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课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
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
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3、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低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他们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5、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共同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6、小康的含义: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的充实,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7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8、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9、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10、在同绘小康蓝图的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美好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我们应立足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扎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校期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打下基础。
绥滨二中“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入过程:略教学流程活动方式1.预习交流、明确目标一、填空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_____________ 、再由温饱到______________ 的历史性跨越。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在________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的社会2.合作探究、汇报展示(活动或问题1、2、3……)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教育上:(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2、同绘小康蓝图(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活动三】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含义或目标):【活动四】P115(1)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2)我们所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4)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拓展提升(1、2)【活动五】○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第九课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九课我们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共同理想的关系: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
3、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现阶段的“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和谐”社会含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3、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成为后人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
4、艰苦创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5、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怎样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它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什么是理想: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
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见证了这一点。
历史和实践还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共同奋斗。
适用于: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