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38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城的推动作用;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生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城区业区探究点一 城市化 【探究材料】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是新课。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课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地位与作用:从教材内容上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之一,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了解、甚至亲身经历过这个过程,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一现象,学习这一节就尤其显得重要。
从教材结构上看,在本章第二节安排这一课,其目的是在上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作一个概括,为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材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从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已对“城市化”这一社会现象有了亲身体会,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
可以适当完成一些自主学习任务。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授课方法:1、读图分析法2、列表比较法3、探究式教学4、小组合作讨论法其中,读图分析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读图分析能力,有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四、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学会是目的。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I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要求: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4.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乡村人口88.7%11.3%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乡村人口60%40%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归根结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水平速度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高慢晚低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带城市化水平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课题研究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具有以下基本过程: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的人口通常会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会逐渐转变。
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强,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心。
3.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城市圈或都市圈。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差距逐渐拉大。
2.功能多样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城市不再只是一个工业化的中心,也成为了文化、教育、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中心。
3.空间扩张: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不同的城市等级和城市圈。
4.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环境改变: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以下问题:1.人口过多导致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积累的垃圾、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带来的感染病等。
2.面临环境压力:城市化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环境。
3.居住和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就业和居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房价上涨、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等。
4.区域分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不平等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班级:姓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家产活动在空间集聚、农村地域转变成城市地域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定结果。
城市化的三大标记:城市人口比重连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家产向第二、三家产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家产的发展也促使了城市化。
2、城市化的特色: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20 世纪 70 年月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败现象;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边沿区迁徙,形成许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因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
一部分国家出现了“虚假城市化”的特色,即城市化水平显然超出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整体发展和基础设备建设相对落伍,比方南美洲;另一部分出现了“滞后城市化” ,即城市化进度明显落伍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易工业化进度,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
训练题1.城市化最主要的标记是A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B.城市数量增加C.城市人口增添 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增添2.下列图中能正确反应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3.自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由是A .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升B .市里失业人口增加C.人口增添速度在不停变化 D .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4.在大城市的四周,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重要意义在于A.减少或防止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B.分别大城市的人口、资本和技术C.根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荒弃物污染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5.保护和改良城市环境问题的举措是A .多建房,增添建筑群密度,解决住宅问题B.增强绿化建设,增添园林和绿地面积C.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D.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6、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城市人口比重AB18001850190019502000(1) AB 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度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度的是________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