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生理学)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45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的跨膜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
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呈极化状态。
4.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的状态。
5.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负值向减小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7.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8.局部电位:细胞受阈下刺激在局部产生的微小电位变化,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特点。
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3.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其实质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大分子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等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等无机盐所形成的渗透压。
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发生下沉的特性7.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8.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理学第⼀章第⼀章绪论⼀、什么是⽣理学?⽣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物质交换,以实现⾃我更新的⽣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反应的能⼒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兴奋的最⼩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存并与之进⾏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种动态平衡。
它是细胞进⾏正常⽣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代谢活动本⾝⼜经常破坏稳态,⽣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调节⽅式是?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范围较⼴、持续时间较长;3.⾃⾝调节,特点是能⼒有限、范围较⼩、作⽤不是很⼤。
五、什么是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后天⽽建⽴)。
六、正、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与控制信息的作⽤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如⾎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分娩等,它们需要快速完成某⼀⽣理过程。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与控制信息的作⽤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如⾎糖浓度的调节、⾎压的调节,它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的⼀种调节⽅式。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7. 阈强度8.内环境9.体液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和_______。
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9.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10.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的应答反应,称为反射.2.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是调节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调节其功能活动,称为体液调节4.反馈: 在整体,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往往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