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细胞内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 格式:ppt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细胞生物学实验四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一、实验目的通过荧光活体染色观察液泡系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活体染色法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细胞形态结构信息,其液泡系和线粒体都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细胞器。
液泡系:是一种由膜包裹的小颗粒,由高度表达蛋白的外部囊泡和腺体细胞构成。
液泡系有多种类型,包括突触小泡、内分泌小体和溶酶体等,它们在细胞内部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液泡系具有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显现的一些特定特征,如大小、形状、亮度和分布等。
活体染色可以提供很好的分辨率和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液泡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线粒体:是一个直径约为1微米的双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的能量“发电厂”,在细胞内分解代谢物质,并生成ATP分子,以提供细胞各项生物学过程所需的能量。
可见线粒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功能和代谢状态。
三、实验材料激光共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探针,放置在组织玻片上的细胞,PBS磷缓冲液,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药物。
四、实验步骤1. 将细胞悬液滴在组织玻片上。
2. 添加荧光探针,荧光探针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液泡系和线粒体。
3. 给细胞注射小分子化合物,如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以研究药物对细胞器的影响。
4. 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的荧光信号。
5. 分析显示出的细胞器信息,记录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五、实验注意事项1. 需要小心操作激光共焦显微镜,以避免损坏昂贵的设备或可能对人体存在危害的激光。
2. 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需要在适当的浓度下添加,以避免对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 细胞的准确选择和应用荧光信号分析需要经验和技能支持,因此可能需要学习其他课程或培训活动,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六、实验结果正确的观察、检测和记录结果是实验的关键要求。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结果应包括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亮度、位置和其它相关特征。
实验二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法实验二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法一、液泡系的活体染色液泡系(vacouome)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液泡系是法国学者M.Parat继Dangeard发现植物细胞液泡系之后于1924年第一次发现的。
在一切动物细胞内皆有。
通常为圆形泡状,数目多少不定。
除少数例外,腺细胞和幼年的细胞,通常有极性,皆集中在核的顶部上方,位于细胞的中央部分。
液泡系和线粒体(mitochondria)组成一个特殊的区域名高尔基区。
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品的重要场所,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动物细胞内的液泡因为很小,如果不经过活体染色,就很难显示出来。
在有些细胞(如胰脏细胞)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液泡系。
根据中性红活体染色的结果,可知液泡系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液泡。
小液泡被中性红染成均匀一致的深红色,即为“含浆液泡”(Vacuoles Plasmoccrines)。
经中性红染色后呈橙红色,有的边缘呈深红色新月形或环形,这是中等的“含分泌粒液泡”(Vacuoles rhagiocrines)。
含成熟分泌颗粒的大液泡因已全部蛋白质化,所以不再被中性红染色,只有液泡的残余部分(新月形或环形)被染成红色。
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只将液泡染成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细胞质及核绝对不被染色。
如果细胞死亡,细胞质及核才被中性红染成弥散的红色。
此时,液泡染色消失,液泡开始毁坏。
为了保证观察材料处于生活状态,要求一定的细胞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渗透压、PH值、营养成分等。
因此观察时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显微镜灯要有必要的滤热装置。
细胞材料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长期观察还要注意防止因生理盐水蒸发而改变渗透压,并供给所需的养分等。
(一)仪器设备和材料1.复式显微镜( X10、 X40及油镜头),擦镜纸2.解剖器,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
3.实验材料(1)黄豆幼苗根尖(绿豆或水稻也可),把黄豆培育在培养皿中潮湿的滤纸上,使其发芽,直到胚根伸长到一厘米以上。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 了解超活染色的原理;
2. 掌握超活染色的方法;
3. 观察线粒体和液泡系的结构特点;
4. 学习常用的显微镜操作技巧。
实验步骤:
1. 取一份新鲜叶片,用透明胶带轻轻压住叶片,将透明胶带带上的叶片剥离下来。
2. 将剥离下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超活染色溶液,并用盖玻片盖住。
3. 用粗目显微镜观察叶片上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观察细胞器的数量和形态特征,用细目显微镜进行进一步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
经过超活染色处理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片细胞的结构特点。
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形态大小各异,常常呈圆柱状,且有许多线粒体。
而液泡是细胞内的囊状体,它可以储存水分、营养物质、色素等,体积大小不一,可见度较低,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实验分析:
超活染色是一种能够使细胞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的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和细胞器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染色效果非常好,有助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理和功能,尤其是在细胞形态变化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超活染色,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植物叶片细胞内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形态特点。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常用的显微镜操作技巧,对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线粒体及液泡系的活体染色一、实验目的掌握动、植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技术。
掌握各种染料的染色原理。
使我们对细胞中的线粒体及液泡系有一定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a)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或毒性很小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在保持细胞活性的前提下,显示细胞内的某些特定结构。
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物种、组织器官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健纳绿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c)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d)亮焦油紫可用于活体染色,中性红用于染液泡系,健纳绿用于线粒体染色,次甲基蓝可用于染神经组织,尼罗蓝可用于染原生动物的大核。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a)实验试剂i.0.04%中性红生理盐水溶液:先配成1%中性红水溶液,再用0.65%氯化钠溶液将1%中性红水溶液稀释成0.04%溶液,盛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ii.0.02%健纳绿生理盐水溶液:先配成1%健纳绿水溶液,再用0.9%氯化钠将1%健纳绿水溶液稀释成0.02%溶液,盛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b)实验器材青菜叶、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普通光学显微镜、刀片四、实验步骤a)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染色观察i.取清洁载玻片,滴2滴0.02%健纳绿生理盐水溶液。
ii.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搅匀。
(注意事项:应稍用力刮取口腔颊粘膜处上皮细胞,否则无活细胞染色不能成功。
)iii.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iv.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实验三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实验目的与原理
1.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掌握一些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技术。
1.2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詹纳斯绿B 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内表皮
2.2洋葱鳞茎细胞液泡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3000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2.3洋葱鳞茎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染色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3 实验结果
图1中性红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 图2詹纳斯绿染色洋葱内表皮 (X100) (X100)
在图1中性红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可见表皮细胞中央液泡所占据被染至砖红色,细胞核被挤至旁边
图2是经詹纳斯绿B 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图中细胞被染成蓝色可以看见有许多蓝色颗粒状物体,这就是经染色的线粒体。
实验五:线粒体与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动物、植物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了解细胞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使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进行特异性着色但对样品又没有毒害作用的一种活体染色方法,既可以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特定结构又不会影响细胞的生活状态和造成细胞死亡。
通常分为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
体外活体染色又称为超活染色。
活体染料主要是靠染料的“电化学”特性。
例如碱性燃料就是靠表面带有的阳离子与被染的细胞部分的阴离子相互吸引而着色。
詹纳斯绿B和中性红即是最常用的两种。
前者是线粒体的专一活性染色剂,线粒体中的氧化酶使染料氧化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在周围空间中染料仍保持还原即无色状态。
中性红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而对核与胞质不着色。
三、实验用品:1 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
2 试剂:Ringer溶液(NaCl 0.85g,KCl 0.25g,CaCl20.03g,加蒸馏水100ml);10%、1/3000中性红溶液:称取0.5g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液,稍加热(30~40℃)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
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微热(30~40℃),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
取1%原液l ml加入49ml Ringer溶液,即成1/5000工作液装入瓶中备用。
最好现用现配。
3 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黄豆根尖。
四、实验方法:1 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与观察将清洁载玻片放在37度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加2滴1/5000詹纳斯绿B溶液,随后用牙签在口腔颊或者上颚处刮取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染液滴中,并搅动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