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变电站通信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100
第10章智能变电站习题答案1.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如何组成?有什么特点?答:智能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组成,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智能化一次设备主要包括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断路器等,网络化二次设备是指将变电站内的常规二次设备标准化设计制造,在设备之间使用高速网络通信实现数据共享。
智能化变电站的特征: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和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标准统一化。
2.智能化变电站中各层的作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征?答:(1)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是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部分。
其主要实现与一次设备接口相关的功能,包括:实时电压、电流等电气量检测,进行运行设备的状态检测与统计,完成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合分控制、变压器分接头调节、直流电源充放电控制操作等的控制执行与驱动。
(2)间隔层的功能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对本间隔的一次设备产生作用,如线路保护设备和间隔单元控制设备就属于这一层。
其主要功能有: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的保护控制,实施本间隔的操作闭锁,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控制数据采集、统计计算及控制命令的优先级,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
(3)变电站层主要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
它应具有以下功能: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可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进行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同时,能完成变电站故障记录、故障分析和操作培训。
3.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什么?答:(1)数据采集数字化。
(2)系统分层分布化。
第1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知识习题答案1.什么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微机保护、安全自动控制、远动监控、通信管理。
3.简述变电站层的组成。
答:变电站层一般主要由操作员工作站(监控主机)、五防主机、远动主站及工程师工作站组成。
4. RCS-9600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哪几部份组成?答:RCS-9600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硬件主要由保护测控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及后台监控系统组成。
5.RCS-9600后台监控系统具有哪些特点?答:RCS-9600后台监控系统用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计算机监视、管理和控制或用于集控中心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远方监控。
RCS-9600后台监控系统通过测控装置、微机保护以及变电站内其他微机化设备(IED)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运行的各种数据,对变电站运行参数自动监视,按照运行人员的控制命令和预先设定的控制条件对变电站进行控制,为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提供变电站运行监视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减轻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RCS-9600系列保护测控单元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RCS-9600系列保护测控单元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一个基本部分,以变电站基本元件为对象,完成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等功能。
概括地说,其完成的主要功能有:模拟量数据采集、转换与计算,开关量数据采集、滤波,继电保护,自动控制功能,事件顺序记录,控制输出,对时,数据通信。
7. RCS-9600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实时采集的数据包括哪些类型?答:实时数据采集包括:①遥测。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依据性的规程、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35~110kV无按DLGJ25-19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有关深度要求开展工作。
1.6模块化设计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原则与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一致。
方案中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主控楼等是典型设计方案的“基本模块”;对于“基本模块”中的规模,如各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无功补偿组数及容量的大小、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等,是典型设计工作的“子模块”。
实际工程可通过“基本模块”拼接和“子模块”调整,方便的形成所需要的设计方案。
1.6假定条件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第2章技术条件一览表第3章电力系统部分3.1系统一次3.1.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应根据相关的规程、规范、导则和已经批准的电网规划决定。
单台变压器容量可采用5、10、16、20MVA或31.5MVA。
35kV电压等级:25kA;10kV电压等级:16kA或25kA。
3.2系统继电保护、远动和通信典型设计不涉及系统保护、系统远动和系统通信的具体内容,仅需要根据工程规模,进行原则性配置,并提出建筑布置要求。
(1)根据系统需要设置35kV系统继电保护,保护选用微机型。
(2)35、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单元合一装置,当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当采用开关柜时,保护与测控单元可就地柜上分散式安装。
(3)变电站通信采用载波或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可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通信容量及可靠性按照变电站无人值班要求设计。
(4)变电站监控系统应具有通信监控功能。
用软母线中型、改进中型配电装置或户内开关柜。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局部】5~10章习题填空题:1.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要求,由开关电器、母线、保护和测量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助设备和建筑物组成的整体即为配电装置。
2.我国一般对35kV及以下电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3.我国一般对110kV及以下电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4.为保证导体可靠工作,须使其发热温度不得超过一定限值,这个限值叫做最高允许温度。
5.导体发热计算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计算的。
6.导体的发热主要来自导体电阻损耗的热量。
7.导体短路时发热的计算目的是确定导体短路时的最高温度。
8.短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几乎全部用于使导体温度升高。
9.载流导体位于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这种力被称作电动力效应。
10.平行布置的三相导体,发生三相短路时最大电动力出现在中间相上。
11.厂用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
12.厂用工作电源因事故或检修而失电时,能替代工作电源的是备用电源。
.13.大型火电厂备用电源备用方式是明备用。
14.发电厂厂用电系统接线通常都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15.发电厂的厂用电源,除应具有正常的工作电源外还应设置备用电源、起动电源和事故安保电源。
16.一般电厂中都以启动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17.为保证厂用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高压厂用母线均采用按锅炉分段的原那么将母线分成假设干段。
18.设计电厂备用工作电源时需要考虑的自启动包括失压自启动。
空载自启动。
带负荷自启动。
19.发电厂用电动机自启动校验可分为电压校验和容量校验。
20.载流导体选择的一般条件主要有两点:(1)按正确工作条件选择额定参数;(2)按短路校验热稳定和动稳定。
21.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一般可按照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低于装置地点的电网额定电压条件来选择22.电气设备满足热稳定的条件是。
23.电气设备满足动稳定的条件是。
24.一台电流互感器使用在不同准确级时,其额定容量不同。
1. 两条线路不同的波阻抗Z 1和Z 2相连于A 点,当入射波经Z 1到达节点A 时,A 点的电压波折射系数α=___ 2122Z Z Z +_____。
2. 避雷针高度大于__30____m 时,应考虑其高度带来的影响。
3. 由于接地的杆塔及避雷线电位升高所引起的线路闪络称为___反击___。
4. 用于防止雷电直击于导线的防雷装置是___避雷线___。
5. 两个不同的波阻抗Z 1和Z 2相连于A 点,当入射波经Z 1到达节点A 时,A 点的电压波反射系数β=____ 2112Z Z Z Z +-______。
6. 变电站大型地网构成网孔的目的主要是____均压______。
7. 电磁波沿架空线路的传播速度为___7. 3×108m/s _____。
8. 在电力系统中,用于支撑和悬挂高压导电的固体绝缘材料叫 绝缘子 。
9.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与线路绝缘的建弧率η ( D )(A) 呈余弦关系 (B) 呈非线性关系 (C) 成反比 (D) 成正比10. 一般情况下避雷针和配电构架间的气隙不应小于 ( C )(A) 3m (B) 4m (C) 5m (D) 6m11. 根据我国有关标准,220kV 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是 ( A )(A) 12kA (B) 16kA (C) 80kA (D) 120kA12. 雷电流通过避雷器阀片电阻时,产生的压降称为 ( C )(A) 额定电压 (B) 冲击放电电压 (C) 残压 (D) 灭弧电压13. 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短路时,以下关于反射描述正确的是 ( B )(A) 电流为0,电压增大一倍 (B) 电压为0,电流增大一倍(C) 电流不变,电压增大一倍 (D) 电压不变,电流增大一倍14.波在输电线路中传播速度的确定条件是 ( C )(A) 导线的几何尺寸 (B) 导线悬挂高度 (C) 导线周围介质 (D) 导线的导电性15.对线路绝缘子串,承受电压最高的绝缘子是 ( C )(A) 靠铁塔处 (B) 中间部分 (C) 靠导线处 (D) 整串承受电压一样16.避雷线对导线保护程度的表示方式是 ( C )(A) 保护范围 (B) 畸变电场 (C) 保护角 (D) 保护宽度17. 构成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回路的元件有冲击性主电容C 0,负荷电容C f ,波前电阻R f 和波尾电阻R t。
某公司热电厂变电站运行规程编制:XXX预审:XXX审核:XXX批准:XXX文件编号:XXX-XXX-XXXX-001版本号:0/版受控状态:分发号:2020-10-10 发布 2020-10-10实施某公司热电厂发布文件修改控制页前言一、根据某公司热电厂220kV220kV变电站电站(以下简称“变电站”)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为规范变电站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为运行值班人员提供准确、可执行的运行维护依据,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根据变电站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依据电气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昌吉电力设计院设计图纸、《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变电站运行导则》(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等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三、本规程适用于:发电车间单元长、电气运行人员、变电站运行人员、电气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各职能部室电气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热电厂生产副总以及运行副总工。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1 -一、适用范围、引用标准 ............................................................................................................................................. - 1 -二、一般规定 ................................................................................................................................................................. - 1 - 第二章概述 .................................................................................................................................................................. - 6 -一、系统接线 ................................................................................................................................................................. - 6 -二、直流系统 ................................................................................................................................................................. - 6 -三、系统运行方式 ......................................................................................................................................................... - 7 - 第三章变压器运行规定 ............................................................................................................................................. - 10 -一、变压器及冷却装置规范 ....................................................................................................................................... - 10 -二、变压器送电前的检查 ........................................................................................................................................... - 14 -三、变压器操作规定 ................................................................................................................................................... - 17 -四、变压器运行规定 ................................................................................................................................................... - 20 -五、变压器运行中检查维护 ....................................................................................................................................... - 23 -六、变压器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 25 - 第三章配电装置运行规程 ......................................................................................................................................... - 32 -一、220KV系统ZF1-252GIS ..................................................................................................................................... - 32 -二、110KV系统ZF1-252GIS ..................................................................................................................................... - 36 -三、35KV系统开关柜及断路器................................................................................................................................. - 39 -四、母线和隔离开关 ................................................................................................................................................... - 41 -五、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 45 -六、电力电缆 ............................................................................................................................................................... - 51 -七、避雷器 ................................................................................................................................................................... - 52 -八、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 - 54 - 第四章一体化电源运行规程 ...................................................................................................................................... - 58 -一、一体化电源直流系统设备规范及技术性能........................................................................................................ - 58 -二、一体化电源直流电源系统组成............................................................................................................................ - 61 -三、一体化电源直流系统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规定.................................................................................................... - 62 -四、一体化电源直流系统的检查................................................................................................................................ - 63 -五、一体化电源直流系统的操作................................................................................................................................ - 66 -六、一体化电源直流系统的异常及事故处理............................................................................................................ - 67 -七、一体化电源UPS系统运行规定 .......................................................................................................................... - 71 -一、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规定 ....................................................................................................................................... - 77 -二、稳控装置运行 ....................................................................................................................................................... - 80 - 第六章事故处理规程 ................................................................................................................................................. - 85 -一、事故处理原则 ....................................................................................................................................................... - 85 -二、变压器事故处理 ................................................................................................................................................... - 87 -三、线路和开关事故处理 ........................................................................................................................................... - 89 -四、电容器事故处理 ................................................................................................................................................... - 90 -五、互感器、避雷器事故处理.................................................................................................................................... - 90 -六、母线失压及全站失电事故处理............................................................................................................................ - 91 -七、系统周率不正常处理 ........................................................................................................................................... - 94 -八、系统电压不正常的处理 ....................................................................................................................................... - 95 -九、系统振荡事故处理 ............................................................................................................................................... - 95 -十、系统谐振过电压事故处理.................................................................................................................................... - 96 - 十一、35KV系统接地故障处理................................................................................................................................. - 98 - 十二、误操作后的事故处理 ....................................................................................................................................... - 99 - 十三、异常情况处理 ................................................................................................................................................... - 99 -五、主系统倒闸操作 ................................................................................................................................................. - 103 -六、系统功率、周波、电压的运行监视与调整...................................................................................................... - 104 - 第七章变电站自动化部分及通讯部分 ................................................................................................................. - 106 -一、自动化部分 ......................................................................................................................................................... - 106 -二、通信部分 ............................................................................................................................................................. - 108 - 第八章操作岗位职业卫生相关规定 ........................................................................................................................ - 115 -一、概述 ..................................................................................................................................................................... - 115 -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 - 115 -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一)适用范围1、本规程系某公司热电厂2×330MW机组附属的与电力系统并网和电石厂供电的22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调度管理、运行方式、运行检查、维护、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变电站及线路通信工作描述
变电站及线路通信工作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和线路通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负
责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首先,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高压
输电线路传输的电能进行变压、配电和保护控制等工作。
变电站通
过各种设备和设施来实现对电能的调控和分配,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在变电站中,各种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和监控,以便实时了解设
备状态、故障信息和运行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
安全和稳定运行。
其次,线路通信工作是电力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输电线
路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变电站,再由变电站分配到各个用电单
位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需要对线路
进行实时监测和通信。
通过各种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对线路的远程
监控和故障定位,及时发现并解决线路故障,保障电能的正常传输。
总的来说,变电站及线路通信工作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它们通过各种通信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线路
的监控和控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工作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10章 66kV变压器10.1 概述本章描述的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2011年版)》中使用的66kV变压器的安装要求,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66kV及以下变配电站典型规范)(2008年版)》中的电气一次接口和土建接口为基础进行编制。
10.2 索引表66kV变压器关键参数索引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1年版)》编制,具体见表10-1。
表10-1 66kV变压器索引表序号设备编号容量高/低(MVA)电压比(kV)联结组标号图号1 CTA-31.5 31.5/31.566±8×1.25%/10.5 YNd11Yd11图10-12 CTA-40 40/403 CTA-50 50/5010.3 安装方式10.3.1套管布置双绕组变压器高压中性点套管应放在高压侧。
10.3.2引接线形式变压器每个套管应有一个可变化方向的平板式接线端子,以便于接线安装。
套管端子板应能承受引线张力和重力引起的力矩而不发生变形。
变压器高压侧引线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以防止过高应力的产生;也可直接与GIS SF6母管或电缆连接。
低压侧一般采用硬母线连接,与主变压器连接时应有伸缩金具。
主变压器10kV侧为方便引出主变压器本体应带出线支撑架。
10.3.3固定方式变压器器身槽钢与基础预埋钢板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10.4 接线端子板端子板结构为平板式,材质为紫铜,表面镀银且平滑无划痕。
详见下图:高压侧端子低压侧端子10.5 接地变压器铁心、夹件的接地引下线应与油箱绝缘,从装在油箱上的套管引出后一并在油箱下部与油箱连接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或“接地”字样。
接地引线与主变接地端子采用螺栓搭接。
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
10.6 电缆设施及安装在变压器器身上敷设的所有电缆布线,均应通过电缆保护管或槽盒(不锈钢材料)引接到本体端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