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和输血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血型和输血血型定义:早期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现知,血小板和白细胞表面抗原也存在差异,因此,血型是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征。
血型研究的应用:治疗输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法医鉴定、考古研究等。
第一节红细胞AB0血型系统本节考点:(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及抗体检查(2)ABO血型系统的亚型(3)ABO血型鉴定(4)交叉配血法(5)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常见错误(6)ABO血型系统主要临床意义(一)AB0血型系统的抗原及抗体检查1996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将红细胞表面抗原分为23个血型系统、5个血型关联和2个血型系列。
血型系统指由一个或数个基因所编码的数个相关联抗原的组成。
目前,国际输血协会对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命名,有2种方法:一种是6位数字法,如001001为AB0血型系统的A抗原;另一种是字母加数字法,如RH1为Rh血型系统D抗原。
1.AB0血型抗原(1)AB0抗原的遗传:AB0血型系统的产生及定位:由3个分离位点的基因所控制,即AB0、Hh、Sese 基因。
基因Hh和Sese紧密相连在第9对染色体上。
现在一般接受“三复等位基因”学说:认为在决定AB0血型遗传的基因座上,有A、B、O三个等位基因。
AB0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的长臂3区4带。
A和B基因对于0基因而言为显性基因,0基因为隐性基因。
父母双方如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则可组成6个基因型;O0、AA、A0、BB、BO、AB;4种表现型:A、B、O、AB。
(2)AB0抗原的发生:5~6周胎儿红细胞已可测出ABH抗原。
新生儿A、B抗原位点较成人少,一般在生后18个月时才能充分表现出抗原性,但抗原性也仅为成人的20%。
此外,ABH抗原频率亦随种族而不同。
(3)AB0分泌型:ABH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也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组织细胞上。
ABH 血型特异物质存在于唾液(含量最丰富)、尿、泪液、胃液、胆汁、羊水、血清、精液、汗液、乳汁等体液中,但不存在于脑脊液。
输血和血型知识点总结一、输血的概念和原理所谓输血,是指将捐赠者的血液注入到受血者的血管系统内,以达到治疗或补充患者失血的目的。
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输注等各种方式。
不同的输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患者情况。
输血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输注新鲜的血液来补充患者体内失血的血液量,以保持体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二是通过输注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血浆成分来恢复患者体内的物质代谢和免疫功能,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二、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既然输血是一种治疗手段,那么它就有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只有在符合输血适应症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输血治疗。
而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可能并不适合进行输血。
适应症主要包括:大出血休克、急性溶血反应、慢性贫血、出血性疾病、手术时大量失血等情况。
这些病情都需要通过输血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禁忌症主要包括:严重过敏体质、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抗体等。
在这些情况下,患者的体内可能无法接受外源性的血液成分,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三、血型的概念和分类人类的血液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标记来进行分类,我们常说的血型就是指代这些分类。
人类的血型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两种。
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这是由于人类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不同所导致的血型差异。
A型血液表面有A抗原,B型血液表面有B抗原,AB型血液表面有AB抗原,O型血液没有A、B抗原。
在血液中,还有A、B两种抗体能与这些抗原发生反应。
Rh血型系统是指Rh抗原的存在与否,如果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称为Rh阳性,如果没有则称为Rh阴性。
在输血中,Rh阴性的人不可以接受Rh阳性的血液,但Rh阳性的人可以接受Rh阴性的血液。
四、血型的遗传规律血型是通过基因来控制的,因此它具有遗传性。
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尽相同。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引言概述: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而血型是确定输血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输血的定义和意义、血型的分类和特点、输血适宜性的确定以及输血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与血型的相关知识。
一、输血的定义和意义:1.1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途径输送到病人体内的一种医疗操作。
它可以补充病人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提供氧气和养分,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人康复。
1.2 输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器官移植、手术等病症。
它可以迅速恢复病人的生命体征,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1.3 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只有确保输血的适宜性,才能有效防止输血反应和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血型的分类和特点:2.1 血型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清抗体的种类和组合。
目前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2 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每种血型都有相应的抗体,如A型血液中含有抗B抗体,B型血液中含有抗A抗体。
2.3 Rh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Rh阳性血型中含有Rh抗原,Rh阴性血型则没有。
三、输血适宜性的确定:3.1 输血适宜性是根据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特点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ABO 血型必须相容,即A型血只能输给A型或O型受血者,B型血只能输给B型或O 型受血者,AB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而O型血只能输给O型受血者。
3.2 Rh血型也需要相容,即Rh阴性血只能输给Rh阴性受血者,而Rh阳性血可以输给Rh阳性或Rh阴性受血者。
3.3 除了ABO血型和Rh血型的相容性外,还需要考虑其他血型系统的相容性,如Kell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等。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4.1 输血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输血史、过敏史以及其他潜在风险因素。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1. 血量:成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
①人体失血1200-1500ml 时,可危及生命;
②人体失血800-1000ml 时,头晕、眼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
③人体失血400ml 以下(少量失血),短时间可以得到补充而恢复;
2. 血型:(兰德斯坦纳)【①ABO 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②Rh 血型(阳性、阴性不到1%)】 人类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 凝集原和B 凝集原
人类血清中含有与之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 凝集素、抗B 凝集素
(1)ABO 血型:是由红细胞上所带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
【练习】血型的判断
3. 安全输血
(1)大量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输血的要求:少量!缓慢!
(3)安全输血表格:
(4)成分输血:有针对性地输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给什么成分
4. 无偿献血:1998年提出,18-55岁的健康成年人可以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
合后可能发生凝集现象【红
细胞凝集成团,会堵塞毛细
血管,阻碍血液循环】
输血时,主要考虑的是献血
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
清】是否凝集。
注:判断时,需要注意题干
细节【具体是“A 型/B 型血
清”,还是“抗A/抗B 试
剂”】。
血型与输血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
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
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输血原则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
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
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 .抗原。
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
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
因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
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第四讲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的凝集●血型(blood group):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混合,则红细胞凝集成簇,这一现象称红细胞的凝集。
●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的称凝集原(agglutinogen);●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称凝集素(agglutinin )。
☐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特殊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一些与红细胞相同的血型抗原外,还有自己有的抗原。
●白细胞上最强的同种抗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HLA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抗原系统,在体内分布广泛,是引起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的抗原。
●由于无关个体间HLA表型完全相同的机率极低,所以HLA的分型成为法医学上用于鉴定个体或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类血小板表面也有一些特异性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如PI、Zw、Ko等。
●血小板抗原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有关。
二、红细胞血型●自1901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至今已发现29个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1868.6.14-1943.6.26),奥地利细菌学家。
1901年他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为此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ABO血型系统1、ABO 血型的分型血型RBC上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1A+A1抗B A2A抗A1+BB型B抗AAB型A1B A+A1+B无A2B A+B抗A1O型无A无B抗A抗B 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2、ABO血型系统的抗原●ABO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糖链。
●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授课时间2014年 4月 22 日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威备课时间2014年4月备课组长签字高升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课前预习: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2、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3、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为原则。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新课学习:(一)血量与输血1、血量血量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在于,它能使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从而使人体的血压维持正常水平。
也就是说血量的恒定是保持正常动脉血压所必须的。
2、输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临床输血一般采取注射。
(二)血型3、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ABO血型系统,他将人的血液分为、、和。
4、ABO血型类型A型:红细胞中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红细胞中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红细胞中含A、B凝集原,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红细胞中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易错点:误认为O型血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为他人献血。
5、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 A B AB O可接受的血型A、O B、O AB、A、B、O O可输给的血型A、AB B、AB AB O、A、B、AB (三)安全输血备注6、输血时以输入为原则。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