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概况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鹤山是崂山诸山中的最秀者,素有“崂山魂”之誉。
因山之东峰有石似鹤而得名,也有传说,从前这里有群鹤栖息,因而当地士民以鹤名山。
鹤山背靠崂峰,面临碧海,风清气爽,泉甘石奇,曲径回环,迤逦多姿。
古往今来,达官显贵、文士墨客每每涉足于此,或题诗刻石以示永念,或栖隐山林潜心修道,更令鹤山增色添彩。
明代国子监祭酒周如砥撰写的《鹤山正殿碑记》中盛赞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最秀奇者,尤首推鹤山焉。
”古人因而有“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之叹。
2003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鹤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聚仙门、遇真宫、招鹤回鸣、水鸣天梯、滚龙洞、鹤山晓钟、梧桐金井、仙人路、升仙台、摸钱涧、栖鹤梳羽、一线天、玉女池等美景。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鹤山的一些景点:----“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此景位于三真殿前,在此处凝神拍掌,会听到“仙鹤”天籁般的鸣叫。
堪称世界之谜,绝世无双。
使游客油然而生“烟波江上不解愁,黄鹤飞离鹦鹉洲,仙山还是鹤山好,海阔天空任遨游”的感叹。
水鸣天梯----叮咚悦耳的水鸣声从三真殿到老君殿的台阶谓之“水鸣天梯”。
此处台阶共有47级,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让人啧啧称奇,疑有神意。
滚龙洞----爬过是虫,滚过为龙。
此洞由巨石偃仰,中虚而成。
洞高仅半米,石底光洁,清凉爽幽,人需辗转匍匐才得过,因名“滚龙洞”。
洞内明亮,清风徐徐,酷夏之际亦清凉宜人。
俯瞰海上,悠然出尘。
穿越背后,但见一线天光,顿生超凡脱俗之感。
故有民谚:爬过是虫,滚过为龙。
----相传著名道人邱处机同道友初到此山时,尚无山门,便用双手推开北面巨岩,才成其门,命名为“聚仙门”位于东峰山腰,门向东,两石壁夹立,南北对峙,恰成天然门户,扼登山之通道。
自然地理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即墨特色即墨传统名吃即墨炉包名吃水煎包,俗名炉包,旧时又有“蝈蝈笼”水煎包之称。
它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创,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蝈蝈笼水煎包扬名后,即墨城的饮食业相竞学习胡家技艺。
胡家停业,即城南关董文卿便继之出手经营。
至此制作水煎包的技艺广为流传,蝈蝈笼炉包铺遍及全县城乡,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蝈蝈笼炉包便进入了鼎盛时期。
1953年秋,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即墨饮食业户应邀参加。
会上,即墨的炉包倍受各界人士赞赏,纷纷相争品尝。
而今,即墨的炉包尽管不是以“蝈蝈笼”为铺,但其制作工艺和特有风味却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特产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有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黄酒中唯一的绿色食品,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酒王”。
1984年荣获国家金杯奖。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1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
建成区面积42.65平方公里。
海域资源沿海浅海水面400平方公里,产经济鱼虾20多种。
可供贝藻养植的水面约3333公顷。
滩涂1万多公顷,产贝类40余种。
港湾中有适于对虾养植的水面约1300公顷,23处岛屿、17处礁石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矿产资源即墨市境内历经多次地质运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目前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铅等,主要分布在丰城镇的白马岛、温泉镇的四舍山脉及鳌山卫镇的冯家河等地区,由于储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非金属矿产使我市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辉长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砚岩、地热、矿泉水、地下卤水等。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全市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辖18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11万人口。
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街,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区位优越。
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济青、青银、乌威高速公路和青烟、青威等一级公路纵贯全境,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处于半岛城市群核心地带。
资源丰富。
拥有183公里黄金海岸线,历史名岛田横岛等24个岛屿、青岛市第二大的鳌山湾、全国稀有的海水温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
即墨市处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的重要节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即墨以纵横交错的海、陆、空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客商投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即墨东部鳌山湾区域辖六镇一区,陆地面积505平方公里。
鳌山湾区地域资源丰富。
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4座岛屿,36座山峰;拥有国内罕见的海水温泉、历史名岛田横岛等旅游资源;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市第二大且没有任何污染的海湾。
山海相映,海岛相拥,海泉相融,形成了山、海、岛、泉、林、滩、港交织的风情。
鳌山湾区位优越。
有滨海公路、鹤山路等道路与青岛市区、即墨城区相连,有女岛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及鳌山港码头,距青岛市区4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港40公里。
鳌山湾区域前景广阔。
按照青岛市“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发展框架,鳌山湾区域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和旅游度假会展、服务外包产业。
其中,鳌山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是市级科研教育基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都市产业发展区和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田横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依托田横半岛省级船舶基地发展临港产业、修造船及其配套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以山地半岛为特色的旅游度假产业。
即墨市旅游胜地探索
即墨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即墨市旅游资源丰富,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即墨市的旅游胜地。
古城风采
即墨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区保存完好,古老的城墙、古街、古亭、古桥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漫步古城,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代文明的韵味。
夜晚的古城灯火辉煌,更显得古城的韵味与现代的融合。
自然风光
除了古城,即墨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
有着独特地质构造的崂山风景区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登高望远,俯瞰整个即墨市一览无余。
此外,即墨湾的海滨风光也是不可错过的景点,碧海蓝天,细软的沙滩,清新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
人文之美
即墨市的旅游胜地还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表现,让游客领略到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参与民俗活动,体验传统工艺,感受人文之美,将会让您对即墨市有更深的了解。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即墨市的旅游资源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
无论您是喜欢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即墨市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欢迎您莅临即墨市,探索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即墨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即墨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西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也是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即墨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北临渤海,西邻青岛市城阳区,东接胶州市,南部与青岛市市北区相连。
即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胶东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即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根据考古证明,即墨是古代山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即墨是齐国著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即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齐鲁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即墨以孔子之乡而闻名于世,拥有孔子家族的祠庙和墓地。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即墨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
近年来,即墨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工业体系。
即墨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包括钢铁、化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等行业。
同时,即墨也致力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即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它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同时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即墨的解释和探索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即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在开始时引入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会对即墨进行一个整体概述,简要介绍即墨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接着,会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最后,阐明本文探讨即墨的目的,即从历史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来解释即墨。
即墨概况一、即墨概况即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70平方公里,辖18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12万人口。
青岛市新增的六大工业功能区中,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均设在即墨。
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区位优越。
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济青、青银、荣乌高速公路和青烟、青威等一级公路横穿境内,山东半岛第一条城际铁路——青荣高铁,正在建设;规划的青连铁路、青龙高速即将开工建设。
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处于半岛城市群核心地带。
资源丰富。
拥有海岸线183公里、历史名岛田横岛等24个岛屿、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市第二大海湾、全国稀有的海水温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
即墨是发展“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是省“一体两翼”东翼的重要组成,是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内圈层。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00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8%;全社会供电总量22.7亿千瓦时,增长5.8%;各项存款余额297.7亿元,增长25.3%。
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8亿元,居青岛五市第一位。
二、思路和规划为加快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的意见》,即墨市委、市政府以2010年即发1号文的形式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定向招商突破年活动的意见》,确定2010年为即墨市定向招商突破年。
按照“一个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套招商方案、组成一支专业队伍、突破一批重点项目”的模式,定向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链关键大项目,推动制造业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聚增强,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水平、上规模、创特色,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即墨调研报告:即墨市一、背景信息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辖区,地处胶东半岛中部,东濒渤海,南接青岛市城阳区,西邻齐鲁大地。
即墨市总面积约2,753平方公里,辖区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2个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
二、经济状况1. GDP2019年,即墨市实现GDP总量为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9.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3.5亿元,增长11.4%。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 产业结构即墨市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机械、石油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
同时,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也有一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畜渔产品产业链。
3. 外资引进即墨市积极吸引外资,建立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项目,包括德尔福、巴斯夫、渤海金属等。
外资项目种类丰富,涉及领域广泛。
三、人口状况1. 人口数量截至2019年底,即墨市总人口为118.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61.8万人,占总人口的52.3%;农村人口56.4万人,占总人口的47.7%。
2. 人口结构即墨市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劳动力资源充足。
具体而言,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8%,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8.6%,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6%。
四、社会发展1. 教育事业即墨市教育事业发展较好,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拥有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以及多个职业培训机构。
教育资源充足,教育水平较高。
2. 医疗服务即墨市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医疗资源充足。
拥有多家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水平较高。
五、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即墨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古山、草甸、湿地等自然风光。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洛阳山、双星湖湿地公园、连云山等。
2. 文化旅游即墨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德阳阁、褚文华故居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即墨市概况介绍即墨市属青岛代管县级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
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
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刚竣工的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又拉近了即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
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自然资源优裕,充满发展生机和活力。
即墨东临翠山碧海,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24个岛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渔盐之利”,盛产对虾、贝类、鱼类等海产品。
西拥千顷良田,河流经带包络,五谷丰饶,果蔬繁多,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市)。
境内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花岗岩、膨润土等矿藏储量可观,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青岛即墨市发展前景青岛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东部,处于胶州湾畔。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即墨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即墨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周边环境良好,气候温和,降水充沛。
这种自然条件为农业、渔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即墨市拥有广阔的农田,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海鲜类产品在该地区非常丰富,享有“海鲜之都”的美誉。
此外,即墨市的风景名胜区也很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其次,即墨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即墨市位于胶州湾畔,是山东半岛与中国东北及内蒙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山东省与青海省、新疆省的主要交通枢纽。
即墨市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空港资源,拥有多个港口和机场,为经济交流和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
这对于对外经济合作和外贸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即墨市在工业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产业资源。
即墨市多年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已经形成了纺织、机械、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等多个行业,涵盖了多个领域。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即墨市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大力推进“新四化”产业城的建设,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了城市的工业发展。
最后,即墨市注重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
此外,即墨市还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
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综上所述,青岛即墨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工业基础较为丰富,并且营商环境优良。
随着市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各方面条件的支持,相信即墨市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繁荣。
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青岛即墨古城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是山东省的传统文化古城,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即墨古城位于青岛市西部,是山东省西南部重要的护城河流域和服务县体系之一。
即墨古城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中素有“中国古典文化之乡”之称。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山东省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古城之一。
即墨古城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城中的文化古迹,如即墨古城墙、即墨古桥、桃社、新枫桥、大山庙等,历史悠久,文化韵味浓厚,显示了青岛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此外,即墨古城还是海洋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海洋之境”,其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影响着青岛整个沿海地区的文化发展。
即墨古城是山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文化中心,其中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
例如,即墨古城的“南天门”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古城门户建筑之一。
此外,在这里还有众多古迹遗址,如著名的“叶榭”社,青岛至今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旧文化交相辉映,显示了即墨古城的历史传统文化色彩。
此外,即墨古城拥有多样的人文景观,在古城里,可以看到许多古风景色,如古城墙、古街、古社、古庙、古桥等,还有古城内的文化活动,如古诗词的传诵、书法的绘制、报国寺的宗教仪式、等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度体验到即墨古城的文化,感受古城的魅力。
即墨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每一处古迹都记录着旧时代的景象,展现着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即墨古城,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象征古城文化的历史沧桑,更可以感受到青岛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于即墨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即墨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东濒渤海。
作为青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介绍即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其丰富的文化特色。
即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即墨地区在古代就有人类的居住活动,这也使得即墨成为了山东半岛地区最早的人类文明中心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即墨相继成为了大禹治水的重要地区以及东魏、北齐、唐朝等多个朝代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近现代,即墨也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理位置方面,即墨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渤海,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其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即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等,使得农业、渔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该地区还有山、海、湖泊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了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优势,即墨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即墨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鲁、齐、鲁菜等多个文化的独特元素。
即墨以书法、绘画和陶瓷艺术而闻名,出土的文物和艺术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外,即墨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的庙会、舞龙舞狮和龙舟赛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综上所述,即墨作为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其历史的演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得即墨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地区都具备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即墨的发展前景无疑更加广阔,必将成为山东省及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将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即墨发展前景即墨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北部,环海而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青岛市中心和青岛胶州、城阳等区县之间,交通便利。
即墨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地理位置优势即墨区地理位置靠近青岛市中心,距离青岛即墨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距离青岛港仅50分钟车程,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即墨区成为青岛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同时,即墨区还靠近胶州湾,具有独特的滨海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助力即墨区旅游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资源优势即墨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地面积较大,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区域内还有多条河流,水资源丰富。
而且即墨区还有大面积的平原农田,农业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资源为即墨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优势即墨区注重发展现代产业,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优质的产业基础。
区内涌现出一大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重点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一批支柱产业。
同时,即墨区还积极发展旅游业,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政策优势即墨区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各方面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同时,即墨区坚持依法治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总之,即墨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完备的产业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即墨区将进一步开放、创新,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与此同时,即墨区还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墨简介概况即墨啊,那可是个超有趣的地方呢!即墨在山东半岛的西南部,它就像一颗低调却又特别闪耀的明珠。
这儿的历史可老悠久啦,感觉每一块砖头、每一片瓦砾都能讲出一段古老的故事。
传说中,即墨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像是穿越了千年时光,带着古人的智慧和韵味来到我们面前。
即墨的人啊,那叫一个热情好客。
你要是到这儿来玩,不管是在热闹的大街上,还是在安静的小村子里,只要你稍微露出一点迷茫的神情,马上就会有人凑过来问你是不是需要帮忙。
而且他们说话那口音,听着就特别亲切,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到你心里。
他们会热情地给你介绍当地的好吃的、好玩的,恨不得把即墨所有的好东西一下子都塞到你手里。
再说说即墨的美食吧。
即墨的老酒那可是一绝,喝上一口,那浓郁的香气就在嘴里散开,顺着喉咙下去,全身都感觉暖洋洋的。
还有大馒头,又大又白,松松软软的,咬上一口就像在吃云朵一样。
还有各种各样的海鲜,新鲜得不像话。
那些虾啊、蟹啊,就像是刚从海里蹦到你盘子里的。
在即墨的小饭馆里,你能尝到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海鲜大餐,那味道,啧啧,想起来都流口水。
即墨的风景也是很迷人的。
有山有水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生机。
那些小山丘虽然不是特别高大险峻,但是有着一种柔和的美。
山上的树郁郁葱葱的,到了秋天的时候,树叶变色,就像一幅天然的油画。
而那些小河流淌在田野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笑声传得老远老远,让人听着就觉得心里特别舒畅。
即墨就像是一个充满了宝藏的地方,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
它既有古老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活力。
在这儿,你能感受到历史和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它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城市,但是却有着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只要你来过一次,就肯定会被它深深吸引,想要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就像回到一个温暖的家一样。
调研报告即墨调研报告:即墨旅游资源调研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即墨市是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即墨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即墨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为即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网站等公开资料,了解即墨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2. 现场实地调研:选择即墨市的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包括九龙山风景区、乌梁素海景区、庙山和草庙等。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即墨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境内保存有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如大纛山古城遗址、庙山炮台等。
2. 自然风景优美:即墨市地处山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九龙山风景区和乌梁素海景区是即墨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点。
3.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即墨市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拥有高速公路和火车站,方便游客前来。
4. 旅游业发展潜力大:目前即墨市旅游业发展较为初级,尚未充分挖掘其潜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宣传与推广,进一步提升即墨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调研建议1. 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古建筑遗址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提升即墨市的历史文化旅游吸引力。
2. 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加强对九龙山风景区和乌梁素海景区的生态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3.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大对即墨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投放广告、参加旅游展览等方式,提升即墨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
4.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青岛市和其他周边城市合作,共同开展旅游推广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五、结论即墨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但旅游业发展尚未充分发挥潜力。
通过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强宣传与推广、加强合作等措施,即墨市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青岛即墨基本情况分析即墨基本情况即墨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辖7个镇、8个街道,1033个村庄,201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3.83万;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发展为大城市的9个县级市之首。
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发文批准即墨撤市设区,2017年10月30日即墨区正式挂牌。
2019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4位,居全省首位。
●历史古城: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
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古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古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即墨古县衙是山东省唯一现存三堂老县衙;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海城市:4处镇街沿海,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田横岛等24座海岛。
●对外开放先进市:全区外商投资企业88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商贸繁荣:即墨服装市场全国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建成专业市场28处,年交易额700亿元以上,带动从业人员14万人。
●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4.4万家,个体工商户11.6万户。
拥有即发、金王、森麒麟、酷特智能、即墨老酒、海立美达、云路新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民营企业。
●中国针织名城:拥有即发、红领、红妮、好事中等工商登记针织服装企业1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6家。
●品牌聚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省级名牌产品77个,省级著名商标48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出口名牌2个。
--蓝色经济全域发展。
牢牢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布局在即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作为青岛百年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建设蓝色即墨的强大引擎,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勇于承担国家使命,精心谋划蓝色经济全域发展,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即墨概况即墨市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辖7个镇、8个街道、1033个村庄、113.4万人口;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
2012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7位、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第7位。
●历史古城: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
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古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古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即墨古县衙是山东省唯一现存三堂老县衙;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海城市:4处镇街沿海,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田横岛等24座海岛。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7.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亿元。
●对外开放先进市: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88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2012年,实际吸收到账外资5.6亿美元,外贸出口37.9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00亿元。
●商贸繁荣:即墨服装市场全国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建成专业市场28处,年交易额700亿元以上,带动从业人员14万人。
●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1.3万家,个体工商户10.1万户。
拥有即发、金王、亨达、红领、即墨老酒、海立美达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民营企业。
●中国针织名城:拥有工商登记针织服装企业1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6家。
2012年实现产值600亿元,占青岛市同行业的“半壁江山”。
●品牌聚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级名牌产品46个,省级著名商标46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出口名牌2个。
--蓝色经济全域发展。
牢牢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布局在即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作为青岛百年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建设蓝色即墨的强大引擎,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勇于承担国家使命,精心谋划蓝色经济全域发展,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即墨市概况介绍
即墨市属青岛代管县级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
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
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刚竣工的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又拉近了即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
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自然资源优裕,充满发展生机和活力。
即墨东临翠山碧海,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24个岛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渔盐之利”,盛产对虾、贝类、鱼类等海产品。
西拥千顷良田,河流经带包络,五谷丰饶,果蔬繁多,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市)。
境内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花岗岩、膨润土等矿藏储量可观,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17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一批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小企业创出大名牌,涌现出红领、亨达、即发、好事中、一诺等一批三名(名牌、名企、名家)企业;市场繁荣兴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七级生猪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闻名全国;社会事业兴旺发达,被评为“国家科技培训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
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
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
即墨向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较多,“形胜为东方冠”,实为旅游佳境。
城东20公里之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
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
历史名岛——田横岛由省三联集团投资3.2亿元开发建设,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青岛市级培训疗养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养人员。
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留村小龙山、海上仙山千里岛、耐冬宝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异彩纷呈,点缀着即墨大地。
随着田横旅游度假区、双星度假村、高尔夫
球场、华洋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旅游设施的建成,旅游业日趋兴旺。
即墨以其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秀美的地理景观、丰厚的文化底蕴,备受中外客商的青睐,正日益成为广大投资者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