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规划中轴线运用

居住区规划中轴线运用

居住区规划中轴线运用
居住区规划中轴线运用

浅谈居住区规划中的轴线运用

轴线手法是城市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法,也是丰富空间并赋予其意义的一种经典设计手法,轴线在居住区的运用更是普遍。文章通过大量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分析,使轴线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类型得以展示,展示了灵活运用轴线进行居住区规划创作的丰富手段。

居住区中轴线的类型主要包括:绿化轴、景观轴、心理轴、行为轴、交通轴,还有主次轴和综合轴。下面分别根据每个类型的轴线来举例说明:

1、绿化轴的运用----山东省泗水县西城区小区规划

小区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开发区内,地块四周被四条城市道路围合。根据地块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小区的总体布局为“两轴、一带、半周边式布局”的整体功能结构。纵向的绿化轴、横向的步行景观轴、中央花园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有机的生态绿化系统。

南北纵向的绿化轴表达出了休闲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在绿轴上设有花园、步道等,这条绿轴改善空间环境,加强绿化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建设都市空间的作用。

2、景观轴的运用——山东省济宁市同济绿园详细规划

同济绿苑位于山东省泗水县西城区的商业中心地段。根据基地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小区总体布局为小区中央大型公共绿地自北向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2)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3)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标准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 1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1998-05-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围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的绿地。 3.2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居住区道路 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4.1居住用地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当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小区以上规模的居住用地应当首先进行绿地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划分开放式绿地各种功能区,确定开放式绿地出入口位置等,并协调相关的各种

(地方标准)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地方标准)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更新日期:2004-5-17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reenland in Resident Areas 前言 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设计质量技术指导和监督,提高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依据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4-01)、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CJJ/ 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层、高层楼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包括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化设计。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居住用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和屋顶绿化设计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莉、朱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

绿地规划参考答案

第二章:1.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2.建设用地十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3.各类城市绿地内涵:(一)公园绿地(G1)(二) 生产绿地(G2)(三) 防护绿地(G3) (四) 附属绿地(G4)(五) 其他绿地(G5) 4.分析其特点与功能:(一)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二)生产绿地:指城市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圃地具有生产特点,如花卉展销中心。 (三)防护绿地分类与功能:A 城市防风林带: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6m/s 以上的强风、台风的袭击 B 卫生防护林带: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音等 C 安全防护林带:防火 防震 高压走廊保护 固坡固沙 (四)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 (五)“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地等 功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5.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理论:1生态环境论2导向性生态论3景观格局理论4游憩论5 减灾论;方法; 1生态环境论:1.根据热岛环流布置城市边缘带状绿地2、游憩论:1游憩空间定额法(小公园出人率多)F=Pxf/eF:人均指标,m2/ 人P:出游率,f: 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 2城市绿地服务半径法3.减灾论:1 求出城市某地区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 公式: M ——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a ——人均居住面积a=某地区总居住面积/总人口 A1——地震时毁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2——严重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3——中等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 6.减灾论:绿地不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作为人们避震疏散之地 7.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目标与指标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3树种规划 8.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33%以上,建成区绿地率2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6m2以上;街道绿化普及率95%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25%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35%以上;旧区改造绿地率30%以上;生产绿地2%,苗木自给率80%;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85%。 9.影响绿地规划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 城市自然条件 5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 土壤等 6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7城市建筑 8园林绿地的现状与基础 10.我国常用的布局形式:1.块状绿地布局2.带状绿地布局3.楔形绿地布局4.混合式绿地布局 1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2. 公园出入口分类:1.主要出入口2. 次要出入口 3. 专门出入口 13.公园出入口的大小:1.公园大出入口一般应考虑供两股车流并行所以宽度大约7~8米 2.公园小出入口一般应考虑1~3股人流并行即可,所以宽度大约1~2 米 14.公园出入口的功能:1.集散交通 ;2.门卫、管理;3.组织园林出入口的空间及景致;4.大门形象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 )10732(1321A A A a M ++=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河北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 任课教师: 班级: 时间: ! 教案首页

第一章

一、新课导入 、 当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空间。街头绿地设计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设计容易形成简洁、自然、开放的景观。本文分析了城市街头绿地中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论述街头绿地设计的重要性。 二、授课内容 1、城市街头绿地概念及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概念 街头绿地指道路红线以外,沿城市道路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都属于街头绿地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其大小不一,变化多样,因地制宜是它们的主要特色。便利性、开放性、分布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 城市街头绿地存在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主要能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憩、学习、交流的场所,但是在有些街头绿地中休憩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休闲健身器材数量不足等。据调查,一般来说对居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充足的休闲座椅58%,丰富的植物种类42%,交流空间40%,充足的休闲健身器材31%,休闲活动30%,其它7%。由此看来,景观的功能性设计在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休憩设施设计是街头绿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植物群落色彩树种较少,仅局限用少量的彩叶树种以及极少数的常绿树种,有的地方甚至全部栽植常绿树种,且地被植物和灌木栽植杂乱无章。这样会造成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有附录)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 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 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 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 摘要: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本文说明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要点,探讨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促进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生活的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地融为一体。 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 我们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要注意体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的理念。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物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小品的设计和位置要满足人的行为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游可憩的理想空间。 2、园林设计全面介入 园林设计工作者全面参与居住区总体规划,提早介入总体规划设计,改变以往由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在建筑、道路及绿地布局确定之后,再进行居住区绿地的具体规划设计的工作方式,这样

就有利于合理布局居住区绿地和完善其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地率,充分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内外的自然地形地貌,绿化基础等有利的生态、景观条件,不再把居住区绿地设计当成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东西。 3、充分选用居住区中原有自然生态因素 本着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小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在居住区设计时,居住区靠山、临水时,规划布局使居住区内的开放空间系统与周围山水环境取得有机联系;在丘陵、缓坡地上的居住区,建筑布局依山傍势,高低错落,在绿地规划设计时,充分结合丘陵、缓坡地的自然地形条件,使地形空间更加丰富。 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要点 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在统一中力求变化。最终使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均得到平衡。针对不同的绿地类型要有具体的设计方法。 1、居住区外围绿地 居住区外围绿地应充分考虑其周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例如有的居住区临近城市主干道,由于车辆多,噪声大,这时绿地的规划要重视防护林的布置,一般以冠大干高的落叶树,常绿树以及花灌木相互配植,增强其降低噪声,减弱灰尘以及安全防护的作用,行数以三行以上为好。如果用地充足,应考虑在防护林带内布置小型休息地,以尽可能的使居住区建筑远离城市主干道,使居民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理,如果附近有工矿企业、喧闹场所等对居民有影响的休息单位,都要注意防护林的布局。 2、中心绿地 中心绿地位于小区的公共中心区域,为本居住区居民提供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一般按面积大小,居民人数多少分为居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就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瞧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与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与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就是小区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最新版】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一、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

绿地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八章城市公园规划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公园规划布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与艺术布局规划。 讲授要点:公园的发展、规划设计规范、规划设计程序、综合性公园与各专类、专项公园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8.1 城市公园的概述 8.1.1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境域。即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又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8.1.2城市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一)世界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囿(世界最早的公园雏形)-周文王之囿 广场,供市民共同生活或祭典之用(一定的公园功能)-古希腊都市之广场(Agora)。 田园地带(guid)供市民野外休养使用的公园形式--中世纪城外开放的田园地带 庄苑(villa)(具公园的精髓)-文艺复兴时期的庄苑和凡尔赛娱御苑(villa) 1843年,英国利物浦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19世纪前期英、法始创近代公园:伯肯海德公园(第一个城市公园),摄政公园,肯辛顿公园等 发展:造园新风格的酝酿、城市公园体系的确立、城市公园运动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22-1903):沃姆斯特德设计,首例按近代公园构想建设的公园,随后提出城市公园体系的构思. 英国城市公园建立:是城市的肺,供市民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草地允许人人通过(1925)。公园具备赏景和娱乐两方面的设施。 德国一战后公园建设质和量都前茅:具有了完整行的公园 日本公园的发展:1875-1903开放公园均是以旧寺苗为中心的花园,1903年后出现参照西方公园规划建设的公园如日比谷公园。 (二)我国公园发展历程 殖民公园:1868年上海公共租界建造的“共花园”(现黄埔花园) 近代公园:我国近代公园建设开始较晚,于1914年北京紫禁城西南的社稷坛开放为公园,后改名为中山公园。陆续开放北海公园,颐和园。随后上海的“公花园”(黄浦公园)、虹口公园、法国公园(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中山公园) 现代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建设较快,全国大约公园1009个,人均公园绿地约为4.6平方米。 6.2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文化功能:休闲游憩功能 ?经济功能:防灾、减灾功能 ?环境功能: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 8.3 公园的类型与职能划分 8.3.1城市公园类型 见表格 8.4 公园的系统配置 8.4.1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 根据公园的规模、职能以及城市的地理交通状况,每个公园应该具有服务辐射区域的直径,称为服务半径。依靠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

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8 道路绿化形式特点优点缺点备注 一板二带式常用,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 割线上种植行道树。(即1条车 行道2条绿带) 1.操作简单 2.用地经济 3.管 理方便 1.车道过宽时行道 树遮荫效果差2.不 利于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混合行驶时的 交通管理,不安全。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 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 道树 1.适于宽阔道路 2.绿带数量较大 3.生态效益较显著 不能完全解决不同 车辆混行时相互干 扰(多用于高速公路 和人城道路绿化 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 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 非机动车道。 1.绿化量大,夏季 遮蔽较好2.组织交 通方便,安全可靠, 解决了车辆混行时 相互干扰。 占地面积较大(是城 市比较理想的形式, 尤其非机动车多时) 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 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 各种车辆上行、下 行互不干扰,利于 交通安全和限速。 占地面积较大(若不 宜布置五带,则可用 栏杆分隔,以节约用 地) 3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规划建设应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 2.应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3.绿地应与市政公共设施统筹安排,统一设计 4.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充分发挥防护及安全功能 5.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6.考虑远期与近期效果 (一)道路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的设计 行道树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沿道路种植一行或几行乔木是街道绿化最普遍的形式,行道树的设计内容及方法是: (1)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 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 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其它公共绿地不同,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1)土壤(2)烟尘(3)有害气体(4)日照(5)风(6)人为损伤和破坏(7)地上地下管线 选择条件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规划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规划 摘要:居住小区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一、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活动环境,绿化树木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防火抗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存在的问题 (1)未能因地制宜。 未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

进行绿地规划设计,例如为渲染“热带风光”、“欧陆风格”,在南方地区盲目引种北方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2) 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 一些开发商在报规划时,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但具体到施工时, 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 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补扩建, 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3)苗木配置及质量问题。 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质量差,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措施 (1) 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 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 使规划到位, 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如执行居住区绿化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30% 。 (2) 配套设施完善, 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区的基础设施除了绿地外, 还应包括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等。 (3)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化规划 | [<<] [>>] 1.1 道路绿地率指标 1.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1.1.2.2 红线宽度大于2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1.1.2.3 红线宽度在40—2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2%; 1.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1.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2m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 1.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1.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1.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1.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1.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

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1.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1.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1.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1.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1.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1.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1.3.2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1.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附件1 xxxx学院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 64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形成建筑设计技术职业岗位重要支撑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学生在掌握建筑师助理岗位相关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以住区为平台,通过居住小区详细规划相关内容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初步掌握现代城市规划设训基本理念和设汁方法,关注住区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关联,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现代居住文化”等观念掌握住区内用地结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住宅单体、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设计方法,掌握竖向设计、场地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法规,达到具备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能力。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的大尺度规划逻辑思维和规划设计方法,我们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对这门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进行整合。(1)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课本章节知识与设计公司的实际内容结合,以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文本为范本进行模仿学习边学边练,达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2)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合一。我们将教学实践环节内容与建筑实训基地参观学习结合,以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使学生身灵其境。 课程设置依据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专科教育专业定位。 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阶段以及每个阶段该完成的设计任务,并通过系统学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四类用地、以及对建成场地的分析,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操作方法,为居住建筑设计技术和建筑设计原理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打下牢固基础。 课程定位: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是做建筑设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也只能选择那些最有利于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最为重要的内容。 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淘汰掉目前已不大量运用的表现手法,多快好省的学习到最易上手的设计方法以及草图表达方式。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居住区道路 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4.1居住用地内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当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小区以上规模的居住用地应当首先进行绿地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划分开放式绿地各种功能区,确定开放式绿地出入口位置等,并协调相关的各

住宅区规划案例调查报告

住宅区规划案例调查报告 调研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的意识,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的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和居住标准。 3、通过调研,使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做到功能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的住宅组群、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营造具有社会、经济、历史、空间艺术内涵的人类居住社区环境。 调研内容 【一】龙阳湖花园 1、规划结构:以居住组团 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龙 阳湖花园住宅区由“莱茵东 郡”、“米兰城”、“龙吟墅”、 “双鱼座”、“王府”等五大组 团组成,如今又推出全新升 级力作帝湖“后海”正在建 设中。其规划结构方式为: 居住区——组团。这种组织 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 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

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 2、道路系统 居住区级道路 “帝湖王府大街”——宽阔的道路是社区的主干道,此道路分成3部分,两边分别是出入单行道,中间则是地上停车位。 环湖道路——不仅是居住区的观光道路,也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社区主要干道。 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起着联系居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组团的作用。 宅间小路:通往各个单元的道路。 3、公建系统 帝湖的配套齐全,在郑州是首屈一指,包括帝湖医疗区、教育区、商业区和公交体系。 医疗体系:滨江市第八人民医院、阿坝州藏医院技术合作中心、滨江市医疗美容整型、金苑社区卫生服务部、后河芦社区卫生服务站、滨江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龙湖医院 教育体系:社区内的龙阳湖小学、龙阳湖中学在即将投入使用,由开发区教育局配备师资、统一管理,市重点中学已由原来的24个班扩建到60个班,使每一位业主子女都能拥有高品质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聪聪幼儿园、馨佳午托、聪慧双语幼儿园、大岗刘中心幼儿园、七彩童心阁、腾飞午托; 中小学:中学、高中、后湖小学、航海西路小学、阎垌小学、外国语中学; 大学:商业技师学院、工业大学数控教学部、经贸职业学院、政法干部学校。

道路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化的作用 1、卫生防护作用(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降低辐射热) 2、组织交通的作用 3、美化市容 4、防灾、减灾、战备防御作用 二、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两带式(板:车行路面。带:绿化带) 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遮阴效果差不利于组织交通 2、两板三带式 美化效果较好双向交通解决但是干扰仍在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3、三板四带式 遮阴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但是用地面积较大 4、四板五带式 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用地面积大 三、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立交桥绿地布置应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但在主次干道汇合处,不宜种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城市立交桥同时应该注意装饰效果和引导交通。 四、高速公路绿地设计原则 1、高速公路绿地要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的行车特色,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 2、注意整体节奏,树立大绿地、大环境的思想。 3、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障司机视线畅通,调节视觉。 4、高速公路分车带应采用整形结构,宜简单重复形成节奏韵律,并要控制适当高度。 5、防护林的树种应适当加以变化,并创造丰富的林冠线。 五、城市广场的类型及设计要点 1、集会游行广场 考虑与周围建筑布局协调,形状简洁开朗,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2、纪念广场 标志物位于构图中心选址尽量远离喧闹市区视觉观赏效果要好绿化以常绿树为主 3、交通广场 解决好交通组织协调好周边环境可以创造景观节点 4、商业广场 符合整体设计组织好空间注意小品和娱乐设施的设置 5、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考虑市民的参与性强调生态性空间形式丰富灵活 六、步行街绿地设计要点 1、要注意整体景观效果的协调。 2、要灵活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满足各种步行者的需要。 3、园林空间要强调层次感和景深感。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11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11/T 214—2003 [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5 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 6 开放式绿地设计 7 封闭式绿地设计 8 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化常用园林植物种类一览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适宜在北京地区应用的主要攀缘植物栽培管理一览表 前言 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设计质量技术指导和监督,提高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依据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4-01)、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CJJ/ 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层、高层楼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包括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化设计。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居住用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和屋顶绿化设计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莉、朱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1、公共绿地 2、宅旁绿地 3、公共设施绿地 4、道路绿地 二、居住区小游园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1、位置的选择密切配合小区总体规划,与周围绿地合理衔接,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原有绿化,结合公共场所设置方便居民进入。 2、合理的规模根据定额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1.0平方米,则小区游园面积为小区公共绿地面积的一半,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居住组团绿地。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人群的需要。 三、组团绿地的位置、特点和设计 1、位置选择 (1)周边式住宅中间开辟绿地 (2)行列式住宅山墙间开辟绿地 (3)扩大住宅的间距开辟绿地 (4)居住组团的一角开辟绿地 (5)两组团之间开辟绿地 (6)一面或两面临街开辟绿地 (7)自由式绿地 2、组团绿地特点 (1)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 (2)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3)作用多样。 3、设计要点 (1)形式要简洁大方,开阔明快。 (2)建筑小品尽量减少,扩大绿地面积,丰富活动内容。 (3)种植尽量以低矮树木为主,不妨碍活动开展。 四、宅旁绿地的组成、类型和布置 1、宅旁绿地的组成 一般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化 2、类型 底层住户庭院独院式花园住宅庭院汽车停车场 3、布置 (1)庭院绿化 选择耐阴树种,树种大小应与庭院空间、建筑层次相称,设计形式规则式居多,用通透式围墙或绿篱分割庭院内外,花木多孤植或丛植。 (2)住宅周围绿地 绿门的设计基础种植墙面的美化采光通风的要求屋顶绿化室内外和院内外绿化的结合 五、居住区道路绿化的特点 1、道路绿化充分考虑地下管线。

2、道路绿化结合消防和搬运。 3、道路绿化与建筑风格的协调。 4、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良好。 5、道路绿化改善环境作用明显 六、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 1、乔冠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花卉草坪。 2、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 3、在统一的基调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4、种植方式尽量多样,创造丰富的绿地景观。 5、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注意季相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