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典型数字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48
第六章 综合数字系统的设计一个复杂的数字系统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而其中每一个子系统又可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 因此,数字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具有层次性的。
正因为如此,数字系统的设计通常可采用三种设计方 法: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和以自顶向下为主自底向上为辅的设计方法。
本章将介绍自顶向下的设计 方法,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使读者进一步掌握自顶向下设计数字系统的方法。
6.1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数字系统。
其基本思路是:采用功能分割的方法自顶向下逐 次将设计内容进行分块和细化。
具体来讲,就是把规模较大的数字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规模较小、功能 较简单且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并确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划分过程可以不断进行下去,直到划分得到的单元可以映射到物理实现,这种物理实现,可以是具体的部件、电路和元件,也可以是 VLSI 的芯片版图。
因此,这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就是把一个规模较大的数字系统,分割成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然后用具体的硬件实现这些子系统,最后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要求的数字系统。
自顶向下设计流程图如图 6.1.1所示,具体阐述如下:① 分析原始系统功能要求拿到一个设计任务,首先要对它进行消化理解。
一般设计任务给出的是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题目的各项要求进行分析,整理并罗列出系统和具体电路设计所需的更具体、更详细的功能要求。
② 选择总体方案并确定逻辑算法一个数字系统的逻辑运算往往有多种算法,算法不同,则设计出来的系统的结构也不同,而算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因此,设计者要尽量找出各种可行的算法,并比较优劣,从中确定最合理的一种。
③ 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当算法确定后,即可构造系统框图,并对系统进行逻辑划分。
一般,数字系统可划分成控制电路和受控电路两大部分,控制电路部分是一个指挥子系统,而受控电路部分通常又被分成多个子 图 6.1.1 自顶向下设计流程图 系统,每个子系统实现一个指定的逻辑功能。
论述数字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一、数字系统原理数字系统,即有一些逻辑单元构成的具备数字运算和逻辑处理的一类算术系统,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
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
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一般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简称组合电路,它由最基本的的逻辑门电路组合而成。
特点是:输出值只与当时的输入值有关,即输出惟一地由当时的输入值决定。
电路没有记忆功能,输出状态随着输入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类似于电阻性电路,如加法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等都属于此类。
时序逻辑电路简称时序电路,它是由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加上反馈逻辑回路(输出到输入)或器件组合而成的电路,与组合电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时序电路具有记忆功能。
时序电路的特点是: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值,而且还与电路过去的状态有关。
它类似于含储能元件的电感或电容的电路,如触发器、锁存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储存器等电路都是时序电路的典型器件。
数字电路是以二进制逻辑代数为数学基础,使用二进制数字信号,既能进行算术运算又能方便地进行逻辑运算(与、或、非、判断、比较、处理等),因此极其适合于运算、比较、存储、传输、控制、决策等应用。
以二进制作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简单可靠,准确性高。
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是数字电路突出的优点之一。
电路的设计、维修、维护灵活方便,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逻辑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块的功能随着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也从元件级、器件级、部件级、板卡级上升到系统级。
电路的设计组成只需采用一些标准的集成电路块单元连接而成。
对于非标准的特殊电路还可以使用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电路,通过编程的方法实现任意的逻辑功能。
第六章数字系统6.1 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6.2 数据通路6.3 由顶向下的设计方法6.4 小型控制器的设计6.5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6.6 数字系统设计实例返回目录6.1 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6.1.1 一个数字系统实例6.1.2 数字系统的基本模型6.1.3 数字系统与逻辑功能部件的区别6.1.1 一个数字系统实例数字系统是由许多基本的逻辑功能部件有机连接起来完成某种任务的数字电子系统,其规模有大有小,复杂性有简有繁。
图6.1表示生产线上药片计数和装瓶控制显示系统的组成框图,它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系统应用模型。
图6.1 药片装瓶计数显示系统框图6.1.2 数字系统的基本模型图6.2数字系统基本模型6.1.3 数字系统与逻辑功能部件的区别6.2 数据通路6.2.1 总线结构6.2.2 数据通路实例6.2.1 总线结构1.总线的概念图6.3 总线原理示意图2.总线的逻辑结构图6.4多路选择器构成的数据总线图6.5(a)三态门构成的数据总线图6.5(b)三态门构成的数据总线6.2.2 数据通路实例图6.6数据通路6.3 由顶向下的设计方法6.3.1 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6.3.2 算法状态机和算法流程图6.3.1 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下列几部分:(1)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根据课题任务,把所要设计的系统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子系统,使其分别完成较小的任务。
(2)设计系统控制器,以控制和协调各子系统的工作。
(3)对各子系统功能部件进行逻辑设计。
•【例2】设计一个简单的8位二进制无符号数并行加法运算器,使之能完成两数相加并存放累加和的要求。
图6.7 累加运算器基本框图6.3.2 算法状态机和算法流程图图6.8 状态及其时间关系•(2)分支框。
•(3)条件输出框。
•(4)状态单元。
图6.9 算法流程图的基本图形•【例3】将图6.10(a )所示的米里机状态图转换成ASM 流程图。
•【例4】将图6.11(a )所示的四状态机转换成ASM 流程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元素和逻辑门。
3. 理解数字电路的逻辑设计和功能实现。
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素: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
3. 逻辑门的类型及其功能: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表达式、逻辑图、逻辑表格。
5. 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门的功能。
2. 利用举例法,分析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绘制逻辑门的符号和功能表格。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方法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熟悉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
3. 能够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1. 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逻辑函数、逻辑门的使用。
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功能: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
4.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真值表、逻辑表达式、逻辑图、逻辑表格。
5.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电路的功能。
2. 利用举例法,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绘制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和功能表格。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合逻辑电路应用案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熟悉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3. 能够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