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练习》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页岩属于变质岩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变质岩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4、造成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读某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5~6题。

5.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6.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顺序,由老到新的排列最可能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①②③④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

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8.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

右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

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0.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

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板岩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甲图为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乙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图,据此回答11~12题。

甲乙

11.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则图中虚线位置最有可能修筑长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GPS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A.了解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

C.确定行进方向 D.测量古长城的长度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从早

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

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下图为大峡谷

某段景观图片,回答第13题。

13.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14.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C.固结成岩—板块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2010年8月2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朗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外力的影响形成的一种地貌景观。结合我国南方某地丹霞地貌的景观照片,回答第15~16题。

15.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发育于地质时期

的何种地形类型

A.岩熔高原 B.褶皱山地

C.冰碛丘陵 D沉积盆地

16.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

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图1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2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1和图2岩石类型分别为

A.岩浆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岩浆岩 D.变质岩沉积岩18.形成图1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19.形成图2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 D.风力侵蚀作用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20~21题。

20.以上“天生桥”在成因上最相似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无关

A.地壳物质循环B.碳循环C.水循环D.氮循环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

23.该地貌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5.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

读下图完成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

26~27题。

26.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27.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板块共有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23.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图1为2某河段景观素描

图,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9题。

29.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二、综合题:

16.(2011·湖南联考)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 分析图中河谷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6分)

(2) 图中甲山脉如果是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

A.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北坡自然带较南坡复杂,雪线偏低D.针叶林在北坡分布海拔较南坡偏高(3) 为了对该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图中河流某处建

起一大坝,并形成大型水库,下图是河流建坝前

后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游河流水文特征

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铁北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1、井田概况 铁北矿由哈尔滨煤矿设计院设计,大雁矿务局和扎赉诺尔矿务局的矿建处、建安处施工。1983年12月20日开工,1991年8月21日正式移交生产,设计能力150万吨。2005年产煤142万吨。斜立井混合开拓,多水平上下山开采。现开采Ⅱ2a煤层,有一个综放工作面,目前铁北矿已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剩余服务年限152年。采煤方法为走向长臂倾斜分层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主井采用带宽(1.2m)钢绳芯胶带输送机提升,提升能力1.87Mt/a。 2、位置与交通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扎煤公司)铁北煤矿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含煤盆地西翼北部,开采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的Ⅱ、Ⅲ、Ⅳ煤层群。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117°44′01 ″-117°49′58″ 北纬:49°25′38 ″-49°28′45″ 2001年12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放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140167),采矿权人为扎赉诺尔矿务局,经济类型为国有,矿山名称为扎赉诺尔矿务局铁北煤矿,有效期限2001年12月至2031年12月,生产规模150万吨/年。矿区面积21.8111平方公里,其拐点坐标为: 点号X Y 69、5483325.00 39557635.00

68、5480165.00 39560380.00 71、5477535.00 39556800.00 72、5478745.00 39555387.00 59、5477970.00 39554848.00 61、5478493.00 39554230.00 67、5480090.00 39553202.00 开采深度+544.5米至+100米标高 矿区西距满洲里市29公里,东距海拉尔区160公里,滨洲铁路及301国道横贯井田南侧,矿区专用铁路与滨洲铁路相连,至各旗(县)市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绪论 (1)大地构造研究内容及基本思想 狭义(传统)概念:研究地壳构造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侧重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史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地质历史分析法为主,涉及范围限于地壳(表面)和大陆. 概念(广义):研究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学、动力学的科学。大地构造学的广义概念摆脱了单纯的构造发展历史分析(狭义),以地球动力学作为立论基础,研究方法注意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结合;同时注意了地球动力作用的制约下的构造运动与地质(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作用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研究涉及的范围更广(全球)、更深(岩石圈)。 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固体岩石圈(构造)的各种构造(广义)类型、特征 研究内容:地壳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作用、构造变形作用、成矿作用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重塑各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性质及发展历史;划分不同岩石圈构造类型。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阐明一个地区(单元)乃至全球构造运动规律、成因、地球起源与演化,天体演化与成因等。 实践意义——矿产资源形成及分布规律、地震预报、区域稳定性评价等。 (2)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 地质历史分析法(又叫历史-构造比较分析法)是以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按地史发展的顺序,探讨不同阶段大地构造的特点。 1.沉积岩相、建造分析沉积岩占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大部分。地层发育、岩性、岩相、厚度、接触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恢复古地理面貌、古气候、隆起、拗陷、地壳沉降幅度与速度、构造状况以及演化历史。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学构造沉积作用与构造-沉积组合(沉积建造) 研究思路:沉积组合→古构造环境→大地构造作用 构造-沉积作用(容纳沉积物的堆积地都是构造变动的产物)沉积作用的内因是沉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制约;外部控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大地构造,大地构造的升降运动造成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岩相、厚度、层序和岩性方面呈现出构造作用痕迹来。 1) 岩相(单一岩性组合,反映某种沉积环境) 岩相的更替是地壳拗陷和隆起的一种表现,隆-拗造成某种沉积环境的变迁,从而导致同一地区的岩相发生改变。 岩相本身只与拗陷速度有关,与拗陷幅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拗陷速度对相带宽度具有控制作用: x=h/s (h:剥蚀区上升速度,s:沉降区沉降速度)拗隆速度(s、h)越快,宽度(x)越小,反之亦然。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单位: 宜丰县新庄邓家煤矿 日期:二0一四年二月

宜丰县新庄邓家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概述 宜丰县新庄邓家煤矿位于宜丰县城(新昌镇)方位76°、直距离31公里处,属新庄镇邓家行政村管辖。北东距新庄镇3公里。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2′59.5″;北纬28°26′7.5″。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278㎞2,开采深度+30~-380m 标高。 本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冲沟发育,矿区最高海拔标高+94.30米,最低海拔标高+70米左右,相对高差20米。区内水系不发育,仅矿区南部邓家水塘一口,容量3000m3,无其它地表水体。矿区水量受季节影响,属于亚热带气候,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16~2239毫米,蒸发量为1286~152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摄氏度。 二、煤矿水文地质 1、含水层 (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 本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含弱孔隙潜水,据邻区陈家1#、6#民井抽出结果:其流量(Q)为0.044~0.059L/s,单位涌水量为0.021~0.08L/s,为一弱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富水性随季节变化。

(2)含煤地层风化裂隙含水层 本区含煤地层(安源组下含煤段)风化裂隙发育深度为20-30m,含风化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孔隙潜水补给,其富水性随季节变化,在雨季矿坑涌水量明显增大。 (3)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边界以外,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十分发育,富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孔隙潜水补给,在低洼沟谷以上升泉方式排泄。 据地质勘探资料,其水1孔抽水结果:当S(降深)值为28.82m 时,流量(Q)0.0192L/s,单位涌水量(q)0.000667 L/s.m,渗透系数(Kep)为0.00169m/昼夜,该含水层为一补给来源广泛的重要含水层。 (4)老窑积水 矿区范围内有较多的老窑分布。因开采年代甚久,其开采深度及规模无从查考。依据井巷工程揭露情况,以往老窑采深度一般为60m~80m,老窑采空区聚集了大量地下水,是本区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矿井在开拓过程中应严加防患。 2、隔水层 本区安源组含煤段为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组成,岩性均一,风化裂隙不甚发育,除浅部含弱风化裂隙水外,脱离风化带后,含水微弱,厚度约300m,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3、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地质作用分析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 (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长江三峡的形成: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水侵蚀形成。 简要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地处板块交界的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的。 ☆刚果盆地的形成: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渭河平原的形成: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 ☆冲积扇的形成: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滦河三角洲的成因: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钱塘江三角湾: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喇叭形三角湾。 ☆刚果河没有三角洲: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

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中上游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 某地近地面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 近地面温度高低与近地面气压关系? 在近地面: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3)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关系? 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关系? 同一高度上: 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 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

地质构造类型及其说明介绍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 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_傅耀军

0引言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勘查对象、选择勘查手段、进行工程部署、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纵深开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华北型煤田下组煤不仅面临着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其顶板含水层(特别是上组煤采空区)也是其主要威胁;再者由于历史原因,上组煤开采也存在周边老空水的威胁等等。因而,现行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不能完全反映新出现的种种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1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现状 目前有关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有 两个版本,一个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另一个是《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 0215-2002)。两者基本相同,类根据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间特征(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分为三类: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只是岩溶充水矿床的亚类上有所区别,前者按岩溶形态分三个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后者按充水方式分为二个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和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两者均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型: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和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但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别上不一样,前者为多因素定性判别,后者以单位涌水量定量判别。 2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出现的新问题 2.1第四类充水水源 水体一般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 作者简介:傅耀军(1959—),男,教授级高工,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2011-07-27责任编辑:樊小舟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探讨 傅耀军,方向清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056004) 摘要: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关键词: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探讨中图分类号:P641.4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Fu Yaojun,Fang Xiangq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NACG,Handan,Hebei 056004)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s is a major link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main basis of explor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coal mining after decades,especially large scale mining in the past 10-odd years,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been happened in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on the basis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in practice,combined with "Coalmine Water Control Stipulations",a new scheme to classify min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put forward.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scheme includes six categories:pore,fissure,karst,gob,surface water and compound water filling mines;four subcategories:roof,floor,peripheral and composite water filling paths;and fou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types:simple,medium,complex and extremely complex.Keywords:mine hydrogeology;exploration type ;discussion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9Sep .2011 第23卷9期2011年9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9-0032-02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9.08

地质作用练习题(地理)

地质作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2.下列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冲积扇、戈壁 B .沙丘、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C .火山、地震 D .黄土高原、溶洞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 ) A .吐鲁番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喜马拉雅山 D .青藏高原 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台升时河流强烈下切 D、板块张裂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22~24题。 6、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 A 、九寨沟风光 B 、桂林山水 C 、鼎湖山保护区 D 、长白山天池 7、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 A 、冰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8、该景观地貌属于 ( ) A 、雅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冰蚀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10.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 .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12.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潮湿 B .平原面积小 C .文化背景 D .沿河流伸展 13.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 ) A .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火山喷发 D .泥沙沉积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5题 14.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读图7,回答23—25题。 16.正常情况下,丙处地质构造应为 A .断层 B .背斜 C .向斜 D .地垒 ① ③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平煤股份七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1、矿井及井田概况 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1.1.1 一水平生产建设概况 矿井由原武汉煤矿设计院设计,于1957年12月破土兴建,原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施工,1959年8月简易投产,1964年进行了调整配套,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生产期26年。一对立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 开采范围,北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以43勘探线东470m平行线人为划界与五矿相接。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四3、四2(戊8、戊9-10)两个煤层,开采标高-50m,开采深度55m~240m。该水平于1985年3月全部回采结束。 1.1.2二水平生产建设情况 1972年由原平顶山矿务局设计处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1973年11月10日动工,在一水平井筒延伸的基础上,新开一立井,井底标高-160m。仍以主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1978年进行环节改造,井下主要运输系统由矿车运输改为皮带运输,增加600t井底缓冲煤仓及上仓皮带巷和集中皮带运输巷,1980年7月15日竣工。1984年10月,矿井又进行了扩建,新增采区一个,自此,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由90万t提高到120万,1987年底建成

投产,先期主要开发二(己)煤段煤层;2002年5月开始开发一(庚) 煤段煤层,2003年7月,完成庚二采区上山石门、轨道与运输上山及运输和通风系统,2003年11月首采工作面(庚20-22110)回采,开采一5(庚20)煤层。截止2009年底,二2、二1(己15、己16-17)煤层已基本回采结束,主采区集中开采一5(庚20)煤层。 开采范围,北部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部以43勘探线东200m平行线人为边界与五矿相接。二叠系山西组二2和二 (己15和己16-17)煤层及石炭系太原组一5(庚20)煤层,开采深度1 65~530m。 1.2位置及交通 1.2.1位置 矿井位于平顶山矿区西南侧,地理位置:东经113°13′31.5″至113°16′56.5″,北纬33°44′30″至33°45′25″。北部以锅底山正断层为自然边界与三矿、六矿相接,南部和东部至一(庚)煤段煤层露头,西以43勘探线东200m平行线为界与五矿相连。东西走向长5.2km,南北倾向宽1.5Km,面积约8.17km2。确切边界以2006年8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发放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为准,见表1-1.

地质旅游资源

课程名称:地质旅游资源主讲教师:王刘英 学号 14014260116 姓名金園淇成绩: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摘要:本文将针对本人所了解的喀斯特地质景观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等,开展论述。然后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详细简绍喀斯特地质景观,以及此处与众不同的岩溶地貌等。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熊耳山碳酸盐 一、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1、喀斯特地质景观定义 喀斯特又称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2、喀斯特地质景观成因 (1)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 > 硫酸盐岩 >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 白云岩 >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B、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C、水的溶蚀性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D、水的流动作用 强烈的流水作用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2)影响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因素 A、岩石的岩性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比较容易发育有喀斯特地貌,而其他的岩石,类似于,花岗岩、玄武岩等就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 B、地区的构造 某地的地质构造对于是否能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多孔的地质构造等有利于发育喀斯特地貌。 C、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而我要提到的熊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平原山东境内的南部,目前降水并不充分,但也发育了较为良好的岩溶地貌,这表明这里曾经必定是气候湿润区域。这可以有效的推断古气候,帮助还原古时候的环境。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昭通市昭阳区 希望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昭阳区希望煤矿 二0一二年二月

摘要 云南省昭阳区希望煤矿是“六证”齐全的合法矿井。于2007年6月重新获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矿山名称: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证号:C5300002011071140116342;生产规模:6.00万t/a;面积0.7524km2;开采标高:2900m~2380m;有效期:20011年9月~2016年7月。 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东北20°方位,直线距离10km处。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距昆明市381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矿区距昭通市约40km,距昭通火车站约50㎞,交通较方便。 本区构造位置处于白沙背斜的东翼,五寨向斜的西翼南段。总体为一个单斜构造,地层倾向95°~150°,倾角10°~48°,一般为15°~25°。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型;区内褶曲不明显,断层稀少,对本区煤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本区构造的断层主要是F1、F4断层。矿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中等类型。据调查该区煤层未发生过自燃现象、爆炸现象。且矿区煤层不易自燃、煤尘不易发生爆炸,瓦斯含量为低瓦斯矿区,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应属简单类。

一概况 1.1 目的任务 其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确定水文地质类型,为矿井水患防治提供依据。 1.2 位置和交通 1、位置 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20°方向,直线距离10km处。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矿区范围呈东西向展布,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地理坐标:东经103°47′47″~103°48′28″ 北纬 27°32′17″~27°32′45″ 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2-1

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2、地质营: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3、外力地质作用:有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能的辐射其主要作用。 4、内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能然引起的,主要的能然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5、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6、风化壳: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 7、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 二、问答题 1、简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答: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潮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地质作用 大陆上的: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块体的地质作用。 2、简述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 答:○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机械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 生物搬运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4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胶结作用 ○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 重结晶作 吹蚀(风) 磨蚀(地面流水、风等) ○2剥蚀作用潜蚀(地下水) 冲蚀(湖水、海水) 刨蚀(冰川) 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 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它使岩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岩块和岩屑),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方式: 温差风化 冰劈作用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层裂或卸载作用 (2)化学风化: 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 化学风化不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

(地质报告)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块段划分原则.doc

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资 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的规定说明针对公司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修编中资源/储量块段类型划分和块段圈定遇到的问题,公司地质测量部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对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和块段圈定做出具体规定如下。 一、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总原则依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勘查程度确定) (一)矿井地质条件以构造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750m×7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500m×1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3000m×3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500m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二类矿井: 1.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3.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00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三类矿井: 1.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结合必要的煤巷加以查明)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25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四类矿井: 1.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五类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定为333类; (二)矿井地质条件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 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汇总

1、分析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2、分析图中F1和F2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3、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血刺小巷尕X2014-11-21 优质解答 1 背斜二叠纪之后侏罗纪之前 2 F1 正断层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F2 逆断层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然后岩浆岩侵入最后沉积白垩系地层 追问: 麻烦解释在具体点谢谢追加分 追答: 1 背斜因为褶皱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年代褶皱上一直有二叠系地层,后与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 触故可确定时间 2 F1 正断层(可以根据褶皱的核部在断层下盘变宽说明下盘抬升)时间应该是二叠纪之后 同时断层切割花岗岩(花岗岩切割了侏罗系地层)说明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之间;同理也可以判断F2断层时 间是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本区再次 沉降接受沉积,期间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

构造地质学,综合分析题,这个答案怎么写得,最好是标准答案。

Metroid_Snake |浏览14 次 2015-01-15 21:50 2015-01-16 10:45 最佳答案 除去早第三纪外,地层从老到新为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断代缺失石炭纪、二叠、三叠纪地层,上覆不整合接触侏罗纪、白垩纪地层。 志留纪地层两侧对称,为一褶皱; 中间新,两翼老,为一向斜; 一般同一海拔下向斜核部越窄,剥蚀程度越高。南西一侧核部泥盆纪地层窄,因此,南西一侧表示断层两盘中相对上升的一侧; 地层无相对移动,不具左、右行平移性质,非斜滑断层,为单纯上、下位移的正断层或逆断层; 根据侏罗纪、白垩纪地层走向及空间展布形态,判断其为正断层,倾向为北东。 因此,1)的答案为NE;北东;2)就是上面写的就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