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东部区域5镇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转发即墨市人民政府文件[即政发2011]18号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对土地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引导土地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保障国有资产的合理收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9]143号)规定,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进行了更新。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此次公布的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为即墨市城区、温泉鳌山卫组团、田横组团、各镇政府驻地的国有土地,评价范围共479.12平方公里。
二、基准地价是按不同的土地级别分别评估和测算的商服、住宅、工业等各类用地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1月1日。
三、公布的基准地价是政府管理土地资产、调控土地价格、征收税费以及引导土地交易市场的基础和依据。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或改变用途等应进行地价评估,评估结果须经市国土资源局确认或备案。
四、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通知》(即政发[2007]31号)文件同时废止。
附件:1、即墨市土地级别范围2、即墨市基准地价及内涵3、即墨市建设用地分类表即墨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十日附件1:即墨市土地级别范围一、城区城区更新范围:北至青威公路、营普路、北安工业区北端及龙泉镇玉泉路,东至大田路、团彪水库,南至城阳区,西至济青高速。
总面积为239.93平方公里。
(一)商服用地土地级别界线一级地:北至黄河二路,东至东关街,南至长江二路,西至华山三路。
二级地:北至青威公路、黄河三路,东至烟青一级路,南至长江三路,西至马山山界。
三级地:北至孔雀河四路、青威路,东至龙山西路,南至行政边界线,西至青银高速、下泊村西。
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龙山传说简介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传奇性神话背景,其“没尾巴老李”、“取龙牌降甘霖”、“黑龙江战白龙”的传说家喻户晓,声名“扬幽燕,播秦晋,名辽东”。
“没尾巴老李”是在即墨一带流传乡民很广的民间神话故事。
据传,北宋初年,龙山下有一李姓之妻王氏生一小黑龙,因闪失被削去尾巴,小黑龙痛极,一爪抓出山顶的龙池,后飞去黑龙江战胜行灾作恶的大白龙,为民除害兴利,人们把这条黑龙称为“没尾巴老李”,极为尊崇。
没尾巴老李行云布雨极为灵验,若遇天旱,求雨辄应,恩泽广布。
据载,明清以来就盛行“取龙牌”祈雨,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流畅大半中国。
崇祯初年即墨邑侯程调羹因久旱不雨,步祷于龙山祈雨,一步一顿首,甘霖立沛。
同治年间,嘉靖龙牌取至山西,雨辄连沛。
光绪十年,燕地大旱,慈禧遣人取龙牌,及至京郊,阴云骤布,慈禧大喜,出迎十里,甘霖大澍,当年亲书“泽周壮武”匾额,光绪皇帝敕封其为“九江王”。
田横祭海节简介田横镇是青岛即墨东部沿海一个沉淀着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滨海古镇,因秦末汉初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得名。
这是胶东半岛一个山海风光旖旎、民俗风情独特的“世外桃源”,浓郁而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折射出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田横镇周戈庄村是被青岛市政府命名的唯一的“民俗旅游村”。
历史上每年3月18日前后,这个小渔村的渔民们就会沉醉在一种虔诚、神秘而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比过年还热闹。
因为“谷雨”百鱼上岸,渔民出海作业从此开始,祭海在此时也最隆重。
周戈庄村将原始的祭海民俗完好地保留并延续了500多年。
在田横镇,像周戈庄村一样具有祭海传统的小渔村还有很多,比如黄龙庄、羊山后等等,其中数周戈庄村规模最大。
以前渔民祭海没有固定日期,各家各户自选一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所以又称“上网”,祭海的第二日便正式出海作业。
从2004年开始,田横镇党委、政府引导当地群众,不断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以祭海节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自然地理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即墨特色即墨传统名吃即墨炉包名吃水煎包,俗名炉包,旧时又有“蝈蝈笼”水煎包之称。
它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创,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蝈蝈笼水煎包扬名后,即墨城的饮食业相竞学习胡家技艺。
胡家停业,即城南关董文卿便继之出手经营。
至此制作水煎包的技艺广为流传,蝈蝈笼炉包铺遍及全县城乡,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蝈蝈笼炉包便进入了鼎盛时期。
1953年秋,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即墨饮食业户应邀参加。
会上,即墨的炉包倍受各界人士赞赏,纷纷相争品尝。
而今,即墨的炉包尽管不是以“蝈蝈笼”为铺,但其制作工艺和特有风味却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特产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有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黄酒中唯一的绿色食品,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酒王”。
1984年荣获国家金杯奖。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1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
建成区面积42.65平方公里。
海域资源沿海浅海水面400平方公里,产经济鱼虾20多种。
可供贝藻养植的水面约3333公顷。
滩涂1万多公顷,产贝类40余种。
港湾中有适于对虾养植的水面约1300公顷,23处岛屿、17处礁石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矿产资源即墨市境内历经多次地质运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目前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铅等,主要分布在丰城镇的白马岛、温泉镇的四舍山脉及鳌山卫镇的冯家河等地区,由于储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非金属矿产使我市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辉长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砚岩、地热、矿泉水、地下卤水等。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全市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辖18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11万人口。
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街,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区位优越。
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济青、青银、乌威高速公路和青烟、青威等一级公路纵贯全境,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处于半岛城市群核心地带。
资源丰富。
拥有183公里黄金海岸线,历史名岛田横岛等24个岛屿、青岛市第二大的鳌山湾、全国稀有的海水温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
即墨市处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的重要节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即墨以纵横交错的海、陆、空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客商投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即墨东部鳌山湾区域辖六镇一区,陆地面积505平方公里。
鳌山湾区地域资源丰富。
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4座岛屿,36座山峰;拥有国内罕见的海水温泉、历史名岛田横岛等旅游资源;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市第二大且没有任何污染的海湾。
山海相映,海岛相拥,海泉相融,形成了山、海、岛、泉、林、滩、港交织的风情。
鳌山湾区位优越。
有滨海公路、鹤山路等道路与青岛市区、即墨城区相连,有女岛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及鳌山港码头,距青岛市区4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港40公里。
鳌山湾区域前景广阔。
按照青岛市“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发展框架,鳌山湾区域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和旅游度假会展、服务外包产业。
其中,鳌山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是市级科研教育基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都市产业发展区和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田横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依托田横半岛省级船舶基地发展临港产业、修造船及其配套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以山地半岛为特色的旅游度假产业。
即墨市华山镇规划:即墨市华山镇作为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和“轴线辐射”的重要节点,如何对接省“一体两翼”和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发展战略?注重规划先行!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说:即墨市华山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是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实施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
”华山镇在产业规划上,即墨市华山镇提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优惠政策引导同类项目向符合产业定位的同一区域聚集,科学配置、合理布局各类要素资源,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即墨市主动与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kw对青岛主城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相对接,积极完善产业规划体系。
东部华山镇重点发展高端旅游、IT服务外包、科研教育和临港等产业;西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先进制造业和综合配套服务业,并预留空间为青岛高新区发展搞好服务配套;中部依托环保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青岛北部工业基地和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区位及产业优势,即墨市华山镇重点规划建设青烟一级路沿线工业带,着力发展汽车相关产业;华山镇城区重点发展市场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西北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与大青岛主导产业配套联动的产业发展框架。
即墨市华山镇立足基层、突出重点,始终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在今年中央和省、市委作出全面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部署后,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上,有效的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3年我镇获得市级“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即墨市华山镇盖家沟村、还乡店村被评为市级“村民自治模范村”。
kw华山镇城市低保工作真正实现了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近年来,我华山镇的城市低保工作逐渐得到了完善。
通过入户调查、三次张榜公布、负责人签字盖章等程序,层层把关,做到了低保户有出有进,低保金有增有减,并通过农行实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使低保户每月及时、足额、方便的领取低保金。
即东县介绍即东县介绍1943年8月至1956年3月,由山东省东部的即墨、海阳两县析置即东县,属南海专区。
1956年3月撤销,其辖区划归即墨、海阳两县。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8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大致以青(岛)烟(台)公路为界,将即墨县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民主政权;设立中共即东县工作委员会和即东县行政公署,崔涛任工委书记,李润生任行署主任。
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中共即东县工作委员会和即东县行政公署撤销。
两县县大队合并为即墨县独立营。
翌年二月改称即墨县大队。
7月,中共胶东区委员会决定:将即墨县重新划为即墨、即东两县。
同时成立中共即东县工委、即东县行政办事处,隶属中海地委。
刘东岱任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
1945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员会决定:将即墨县重新划为即墨、即东两县。
同时成立中共即东县工委、即东县行政办事处,隶属中海地委。
刘东岱任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8月,撤销中共即东县工委,成立中共即东县委,宫明山任书记。
撤销即东县行政办事处,成立即东县政府。
刘东岱任代理县长。
同时,成立即东县大队。
12月,即东县县长刘东岱调中共南海地委工作,副县长言化午主持县政府工作。
中共崂山工委和即东县委合并,原崂山工委书记赵铎任即东县委副书记。
1949年1月,胶东军区命令将即墨、即东两县指挥部所属部队分别改编为即墨县独立团和即东县独立团。
4月,即墨县独立团和即东县独立团分别改编为华东警备第四旅第十二团、第十一团。
两县分别重新组建县指挥部。
6月初,根据南海专署指示,即墨县政府、即东县政府分别改为“即墨县人民政府”、“即东县人民政府”。
当月,即墨、即东两县分别进行区划调整,即东县由原14个区改划为13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2月,即东县人民政府由温泉迁至店集镇。
4月,南海专署撤销,即墨、即东两县改属胶州专区。
11月1日,即东县人民政府将下属13个区改为用序数命名,原名同时并用。
即墨概况一、即墨概况即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70平方公里,辖18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12万人口。
青岛市新增的六大工业功能区中,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均设在即墨。
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区位优越。
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济青、青银、荣乌高速公路和青烟、青威等一级公路横穿境内,山东半岛第一条城际铁路——青荣高铁,正在建设;规划的青连铁路、青龙高速即将开工建设。
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处于半岛城市群核心地带。
资源丰富。
拥有海岸线183公里、历史名岛田横岛等24个岛屿、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市第二大海湾、全国稀有的海水温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
即墨是发展“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是省“一体两翼”东翼的重要组成,是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内圈层。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00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8%;全社会供电总量22.7亿千瓦时,增长5.8%;各项存款余额297.7亿元,增长25.3%。
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8亿元,居青岛五市第一位。
二、思路和规划为加快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的意见》,即墨市委、市政府以2010年即发1号文的形式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定向招商突破年活动的意见》,确定2010年为即墨市定向招商突破年。
按照“一个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套招商方案、组成一支专业队伍、突破一批重点项目”的模式,定向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链关键大项目,推动制造业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聚增强,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水平、上规模、创特色,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青岛即墨市简史第一章历史简概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海滨之城—青岛即墨,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即墨人,我热爱我的家乡、熟悉我的家乡。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即墨市经济较为发达,在县市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其综合实力2012年列山东省县(市)的第四位,全国县(市)第十七位。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
1943年分设即东、即墨两县,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
建国初期,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
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
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
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
1949年即墨县划为15个区、3个镇。
1951—1952年建乡,即墨县划为172个乡。
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整顿,如今的即墨市共设有4个街道:环秀街道、通济街道、北安街道、龙山街道;18个镇:鳌山卫镇、温泉镇、龙泉镇、刘家庄镇、蓝村镇、店集镇、灵山镇、七级镇、王村镇、丰城镇、段泊岚镇、移风店镇、普东镇、大信镇、田横镇、金口镇、华山镇、南泉镇;一个经济开发区:即墨经济开发区;一个度假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第二章政治概况一个城市的发展如何与领导人强弱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即墨市的领导班子对家乡的发展做出了有效的管理。
即墨市市长:郑德雁,负责、务实,对即墨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副市长有六名:邢福栋、李杰、管元江、闫丕云、宋宗军和孙明明,协助郑市长一起建设即墨的发展规划。
在各种政策的实施下,我的家乡—即墨市获得较大的发展、效果显著,其中以城市建设为例。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功能提升。
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并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工程,2006年住宅建设竣工建筑面积74.6万平方米,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46.2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3.55平方公里,增长8.3%;城市化水平达到51.2%,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即墨古城景区简介即墨古城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古城始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即墨古城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被称为“博物馆式古城”,北区被称为“民俗式古城”。
南区主要是古建筑群,包括城门、城墙、城楼、庙宇、宅院等建筑,展现了古代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北区则是以民俗文化为主,有民俗博物馆、民俗广场、民俗美食街等,体现了古城的生活和风情。
古城南区的城墙是即墨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城墙高7.5米,长3.6公里,城墙上有16座城楼和4座角楼。
城墙上有许多箭垛、瞭望台、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展现了古代城市的防御能力。
城墙内有许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家大院和孔府。
王家大院是明代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有四进、三天井和一座大花园,是明代山东巨室王氏家族的宅邸。
孔府是孔子的后代所建,是明代建筑,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九进三天井和一座大花园,是孔子后代的宅邸。
古城北区的民俗博物馆是即墨古城的另一个亮点,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区:民间艺术展区、民间工艺展区和民间习俗展区。
展区内有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和习俗用品,如剪纸、糖画、泥塑、灯笼、面人等,展现了古城的民俗文化。
古城北区的民俗广场是一个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广场内有许多特色商铺和餐厅,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美食。
民俗美食街是一个集各地美食为一体的街区,有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特色美食,如烤鸭、麻辣烫、炸酱面、卤煮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古城的民俗风情。
除了以上景点,古城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古城博物馆、古城书院、古城民俗文化中心、古城艺术馆等。
这些景点展现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魅力和风情。
总的来说,即墨古城景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是一个展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青岛古镇系列报道之三撰文/贺中 摄影/隋以进 于风亮话说:“青岛的文化之根在即墨,即墨文明的源头在金口。
” 位于黄海之滨、丁字湾畔的金口镇是古莱夷地,有古老灿烂的文化史。
经考古发掘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原始居民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
明朝开始,金口古港的兴起使得那里呈现“商贾云集、商船林立”的繁荣景象,村落规模日益壮大,人丁日益兴旺,妈祖文化也从南方流传过来,形成了如今以大汶口文化遗址、金口古港、古村落为依托的古镇文化风情,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坚守着即墨城的灵魂。
金口古港:清代山东第一大海港“浪打白沫,沙鸥飞走,喧嚣码头,船来船往,南北商客在此停留,沿路听得港口苦力劳作声,商贩叫卖声,有时也听得一曲柳腔,港湾泛舟仙摇桨橹,看风平浪静时,三百六十五户渔家灯火依旧。
”这是《即墨县志》上对旧时即墨金口港的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
即墨市博物馆馆长张文波说,关于金口的由来,和古港口形成前的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明代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曾有南方金姓夫妇逃难至此地,结草为庐,捕鱼为生,逐渐被称为金家海口和金家口,后来又称为金口,后来的金口港由此得名。
金口港位于即墨东北的丁字湾畔,曾经是名扬一时的北方著名港口。
今天的金口离海岸线已经有十多里之远,但明朝和清代时的金口正好处在一个小半岛的顶端位置,它背靠一个十分宽阔的海湾,正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再加上丁字湾比较优越的港湾条件和金口紧连内陆的广大腹地的独特优势,当时的金口港自然具有发展成为一个大港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经考证,金口港开港时间最早应在明万历七年(1579年)之后。
明万历《即墨志》中载:“本县僻居一隅,与海为邻。
即非车毂辐辏之地,绝无商贾往来之踪。
”可见明万历七年时即墨沿海一带尚无商贾问津。
明天启年间金口开埠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蚁舟盈港,商舶辐辏,南客北旅,往来不暇,行商坐贾,肩踵接摩,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上百只,成为占地4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的山东著名的通商口岸。
钱谷山的传说即墨东部有座大山,名叫“钱谷山”。
钱谷山海拔268.4米。
其另一高峰名叫“围子山”,海拔255.7米。
钱谷山的占地面积很大,一座山连着四处乡镇。
山东归王村镇;山西为店集镇;山南是温泉镇;山北属金口镇。
这一带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钱谷山的马虎--小妖。
”这句话引出钱谷山的一个神话传说。
很早以前,钱谷山这一带出过一位清官。
他为官清廉,办事公道,尊重人才,起用人才,倍受人们爱戴,治理得一方太平,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五行八作,十分兴旺,人心向善,纯良无杂,感天动地,无灾无难,无忧无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个富饶的地方。
这里没有闲人,开作坊的,经商的,做小买卖的,从来不尔虞我诈,欺行霸市,短斤少两,以劣充优。
而是买卖公平,价格合理,童叟无欺,满斗足尺。
每年,他们把剩余的钱都送到一个地方来。
常言道:“谨慎的庄稼,耍笑的买卖。
”那些种地的人们,随时掌握农时季节,及时耕地、播种、耘锄、收获、储藏,这儿从来没有荒芜土地。
农家人时常祭祀天地神袛,保佑五谷年年有个好收成,打下的粮食总是年年有余,他们把多余的五谷都送到一个地方来。
无私欲,无邪念,尽善尽良的人们把做买卖挣的钱送来,把种地收获的五谷送来,因这地方堆积着钱和谷,人们习惯称为“钱谷堆”。
人们把这些钱和五谷集到一起,准备给那些年老体弱的人们用;准备荒年累月用。
人们都争着来送,到处议论着以送得多为荣,以送得少为耻!这件事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认为人间能人人离着自己远,胜过天上的神仙。
神仙也有私心,那路神仙也接受人间香火,一时断了香火就会耍出新花招。
就说瘟神吧,其实人人都恨他,他的手里头一时不宽裕了,就向人间撒出瘟疫来,人们一听有瘟疫,赶紧烧香烧纸,瘟神的钱用兜盛不下,都建大库盛钱。
当然瘟神要下去撒瘟疫也要有理由,即向玉皇大帝奏说那里的老百姓如何如何的坏了,需用瘟疫损一方的人,玉皇大帝准奏,便会降旨撒瘟疫。
司掌风雨的神往往因那里的官贪民不正,人心坏而不给降水,造成干旱,旱区的人们便烧香烧纸求雨。
即墨各村庄的来历,看看你们村是怎么来的?一、城里考院、新生、新建、后庵考院、新生、新建、后庵四村都在原古县城之内,传统上总称为城里。
东西以中山街,南北以立法街(今南关街)至古县衙为界划分四部分,旧称东南隅、西南隅、西北隅、东北隅。
考院为古城东南隅。
据传:明代中叶以来,村中建有黄氏、蓝氏等达官显宦的宅第,舍宇整齐。
新中国建立后称城里一村,1953年改称考院。
考院街系因街东段路北有清朝科考童生的考院得名。
该村考院街西头路北是清参将署所在。
新生在考院村西。
明中叶以来,周氏、黄氏等达官显宦、富豪名门的府第建于此处最多。
新中国建立后称城里二村。
1953年,因该村的南北街称新生街,故取村名新生。
新建在新生村北。
据传:明初,孙氏曾在此村广置房产,号称孙半城。
明中叶以后,蓝、杨等大户多设宅第于此。
新中国建立后称城里三村。
1953年,取建设新中国之义,称新建。
此村北部曾有佛寺准提禅林,后汀街上有蓝章、蓝田父子的祠堂。
后庵在考院村北。
据传:自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重置即墨县后,姜氏即世居此村。
新中国建立后,称城里四村。
1953年,因后庵街的东段在此村,改村名为后庵。
此村南部原有孔庙、书院、城隍庙等建筑群;村西与新建村相交接处有古县衙,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部曾有道教庙宇真武庙。
二、西关大同、坊子街、阁里、北阁西关是大同、坊子街、阁里、北阁四村的总称,因地处原即墨城西门以西而得名。
大同位于即墨市汽车站附近。
据传:明末,黄、刘、荆等姓在此地定居,因地处近西河(原淮涉河北流的一段)西岸,故称河西村。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淮涉河改道,不再流经此村之东。
因靠近官路,开设坊子(小店)者较多,改称坊子街。
后发展为两个村,在南者称前坊子街,在北者称后坊子街。
1953年,后坊子街改称大同,前坊子街改称坊子街。
清末《即墨县乡土志》附图标有坊子街。
阁里毗连于大同之东。
因其主要街道为西阁所在而得名,亦称西阁里。
西阁跨于今即墨剧院以北的东西大街上,为一台式楼阁,阁上建佛殿,拱券阁洞通行车马行人。
鳌山卫—搜狗百科中国山东省即墨市属镇,山东半岛海防要地。
位于崂山湾北,西南距青岛35千米。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来此建筑卫城,并以附近的鳌山命名,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雍正十二年(1734)撤卫划归即墨。
鳌山卫东濒黄海,北临王村半岛,西接胶潍平原,南依崂山。
该地三面环山,西北有天柱山、四舍山,西南有鹤、马二山,东南有凤凰山、高山、鹰嘴山,海拔均在150~300米。
山体系火成岩,上部坡度在30°左右,下部坡度较缓,多为梯田。
山间地势平坦,形成较宽的通道。
踞此向北可达胶东腹地,向西进入胶潍平原,向南通往青岛,是山东半岛重要门户。
鳌山卫地区近海港阔水深,为规则半日潮,潮差1.2米。
近岸海底为沙质,滩头平缓绵长。
海湾内养殖业较发达,有海带、扇贝等。
公路有鳌山卫-即墨线。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大风日平均50天,多集中在冬、春季。
年雾日平均34天,一般在6~8月。
是山东半岛地区陆海相通的要冲之一。
1914年日本为夺取德国在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的势力范围,进攻青岛。
日军一部为策应其在龙口登陆的主力向青岛方向推进,在鳌山卫地区登陆,迅速进至青岛侧后外围与主力会合,增强了攻城力量。
鳌山卫镇地处即墨市东部沿海,位于青岛市东北43公里,即墨市东20公里处。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建卫,曾设海防军屯机构于此。
其地东临黄海,南屏崂峰,群山簇拥,史称“形胜为东方冠”。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8公里,辖63个行政村,15191户,51352口人。
一、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鳌山卫镇距青岛民航机场25公里,离蓝村火车站50公里,青莱路和鳌蓝路两条省级公路纵横穿越,国家二类口岸——3000吨级鳌山港码头,通航全国各地。
鳌山卫镇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秉天赋,享地利,素有“钟灵毓秀,人文会昌之地,物产富饶,渔盐并利之域”闻名遐迩。
近几年来,镇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已建成的主要景点有:鹤山风景管理区,东京山民俗游览区,海上明珠大、小管岛以及气势恢宏的鳌山港码头,风光旖旎的海水浴场等。
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青岛即墨古城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是山东省的传统文化古城,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即墨古城位于青岛市西部,是山东省西南部重要的护城河流域和服务县体系之一。
即墨古城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中素有“中国古典文化之乡”之称。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山东省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古城之一。
即墨古城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城中的文化古迹,如即墨古城墙、即墨古桥、桃社、新枫桥、大山庙等,历史悠久,文化韵味浓厚,显示了青岛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此外,即墨古城还是海洋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海洋之境”,其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影响着青岛整个沿海地区的文化发展。
即墨古城是山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文化中心,其中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
例如,即墨古城的“南天门”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古城门户建筑之一。
此外,在这里还有众多古迹遗址,如著名的“叶榭”社,青岛至今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旧文化交相辉映,显示了即墨古城的历史传统文化色彩。
此外,即墨古城拥有多样的人文景观,在古城里,可以看到许多古风景色,如古城墙、古街、古社、古庙、古桥等,还有古城内的文化活动,如古诗词的传诵、书法的绘制、报国寺的宗教仪式、等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度体验到即墨古城的文化,感受古城的魅力。
即墨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每一处古迹都记录着旧时代的景象,展现着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即墨古城,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象征古城文化的历史沧桑,更可以感受到青岛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青岛市即墨区水功能区划的通知正文:----------------------------------------------------------------------------------------------------------------------------------------------------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青岛市即墨区水功能区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功能区,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调整后的《青岛市即墨区水功能区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即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即墨市水功能区划>的通知》(即政办发〔2012〕15号)同时废止。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20日青岛市即墨区水功能区划为加强全区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切实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划定水功能区。
一、区划原则: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水量与水质并重,以及突出水资源保护的原则,划定水功能区。
二、区划范围:全区重要水库、河段及其他地表水体。
三、划分类别:根据我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地表水按使用功能划定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五类。
饮用水源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工业用水区指满足城镇工业用水需要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农业用水区指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指以满足景观、疗养、度假和娱乐需要的江河湖库等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质标准。
过渡区指为满足水质目标有较大差异的相邻水功能区间水质状况过渡衔接而划定的水域。
关于即墨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即墨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东濒渤海。
作为青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介绍即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其丰富的文化特色。
即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即墨地区在古代就有人类的居住活动,这也使得即墨成为了山东半岛地区最早的人类文明中心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即墨相继成为了大禹治水的重要地区以及东魏、北齐、唐朝等多个朝代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近现代,即墨也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理位置方面,即墨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渤海,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其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即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等,使得农业、渔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该地区还有山、海、湖泊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了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优势,即墨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即墨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鲁、齐、鲁菜等多个文化的独特元素。
即墨以书法、绘画和陶瓷艺术而闻名,出土的文物和艺术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外,即墨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的庙会、舞龙舞狮和龙舟赛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综上所述,即墨作为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其历史的演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得即墨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地区都具备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即墨的发展前景无疑更加广阔,必将成为山东省及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将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田横镇
田横镇地处即墨东部沿海,北依笔架山系,南邻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东西两面环海,海岸线长26公里,因秦末齐王田横及五百义士留居此地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全镇有30个行政村,3.2万人,辖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
王村镇
王村镇位于黄海之滨,青岛后院即墨市东部,是岛里四乡镇的中心,是进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必经之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该镇辖35个行政村,总面积76.8平方千米,总人口40472人,人口密度为527人/ 平方千米。
丰城镇
丰城镇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最北端,即墨市最东端,著名的丁字湾环西、北、东三面。
常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
辖42个行政村,5.3万人口,90.28平方公里陆地,61.02平方公里海域,5.1万亩耕地,128个山丘,2.3万亩山地,属典型的沿海山丘区乡镇。
鳌山卫镇
鳌山卫镇位于即墨市东隅,镇机关驻地距即墨市政府所在地20公里。
东濒黄海,南与青岛市崂山区接壤,西与留村镇交
界,北与温泉镇相邻。
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
2000年全镇总人口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
温泉镇
即墨市温泉镇位于青岛市市区东部40公里外,南依崂山,与青岛崂山仰口国家旅游度假区相邻;东腋黄海,与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田横岛隔海相望;两条省级公路纵横境内。
距青岛港40公里,离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有18公里海岸线,3处港湾。
辖50个行政村,5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