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地质作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50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在地表出露的三大类岩石中,其面积占75%,是最常见的岩石。
沉积岩中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许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和生物。
它们构成了地球系统的三个外部层圈。
1、大气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圈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
对流层:顶面高度在10-16km范围,温度从地面由下而上逐渐降低。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平均每上升1km,气温约降6、5℃,其顶面温度约-55℃。
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湍流最多的一层,喷射客机大多会飞越此层顶部(即对流层顶)用以避开影响飞行安全的气流。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高度的大气层。
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中间层:自平流层(50公里)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在中间层顶层,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
大气环流:低纬度地带气温高,高纬度地带气温低。
气温不同,导致空气密度不同。
气温高的密度小,气温低的密度大,使得低纬度地带温度高而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纬度地带运动,而高纬度地带温度低而密度大的气团下降并沿地面向低纬度方向运动,形成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大气圈的地质意义:①大气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氧气—氧化作用,生命的存在;二氧化碳—植物制造有机质、生物成岩,参与化学反应;水—风化作用,流动成风,动力。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一1.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2.剥蚀作用: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
如河岸岩石被流水冲刷,导致河岸后退;山顶被剥蚀而变矮。
3.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砂、砾等)被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进行搬运。
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造其骨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如流水搬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物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如钙质骨骼生物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
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
石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能就是生物作用)。
沉积作用的产物即沉积物,分别称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固结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压力使孔隙变少、水份挤出、变硬。
(2)胶结作用---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有水溶液,它在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沉淀,这些物质使碎屑胶结变硬。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理成因过程,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地质变化。
它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作用。
风力是指风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风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风蚀作用和风沉积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力通过吹动沙粒,产生风蚀现象,形成沙丘和沙尘暴。
而在沙漠地区,风力通过吹动沙粒,逐渐形成移动的沙丘和沙漠化现象。
风力还可以将风沙沉积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沉积物上,形成风积沉积层。
水力是指水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水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流水侵蚀作用和水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流动,搬运、冲刷和溶解岩石和土壤,改变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还可以形成峡谷、洼地和瀑布等地貌现象。
水沉积作用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流减速,悬浮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地层和沉积岩。
冰力是指冰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冰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冰蚀作用和冰沉积作用。
在寒冷地区,冰雪覆盖的地区,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冰川运动,会带动被冰雪覆盖的岩石和土壤,形成冰蚀作用。
冰蚀作用会形成U型山谷和冰碛石等地貌现象。
冰沉积作用主要是由于冰川融化后搬运的碎石、砂石和黏土沉积下来,形成冰碛层和冰碛岩。
外力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的重要地理力量,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貌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力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形态和地貌特征,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
同时,外力地质作用还可以改变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
总的来说,外力地质作用是指风力、水力和冰力等外力对地球表面和地下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它们通过改变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不同的地貌现象和地质结构。
外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貌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外力地质作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1.大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会受到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科里奥利效应。
2.水水圈中的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水是一种溶剂。
水是构成生命的物质。
3.生物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1.风力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由沉积物骨节变硬而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是否经过固结是沉积岩与沉积物的根本区别。
一、沉积岩中的矿物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
二、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砾状结构r>2mm砂状结构0.05mm<r<2mm分砂状结构0.005mm <r<0.05mm泥状结构r<0.005mm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大小均匀者,分选性良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
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
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产生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1.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2.递变原理3.波痕4.泥裂5.缝合线6.结核7.印模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砾岩、角砾岩碎屑为圆形或此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
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
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
粉砂岩具有粉砂状结构的岩石。
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结构的岩石。
硅质岩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
石灰岩由方解石组成,遇稀盐酸剧烈起泡。
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遇冷的稀盐酸不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