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为先 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23.49 KB
- 文档页数:4
浅议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首先从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角度出发,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四项原则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景观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相关方面,对具体的设计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标签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设计内容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环境的要求。
购房者不再只是满足于房子的居住空间,还对房型的品位、内涵以及环境进行充分考虑。
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抓住人们的心理,改变设计风格,更多的体现居住环境的绿化审美功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房价,并增大了房地产之间的竞争。
已经将这种竞争转移到对居住环境的竞争。
但是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阶段,存在居住环境景观的相关问题,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各方面内容,保证设计的特色性与原则性。
2、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新建居民区的绿化、道路场地、灯光、水景、配套设置等方面,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详细规划,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居住区景观的特色,重点考虑居住区景观的内涵精神与外在特征。
设计人员要不断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自然条件,其设计主题要与总体的景观布局和定位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与居民的人文诉求。
二是,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舒适性的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新颖、美观和协调性。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与建筑之间的精神内涵。
能让居民对居住区有强烈的归属感。
三是生态性原则。
城市居住区的居民,很多是向往自然并亲近自然。
因此在设计居住区的景观方面时,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能够保证自然资源得到保护。
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再创造,在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对人工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四是人文原则。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引言:进入了21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
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分析摘要:房屋建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
随着经济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不仅是为了休息,也要得到内心上的满足感,所以,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逐渐成了热论的话题。
在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建筑、绿化、配套设施等的设计。
将居住环境与清新优雅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一个舒心惬意的居住环境。
那么,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绿化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有了更多人文关怀的需要。
目前,很多小区的建筑都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相结合,让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达到很高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十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休闲需要的。
过去的小区建设比较统一化,缺少个性和有特点的建设,绿化水平也一般,如今,这些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所以,对于小区设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作为设计者,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小区环境设计原则。
让小区的设计既有特色又不违背设计规范。
居住区的设计应该被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
1、人工环境中的建筑物设计1.1居住用途的建筑设计构建小区的最主要的建筑物当然是用于居住的楼房,对于它的建筑应该是重点设计和规划的。
首先,要对建筑物进行外型设计,楼的整体形象和单个楼体的形象,尽量让外型设计比较有个性,同时又能保证居住的舒适度。
其次,是建筑物的颜色设计,颜色是容易与其他建筑物区别的代表,若要让小区与周边环境想融合,就需要一个和周边颜色相似的颜色,如果要有一种特例独行的感觉,就需要采取一个相对特别的颜色。
比如整体楼体都采用咖啡色,那么整个小区就具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调。
无论对建筑物采用什么样的造型和颜色设计,都应该遵循协调、和谐、耐重的设计原则,保证居住区的建筑物华而不伪。
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摘要: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目前,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
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
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2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住区又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神谕发挥地段优势。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居住区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入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
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的“出人意外,人人意中”。
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是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
浅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摘要: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有优美环境可居的清净幽雅、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TU984.12l 居住区的特点要很好完成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必须了解居住区的人口、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在设计时才能作到有的放矢,使环境景观最终成为具有多种功能、满足人们多方需求的完美艺术品。
1.1 居住区居民的特点小区居民是环境的利用者,同时也是环境的组成成分,是构成小区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小区环境有重大的影响。
认真研究小区居民的特点,是更好地完成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
(1)居住区的人口密度大,活动频繁且时间集中在居住区的有限空间内,居住着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居民,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区内,一年四季与之朝夕相处,每天都与小区的环境亲密接触。
尤其是在早上的晨练时间和晚饭前后以及节假日的休闲、娱乐、散步、聊天等室外活动,更是将自己融入了小区的环境之中。
于是对家园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密切的关注,对环境的优美和环境提供的完善的功能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2)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多层次化职业不同,生活习惯迥异,对环境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小区居民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天真浪漫的孩童,从忙碌持家的中年人到怡养天年的古稀老人,各年龄段的居住者齐全。
从职业上来看,有学生,也有机关工作人员,有工人,也有生意人,职业组成十分丰富。
人们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并且文化素质高低不同,审美情趣偏好各异,因而对环境就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小孩喜欢追逐玩耍的场地,中年人需要放松休息场所,老年人需要的是休闲娱乐地方,邻里朋友需要的是沟通社交空间等。
(3)现代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很大,需要释放与放松,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剧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存生活压力、紧张单调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喧嚣、嘈杂、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使得人们感到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