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民间面塑》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72 KB
- 文档页数:3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
2. 通过面塑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面塑制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民间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对面塑制作的掌握,尤其是面塑造型和颜色的搭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塑材料(面粉、颜料、模具等)2. 教师准备面塑作品示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面塑,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魅力。
3. 课堂实践: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
4. 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互相交流心得。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面塑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使学生对面塑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欣赏与分析法: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采用创作法: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5. 采用评价法: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过程。
第10课民间面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 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示范作品等。
学具: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调色、捏制、剪裁、组合等步骤。
(2)讲解面塑的制作技巧,如如何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等。
(3)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1)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
2. 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能否独立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基本技巧。
3. 各地民间面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5. 创作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2. 教学难点:面塑制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面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民间面塑相关书籍、图片等。
2. 材料:面粉、颜料、模具、剪刀、针线等。
3. 工具:讲桌、投影仪、音响等。
4. 辅助工具: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知识: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3. 示范操作:展示面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领。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动手制作面塑,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价值和意义。
七、课堂练习:1. 观察教材中的面塑作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技巧。
2.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如动物、人物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家庭作业: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面塑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面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民间面塑的历史发展:面塑的起源、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3. 民间面塑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面塑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品。
4. 民间面塑的制作技巧:面团调制、造型设计、配色和烹饪方法。
5. 民间面塑的文化内涵:面塑在民间习俗、节日庆典和人生礼仪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地域特点和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设计并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2. 演示法:展示面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面塑作品的创意和制作方法。
4. 作品展示法: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面塑制作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面塑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对民间面塑的了解和认知。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演示(10分钟)1. 教师展示面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2. 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四、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面塑创作主题和设计方案。
2. 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3.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4.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2. 难点:面塑的创新设计和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材料和工具。
2. 演示法:展示面塑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
2. 准备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制作技巧等内容。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简要介绍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新课内容】1.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讲解面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并展示实物。
2.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切等,并演示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3.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不同地域和风格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实践】1. 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可以设置主题,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2. 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面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等特点。
2. 讲解面塑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如揉、搓、捏、切等。
3. 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10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面塑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面塑的分类3. 面塑的制作方法4. 面塑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
难点:面塑作品的造型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教材。
学具:面团、彩泥、工具(如刀、剪、针等)、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面塑有全面的了解。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面塑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学习。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面塑的制作要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面塑制作,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面塑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面塑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 面塑的制作方法3. 面塑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面塑作品。
2. 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面塑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形式多样,色彩丰富。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面塑的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三年级美术教案民间面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基本概念:介绍面塑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民间的流传情况。
2. 面塑的材料与工具:讲解面塑所需的面团、颜料、工具等。
3. 面塑的基本技巧:教授面塑的制作方法,如揉、搓、捏、压、剪等。
4. 面塑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展示优秀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5. 学生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面团、颜料、工具等。
2. 准备面塑作品示例。
3. 准备教学课件或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面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面塑的基本概念、材料与工具,示范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3.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4. 作品欣赏与分析:展示学生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发挥创造力,制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学生的面塑作品具有创意和个性。
3. 学生能够对面塑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七、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发挥创造力,制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
2. 教师可以组织面塑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民间面塑艺术展开,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民间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面塑的历史背景、面塑的基本材料与工具、面塑的造型技巧以及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环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面塑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面塑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面塑材料的调配与使用,确保面塑作品的坚固性与美观性。
2. 面塑造型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对于细节的处理和立体感的塑造。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以及对作品的美学评价标准。
教具学具准备1. 面塑用面粉、水、盐等基本材料。
2. 面塑工具,如刀、剪、模具等。
3. 各色颜料和画笔,用于对面塑作品进行上色。
4. 展示民间面塑艺术的相关图片和实物。
5. 学生分组创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 活动: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 讲解:介绍面塑的历史背景、基本材料与工具、造型技巧。
第二阶段:示范与实践-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面、造型、上色等。
-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阶段:创作与展示- 创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的面塑作品。
- 展示: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课堂分享和评价。
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正文:- 面塑的历史背景- 面塑的基本材料与工具- 面塑的造型技巧3. 配图:民间面塑作品图片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件面塑作品,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 小组作业:每组合作完成一个主题性面塑作品,如“十二生肖”或“节日庆祝”。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面塑技巧。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
一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民间面塑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通过面塑制作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2.难点:掌握面塑的造型技巧,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间面塑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彩泥、工具(牙签、剪刀等)、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彩泥、垫板。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民间面塑艺人制作面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面塑艺术的神奇。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图片,介绍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分析面塑作品的特点,如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富有寓意等。
讲解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如揉、搓、捏、压、剪等。
3.技法示范教师用彩泥现场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如花朵、小动物等。
边制作边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制作过程。
4.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制作主题。
学生运用所学的制作方法,用彩泥制作面塑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作品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名称、创意和制作过程。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6.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强调民间面塑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民间传统艺术。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尝试制作更复杂的作品。
2.组织学生开展面塑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学生的作品。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及现状2.掌握主要面塑手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3.学会运用面塑技法制作民间面塑形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及范例展示认识面塑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点2.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揉面、切面、捏面等3.运用面塑技法塑造简单的面塑形象2.教学难点1.学生对面塑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2.面塑的具体操作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过程1.引入1.1 观察与思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民间面塑作品,带领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形状、颜色、元素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面塑的兴趣和好奇。
1.2 导入话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自由发言谈谈对民间面塑的认识和想法。
2.讲解及示范2.1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和地域背景,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2.2面塑的基本技法逐一介绍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向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技法。
3.实践操作3.1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运用面塑技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面塑技法的理解。
3.2教师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辅助和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4.作品展示4.1作品评析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及评析。
在评价和交流中,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4.2作品鉴赏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面塑作品,并向学生予以解析和鉴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方法,实践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2. 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面塑作品的创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步骤,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难点:面塑作品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面塑作品实物、教材、示范视频等。
2. 学具:面粉、颜料、刀具、擀面杖、模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3. 示范讲解:播放示范视频,教师现场示范并讲解面塑的制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面塑作品的制作。
5. 纠正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间面塑2. 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收集关于面塑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手法不够熟练,作品造型和色彩搭配有待提高。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民间面塑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民间传统艺术——面塑。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面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1. 面塑的制作技巧,如揉、捏、擀等。
2. 学生对面塑作品的创意和设计。
教具学具准备:1. 面团(面粉、糯米粉、食用色素等)。
2. 制作工具(刀、尺、擀面杖等)。
3. 模具(各种形状的模具)。
4. 纸巾、湿布等清洁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2.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艺术价值。
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教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制作方法3. 教学目标:了解面塑、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兴趣4. 教学难点:制作技巧、创意设计5. 教具学具:面团、制作工具、模具等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件面塑作品,要求创意独特、制作精细。
2. 撰写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特点及制作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民间面塑,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制作技巧尚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设计能力,同时加强制作技巧的指导。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的平台,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及反思第一篇: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及反思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二课民间面塑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四、动手操作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板书设计:民间面塑技法:揉、捏、剪、挑、压、粘、贴等课后反思:《民间面塑》选材新颖,选用了民间艺术中的面塑。
面塑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三年级美术《民间面塑》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面塑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学习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三)德育目标:了解民间艺术家的聪明和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塑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了解面塑制作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面塑制作技法,进行实践创作。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具、图片带到课堂中,进行简单的布置。
导入新课:播放街头捏面人场景的视频资料,把学生带入到捏面人的氛围中,体会面人师傅灵巧的手工艺。
讲授新课:⑴概念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的流传于全国各地。
⑵欣赏各类面塑:课件展示:①花鸟鱼②卡通饰品③人物动物④肖像写生课堂讨论:⑴面塑作品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艳丽,强烈的对比)⑵看到了那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斓、多姿多彩)⑶你最喜欢那件作品?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面塑基本技法:教师示范(捏、搓、压、滚、剪)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根据班级布置,选择喜爱的题材,运所学技法,进行实践创作。
作业要求:1、注意面团的用量,不要浪费。
2、注意所制作的形象生动可爱,可以使用夸张、变形等造型手段。
3、色彩搭配和谐、统一,注意整体的把握。
4、可以发挥小组合作意识,以组为单位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
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民间面塑》教案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
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尖。
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
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
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品,感受民间面塑的美感。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的面塑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民间面塑的特点。
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学生谈孙悟空、猪八戒、嫦娥等等,有的面人艺人还会照着小朋友的样子捏呢!
由学生见过的比较简单的面人引入精美的面塑艺术宝库。
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
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如此多彩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美、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之间的关系。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
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3、讲授新课:教师演示,制作一个民间面塑面人。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重点放在动物表现手法上)学生尝试。
在学习新技法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举一反三。
(1)教师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看课件: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看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找找个部分都用的什么方法制作。
(4)小组探究:
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并给予讲解。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你自己喜欢的形象。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5、课堂小结,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
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不但说出最喜欢谁的作品,还要引导同学锻炼对作品的评价表述能力,例如:好在哪里?或哪里给你的启发最大等。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一下身边的艺术。
6、拓展:
由于地域、时代、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
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看看你还能有更多的收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