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和输血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包括:
1. 适应病情需要:输血应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血型和成分选择。
2. 安全性原则:输血应确保血液来源的安全性,包括对供血者进行血液标本检测,确保献血的安全性;同时也要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措施。
3. 指征明确原则:输血需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如休克、无菌性溶血性贫血、严重创伤等,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同时避免输血引起的其他潜在风险,如输液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血型互输原则血型互输原则是指,根据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特点,临床上进行输血时应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正确遵循血型互输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型互输原则。
一、正确识别血型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型识别正确。
过去,人们用以尖突的麻醉针脱皮提取红细胞,现在大多数地区用使用专业的反应试剂进行血型鉴定,从而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血型抗原和抗体反应规律1. ABO血型系统该系统包括A、B、AB、O四种血型。
A型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和B抗原,O型红细胞则没有A和B抗原。
Rh抗原是一种表达在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Rh阴性人群中,没有Rh抗原,而Rh阳性人群中有Rh抗原。
输血应该是Rh血型相匹配。
3. 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不规则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反应,并且通常存在于身体中。
A型病人和AB型病人只可以输AB型和A型的血液;B型病人和AB型只可以输AB型和B型的血液;而O型病人可以输所有人的血液。
严格执行ABO血型互输原则是输血安全的基础,否则将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Rh阳性病人可输Rh阴性血液和Rh阳性血液,而Rh阴性病人只可输Rh阴性血液。
因为大多数Rh阴性病人没有抗Rh抗体,所以当Rh阳性红细胞进入Rh阴性病人体内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抗Rh抗体,使得再次输血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身上存在特定的不规则抗体,供血者必须提供缺少这种抗体的血液,即要采用特异性献血。
如果不能确保供血者血液缺乏患者身上的不规则抗体,则需特别小心处理。
四、血型互输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1.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考虑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 在输血前,需要冻存病人自己的血,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治疗。
3. 确保所用血型试剂和专业设备质量优良,工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专业操作。
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点总结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不同而具有的血液特征。
目前,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种类和数量,可将人类的血型分类为A、B、AB、O四类。
在血液输血中,对受血者的血型进行合理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了解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血型的基本知识1.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具有的A和B两种抗原的不同组合情况。
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不同,人的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2. Rh血型系统Rh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Rh抗原的不同情况。
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Rh抗原,称为Rh阳性;如果不含有Rh抗原,称为Rh阴性。
因此,根据Rh抗原的有无,人的血型又可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3. Rh血型因子遗传Rh血型的遗传是由一个对立基因对决定的。
父母双方有Rh阳性基因时,孩子的Rh血型就为阳性;父母双方有Rh阴性基因时,孩子的Rh血型就为阴性。
4. 血型的遗传规律在A、B、AB、O四种血型中,A和B是互相独立的,而O是显性基因A和B的隐性基因,只有在二者都不出现的情况下,O型血才会出现。
因此,A和B的基因型为AA、AO和BB、BO,而O的基因型为OO。
对Rh血型而言,Rh阳性是显性,Rh阴性是隐性。
二、血型与输血原则1. ABO血型的配对原则在实施输血时,必须根据受血者的ABO血型和供血者的ABO血型之间是否相容来确定可供血的范围。
具体原则如下:a) A型血可给A型和AB型的受血者输血,不可给B型和O型的受血者输血;b) B型血可给B型和AB型的受血者输血,不可给A型和O型的受血者输血;c) AB型血可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输血;d) O型血只能给O型的受血者输血。
2. Rh血型的配对原则在实施输血时,受血者和供血者的Rh血型必须相容,具体原则如下:a) Rh阳性的受血者可接受Rh阳性和Rh阴性的供血;b) Rh阴性的受血者只能接受Rh阴性的供血。
简述输血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失血、贫血等疾病,也可用于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的补充血液。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输血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
1. 临床适应症:输血需要明确合理的临床适应症,即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
输血并非治疗贫血的唯一方法,药物治疗、营养调理等也可有效改善贫血症状。
因此,在决定输血前,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 血型匹配:血型匹配是输血的基本原则之一。
输血时,应将供血者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进行匹配,以避免产生血型不合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血型有A、B、AB、O,其中还细分了Rh因子(Rh+和Rh-)。
在输血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
3.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一种特殊的血型鉴定方法,用于确认受血者对特定供血者的血液是否产生抗体反应。
交叉配血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可以预测输血后是否会出现输血反应,并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供血者。
4. 输血前筛查: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一系列的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供血者需要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筛查,以避免输血传播感染病毒。
受血者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输血。
5.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是输血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液体过负荷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输血速度,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 输血反应处理:输血后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等,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7. 严密观察:输血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等指标,确保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
输血原则记忆口诀输血原则是指病人施行输血前要了解血型和Rh,以免影响治疗。
因此,为了更好地记住输血原则,研究人员提出了输血原则记忆口诀,以加深记忆。
具体口诀内容如下:1、血型要ABO,Rh阴性宜调整体;2、Rh阳性输血前我要先测,血型对错不犯错;3、A、B、O各有区别,Rh阳性要提防抗体;4、输血宜安全靠谱,给患者好福音。
以上口诀十分简洁,但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含义,以便正确运用输血原则。
首先,血型要ABO,Rh阴性宜调整体。
血型分为A、B、AB、O四类,同时Rh血型有阳性和阴性之分。
只有在血型和Rh血型都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安全输血。
因此,在输血前需要先了解病人的血型,以及Rh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
其次,Rh阳性输血前我要先测,血型对错不犯错。
在Rh阳性血型病人进行输血时,有可能出现抗体现象,即由抗原性血型诱发产生的抗体。
抗体会对未来的输血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病人的血型测定中,要重点关注Rh反应。
此外,A、B、O各有区别,Rh阳性要提防抗体。
A血型中有A抗原,而B血型中有B抗原,O血型中则没有抗原。
因此,A血型可以安全输给A血型和O血型,B血型可以安全输给B血型和O血型,AB 血型可以安全输给任何血型,但是O血型只能安全输给O血型。
此外,Rh阳性血型在输血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需要在输血前先检查抗体,以确保安全输血。
最后,输血宜安全靠谱,给患者好福音。
安全输血可以改善病人的病情,让他们获得好处,因此,输血前一定要做详细的测试,确保安全输血,这样才能给患者带来好消息,让他们安心。
综上所述,输血原则记忆口诀是把输血原则概念用口诀化简表达,以加深记忆。
它对于对输血原则有所了解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使医护人员能够掌握输血原则,避免输血过程中的错误,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输血服务。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补充患者失血或缺乏某种特定成分的血液。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原则1. 适应症:输血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如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输血。
2. 血型配对: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ABO血型和Rh血型必须严格匹配,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3. 交叉配血:在输血前进行交叉试验,目的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以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4. 血液安全性:血液及其成分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供血者进行疾病筛查,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的检测。
5.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应适当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过慢的输血速度又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6. 术前准备: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空腹,也要遵守禁食规定。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1. 护理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如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对于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 注意感染防控: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防控。
护士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等操作规范,避免污染血液样本和输血器具。
4.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年幼、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输血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5. 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
如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及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
血液中的血型分类与输血原则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液体之一,它通过循环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产物。
而血型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个独特标识,它决定着我们是否可以接受或者输送某些特定类型的血液。
本文将介绍血液中的血型分类以及相应的输血原则。
一、血型分类人类的血型可以根据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种类和抗体反应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血型分类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最为广泛应用的血型分类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和B抗原的有无,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同时,根据血浆中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的有无,人们还可以分为四个血型亚型:A型(抗B抗体阴性)、B型(抗A抗体阴性)、AB型(抗A和抗B抗体均阴性)和O型(抗A和抗B抗体均阳性)。
2. 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第二个常见的血型分类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的Rh 抗原(D抗原)的有无,人们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其中,Rh阳性的人血浆中含有抗Rh抗体,而Rh阴性的人则不含有。
二、输血原则血型分类的目的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以便在需要输血时能够进行匹配,避免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
根据血型分类,以下是常见的输血原则:1. ABO血型的输血原则A型和AB型可接受A型血和O型血的输血,同时也可以接受A型和O型的血浆。
B型和AB型可接受B型血和O型血的输血,同时也可以接受B型和O型的血浆。
O型是万能供者,可以输血给任何血型,但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是万能受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
2. Rh血型的输血原则Rh阳性的人可以接受Rh阳性和Rh阴性的输血,而Rh阴性的人只能接受Rh阴性的输血。
3. 其他血型的重要注意事项除了ABO血型和Rh血型外,还有其他一些罕见的血型,如Kell系统、Duffy系统等。
对于这些特殊的血型,输血时需要更加精确的配型,以确保安全。
因此,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血型鉴定与交叉试验。
生理学输血的基本原则1. 嘿,医学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输血这个特别重要的话题!说起输血,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就像给汽车换机油一样讲究,可不能马虎!2. 血型配对可是重中之重!这就像找对象一样,得门当户对才行。
甲型血只能输给甲型的,乙型血只能输给乙型的,这规矩得牢记在心里,要不然可是会出大事的!3. 通用型供血者是零型血,就像是个万能血库,谁都能收。
但是零型血的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能接受零型血,就像是个挑剔的美食家,只吃一种菜。
4. 血液温度可有讲究了!输血时的温度得保持在35到37度之间,就跟咱们的体温差不多。
冷血液输进去,那感觉就像大热天喝冰水一样,身体受不了!5. 输血速度也得慢条斯理,开始时每分钟不能超过2毫升,就像是在给花浇水,得慢慢来。
要是输得太快,血管会受不了,就像是往气球里猛灌气一样危险。
6. 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可马虎不得!这就像是相亲前要先见面一样,得看看双方合不合得来。
要是血型不配,那可是会闹出人命的大事!7. 输血过程中得全程监控,就像照看熟睡的婴儿一样细心。
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率都得盯着看,一有异常就得立马处理。
8. 血液制品的保存也有讲究,得放在专门的血库里,温度控制得死死的。
这就像是在保存珍贵的红酒,差一度都不行!9. 输血时间也有限制,全血和红细胞最多不能超过4小时,就像是外卖送餐,时间太长就不新鲜了。
血小板更娇贵,2小时之内必须输完。
10. 输血记录要写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记日记一样详细。
血袋编号、输血时间、输血量、病人反应,样样都得记录在案。
11. 紧急情况下,生命至上!要是遇到大出血,顾不上那么多讲究,保命要紧。
但也得在最短时间内确定血型,就像是在打仗时紧急救援一样。
12. 输血后的观察也很重要,得像老母亲看孩子一样,盯着病人24小时。
输血反应可能会姗姗来迟,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记住啦,输血就是在救命,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第四讲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的凝集●血型(blood group):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混合,则红细胞凝集成簇,这一现象称红细胞的凝集。
●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的称凝集原(agglutinogen);●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称凝集素(agglutinin )。
☐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特殊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一些与红细胞相同的血型抗原外,还有自己有的抗原。
●白细胞上最强的同种抗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HLA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抗原系统,在体内分布广泛,是引起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的抗原。
●由于无关个体间HLA表型完全相同的机率极低,所以HLA的分型成为法医学上用于鉴定个体或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类血小板表面也有一些特异性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如PI、Zw、Ko等。
●血小板抗原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有关。
二、红细胞血型●自1901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至今已发现29个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1868.6.14-1943.6.26),奥地利细菌学家。
1901年他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为此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ABO血型系统1、ABO 血型的分型血型RBC上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1A+A1抗B A2A抗A1+BB型B抗AAB型A1B A+A1+B无A2B A+B抗A1O型无A无B抗A抗B 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2、ABO血型系统的抗原●ABO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糖链。
●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手术治疗中,能够有效补充和替代人体失去的血液成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机会。
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确保指征合理: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有输血的明确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急性大量失血、严重贫血、低温冻伤、术后失血等。
二、选择适当的血型和配型:根据患者自身血型和不同血型间的相容性原则,选取适当的供血者和血液制品进行配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应严格按照血型和Rh血型进行配型。
三、确保血液安全:输血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筛查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源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四、正确选择输血的种类和用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制品,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以及合理的输血用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五、注重输血的速度和方法: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输血的紧急程度,恰当地选择输血速度和方法。
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该以较慢的速度进行,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心脏负荷过重。
输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执行:建立科学的血液管理制度,包括召开血液会诊、严格的血液使用审批等,以确保输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认真进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核对血液供应与患者身份,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输血相关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都符合规范要求。
三、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输血、予以相应治疗等。
四、进行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糖、血压、尿量等,及时记录输血的情况,观察输血的效果。
五、正确处理输血后的废弃物:输血后的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治疗和预防出血,改善血液循环的状态。
在进行输血时,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输血的原则是始终以救命为首要目标。
输血应该是医生在充分的临床判断和评估基础上作出的决定,并且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其次,唯有当其他治疗手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才考虑输血。
输血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进行输血。
第三,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型和血液制品。
血型的匹配是必要的,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比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第四,进行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预备工作。
包括检查是否有输血禁忌症、患者的血型和血液常规检查等。
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确定输血的剂量和速度。
第五,进行输血时需要注意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
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输血后要进行适当的后续处理。
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后的并发症,以及进行相应的护理和康
复措施。
总之,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输血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合理利用输血这一重要的治疗手段。
解读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是一个关于血液匹配与输血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血型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A型、B型、AB型和O型,而每一种血型在进行输血时都有其特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相容性。
在血液匹配中,按照ABO系统的规则,血型分为A、B、AB和O四种。
其中,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浆中有B抗体;B型血的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浆中有A抗体;AB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血浆中没有相应抗体;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有A 抗体和B抗体。
根据相容性原则,在输血时,接受者的血型应该是供血者血型的亚型或相同血型,或者是O型血。
具体来说:- A型血的接受者可以输注A型血或O型血;- B型血的接受者可以输注B型血或O型血;- AB型血的接受者可以输注A型血、B型血、AB型血或O型血;- O型血的接受者只能输注O型血,但O型血可以输给所有其他血型的接受者。
除了ABO系统外,还有Rh因子的考虑。
Rh因子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大部分人都是Rh阳性,但是Rh阴性的人不能接受Rh 阳性血液。
因此,Rh阴性的接受者应该尽量配备Rh阴性的供血者。
此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如Kell系统、Duffy系统等,对于特殊状况的输血可能需要匹配这些血型系统。
在具体操作上,输血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血型鉴定是指确定供血者和接受者的血型,而交叉试验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与接受者的血清进行混合反应,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解现象。
只有通过了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的血液才能进行输血。
此外,还需要注意输血的速度和数量。
输血速度应该适中,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容量负荷过高,而过慢则可能引起血液凝结。
输血的数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输血过多或过少。
总的来说,血型与输血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指导。
了解血型相容性,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并注意输血速度和数量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原则1. 血型配对原则: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的血型与受血者相匹配。
常见的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输血时必须保证相同血型之间的配对。
2. 用血量的估计原则:输血时应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需要来估计用血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血液成分。
3. 使用无菌技术原则:输血过程中所有涉及到输血袋、插管和输血器具的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逐渐输血原则: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应该采取逐渐输血的原则,即从少量开始,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后再逐渐增加输血速率,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5. 注射速度控制原则:输血时应该控制注射速度,一般不超过滴速100滴/分钟,以免造成输血反应或心脏负荷过重。
6. 监测患者状况原则: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型配对准确无误。
若发现有血型不匹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2. 注重输血前的准备:在输血前,需要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病史、过敏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评估输血的风险和禁忌症。
3. 积极预防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为了预防发生输血反应,可以提前给予抗过敏药物,并监测受血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4. 注意血液保存和贮存条件:输血前需要检查供血者的血液贮存情况,确保血液符合保存条件,并及时使用,避免血液因贮存时间过长而导致质量下降。
5. 确保输血设备洁净无菌:输血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处理,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血型和输血原则C
一各类血细胞表面抗原
1红细胞凝集反应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2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3能与红细胞膜上凝集原反应的是:凝集素,凝集素是γ球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4白细胞与红细胞有相同的血型抗原,还有自特有的抗原,白细胞最强的同种抗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5HLA 是引起器官行色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抗原
6血小板也有一定的抗原,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有关
二,红细胞血型
1临床上关系最密切的是ABO 和Rh 血型
2ABO 血型系统:
1ABO 血型分型:据红细胞膜上有无A ,B 抗原分
2ABO 血型亚型:
1 最重要的是:A 型中的A1和A2
2AB 血型亚型:
3亚型血说明:1A2型血占少数,A1红细胞与A2血清抗A1抗体凝集
2A2血型比A1型抗原性弱,作A 抗原鉴定时,易致A2或A2B 型为O 型
4真正的万能受血者是:A1B 万能献血者是:O 型
3ABO 血型系统抗原:
1抗原合成:
(A 基因)-A 酶-乙酰半乳糖胺基+H 抗原-A 抗原 前驱物质-((H 基因)-(岩藻糖基转移酶))-H 抗原 ―― O 型血
(B 基因)-B 酶-半乳糖基+H 抗原-B 抗原
2若缺H 基因,不能合成H 抗原,更不用说A ,B 抗原,只有前驱物质,称为孟买型
3胎儿5-6周开始有A ,B 抗原,在2-4岁发育完全,正常人A ,B 抗原终生不变
4A ,B ,H 抗原也存在淋巴细胞,血小板,大多数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膜上
5组织可分泌可溶性A ,B ,H 抗原入唾液,泪液,尿,胃液,胆汁,血浆和羊水,唾液中含量最多
4ABO 血型系统抗体:
1血型抗体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
2新生儿无ABO 抗体,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为高峰,天然抗体多为IgM ,不能过胎盘
故母亲血型和胎儿型不同的血不会凝血
3注意:母体天然抗体不能过胎盘,但若有输血溶血史,有免疫性抗体,则可过胎盘,致新生儿溶血
5ABO 血型鉴定:
1有正向鉴定和反向鉴定之,正向用清查胞,反向有胞查清,相互印证时: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检查
三,Rh 血型系统:
1Rh 血型:汉族多为阳性,塔塔尔族,苗族,布依族,乌孜别克族阴性者多
2 Rh 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最复杂的一种
3五种抗原与临床密切,强度关系:AB>D>E>C>c>e,Rh系统中D抗原最强
4临床:红细胞表面有D抗原为Rh 阳性,无D抗原为Rh阴性
5Rh系统与ABO不同,无天然抗体,只有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后产生免疫抗体,输血后2-4个月高峰,故Rh阴性第一次受阳性血不会有明显反应,多次后可有溶血
6Rh血型系统的抗体是IgG,,能过胎盘,母体与胎儿Rh血型不同时可致新生儿溶血,但只有在妊娠末期才有多的胎儿红细胞入母体,免疫性血型抗体产生慢,故Rh阴性母体第一胎为Rh阳性时溶血少,但在第二胎时可发生,可在生第一胎后注射特异性抗体D,中和D抗原,避免致敏,可预防第二胎的溶血
四,输血原则:
1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原则,ABO和Rh系统,注意Rh阴性受血者产生抗Rh抗体的情况
2首选同型血,输血要慢
3成分输血更安全有效
4交叉配血主侧(-)次侧(自已命名)(-)同型血主侧(-)二次,次侧(+)可浆O给,或AB受主侧(+)不能输
主侧:供血红细胞与受体血清配合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