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9
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 .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点1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1)神经元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3)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思维诊断]1.深挖教材反射弧各结构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破坏,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2.判断正误(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3)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4)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5)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题组一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后者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来完成的,D错误。
课时提升练(二十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2018·江苏南京模拟)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解析】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
【答案】 A2.(2018·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可以根据突触小泡位置进行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3.(2018·德州模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发生“电—化—电”的转变,突触小泡的释放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D4.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C项缺少对照组,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项中即使无药物,刺激e点,d处也没有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达标](8+1)1.(2018·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答案:D2.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神经元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解析:神经元中没有特有的基因,基因在神经元中选择性表达,A错误;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答案:B3.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可以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C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D错误.答案:B4.(2018·山东临沂模拟)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解析: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