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之对比分析作者:曾雪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曾雪梅(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摘要: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
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关键词:玛格丽特;杜十娘;悲剧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65-02冯梦龙是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集《三言二拍》流芳百世,《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其中的名篇。
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便积攒了一个百宝箱,希望将来找一个真心待她之人,作为两人生活的基础,成就自己的姻缘。
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认为李甲可以托付终身,便暗中帮助李甲替她赎身。
因为十娘出生青楼,李甲担心回家不为父亲所容,十娘便与李甲暂时南下江南。
在途中,他们偶遇富家公子孙富,见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把十娘卖给了他。
十娘得知真相后悲愤交加,当着李、孙二人之面,将百宝箱中的无数珍宝一件一件地抛入水中,自己也纵身投江而死。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戏剧家,代表作《茶花女》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巴黎名妓茶花女与爱人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
玛格丽特十分美丽动人,当她碰上真心爱她、关心她的贵族青年阿尔芒时,两人一见钟情。
玛格丽特准备变卖所有财产,抛开唾手可得的奢华生活,与财产不多的阿芒去乡间过隐居的生活。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异同【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这两朵淤泥中的贞洁之花,虽属不同时空,拥有不同性格,却惨遭着相同的悲剧命运。
从她们坠入妓女生涯的那一刻开始就已预示了二人未来的悲惨命运。
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
虽然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她们却有可比之处。
两部作品的作者在展现视角上,对各自笔下的女性形象做了较为全面而又独特的概括,对二人悲惨的命运做了合乎个性的阐述,在挖掘人物形象方面显得极为纯熟,体现了独特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悲剧命运;异同引言杜十娘是我国明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充满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堕入风尘到最后的投江丧命,从追求到毁灭,无不是在彰显她命运的可悲,生命的脆弱。
《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是几百年来的一部不朽名著,女主人公茶花女的不幸遭遇至今依然扣动着人们的心弦,人们为其短暂而不幸的人生感到无奈与痛心。
两个女主人公都是内心纯洁的风尘女子,她们不甘堕落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而追求不以金钱买卖为基础的纯粹意义上的爱情与幸福。
她们的悲剧具有可比性。
本文将通过对两个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一、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悲剧命运(一)社会悲剧1.出身决定命运杜十娘与茶花女是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是弱者。
她们之所以会成为弱者,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社会是由人与人结成的一个群体,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势必会受环境的影响。
有些人一旦出生就决定了贵贱。
社会就在人为的规定中把人分为了高低贵贱的阶层。
杜十娘生活的年代——明万历,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渐趋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腐败颓废奢靡之风盛行。
杜十娘从十三岁被卖到妓院,便过着强颜欢笑的生活。
由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她不得不以这种妓院生活而求得温饱。
杜十娘十三岁失去童贞,到了十九岁便已成为京城名妓。
七年之中,她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和苦楚,无论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她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2000年第6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Dec.,2000第22卷 第6期Journal of S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22 No.6收稿日期:2000-10-20作者简介:王 珊(1971-),女,湖南新邵人,邵阳师专讲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王 珊(邵阳师专中文系,湖南 邵阳 422000)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东西方两个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在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这一点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出迥异。
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蕴含着主人公们对某种超前合理性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74(2000)06-0042-04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u Shiniang's and Margaret's TragediesWang Shan(Chinese Depa rtment ,Shao ya ng Teacher s 'college ,Shaoya ng ,Hunan 422000)A bstr act : Du Shiniang and Margaret are different images of prostitute in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They have similar trag edies on the point that they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of be-ing a prostitute from struggle to death ,but they hav e different character .Du Shiniang and Mar-garet are both social and character tragedies because the culture of patriarchy throttles female's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hero ines are in pursuit of a certain leading and rational value.Key words: Du Shiniang ;Margaret ;social tragedy ;character tragedy 杜十娘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女主人公;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茶花女》的女主人公。
绝代芳华的消逝——茶花女和杜十娘悲剧形象的比较研究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0915101 李晴摘要:茶花女玛格丽特是19世纪法国巴黎的一代名妓,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明朝的京城最有名的花魁。
她们都是以出卖肉体来维持生存的风尘女子,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
法国的巴黎,明朝的京都,两处都是当时繁华而极具诱惑的地方,不管是黑暗的等级观念还是罪恶和虚伪,都在一派祥和的氛围下暗流涌动。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了这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茶花女,杜十娘,爱情,制度,悲剧命运。
一、命运的悲剧性。
作为风尘女子,大多数的归宿是以此终老,或者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做妓院的老鸨。
但是她们或许是风尘女子中的异类,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
她们身份下贱但心比天高,深陷泥淖仍然熠熠生辉。
地位卑微内心却傲如雪梅,身处风尘却能将坚贞进行到底。
陶渊明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茶花女和杜十娘就是这种。
虽然处在泥泞的沼泽中,却依然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和灵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她们生活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国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受不同的教化熏陶。
可是尽管如此,她们还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茶花女和杜十娘,虽然一个在法国巴黎,一个在明朝京城,时间上也相距200多年,但是同样是作为红极一时的京都名妓,受过众星捧月般的娇宠,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在青春年少的妙龄阶段,一个得肺病慢性死亡,一个投海自杀。
玛格丽特,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别人谈笑时嗤之以鼻的……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和偏见。
但是,玛格丽特无疑是一个值得人追忆的妓女。
为了奢侈的生活,她放弃了拥有爱情的权利;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自己奢侈的生活;最后为了爱人的幸福,她忍痛结束了自己追慕的爱情。
她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的了。
”一直到死,她都无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宁。
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之比较李惠然【摘要】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名妓形象,深陷泥淖而保持着高洁的灵魂,得到了千古传颂.放眼世界文学长廊,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杜十娘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玛格丽特也曾是风月场中的红人,外表看来骄奢淫逸,其内心纠结愁苦,希望早日摆脱泥淖回归普通人的平淡生活.然而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命运都受到了时代的无情捉弄,杜十娘最终怀抱百宝箱投身江中,而玛格丽特在外表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死于肺痨.两人同为风尘女子,作为中西方典型的名妓形象,其结局都以悲剧收尾.以下,本文就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悲剧;玛格丽特【作者】李惠然【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河南驻马店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5作为东西方两种全然不同的妓女形象,杜十娘和茶花女在追求爱情,与命运抗争之后都以共同的悲剧命运收场[1]。
作者对两种妓女形象的塑造,以及相同的命运结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不幸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在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下,其人性的要求与社会实际不相融,是不可能被世俗所接受的。
她们的悲剧既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悲剧,也是她们各自性格的悲剧。
(一)所处时代背景导致悲剧的产生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悲剧产生的原因探寻中,首先应对她们所处的封建门第观念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进行批判。
李甲之父李政、阿尔芒父亲迪瓦尔——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不满仅仅表现了封建思想观念的一角,显现出的这一部分传统与偏见已经致使杜十娘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发生。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在封建势力作用下,金钱并不能控制一切。
杜十娘拥有“百宝箱”,然而并不能左右世俗礼教的观念、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主阶级政权意识以及孔孟之道的盛行,这一切都注定了杜十娘只能是妓院的一件商品,是鸨儿谋财的一棵摇钱树[2]。
杜十娘与茶花女区别比较论文推荐文章王者荣耀亚瑟符文怎么带比较好热度:高一物理有什么比较优秀的学习方法热度:优秀经典个人语录热度:最新比较好的段子精选热度:比较励志的书籍有哪些热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是以“怒”为文眼,《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两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的美学比较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是中、法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因此研究和分析这两部作品具有较大的美学意义。
本文试从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异同,从而彰显它们的文学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美学美感比较异同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某些相似的人物总是反复出现;而相似的主题也曾在不同的时代、国家、种族,被不同的作家反复采用。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就是相似度很高的两部作品。
虽然在时间上看,由冯梦龙编著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早了两百多年,但两者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是:都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因此,从美学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价值既有意义,又很必要。
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就两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展现两部作品中既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文学魅力。
一美丽的容貌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分别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前者是生活在中国明代长安城里的青楼名妓,后者是19世纪初活跃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交际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篇,作者就对杜十娘的的容貌做了如下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
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涧。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玛格丽特则如美女仙女一般:“那张美若桃花的鹅脸蛋上,有两道弯弯的细眉,两只又黑又大的眼睛,这简直是只有在图画中才可以看到的;每当她垂下眼睑的时候,罩在眼睛上的睫毛便会在粉脸上投下两排阴影;就连她那细秀挺直的鼻子仿佛也充满了灵气……”从对她们容貌的生动描写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她们倾国倾城的美艳,并且理解为什么许多男人,甚至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族、公子王孙为了得到她们而不惜付出重金。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了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
尽管中西遥望,时间跨越两百余载,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同是风月场上一度走红的人物,都是深陷泥淖而灵魂高洁,表面骄奢淫逸而内心痛苦,渴望回归“正常人”的轨道,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不可估量的百宝箱葬身江心,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瘁于肺痨。
悲剧命运的产生: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东西方两个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
她们的命运之所以以悲剧结束,是因为她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体现了一种必然性,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杜十娘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等级森严的地主阶级政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占据着统治地位,金钱还没有能像西方资本主义那样达到控制一切的地步,仍然要依附着封建势力发生作用。
这种浓重的封建道德和等级观念,决定了杜十娘只能是某个妓院鸨儿的活商品、摇钱树,杜十娘和鸨儿之间完全是一种封建式的人身隶属关系。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
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害。
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茶花女玛格丽特所处的法国正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
这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金融资产阶级,通过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段和途径,榨取社会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不得温饱,黄金的铜臭味伴随着资产阶级腐化淫乱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整个社会,败坏了整个社会。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女人的故事。
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而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的京城。
这两处无疑是当时最具有诱惑力的地方,当时风流云集,车马喧嚣,即使一切的罪恶和虚伪在背地里泛滥成灾,繁华掩盖过处依然是歌舞升平,一派富贵温柔景象。
我们的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粉墨登场,悲剧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之所以在众多的塑造女性形象为主的故事里选择这两位作比较是因为她们身上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她们的身份都是社会底层的妓女,她们貌美出众,她们是富人贵公子猎艳的对象,她们都过着与下等身份极不相称的奢侈而又如众星捧月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们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在她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一旦她们遇上了心仪的男子,她们便会毫不眷念地离开这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将爱情写满整个生命。
然而,在二人看似相同的命运背后,我们又分明体味出不同的人生滋味,一种悲壮,一种凄美,一种是绝望掀起的震撼,一种是宽恕带来的感动。
一、对爱情的向往。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久话题。
爱情让人痴、让人狂。
正如"黑格尔曾讲过这样一段话:“爱情在女子面前显得最美,因为她把全部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
”也就是说爱情对于女性来说,要比男性更显重要的多,女性把爱情等同于她的生命意义,爱情往往成为女性生活的重要支柱力量。
也难怪会有人会说:“爱情让女人变的美丽,更让女人变的坚强。
”爱情、爱无疑是主动付出,而情是这所付出情感在内心深处的自我体味,无论付出的情感有没有得到回报,对情的自我认定就是心灵的一种慰藉。
玛格丽特和杜十娘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但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真正所向往的生活。
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
她以疯狂的寻欢作乐来麻痹自己,但内心去厌恶这种空虚的生活,是一个依旧保持天真性情的沦落女子,她对阿尔芒说:“您可能会感到奇怪吧,我的朋友。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第一篇: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11级文教系汉本班张灿松 51103010017内容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女形象.美貌绝伦且都红极一时,而最后两人却都香消玉损。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悲惨的结局,她们之间又有哪些异同?本文将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并就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人物形象悲剧原因杜十娘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杜十娘1624年,茶花女1848年),在空间上东西方相隔万里,沐浴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她们的生活遭遇却非常相似:同是红极一时的都市名妓,貌美出众,但却饱尝了人间的屈辱痛苦,她们敢于为了争取幸福生活而斗争:两者的命运结局也很悲惨:一个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怀报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满箱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滚的江心:一个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她们天生丽质,才艺超群,虽然身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如果把她们两个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我们分析下“同”的一方面。
一.美丽的外貌,不幸的出身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相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这样写道:那名姬姓杜名十娘,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至于茶花女,小仲马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的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由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貌美出众,国色天香.可是,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对穷苦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她们不幸而又自然地落入红楼绿馆中,成了糟人蹂躏、受人践踏的风尘女子.二.美好的理想,勇敢的奋斗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处在公子王孙、公爵伯爵的纠缠中,长期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但她们纯洁的心灵没有被肮脏的环境所污染,虽然她们身处青楼,从事着为人所唾弃的低贱职业,但她们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她们渴望逃离青楼,跳出火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过上快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她们灵活机智,重情舍财,忍辱负重,同阻碍自己实现美好愿望的恶势力作了勇敢的斗争.三.生命的终止,思想的永恒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结局都是悲惨的,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牺牲自己.杜十娘虽然逃出了京城教坊,摆脱了妓女生涯.但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李甲抵挡不住萍水相逢的盐商孙富的一番挑唆和一千两银子的诱惑,而将她卖与孙富.面对这刚刚脱离又遭唾弃的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她虽然伤心绝望,但没有痛苦流涕、呼天抢地,她没有心存任何侥幸心理,没有丝毫委曲求全之态,更没有用箱中的百宝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她深知,乞求讨不来做人的尊严,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在痛恨自己的痴迷,仇恨造物主的捉弄,诅咒礼法的虚伪之悲愤难当之时,她只是冷笑一声,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复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俗话说,悲莫大于伤心,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在爱情失败,人生理想破灭,生存希望无存三重打击下,怀抱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百宝箱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阴曹水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杜十娘和茶花女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真情难觅的现代社会,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她们的生命虽已终止,但她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第二篇: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女形象,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而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京城的“教坊司”。
2018年第伽(总第793期)大教货_怒沉“百宝箱”与情殒“白茶花”----杜十娘与茶花女形象的对比顾路晔(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6)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不幸困于风尘的女子,在奢靡欢笑充斥着金钱与欲望的生活背后,精神上却是十分空虚 无聊,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对人生的d倦与心灵的麻木。
两人都试图挣脱现实伽锁,都不顾一切地反抗过,她们在情感表达方式与命运结局方面虽有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为情生,为爱死”c 示的是金钱,而茶花女 的是爱情。
关键词:箱白茶花杜十娘茶花女爱情观一个是东方古典蔷薇,一个是西方清新山茶。
明代冯梦 龙笔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与19世纪法国小仲 马笔下《茶花女》中的茶花女,虽出于中西方两位不同的大 家之手,但其相似的社会地位,身陷泥淖却不甘于沉沦的个 性精神,对于爱情奋不顾身地追求,以及最后为爱殉身的香 消玉殒,震撼了古今中外 的。
是杜十娘还是茶花女,由于 身的传奇色彩,强大的人格感染力,一直是评家笔下的儿,两 对 的。
但 的中,人研究《杜十娘怒 箱》精力 “箱”个十的,《花女》中“花”这个的不 。
两 ,对,以为 中的 ,新 ,为人 一个新的 。
_、“百宝箱”的深沉与寂寞:杜十娘的抗争与悲剧个情中,的人物自然是杜十娘,为 的“百箱”是 的一个与。
(一)#百宝箱”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百箱”冯梦龙的笔下,一次出现是李甲为了替 杜十娘赎身,百两 东西却之,十娘 “卧絮褥”内的“碎一百五十两”交给了他,再让 他措剩余的一半,直 任务难度大大降低了。
从表面上看,杜十娘为了 殚精竭虑,先是设计威逼利诱老鸨同意从良身,紧着煞费苦地为男主人公减轻压力,但实 际上,三百两银子对于杜十娘来说何足挂齿,她完全可以尽 数拿出,然后与李甲远高飞。
之以没么做,是对 他未全,暗含试之。
“百宝箱”代表的是金 钱及质利益。
“箱”的二度出现,是 费尽机筹得一五十两之后,杜十娘又另外拿出二十两为“资”,但告诉情人这些银两是姐妹相。
2000年3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M ar .2000第18卷第2期Jou rnal of A nhu i In stitu te of Educati onV o l.18N o .2[收稿日期] 2000-01-19[作者简介] 李本红,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界》编辑。
悲怜 痛惜 疾恶——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之比较李本红(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肥 230051) 摘 要:茶花女与杜十娘的形象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
她们的身世之所以构成悲剧,是因为她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社会矛盾冲突,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们的命运并不仅仅代表她们自己,所以这才有了读者长久不衰的审美感动和体验。
关键词:茶花女;杜十娘;悲怜;痛惜;悲剧快感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0)02-0043-04 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剧命运文学应该同情弱者。
出身卑微的普通人的不幸命运应该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仲马的《茶花女》与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两部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优秀的悲剧作品。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个如花似玉的京城名姬杜十娘,怀抱满盒熠熠闪光的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腾的江心;1847年——时隔两个半世纪后的法兰西七月王朝。
在巴黎,恰好也是一位红极一时的首都名妓茶花女,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她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
悲剧发生的时间都是两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人物都是沦落风尘的贫家女子。
她们所企求的不过是一个能以身相托的男子,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血泪钱和对男方至诚的爱,幻想去打动对方父亲的恻隐之心,从而能过寻常女子最起码的爱情生活,到头来却偏偏“万种恩情,化为流水”,只得以一死了之,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毁灭给人们看。
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1],在妓院里整整度过了七年任人凌辱的悲惨生活。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在杜十娘与茶花女这两个形象中,可以从她们的背景、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命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
杜十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北宋时期杜太真的别名。
她是一位英勇、智慧、机敏的女性,她具有李逵一样的武艺和萨镇冰一样的悲歌壮志。
茶花女是法国小说家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卖艺为生的女性。
她来自贫寒家庭,被迫进入红尘,成为了一位妓女。
其次,杜十娘和茶花女的性格特点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杜十娘勇敢坚毅,敢爱敢恨,她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江湖之中,和宋江等人并肩作战,为正义而战。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敢于追求自己真爱的女性形象。
而茶花女则是一个深情如水、优雅高贵的女性。
她虽然命运多舛,但在面对爱情时,她坚持自己的真爱,不为金钱和社会地位所动摇。
她用自己的坚持和牺牲,展现了一份悲壮而纯真的爱情。
此外,杜十娘和茶花女的社会地位也存在差异。
杜十娘作为宋江的妻子,拥有高贵的身份,虽然江湖中烟火气重,但她秉持着武林正义之心,维护着他们的婚姻和家庭。
而茶花女则处于社会底层,是一个卖艺为生的妓女,她没有地位和尊严,只能靠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为生活。
最后,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向。
杜十娘最终在水泊梁山战死,她以自己的英雄气概和正义之心,成为了水浒英雄的一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敬佩和怀念。
而茶花女则以自己的爱情悲剧告终,她在得知自己患有白花风时,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与那些深爱她的人随风而逝。
综上所述,杜十娘和茶花女这两个形象在背景、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命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杜十娘是一个英勇、正直的女性形象,她追求正义、保护家人,最终为正义而战。
茶花女则是一个深情如水、纯洁高贵的女性,她在生活中面对悲剧选择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尊严。
这两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她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她们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和人生境遇。
深度研究报告: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法国文学作品《茶花女》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研究方法为达到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了文学比较分析的方法。
首先,对两部作品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深入挖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其次,对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着重考察她们的社会地位、职业选择、个人命运以及对爱情的态度。
最后,通过对两部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女性形象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发现3.1 杜十娘3.1.1 社会地位和职业选择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角。
她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但因家族破产而被迫卖身为妓。
杜十娘在妓院中以其美貌和才艺著称,成为众多富商和官员追求的对象。
尽管她身份低微,但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在男权社会中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和智慧。
3.1.2 个人命运和对爱情的态度杜十娘的个人命运颇为坎坷,她被迫卖身为妓,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然而,她并没有沉沦于困境,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她对爱情抱有一定的期待,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爱她、尊重她的人。
尽管她曾经历过多次失败的婚姻,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最终在故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3.2 茶花女3.2.1 社会地位和职业选择茶花女是法国文学作品《茶花女》中的女主角。
她是一名妓女,以其美貌和高雅的气质而闻名。
茶花女的职业选择与杜十娘类似,都是被迫卖身为妓。
然而,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中,妓女的地位非常低下,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象征。
3.2.2 个人命运和对爱情的态度茶花女的个人命运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爱情挫折和背叛,最终精神崩溃而死。
与杜十娘不同的是,茶花女对爱情抱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她追求的是一种纯粹、无私的爱情,但却在现实中经历了无尽的伤痛和绝望。
浅析杜⼗娘与茶花⼥形象⽐较及悲剧形成原因浅析杜⼗娘与茶花⼥形象⽐较及悲剧形成原因12汉本2班120302102彭林红内容摘要:杜⼗娘与茶花⼥,是东西⽅⽂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形象。
美貌绝伦且都红极⼀时,⽽最后两⼈却都⾹消⽟损。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悲惨的结局,她们之间⼜有哪些异同?本⽂将对这两个⼈物形象进⾏⽐较,并就产⽣这些悲剧的原因进⾏探讨。
关键词:杜⼗娘茶花⼥⼈物形象悲剧原因⼀、杜⼗娘与茶花⼥形象的异同1、相似的悲剧命运杜⼗娘与茶花⼥都⾝世凄惨,杜⼗娘⼗三岁为妓,落⼊风尘;茶花⼥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不幸做了妓⼥。
她们都把对爱情⽣活,⾃由⽣活的希望寄托在情⼈⾝上,杜⼗娘设计让⽼鸨许下三百⾦赎⾝的诺⾔最后却被李甲以千⾦卖给富商孙富以全⾃⼰的名誉;茶花⼥在阿尔芒⽗亲迪⽡尔先⽣的劝说下为了保全阿尔芒的名誉与前途,以及阿尔芒妹妹婚姻的顺利不得不离开阿尔芒。
杜⼗娘为情郎李甲所负,怒沉百宝箱,⾃⼰也跳⼊江中⾃此⾹消⽟殒;茶花⼥在情⼈阿尔芒的误解下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2、不同的性格杜⼗娘敢于反抗,聪慧,勇敢,果断,谨慎,富有牺牲精神,善解⼈意,知恩图报。
杜⼗娘的反抗精神可以体现在⼗娘⾃认定李甲为有情⼈时再不肯接客,惹得⽼鸨责骂,“我们⾏户⼈家,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闹如⽕,钱帛堆成垛。
⾃从那李甲在此,混帐⼀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
分明接了个锺馗⽼,连⼩⿁也没得上门。
弄得⽼娘⼀家⼈家,有⽓⽆烟,成什么模样!”1杜⼗娘并没有畏惧,反⽽设计让那⽼鸨许下⼗⽇筹得三百⾦便放她离去的诺⾔,起初⼗娘并没有帮李甲直接拿出钱财给李甲让他帮⾃⼰赎⾝⽽是让李甲奔⾛筹措资⾦以考验李甲,在李甲拿出三百⾦后⽼鸨想要反悔,杜⼗娘据理⼒争,以死相逼,“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即刻⾃尽。
恐那时⼈财两失,悔1冯梦龙《醒世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17页。
之⽆及也”2⾜可见杜⼗娘的聪慧果敢以及谨慎。
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摘要: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早他二百多年的中国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
尽管在不同的中西方,随着时间的跨越,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同是在风月场上走红的人物,都是陷入泥沼而又灵魂高洁。
他们渴望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连城的百宝箱葬身江中,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肺痨而死。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
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背景;性格;比较杜十娘是我国古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而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茶花女》以悲为主线,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风尘女子,都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
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经历几经相同的悲剧命运。
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受尽凌辱饱尝辛酸,茶花女本是贫穷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巴黎红楼绿馆中,他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入风尘花柳中。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
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一、悲剧性的具体表现从古到今,都有悲剧,都有悲剧性的存在与结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悲惨的遭遇,但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诉说悲剧性的命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万历年间,富家子弟李甲游教坊司院的时候,结识了杜十娘,俩人情投意合,倾心相爱。
杜十娘自己出钱帮助李甲、求得从良,寄希望于李甲,经过波折后,十娘终于让李甲赎出了自己,二人相携离开京城,因李甲惧怕父亲,他们来到苏杭胜地,谁知,途中遇到不速之客富商子弟孙富,他见十娘生得国色天香,美艳无比,顿生歹意,便巧言相劝,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将杜十娘卖给自己,那李甲本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孙富的话,背叛了十娘,十娘万念俱灰,她悲愤地把多年辛苦积攒的百宝箱投入江中,后投江自尽。
李甲悔恨,郁成狂疾,二人的爱情以喜剧开场,以悲剧落下帷幕。
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聪慧,却不幸堕入青楼的她执着于真正的爱情,不只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由于这个原因,证明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茶花女》真实生动的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至死的故事。
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漂亮。
她来到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真诚的爱她,引起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尔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中含恨而死。
《茶花女》中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的艺术魅力。
马格丽特无疑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大方,谈吐高雅。
如果命运为她提供某机遇的话,她是完全可能走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个有出息有成就的新女性。
玛格丽特由于童年时代艰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后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娱乐中,她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残害。
她染上了肺结核,经常发烧、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
按照马格丽特当时的经济条件,如果她对自己能够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她的健康也许会很快地恢复,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
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也许她认为来日无多,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男人,对待人生;也许她想尽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种手段损害自己的健康。
总之,她的健康迅速恶化,终于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
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二、悲剧命运的产生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东西方两个不同的妓女形象,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她们的命运之所以以悲剧结束,是因为他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体现了一种必然性,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说明不管是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还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国,都有同样悲惨的命运。
他们都是选择牺牲自己为结局。
(一)生活背景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
这种背景从《杜十娘》这篇小说中说道:“说着钱,便无缘”。
在这样的社会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布政,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但命运不幸,落到妓院,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处境,做一个真的有价值的人。
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的命运是由浓重的封建道德和等级观念决定的杜十娘是妓院鸨儿的活的商品,摇钱树,她完全是封建式的人身隶属关系,她的希望注定要破灭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可能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缺乏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失望了。
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
杜十娘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
杜十娘始终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
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法国资本主义用卑鄙无耻的手段和途径,取得社会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食不温饱,随着资产阶级淫乱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风气败坏了。
因此存在上等人、下等人的等级观念,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是被轻视的,但是妓女的人身还是自由的,她们不像杜十娘那样属于某一个老板,不会在某个老板的棍棒逼迫下去接客卖淫。
而在虚伪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贫穷饥饿趋使他们接受贵族的玩弄。
(二)性格悲剧玛格丽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热情,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这一切都使这一位人们不知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
以至于一提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高尚的女性。
她不同于杜十娘,她狂欢纵乐,没有积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即使当茶花女遇见了阿尔芒,愿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茶花女她仍然不得不强装笑接待其他客人。
因此,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茶花女的内心更痛苦。
茶花女忍辱负重。
她能摆脱公爵、伯爵的控制和威胁,坚决卖去一切奢侈品而和阿尔芒隐居乡下,这是她反抗精神的一种表现。
但是茶花女心肠太软,过于舍己为人,对于门第等级观念又太忍让屈从,在跳出火坑之后又重蹈覆辙,最后用慢性自杀的方法含恨而死,这种软弱性格只能够引人怜悯,却缺乏杜十娘那种刚烈坚强的性格来鼓舞人们起来反抗的精神今人悲叹惋惜。
杜十娘聪明能干,有心计,会安排。
她虽然误落风尘多年,但对未来,对人生仍抱有希望很早就有跳出火坑从良嫁人的打算。
因此,她瞒着鸨儿把自己出卖肉体得到的金银首饰和珍宝古玩私藏起来。
在百宝箱里藏金银珠宝,又在被褥花絮中藏有碎银,以便日后遇到意中人作为终身相托的物质基础。
当她发现李甲忠厚至诚,有心向他时,并没有马上许以终身,而是设法考验李甲对她的爱情里是否忠贞,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在她的帮助下李甲终于凑足了银两,为杜十娘挣脱了妓院的束缚。
杜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中送来,当她刚要离开妓院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
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完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自由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卖给了孙富。
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买来卖去。
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
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商船打开百宝箱。
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指骂李甲有眼无珠,见利忘义,更痛心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着百宝箱向江中跳去,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刚强坚定的烈女形象。
杜十娘与茶花女她们俩最终都选择牺牲自己作为结局。
但是,杜十娘是被负心汉离弃后在轰轰烈烈中香消玉残,显示了如火的个性,而茶花女是在遭心上人误解后痛不欲生,抑郁而终,表现了她情柔似水的品性。
三、悲剧命运的启示杜十娘与茶花女生活在同样肮脏的环境中遭受到同样非人的待遇。
可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纯洁的灵魂。
在他们被玩弄的躯体里,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受尽凌辱,饱尝心酸。
而茶花女本是贫穷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巴黎谋生不幸坠入红楼中。
茶花女虽出自卑贱但却能与诸多男人纠缠,显示了她高尚的自尊。
当杜十娘得知自己刚跳出火坑又将陷入虎口李甲,绝望于尘世,毅然怒沉百宝箱,纵身跳入江中,死成了她最后的自尊。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不同的是,杜十娘是在毁灭中一直守候着爱情,茶花女只是邂逅爱情。
爱情一旦来临,她们就开始了新的人生。
杜十娘与茶花女两位都是纯朴善良的女性都对爱情专一执着。
杜十娘与李甲,茶花女与阿尔芒、也确有过一段短暂的浪漫爱情生活。
然而,她们所钟爱的男子,最终,一个背叛了,一个误解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们因情而生,因情而死。
只是,杜十娘死于怒,怒的是负心汉;茶花女死于怨,怨的是恶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