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利-A3-1-受教育权与义务教育-0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祥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他享有()。
A.人权B.义务教育权C.建议权D.平等权2.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A.户口所在地B.电话号码C.邮政编码D.家庭关系3.李某在公司的微信群里谩骂同事张某,造成很坏的影响,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向张某公开道歉。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中的()。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国家机关不可以滥用权力4.有人将客户个人信息偷偷出售,侵犯了他人的()。
A.生命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财产权5.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这享受了公民的()。
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6.下面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没有界限的B.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7.公民身份证上没有的信息是()。
A.姓名B.婚姻情况C.家庭住址D.公民身份号码8.下列选项中,谁没有尽到公民义务的?()A.王海亮同学乘公交车按照顺序上车B.张文华的奶奶瘫痪在床,她妈妈经常虐待奶奶C.李波的爸爸是企业家,每年都积极纳税9.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
A.蛟龙号B.鹦鹉螺号C.阿尔文号10.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自觉履行的义务有()。
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④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的重要职责,也是()和()的共同责任。
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和()。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利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
二、人身权利1. 生命权:公民享有生命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2. 身体权:公民享有身体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身体。
3. 健康权:公民享有健康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健康。
4. 自由权:公民享有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等。
5. 隐私权:公民享有隐私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不得非法监视、窃听他人通信。
6. 婚姻家庭权:公民享有婚姻家庭权,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子女抚养权等。
三、财产权利1. 所有权:公民享有对个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
2. 财产继承权:公民享有财产继承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
3. 投资权:公民享有投资权,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
4. 贷款权:公民享有贷款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
5. 收入权:公民享有收入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
6. 损害赔偿权:公民享有损害赔偿权,当他人侵犯其财产权益时,有权要求赔偿。
四、言论自由1. 出版自由:公民享有出版自由,可以自由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
2. 言论自由: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新闻自由:公民享有新闻自由,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
4. 集会自由:公民享有集会自由,可以自由组织、参加集会。
五、宗教信仰自由1.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可以自由选择信仰宗教。
2. 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公民享有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可以在宗教场所自由进行宗教活动。
3. 宗教传播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传播自由,可以自由传播宗教教义。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知识结构这一课与学生关系最密切。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什么是受教育权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1.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我国公民受教育的主要内容:的义务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受教育既是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2.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特征普遍性九年义务免费性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施行普及义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务教育的法律国家的职责保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国家社会的职责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职责家庭的职责国家采取各种法律保障:——可靠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物质保障:——物质基础的受教育权师资保障:——重要条件3.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1)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义务青少年要(2)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自觉履行务教育的义务受教育义务(3)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法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许多人士认为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创新。
我国目前25岁以上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25—64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1998年—1999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大约是它的15倍。
土尔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印度为3.2%,菲律宾为4.2%,而美国是5%。
文化权利包括哪些内容文化权利是指个人和群体在文化领域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化权利包括了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包括通过言语、文字、艺术作品等形式进行表达。
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是文化权利的基础,它们保障了个体在文化领域的自由发展和创造。
其次,文化权利还包括了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并享受文化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参加艺术表演、参与文化交流等。
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此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权利。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权利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这包括了对历史建筑、传统技艺、民间文化等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
另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教育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文化教育,包括学习语言、艺术、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文化教育的权利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除此之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创造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文化创造,包括创作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
文化创造的权利保障了个人的创造自由,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参与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文化决策和管理,包括对文化政策的参与、对文化机构的管理等。
文化参与的权利保障了个人在文化领域的民主权利,也促进了文化的公平和包容。
综上所述,文化权利包括了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权利、文化教育的权利、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参与的权利。
这些权利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权利,促进文化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关于文化教育权的表述一、文化教育权的概念和范围文化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文化教育权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公民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并享有自由选择教育内容、方式、时间的权利。
二、文化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教育领域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对政府的教育职责进行了规定。
此外,国际人权法也规定了文化教育权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国际法层面的指导和约束。
三、文化教育权的社会意义文化教育权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关键途径,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个人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文化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及教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文化教育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文化教育权的实现途径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政府应该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说,实现文化教育权的主要途径包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等。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去这些地方必须携带身份证()。
①商场买东西②快递点邮寄物品③饭店吃饭④火车站自助取票⑤去电影院看电影A.①⑤B.②④C.①③2.下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是()。
A.出生日期B.学历C.公民身份号码D.有效期限3.公民()是身份证上独无二的信息。
A.户口所在地B.身份号码C.出生年月日D.性别4.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
中国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求助。
A.“12308"B.“114”C.“110”5.()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A.身份证B.护照C.户口本D.驾驶证6.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触犯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小学生具有以下哪项权力()。
A.受教育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8.护照上的重要信息不包括()。
A.签发机关B.公民身份号码C.出生地点9.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这违反了公民的()。
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10.古希腊的公民是()。
A.妇女B.奴隶C.本城邦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宪法是国家的(),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和诬告陷害。
3.道德、纪律、法律三个行为规则中。
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4.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
5.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制定的,任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6.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
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
编编编编编编编2021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各项概念之间关系与图所示概念关系相同的是()A. 学校家庭B. 中学生守则法律C. 全国人大国务院D. 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2.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隶属关系正确的有()集会自由——政治自由姓名权——人格尊严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财产权——社会经济权利A. B. C. D.3.下列案件中,小法官作出的“司法判断”不正确的是()A. 案件:严某因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的违法行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小法官:乡政府侵犯了严某的人身自由权B. 案件:孙某以女儿学习差,升学无望无由,强迫孩子退学到餐馆帮忙小法官:孙某侵犯了女儿的文化权利C. 案件:刘某假冒司法机关办案人员,诱骗马某将大笔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占为己有小法官:刘某侵犯了马某的财产权D. 案件:某网站将注册会员的电话号码等卖给某信息公司小法官:网站侵犯了会员的隐私权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①爱护公共财产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自由④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某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举行了“权利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
下面是四位同学有关权利的认识,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A. 甲同学:“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B. 乙同学:“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C. 丙同学:“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 丁同学:“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6.下列关于公民人身自由,认识正确的是()A. 人身自由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B. 人身自由意味着公民的人身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受任何限制C. 人身自由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D. 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7.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或个人存在“用力过猛”的情况。
受教育权包括哪些权利?
小编希望受教育权包括哪些权利?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一、受教育权包括哪些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以及特定人的权利等。
受教育权属于享有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
受教育权主要有如下类别和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侵害受教育权的情况有哪些?
侵害受教育权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就是侵害了他人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并最终获得财产利益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也可以是说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
2018八年级下道德法制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宪法的原则。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为什么宪法是人民权力的保障书?(1)宪法确保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5、宪法如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先发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哦对顶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任应尽的责任。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7.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8.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宪法中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这一原则在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以下是宪法中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展示。
第一,宪法确认了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宪法,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禁止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的性别、种族、宗教、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如何,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宪法强调教育的义务。
宪法规定,公民有义务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提供的教育,并且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和职业知识,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一规定意味着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公民的责任。
第三,宪法倡导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质量。
宪法规定,国家应推动教育的普及,改善教育的质量,并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
这意味着国家必须提供各个层次的教育机会,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并且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
第四,宪法确定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宪法规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公民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的素质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教育应当贯彻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品质。
这意味着教育应当既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又注重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以达到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五,宪法保障教育的投入和管理。
宪法规定,国家应当加大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并且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这意味着国家必须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流动,并且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以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宪法明确规定了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不仅肯定了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明确了受教育的目标、原则和管理机制。
通过宪法的规定,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吴立敏家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这享受了公民的()。
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2.以下人群中,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①老年人②小学生③20岁青年④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B.违法的人才需要学法C.法律为我们提供准绳和指引D.法律来源于现实生活5.下列选项中,谁没有尽到公民义务的?()A.王海亮同学乘公交车按照顺序上车B.张文华的奶奶瘫痪在床,她妈妈经常虐待奶奶C.李波的爸爸是企业家,每年都积极纳税6.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
A.政治自由权利B.人身自由权利C.文化教育权利D.人格尊重权利7.规范调整人们行为的是()。
A.纪律B.法律C.道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只需遵守中国境内法律B.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应当遵守当地法律C.出门旅游时应当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9.下面关于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基础C.宪法没有法律效力10.“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
A.古罗马B.古希腊C.中国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刑法是规定()的法律。
民法是维护人们()的主要法律。
2.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知识,知道()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3.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载入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