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5
细胞生物学实验四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一、实验目的通过荧光活体染色观察液泡系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活体染色法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细胞形态结构信息,其液泡系和线粒体都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细胞器。
液泡系:是一种由膜包裹的小颗粒,由高度表达蛋白的外部囊泡和腺体细胞构成。
液泡系有多种类型,包括突触小泡、内分泌小体和溶酶体等,它们在细胞内部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液泡系具有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显现的一些特定特征,如大小、形状、亮度和分布等。
活体染色可以提供很好的分辨率和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液泡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线粒体:是一个直径约为1微米的双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的能量“发电厂”,在细胞内分解代谢物质,并生成ATP分子,以提供细胞各项生物学过程所需的能量。
可见线粒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功能和代谢状态。
三、实验材料激光共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探针,放置在组织玻片上的细胞,PBS磷缓冲液,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药物。
四、实验步骤1. 将细胞悬液滴在组织玻片上。
2. 添加荧光探针,荧光探针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液泡系和线粒体。
3. 给细胞注射小分子化合物,如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以研究药物对细胞器的影响。
4. 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的荧光信号。
5. 分析显示出的细胞器信息,记录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五、实验注意事项1. 需要小心操作激光共焦显微镜,以避免损坏昂贵的设备或可能对人体存在危害的激光。
2. 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需要在适当的浓度下添加,以避免对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 细胞的准确选择和应用荧光信号分析需要经验和技能支持,因此可能需要学习其他课程或培训活动,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六、实验结果正确的观察、检测和记录结果是实验的关键要求。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结果应包括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亮度、位置和其它相关特征。
活体染色名词解释活体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名词解释的角度,详细介绍活体染色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一、活体染色的概念活体染色是指在不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情况下,对细胞进行染色的过程。
它是一种在活体中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关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二、活体染色的原理活体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与细胞内的不同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得到染色。
染料可以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或染色体前体,进而反映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三、活体染色的方法活体染色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两种。
1、直接染色直接染色是指直接将染料加入到活体中,通过染料与细胞内成分的特异性反应,使细胞得到染色。
直接染色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染色时间短,但缺点是染色结果不稳定,染色体易于破裂,因此适用于对细胞染色要求不高的情况。
2、间接染色间接染色是指先将染料与某种物质结合,形成染色物质,然后将染色物质加入到活体中,通过染色物质与细胞内成分的特异性反应,使细胞得到染色。
间接染色的优点是染色结果稳定、染色体不易破裂,但缺点是操作复杂、染色时间长,因此适用于对细胞染色要求较高的情况。
四、活体染色的应用活体染色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研究活体染色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的形态和位置关系。
例如,通过对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从而了解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发育等过程。
2、细胞功能的研究活体染色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功能,如细胞代谢、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等过程。
例如,通过对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各种代谢产物、酶活性等,从而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还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3、细胞遗传特性的研究活体染色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遗传特性,如染色体的数量、形态和位置等。
活体染色名词解释活体染色,是一种在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也称为细胞染色。
它是一种将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细胞器染色的方法,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活体染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活体染色中,最常用的染色剂是荧光染料。
这些染料具有强烈的荧光特性,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荧光染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生物工程学等领域,用于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理。
活体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生物学领域中,它被广泛用于研究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在医学领域中,它被用于研究癌细胞、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以及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
在生物工程学领域中,活体染色技术被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
活体染色技术的发展历程非常悠久。
早在19世纪初期,科学家就开始使用染色剂来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在20世纪初期,发现了荧光染料,这使得活体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随着显微镜和成像技术的发展,活体染色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活体染色技术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活体染色技术需要特定的实验条件,如培养基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这使得实验的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其次,活体染色技术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可能会导致细胞的死亡或变异。
因此,在使用活体染色技术时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活体染色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虽然它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活体染色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发展。
活体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传统的染色技术通常需要对生物样本进行固定和破坏,这可能导致染色结果与原始样本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即活体染色技术。
本文将介绍活体染色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活体染色技术的原理活体染色技术是指在不破坏生物样本的情况下,直接对活体细胞进行染色。
这一技术的实现基于荧光染料的特性,荧光染料能够在细胞内部产生荧光信号。
通过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进行染色,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到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相比于传统的染色方法,活体染色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生物样本的真实状态。
二、活体染色技术的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科研人员可以用活体染色技术来观察细胞器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过程。
其次,活体染色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通过对信号分子或转录因子进行染色,科研人员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活动,进而揭示细胞内部的信号传递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
此外,活体染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细胞分化和发育研究、肿瘤细胞的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
三、活体染色技术的意义活体染色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供更准确和真实的数据。
相比于传统的染色方法,活体染色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生物样本的情况下获得染色结果,从而更好地反映生物样本的真实状态。
其次,活体染色技术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节约资源。
传统的染色方法通常需要多个步骤和较长的处理时间,而活体染色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和处理步骤,节省了实验用品和试剂的消耗。
综上所述,活体染色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生物样本的情况下直接对活体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
它通过荧光染料的特性实现,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活细胞成像的染色方法活细胞成像是一种通过染色技术观察和研究活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和分子组分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从而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细胞的内部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活细胞成像染色方法。
1.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活细胞成像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的特定分子,如细胞核、细胞器或细胞膜,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这些结构的位置和运动。
常用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罗丹明、荧光蛋白等。
荧光染色的优点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可以实时观察细胞的动态过程。
2. 酶标染色酶标染色是一种利用酶反应来染色细胞的方法。
常用的酶标染色方法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P)染色。
这些酶可以与特定的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可见的色素,从而标记细胞的特定结构或分子。
酶标染色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长时间观察细胞。
3. 核染色核染色是一种将细胞核染色以观察和分析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常用的核染色方法包括使用荧光染料如荧光素、DAPI、Hoechst等。
这些染料可以与DNA结合,形成荧光标记,使细胞核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蓝色或绿色荧光。
核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从而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基因表达。
4. 细胞膜染色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为了观察和研究细胞膜的特点,科学家通常使用荧光染料如DiI、DiO、FM等来染色细胞膜。
这些染料可以与细胞膜中的脂质结合,形成荧光标记,使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绿色或红色荧光。
细胞膜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细胞膜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变化。
总结起来,活细胞成像的染色方法有荧光染色、酶标染色、核染色和细胞膜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的内部机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染料和标记方法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活细胞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工具和方法。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於水,略溶於酒精(0。
3%)。
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於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
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於它能溶於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3、甲基蓝: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於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於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
苯胺蓝: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此染料一般很难溶於水,也不易溶於酒精(1.5%)。
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於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於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
15%)。
常用70%酒精中的饱和溶液。
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7、苏丹Ⅳ:苏丹Ⅳ是弱酸性染料,也是很好的染脂肪染料,现在多用以代替苏丹Ⅲ,可染树脂、乳汁管、蜡质以及角质等结构,也可使叶绿体染成暗红色。
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和死活的鉴定一、目的练习以碱性染料中性红进行活体染色的方法。
通过活体染色及质壁分离,进行细胞死活的鉴定。
二、原理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称活体染色。
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之一。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下,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排泄,液泡一般呈酸性,进入液泡的中性红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樱桃红色, 原生质及壁不染色。
死细胞的液泡消失因而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中性红阳离子却与带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生质及细胞核染色。
成熟植物的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的原生质具有选择透性,原生质内部包含着一个大液泡,具有一定的溶质势。
当细胞与外界低水势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原生质随着液泡一起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其后,当与清水(或高水势溶液)接触,细胞又因液泡的吸水膨胀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死细胞因其原生质的选择透性已遭破坏,故与低水势溶液接触时不产生质壁分离。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材料:洋葱鳞茎;玉葱鳞茎。
2.仪器设备:刀片;镊子;吸水纸;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
3.试剂:0.8mol/L蔗糖液;0.03%中性红溶液。
四、实验步骤1.制片染色用尖头镊子撕取洋葱(玉葱)鳞片内表皮薄片,浸到0.03%中性红溶液中10~15min 进行染色。
2.观察2.1将染色后的植物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无离子水(或pH略高于7.0的自来水),另一侧放吸水纸吸干,以洗净撕片外粘附的中性红溶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出液泡染成樱桃红色;原生质层(细胞质和细胞)则无色透明紧贴细胞壁(在细胞的角隅上可以看见)。
2.2 在第1项观察后,接着从盖玻片的一边滴2滴0.8mol/L蔗糖液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盖玻片下的水,将蔗糖液引入盖玻片下浸渍植物材料,并立即镜检,可以看到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
先是凹形质壁分离,而后变为凸形质壁分离。
2.3在第2项观察后,接着在盖玻片的一边加入2~3滴无离子水,在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去糖液,将无离子水引入盖玻片底,立即镜检可以看到带有液泡的原生质体重新吸水膨大,最后充满整个细胞腔,即质壁分离复原(复原缓慢进行时,细胞仍可正常存活;如果进行很快,则会因原生质机械破坏而死亡)。
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及死活鉴定注意事项以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及死活鉴定注意事项为标题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及死活鉴定方法对于研究植物生理和组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和死活鉴定的注意事项。
活体染色是指在细胞活体状态下,通过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活体染色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生理活动。
常用的活体染色方法有鲜活染色、活体健壮染色和活体标记等。
鲜活染色是将鲜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直接放入染色剂中进行染色。
在进行鲜活染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根据所需染色的细胞结构或功能,选择适合的染色剂。
常用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伊红等。
2. 控制染色时间: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一般来说,染色时间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胞类型来确定,一般为几分钟至数小时。
3. 适当调整染色剂浓度:染色剂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过度染色,影响观察结果;染色剂浓度过低则会导致染色效果不明显。
4. 染色时避免光照:光照会使染色剂分解或褪色,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需要避免光照。
活体健壮染色是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在含有染色剂的培养基中进行染色。
与鲜活染色相比,活体健壮染色可以更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状态,适用于长时间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理过程。
活体标记是利用荧光标记物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直接观察标记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运动情况。
常用的活体标记方法有荧光染料标记、基因工程标记等。
死活鉴定是判断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常用的死活鉴定方法有荧光染料鉴定、染色体形态鉴定等。
荧光染料鉴定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荧光信号来判断细胞是否存活。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苷酸酯(如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中的F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等。
染色体形态鉴定是通过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来判断细胞是否存活。
活的细胞的染色体呈现规则的形态和结构,而死亡的细胞的染色体则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和结构。
细胞活性是判断体外培养细胞在某些条件下是否能正常生长的重要指标,如药物处理、放射性或紫外线照射、培养条件变化等。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有台盼蓝染色法、克隆(集落)形成法、H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MTT法等。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并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
一、染色计数法1. 化学染色法染色计数法是细胞培养中检查细胞死活最常用的方法,直接利用死细胞和活细胞对染料的不同亲和力,检查细胞活性,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结果。
可分为两类:死细胞着色法和活细胞着色法。
使死细胞着色的常用染料有台盼蓝、苯胺黑、伊红Y。
能使活细胞着色的常用染料有结晶紫、亚甲基蓝、甲苯胺蓝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台盼蓝染色法。
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DNA结合,使其着色,而活细胞能阻止染料进入细胞内,故可以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
通过细胞计数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
本染色法方便实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但是台盼蓝染色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部分活细胞也会着色,会干扰计数。
而且,细胞没有经过固定,形态不清晰。
2. 荧光染色法一些荧光染料对死细胞和活细胞也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
如碘化丙啶(PI),被活细胞排斥但能穿透正在死亡或已经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被染料上色,只有死细胞或凋亡细胞才能被染上红色。
吖啶橙(AO)能透过质膜完整的细胞,嵌入细胞核DNA,使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溴乙锭(EB)仅能透过胞膜受损的细胞,嵌入核DNA,发橘红色荧光。
也可应用AO-EB双染法鉴定细胞死活。
这种检测方法相比传统的染料,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容易分辨等特点,而且利用双染法还可以分辨活细胞、凋亡早期细胞、凋亡晚期细胞、死亡细胞。
在细胞凋亡的检测上有很广泛的应用。
缺点在于,要求特殊的仪器进行检测,如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
而且通过荧光染料具有毒性,操作时需要带手套。
活体染色名词解释活体染色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观察和研究活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子的特征和功能。
它通过特定的染色剂或荧光标记物与活细胞中的目标分子结合,从而使目标分子在显微镜下可见或发出荧光。
活体染色是在细胞仍处于活动状态下进行的染色,因此能够提供有关细胞中动态变化的信息,例如细胞分裂、分化与凋亡等过程。
相比于传统的固定染色方法,活体染色更加适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过程。
活体染色的常见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抗体标记、细胞融合等。
其中,荧光染色是最常用的活体染色方法之一。
通过与特定的荧光染色剂结合,目标分子在显微镜下可以发出荧光信号,从而标记出细胞器、细胞结构或蛋白质分子的位置和分布。
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如观察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等。
抗体标记是另一种常见的活体染色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染料或酶染色剂连接抗体,从而使目标分子在显微镜下可见。
这种方法可以对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化合物进行高度特异性的检测和定位。
细胞融合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融合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种类的细胞或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来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调控。
细胞融合在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和细胞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活体染色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子的技术。
通过对细胞进行特异性的染色,可以使细胞中的目标分子在显微镜下可见,从而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过程。
这一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方法。
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
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指示剂,变色范围在pH6.4~8.0之间(由红变黄)。
在酸性条件下中性红解离度很强,带色的阳离子呈樱桃红色,在pH7以上,它不解离而以分子态溶于水呈橙黄色的溶液。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
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
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
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尖头镊子;酒精灯;火柴;吸水纸适量。
试剂:0.03%中性红溶液;1mol/L硝酸钾溶液方法:1、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割划成0.5cm2左右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将制好的洋葱鳞茎内表皮放置于滴加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小心地将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多余液体用吸水纸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线强度)2、另取一小块表皮,滴加0.03%的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在蒸馏水中稍加冲洗,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小心地将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多余液体用吸水纸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
3、将步骤2中的活体染色制片取出几片放入pH略高于7.0的自来水中浸泡10~15min,再置于载玻片上镜检(为了确证中性红染色部位,可将上述洋葱内表皮染片浸入1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然后取出观察。
)4、将步骤3中的活体制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以杀死细胞,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第一步观察到细胞呈长条状,无色;第二步观察到全部均染色较浅的活细胞,同时还有细胞核呈红色的死细胞;第三步观察到细胞颜色比第二步的要深一些,在硝酸钾溶液中浸泡后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凝缩成红色液滴,与细胞壁分离;第四步因细胞死亡,观察到红色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