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利-A3-1-受教育权与义务教育-0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祥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他享有()。
A.人权B.义务教育权C.建议权D.平等权2.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A.户口所在地B.电话号码C.邮政编码D.家庭关系3.李某在公司的微信群里谩骂同事张某,造成很坏的影响,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向张某公开道歉。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中的()。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国家机关不可以滥用权力4.有人将客户个人信息偷偷出售,侵犯了他人的()。
A.生命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财产权5.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这享受了公民的()。
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6.下面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没有界限的B.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7.公民身份证上没有的信息是()。
A.姓名B.婚姻情况C.家庭住址D.公民身份号码8.下列选项中,谁没有尽到公民义务的?()A.王海亮同学乘公交车按照顺序上车B.张文华的奶奶瘫痪在床,她妈妈经常虐待奶奶C.李波的爸爸是企业家,每年都积极纳税9.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
A.蛟龙号B.鹦鹉螺号C.阿尔文号10.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自觉履行的义务有()。
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④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的重要职责,也是()和()的共同责任。
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和()。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利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
二、人身权利1. 生命权:公民享有生命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2. 身体权:公民享有身体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身体。
3. 健康权:公民享有健康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健康。
4. 自由权:公民享有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等。
5. 隐私权:公民享有隐私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不得非法监视、窃听他人通信。
6. 婚姻家庭权:公民享有婚姻家庭权,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子女抚养权等。
三、财产权利1. 所有权:公民享有对个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
2. 财产继承权:公民享有财产继承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
3. 投资权:公民享有投资权,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
4. 贷款权:公民享有贷款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
5. 收入权:公民享有收入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
6. 损害赔偿权:公民享有损害赔偿权,当他人侵犯其财产权益时,有权要求赔偿。
四、言论自由1. 出版自由:公民享有出版自由,可以自由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
2. 言论自由: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新闻自由:公民享有新闻自由,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
4. 集会自由:公民享有集会自由,可以自由组织、参加集会。
五、宗教信仰自由1.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可以自由选择信仰宗教。
2. 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公民享有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可以在宗教场所自由进行宗教活动。
3. 宗教传播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传播自由,可以自由传播宗教教义。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知识结构这一课与学生关系最密切。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什么是受教育权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1.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我国公民受教育的主要内容:的义务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受教育既是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2.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特征普遍性九年义务免费性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施行普及义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务教育的法律国家的职责保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国家社会的职责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职责家庭的职责国家采取各种法律保障:——可靠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物质保障:——物质基础的受教育权师资保障:——重要条件3.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1)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义务青少年要(2)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自觉履行务教育的义务受教育义务(3)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法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许多人士认为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创新。
我国目前25岁以上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25—64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1998年—1999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大约是它的15倍。
土尔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印度为3.2%,菲律宾为4.2%,而美国是5%。
文化权利包括哪些内容文化权利是指个人和群体在文化领域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化权利包括了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包括通过言语、文字、艺术作品等形式进行表达。
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是文化权利的基础,它们保障了个体在文化领域的自由发展和创造。
其次,文化权利还包括了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并享受文化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参加艺术表演、参与文化交流等。
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此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权利。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权利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这包括了对历史建筑、传统技艺、民间文化等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
另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教育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文化教育,包括学习语言、艺术、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文化教育的权利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除此之外,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创造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文化创造,包括创作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
文化创造的权利保障了个人的创造自由,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文化权利还包括了文化参与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文化决策和管理,包括对文化政策的参与、对文化机构的管理等。
文化参与的权利保障了个人在文化领域的民主权利,也促进了文化的公平和包容。
综上所述,文化权利包括了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权利、文化教育的权利、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参与的权利。
这些权利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权利,促进文化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关于文化教育权的表述一、文化教育权的概念和范围文化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文化教育权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公民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并享有自由选择教育内容、方式、时间的权利。
二、文化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教育领域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对政府的教育职责进行了规定。
此外,国际人权法也规定了文化教育权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国际法层面的指导和约束。
三、文化教育权的社会意义文化教育权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关键途径,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个人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文化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及教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文化教育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文化教育权的实现途径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政府应该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说,实现文化教育权的主要途径包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等。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去这些地方必须携带身份证()。
①商场买东西②快递点邮寄物品③饭店吃饭④火车站自助取票⑤去电影院看电影A.①⑤B.②④C.①③2.下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是()。
A.出生日期B.学历C.公民身份号码D.有效期限3.公民()是身份证上独无二的信息。
A.户口所在地B.身份号码C.出生年月日D.性别4.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
中国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求助。
A.“12308"B.“114”C.“110”5.()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A.身份证B.护照C.户口本D.驾驶证6.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触犯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小学生具有以下哪项权力()。
A.受教育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8.护照上的重要信息不包括()。
A.签发机关B.公民身份号码C.出生地点9.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这违反了公民的()。
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10.古希腊的公民是()。
A.妇女B.奴隶C.本城邦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宪法是国家的(),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和诬告陷害。
3.道德、纪律、法律三个行为规则中。
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4.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
5.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制定的,任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6.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
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