱼体内的途径是()A.水→口→鳃→血液B.水→鼻腔→鳃→血液C.水→鳃→血液→口D.水→口→血液→鳃8.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D.鱼有鳞片9.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
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地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A.排出废物B.进行呼吸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D.摄取食物10.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地向鱼池里面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使鱼多活动,增加鱼的活力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11.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3.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A.海葵B.梭子蟹C.蜻蜓D.大熊猫14.依据鱼生活的水域环境,鱼类有“淡水鱼”和“海水鱼”之分。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1.4 鱼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鱼类的动物是()A.中华鲟B.娃娃鱼C.鲸D.鳄鱼2.小明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在很多的死鱼中,他能根据如何判断鱼是否新鲜()A.鳞片是否完整B. 鳃丝的颜色 C. 身体有无伤痕D. 体表是否湿润3.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鱼鳍有了一下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B.尾鳍能控制鱼游泳的方向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的进行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4. 鱼在水中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地张开和关闭,其生理意义是A.更换体内水分B.完成呼吸过程C.排出体内废物D.摄入水中的食物5. 下列哪项不是鱼的鳃丝的特点A.鳃丝数量很多B.鳃丝鲜红色,内有毛细血管C.鳃丝非常细D.鳃丝排列很密,有利于从水中获取食物6.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A.尾鳍的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D.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7、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A、章鱼B、鱿鱼C、娃娃鱼D、海马8、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与各种水域环境D、在水中用鳃呼吸9、关于鱼游泳时的动力,下述正确的是()A、主要靠身体躯干部摆动产生动力B、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C、各种鳍辅助鱼的游泳D、各种鳍的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10、鲫鱼与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鳃盖B、鳃C、鳃盖后缘D、鳃丝11、水中生活的动物至关重要的是()A、一定要能游泳B、一定要具有鳃C一定要能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呼吸D一定要有各种鳍和强大的肌肉12、下列哪种是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A.鲅鱼B.章鱼C.珊瑚虫D.蜘蛛蟹二非选择题1.鱼的身体都有由_____组成的________。
第四节鱼1.下列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A.鲫鱼B.青鱼C.草鱼D.鲢鱼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D.鱼有鳞片3.观察鲫鱼的呼吸可以发现( )A.口和鳃盖交替闭合、张开B.口先张开、闭合,然后鳃盖闭合、张开C.鳃盖先张开、闭合,然后口闭合、张开D.口和鳃盖同时闭合、张开4.损失了尾鳍的鱼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D.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而且游泳的速度减慢5.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A.两者所含气体成分含量相同B.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C.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D.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增加6.下列哪些特征有利于鱼克服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A.身体呈流线型B.体表覆盖着鳞片C.体表可以分泌黏液D.以上三项都对7.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淡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水华”。
研究者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于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还可以收获大量的鱼。
你认为放养的这种鱼可以是( )A.捕食浮游植物的鲢鱼B.以水草为食的草鱼C.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D.捕食各种小鱼的乌鱼8.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很多孔洞,目的是(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B.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C.减小鱼塘中水的压力D.有利于给养殖的鱼喂食9.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身体呈流线型,吻部呈梨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 口下位,成一横裂,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的鱼已经不多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一、选择题1、中华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说明中华鲟属于什么动物()。
A、两栖类B、鱼类C、爬行类D、哺乳类2、我国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四大家鱼”是我国优良的淡水鱼品种。
下列淡水鱼中,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A、青鱼B、草鱼C、鲤鱼D、鲢鱼3、在观察活体鲫鱼时,最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逐项进行,以下哪项观察顺序比较好( )A、体形——鱼鳍——鱼鳞——鱼鳃B、鱼鳍——体形——鱼鳞——鱼鳃C、鱼鳞——鱼鳍——体形——鱼鳃D、鱼鳃——鱼鳍——鱼鳞——体形4、同学们在孩提时期大都有过捉鱼的经历,往往已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其体表具有黏液的缘故。
鱼体表黏液的作用是( )A、防止人类捕捉B、减少运动阻力C、保持鱼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5、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鱼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 )A、取食B、呼吸C、喝水D、平衡身体6、关于活鲫鱼的鳃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鳃盖在外面,起保护作用,是呼吸的主要结构B、鳃丝既多又细C、鳃是鲜红色的D、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氧气7、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含义。
那么水中生活的鱼类能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 )A、胸鳍的摆动B、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C、尾鳍的摆动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8、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地向鱼池里面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使鱼多活动,增加鱼的活力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9、“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有关鱼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中B、在水中呼吸C、依靠鳍游泳D、都吃植物10、下列哪项不属于渔业法所规定的( )A、禁渔期不得捕捞B、不得使用禁用渔具C、不准使用禁用的捕捞方法D、只养殖不捕捞11、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2、科考队员发现一种生物无四肢,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它可能生活在( )A、水中B、空中C、森林里D、沙漠里13、如果因水域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一种稀有鱼灭绝,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在于( )A、这种鱼将在很久以后才会再进化出来B、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C、渔业产量将受到损失D、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14、在冬季,人们在冰面凿冰捕鱼利用的原理是在冰孔处( )A、光线足B、食物丰富C、氧气多D、水温高15、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鱼,她决定买一条刚刚死去的。
第四节鱼
一、填空题
1.鲫鱼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
2.动物按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动物和动物两类。
鱼类是最低等的动物。
虾、蟹属于动物。
3.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4.鱼类终生生活在,身体的表面大多覆盖着,用呼吸,用游泳。
5.鱼鳃是由、和组成,鳃片上长着许多细长的,鳃丝内有。
二、单项选择题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
A.鲤鱼
B.鲫鱼
C.鳙鱼
D.海参
7.不是鲫鱼对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的是 ( )
A.用鳃呼吸
B.身体侧扁,呈梭形
C.用鳍作运动器官
D.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三、简答题
8.认识并填写鲫鱼各部分的结构。
(1)
(2)
(3)
(4)
(5)
(6)
(7)
总结出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1.头部躯干部尾部
2.脊椎无脊椎脊椎无脊椎
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4.水中鳞片鳃鳍
5.鳃耙鳃弓鳃片鳃丝毛细血管
二、
6.D
7.D
三、
8.(1)背鳍 (2)鳃盖 (3)尾鳍 (4)侧线 (5)臀鳍 (6)胸鳍 (7)腹鳍鲫鱼对水生生活适应的特点有:a.身体呈梭形 b.用鳃呼吸c.用鳍运动 d.体表粘滑等。
第四节鱼分层练习一、单选题1.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属于真正的鱼类()A.娃娃鱼B.鲨鱼C.鲸鱼D.章鱼【答案】B【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A 错误。
B.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B正确。
C.鲸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D.章鱼的身体呈卵形或卵圆形,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错误。
故选B。
2. 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于()A.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B. 尾鳍的摆动C. 胸鳍和尾鳍的摆动D. 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答案】A【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详解】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3.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重要的养殖鱼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四种鱼都是淡水鱼类B.体表覆盖鳞片,运动器官主要是鳍C.体内有鳔,是感觉器官D.靠鳃呼吸,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答案】C【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
《鱼》同步练习1.下列不属于我国著名“四大家鱼”的中()A.青鱼B.草鱼C.鲫鱼D.鲢鱼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A.娃娃鱼B.鱿鱼C.鳄鱼D.草鱼3.下列不属于南海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B.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C.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4.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5.鱼常在黎明前浮头或跳出水面,天亮后停止浮头,是因为()A.趁清晨空气清新,到水面嬉戏游玩B.清晨水面比较安全,天亮以后会被敌害发现C.在水中睡了一夜觉,清晨到水面寻食D.清晨水中氧含量最小,天亮后水中氧气充足6.同学们都见过,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的张开和关闭,这是鱼在()A.吃食物B.散热C.呼吸D.喝水7.小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她迅速判断出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A.体表湿润B.鳃丝颜色鲜红C.鳞片完整D.体表无伤8.只要给予充足的阳光和空气,金鱼就能生存下去. ______ .(判断对错)9.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 ______ 呼吸,主要运动器官是 ______ .10.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靠 ______ 来运动和 ______ ;二是能在水中 ______ .11.有些动物,如“鲸鱼”、“带鱼”、“鱿鱼”、“墨鱼”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它们不一定是鱼.其中属于鱼类的是 ______ .12.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图中分别表示他们对鱼的某种鳍进行处理的方法,请回答:(1)本实验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______ ?(2)经A处理过的鱼放回水中后,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 ______ 的作用.(3)在捉鱼时发现鱼很容易从我们手中滑落,这是因为鱼的身体呈流线型且 ______ ,这是与其生活在水中相适应的.(4)下列与鱼在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______A.身体分为头、躯干、尾B.身体呈流线型C.体表有鳞片和黏液D.身体的两侧有侧线,可感知水流的方向.1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更好地说明鱼儿为什么不能离开水,制作了模型鳃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模型来做实验的方法叫做 ______ 实验.(2)甲图是模型鳃在水中,鳃丝呈展开状态,所有的鳃丝都能与水进行 ______ .而乙图是模型鳃离开水后,由于 ______ 粘结在一起,大量的鳃丝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鱼会因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3)此实验通过对比模型鳃在水中与离开水这两种状态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4)此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14.下图是鲫鱼的外形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鲫鱼处于平静的状态时,可见[ 2 ]和[ 1 ] 不停地开合,这种活动与其有关;(2)用手摸一下鲫鱼的体表,感觉,有利于其在水;(3)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作用的器官是[ ] ;是鲫鱼的运动器官,其中[ ] 能够产生前进动力,决定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 1.4鱼同步测试1.鱼类能够在水屮生活,至关重要的特点是()A.鱼类能够在水中游泳B.鱼类能够在水中获得食物C.鱼类能够在水屮呼吸,同时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D.鱼游泳很快,可以躲避敌害【答案】C【解析】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维持鱼体的平衡,从而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鱼的呼吸器官是鲤,靠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來完成呼吸,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 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鱼类能够在水小生活,至关重要的特点是鱼类能够在水中呼吸,同时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炎热的夏天,非凡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
这是由于()A.水屮缺二氧化碳B.水屮缺氧C.缺乏饵料D.池塘缺水【答案】B【解析】白天,由于池塘屮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屮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小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屮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岀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3.下列都属于鱼类的一组动物是()A.金鱼、比目鱼B.鲍鱼、鲍鱼C.带鱼、扬子鳄D.鲤鱼、墨鱼【答案】A【解析】金鱼、比目鱼都生活在水屮,用鲤呼吸,用鳍来游泳,都属于鱼类,A符合题意;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属于软体动物,B不符合题意;扬子鳄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卵生,是爬行动物,C不符合题意;墨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阻力B.有肝、胰脏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D.用鳍游泳,用鲍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屮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屮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鲍呼吸,⑦体内有鳏,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鳏任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然而肝胰脏是鱼类消化系统特有的,与水屮生活并无多大联系。
5.1.4《鱼》精编精练1.鱼类的 业和 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我国优良的淡水鱼包括“四大家鱼”( 、 、 、 )和 、 等。
2.鱼生活在 中,通过侧线感知水的 和 。
3.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A.肺B.鳃C.皮肤D.气门4.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而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 )A.海豚B.海狮C.海豹D.海马5.下列动物类群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节肢动物 B.鱼类 C.两栖动物 D.鸟类6.鱼不停地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出。
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 )A.氧和二氧化碳的成分没有变化B.氧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C.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的含量减少D.氧和二氧化碳的成分都减少7.下列不属于...鱼类共有的特征的是( ) A.用鳍游泳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体表覆有鳞片8.下列不属于...南海休渔制度主要目的的是( ) 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C.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季、夏季的繁殖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9.下列关于鱼类的说法中,恰当的是( )A.鲸鱼是鱼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鱼B.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C.比目鱼、大黄鱼、小黄鱼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D.“竭泽而渔”是渔民重要的捕鱼方式10.下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 和 提供前进的动力。
(2)鲫鱼是近视眼,它在水中依靠【 】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能力提高篇(3)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张合,这是鱼在。
(4)鲫鱼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其内密布大量的,所以适于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中考真题篇11.(2019·广东)广东省是草鱼的养殖和消费大省,其中与草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A.用鳃呼吸B.体温不恒定C.用鳍游泳D.身体呈流线型12.(2019·郴州)初夏时节,池塘里可以看到小蝌蚪。
5.1.4 鱼一、选择题1、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体内有无脊柱B.是否用鳃呼吸C.是否有肌肉D.体表是否有体毛2、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A.水螅、鱿鱼B.蛔虫、青蛙C.蚯蚓、家鸽D.鲤鱼、河蚌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 )A.娃娃鱼B.鱿鱼C.鳄鱼D.草鱼4.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A.青鱼、鲫鱼、鲢鱼、鳙鱼B.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C.青鱼、鲫鱼、鲤鱼、鳙鱼D.青鱼、鲤鱼、鲢鱼、鳙鱼5.下列说法中,与草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A.用鳃呼吸B.体温不恒定C.用鳍游泳D.身体呈流线型6.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B.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C.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D.鱼的体表有鳞片7.鲫鱼是一种常见淡水鱼。
下列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体色背浅腹深,用鳃呼吸B.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腹鳍C.靠眼感知水流、测定方向D.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阻力8.关于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B.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C.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D.鱼生活在水中,可以通过鳍的划动产生动力来游泳9.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A.珍珠蚌、鲫鱼、鳖B.鳙鱼、鲨鱼、比目鱼C.鲸、蛇、乌龟D.青蛙、青鱼、蝌蚪10.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相比,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11.小红的妈妈到菜场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小红妈妈可通过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 )A.体表湿润B.鳃丝的颜色鲜红C.鳞片完整D.体表无伤12.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A.尾鳍的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13.小明去菜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
【练基础】(10分钟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3分)1、无脊椎动物区别于脊椎动物的特征是( )A、卵生B、变温C、无附肢D、无脊柱【解析】选D。
本题考查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
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体内生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2、下列淡水鱼中,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A、青鱼B、草鱼C、鲤鱼D、鲢鱼【解析】选C。
著名的“四大家鱼”包括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鲤鱼虽然也是优良的淡水鱼品种,但不属于“四大家鱼".3、(2014·东莞质检)在观察活体鲫鱼时,最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逐项进行,以下哪项观察顺序比较好( )A、体形--鱼鳍—-鱼鳞——鱼鳃B、鱼鳍——体形-—鱼鳞——鱼鳃C、鱼鳞--鱼鳍——体形—-鱼鳃D、鱼鳃——鱼鳍——鱼鳞——体形【解析】选A.在观察时,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可以先整体再局部,由外及里,从前到后等。
据此,在观察活体鲫鱼时,一般先从整体上观察其大多呈流线型,鱼体上有鳍,体表有鳞片,鳃盖里面有鳃,是鱼的呼吸器官.4、同学们在童年时期大都有过捉鱼的经历,往往已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其体表具有黏液的缘故。
鱼体表黏液的作用是( ) A、防止人类捕捉B、减少运动阻力C、保持鱼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解析】选B。
鱼体表覆盖着鳞片,并且能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可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适于在水中游泳;鱼用鳃呼吸,故体表黏液与保持湿润和呼吸都无关.【变式训练】下列不能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的一项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呼吸器官是鳃C、身体外没有突出物D、体表有黏液【解析】选B。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利于与水流直接进行气体交换,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没有关系.5、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鱼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 )A、取食B、呼吸C、喝水D、平衡身体【解析】选B。
本题考查鱼的呼吸特点。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中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的时候,水中的氧气可以扩散到鱼鳃中的毛细血管,同时,鳃中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扩散到水中,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完成呼吸。
【变式训练】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墨汁会流向并进入鱼口.请问,很快可以看见这些墨汁会从下列哪个地方流出()A、鱼口B、鳃盖后缘C、鱼眼D、鱼的肛门【解析】选B。
本题考查观察能力。
墨汁随着水由鱼口进入,进行气体交换后经鳃盖后缘流出。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水由鱼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6、(2014·临沂质检)关于活鲫鱼的鳃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鳃盖在外面,起保护作用,是呼吸的主要结构B、鳃丝既多又细C、鳃是鲜红色的D、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氧气【解析】选A。
在鱼体中,鳃盖起保护鳃丝的作用,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鳃丝.鳃丝既多又细,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鳃呈现鲜红色。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错误的选项是A。
【易错警示】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并不都是鳃鳃是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一种器官,但不是所有的水生动物都用鳃呼吸,如海豹、鲸等用肺呼吸。
7、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含义。
那么水中生活的鱼类能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A、胸鳍的摆动B、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C、尾鳍的摆动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解析】选D。
本题考查鱼游泳的特点。
鱼游泳时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背鳍、胸鳍和腹鳍维持身体平衡,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游泳运动。
【易错警示】误认为鳍的作用是产生游泳的动力(1)鱼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2)鳍的作用主要是维持鱼体平衡、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及前进方向的转换。
8、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地向鱼池里面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使鱼多活动,增加鱼的活力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解析】选B。
本题考查鱼的呼吸特点.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菜市场的鱼池中,鱼的数量多,密度比较大,可能会因为缺氧而使鱼死亡,所以要不断地向鱼池里面通入氧气,保证鱼正常的生活。
9、“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有关鱼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中B、在水中呼吸C、依靠鳍游泳D、都吃植物【解析】选D。
不同的鱼食性不同,有的鱼以植物为食,如鲢鱼,但也有的鱼专门捕食其他水生动物,如带鱼以鱼类、软体动物为食10、下列哪项不属于渔业法所规定的()A、禁渔期不得捕捞B、不得使用禁用渔具C、不准使用禁用的捕捞方法D、只养殖不捕捞【解析】选D.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为了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没有规定不准捕捞。
【知识拓展】禁渔区(1)划分依据:根据所要保护的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的产卵繁殖、幼鱼生长期、索饵育肥和越冬洄游季节划定(2)设置目的:调整捕捞结构,减轻捕捞压力,保护水产资源,并对各种作业类型作合理安排,既要维护渔业资源的稳定,又要照顾低效渔业的生产.(3)内容:在某一水域全面禁止捕捞,或禁止使用某种工具捕捞,或禁捕某种对象,如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吕泗大小黄鱼禁渔区、印度洋禁捕区(禁止商业性捕鲸)等11、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类过度捕捞③鱼的产卵量过低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引起水质的变坏,使得许多鱼类无法正常生存和繁殖,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使许多鱼类日益减少,并濒临灭绝.鱼的产卵量并没有受到影响,鱼的食物短缺也不是主要原因。
12、科考队员发现一种生物无四肢,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它可能生活在( )A、水中B、空中C、森林里D、沙漠里【解析】选A.本题考查鱼的生活环境。
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这是鱼的主要特征。
鱼生活在水中。
13、如果因水域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一种稀有鱼灭绝,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在于( )A、这种鱼将在很久以后才会再进化出来B、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C、渔业产量将受到损失D、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解析】选D。
本题考查鱼类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任何一种稀有鱼的灭绝,都不至于毁掉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会给渔业生产带来明显的影响,但这一物种的消失将是再也无法挽回的损失,它不可能再重新出现,也不会在很久以后再进化出来。
这种动物的科研价值、基因资源,以及人类还没有认识的价值,将永久消失,因此我们要尽全力保护鱼及其他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7分)14、阅读下面资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国传说有水怪的地方很多,新疆的喀纳斯湖、青海湖、吉林长白山的天池、河南泌阳的铜山湖、四川的猎塔湖、湖北神农架长潭和西藏文部湖都传说有水怪出没.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唯一露出真面目的.经专家论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15米,头部宽1、5米,重达2~3吨。
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
(1)“水怪”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有利于。
(2)“水怪"的体表覆盖细鳞,有作用,皮肤能分泌,有利于。
(3)生物学家判断“水怪"属于鱼类,一是因为它通过呼吸,二是通过鳍协助和维持身体的,以获取食物和。
(4)“水怪”之所以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因为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这说明动物的是相适应的【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水怪”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产生的阻力. (2)“水怪”的体表覆盖细鳞,有保护作用,能分泌黏液,黏液能够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的主要特征。
(4)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利于其捕食和防御敌害,因而“水怪”有很强的攻击力,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答案:(1)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2)保护黏液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3)鳃运动平衡防御敌害(4)结构与功能【练能力】(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2013·天津学业考)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A、海葵B、梭子蟹C、蜻蜓D、大熊猫【解析】选D。
本题考查动物的分类。
按照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大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依据鱼生活的水域环境,鱼类有“淡水鱼”和“海水鱼”之分.下列选项中,完全属于海水鱼的是( )A、中华鲟、鲢鱼、带鱼B、银鲳、带鱼、大黄鱼、大麻哈鱼C、青鱼、小黄鱼、鲤鱼、鳙鱼D、鲶鱼、鲨鱼、草鱼、鲅鱼【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一个技巧:记住四大家鱼均属于淡水鱼类. 【解析】选B。
中华鲟、鲤鱼、鲢鱼、鳙鱼、鲶鱼、青鱼和草鱼均是淡水鱼类。
银鲳、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大麻哈鱼、鲨鱼、鲅鱼是海水鱼类。
3、在冬季,人们在冰面凿冰捕鱼利用的原理是在冰孔处()A、光线足B、食物丰富C、氧气多D、水温高【解析】选C.严寒的冬季由于冰覆盖了水面,水下氧气少。
当人们将冰面凿开时,冰孔处氧气多,鱼会聚集在此处呼吸,以获得更多的氧. 【变式训练】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其原因是()A、池塘表层水较温暖B、鱼喜欢阳光的刺激C、鱼需要到水面觅食D、池水中含氧量降低【解析】选D。
水中的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但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反而使水中氧气减少.到了黎明时分就是池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池塘中的鱼为了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只有浮头或跳出水面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了。
所以,在生长有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4、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鱼,她决定买一条刚刚死去的。
在许多死亡的鱼中,挑出新鲜鱼的办法是挑选() A、鳃丝颜色鲜红的B、体表湿润的C、鳞片完整的D、体表无伤的【解析】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