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防腐剂doc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7
微生物对食品中防腐剂的降解与去除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持其质量稳定,常常使用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防止腐败。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对防腐剂的使用也有了更多的质疑。
而微生物对食品中防腐剂的降解与去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防腐剂的作用与种类防腐剂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作用,如杀死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或者破坏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硫代硫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钠等。
二、微生物对防腐剂的降解机制微生物对防腐剂的降解主要通过酶的作用来实现。
例如,一些细菌和酵母可以产生脱酸酶和氧化酶等酶类来降解硫代硫酸钠和山梨酸钾。
这些酶能够将防腐剂分解成较为稳定的代谢产物,从而降低防腐剂的浓度。
三、微生物对防腐剂的降解影响因素微生物对防腐剂的降解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从而加速防腐剂的降解过程。
此外,pH值、水分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存在也都会对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产生影响。
四、利用微生物降解防腐剂的应用前景尽管防腐剂对食品的保质期和质量稳定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质量问题。
利用微生物对防腐剂的降解能力进行去除则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不同微生物种类的降解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物反应工艺,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防腐剂去除,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食品中防腐剂的降解与去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对不同防腐剂的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防腐剂使用方案,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字数统计:635字)。
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可行的食品防腐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手套- 口罩- 棉签- 称量器- 平板计数器- 无菌培养基- 食品样品(如苹果、牛奶等)- 食品防腐剂(如苏打粉、食盐等)2.2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洁净无菌。
2. 将食品样品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如苏打粉、食盐等)。
3. 将每组食品样品分别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
4. 将培养基培养于恒温箱,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5.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用平板计数器计数不同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在添加较低浓度的食品防腐剂下,微生物的生长相对较快。
这是因为较低浓度的防腐剂未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 随着食品防腐剂浓度的增加,微生物的生长数量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防腐剂具有更强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当食品防腐剂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对食品本身的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且过度使用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适当使用食品防腐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变质的风险。
然而,过度依赖食品防腐剂可能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食品防腐剂和浓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食品防腐方法,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五、参考文献(无)。
微生物防腐剂的原理和作用
微生物防腐剂的原理和作用是通过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或保持产品的保存期限。
其主要原理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作用:微生物防腐剂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影响其生理代谢,从而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对羟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季铵盐、酒石酸钙等。
2. 抗真菌作用:微生物防腐剂可以破坏真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真菌剂包括氯化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三氯生、对甲苯磺酰胺等。
3. 抗氧化作用:微生物防腐剂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过氧化反应,减少氧气对食品的氧化损害,从而延缓食品的变质。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硫酸盐、亚硝酸盐、抗坏血酸等。
4. 酸碱调节作用:微生物防腐剂可以通过调节产品的pH值,改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酸碱调节剂包括酒石酸、醋酸、乳酸等。
5. 吸附作用:微生物防腐剂可以通过吸附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使其失去生活活力,从而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铁、水合硅酸等。
总而言之,微生物防腐剂的原理和作用是通过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或保持产品的保存期限。
它对食品、化妆品、药品等的微生物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食品中防腐剂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影响研究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防腐剂作为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存储过程中。
然而,大量使用防腐剂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之一便是其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其对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一些可以加强食品安全的方法。
防腐剂作为食品工业中常见的添加剂之一,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常见的防腐剂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而苏打和醋酸盐则具有抗菌作用。
通过加入适量的防腐剂,食品的保存周期可以得到有效延长,从而减少了食品损耗和浪费。
然而,防腐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对食品中的微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过量使用防腐剂会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大量使用防腐剂的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常见的有害菌比例却有所增加。
这一现象与防腐剂对有益菌的抑制作用有关,例如抑制益生菌的生长。
而这种菌群失衡可能进一步影响食品品质以及人体健康。
其次,防腐剂还可能引发微生物的抗药性。
大量使用防腐剂会导致微生物对其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防腐剂的效果。
这种抗药性不仅能在食品中造成微生物污染的暴发,还会传播到环境中,对公共卫生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防腐剂,避免滥用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为了减少对防腐剂的依赖以及避免其副作用,食品行业需要探索新的保鲜技术。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法是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食品的防腐剂替代品。
例如,茶树油、葡萄柚籽提取物以及大蒜等天然植物具有抗菌性能,可以替代一部分化学合成的防腐剂。
此外,新一代的保鲜技术如高压灭菌、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鲜效果。
通过采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减少对防腐剂的使用。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有一些策略来避免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污染的影响。
首先,选择新鲜食品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食品加工和储存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污染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为了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食品工业普遍使用食品防腐剂来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发生。
食品防腐剂是指加入到食品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包括亚硫酸盐、山梨酸、苯甲酸等。
这些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效果,从而减少了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发生。
然而,食品防腐剂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过多的食品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亚硫酸盐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因此,食品防腐剂的使用需谨慎,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为了研究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他们首先选择了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如亚硫酸盐和苯甲酸,然后将其加入到不同食品样品中,对比分析添加防腐剂前后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种类。
研究结果发现,食品防腐剂能够明显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例如,添加亚硫酸盐后,食品中细菌和霉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这是由于亚硫酸盐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类似地,苯甲酸也具有一定的抑制微生物的效果。
然而,科学家们也发现,食品防腐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不同。
有些微生物对防腐剂的抵抗力较强,添加了防腐剂后仍能存活和繁殖。
这使得食品工业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抑制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防腐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还研究了防腐剂与其他抗微生物污染的方法的联合应用。
他们发现,将食品防腐剂与辐照、低温等方法结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水平。
例如,辐照能够杀灭微生物的DNA和RNA,破坏其生命活动,与食品防腐剂结合使用,可以加倍地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总体而言,食品防腐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微生物污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1. 引言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可以导致食品变质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证食品安全,人们常常使用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为食品工业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三种常用的微生物防腐剂A、B和C,以及三种常见的食材D、E和F作为实验样本。
实验所需培养基及其他试剂均按照相关标准配置。
2.2 实验步骤1) 准备样本:将D、E、F三种不同类型的食材分别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2) 制备培养基:按照标准程序制备含有不同浓度防腐剂A、B和C的培养基。
3) 接种试样:将处理好的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5) 菌落计数:在培养时间结束后,使用计数板对各个样本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6) 数据处理:将菌落总数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
3. 实验结果3.1 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的抑制效果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中菌落总数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以防腐剂A为例,在样本D上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而在样本E和F上则表现较差。
防腐剂B和C也存在类似情况。
3.2 不同浓度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下防腐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防腐剂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
然而,当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抑制效果开始减弱或失效。
4. 讨论4.1 防腐剂的选择根据实验结果,不同防腐剂对不同食材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因此,在食品工业中选择适合特定食材的防腐剂是至关重要的。
4.2 防腐剂浓度的控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防腐剂浓度对菌落总数具有重要影响。
过低浓度无法有效抑制菌落增长,而过高浓度可能对食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一、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有哪几种类型?答: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1.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作用于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2.霉菌引起的食品霉变现象:作用于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3.食品发酵现象:作用于食品中的糖类。
如: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乳酸发酵丁酸(酪酸)发酵二、食品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及作用机理。
答:应具备的条件: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作用机理:1.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2.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
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3.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4.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三、为什么大多数肉制品的防腐不采用苯甲酸及其盐?答:首先,从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防腐作用机理知道,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而食品的pH值对苯甲酸在食品中未离解的百分比含量影响很大,即食品的pH值对苯甲酸类防腐效果影响很大。
在相同的酸性下,不同添加剂作用不同,pH值为 5 时,苯甲酸未解离分子是山梨酸的1/3,即在pH 值为5 的食品中,山梨酸的抑菌效果是苯甲酸的3倍。
但在pH 值为 4 以下时,效果相差并不大,因此苯甲酸类防腐剂一般用于软饮料、果酱、泡菜等酸性食品中。
而肉制品pH 值一般为5.3-6.5,即使是发酵肉制品,苯甲酸的防腐效果也受到限制。
因此,除了在发酵肉制品中有部分效果,苯甲酸在一般肉制品中很难起防腐作用。
其次,比较一下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和山梨酸的毒性,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毒性比苯甲酸小,防腐效果比苯甲酸钠好,更加安全。
防腐剂原理
防腐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或杀灭微生物,阻止其生长繁殖来延长食品、药品等物质的保质期。
具体来说,防腐剂通过以下方法发挥作用:
1. 抑制微生物代谢: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酶活性,干扰其代谢过程,从而阻止其生存和繁殖。
例如,某些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氧化酶活性,使其无法正常进行氧化代谢。
2. 破坏细胞结构:防腐剂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破裂,进而使微生物失去活性。
此外,防腐剂也能够干扰微生物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破坏其细胞结构。
3. 改变环境条件:防腐剂可以改变环境条件,使得微生物难以生存和繁殖。
例如,某些防腐剂能够降低食品的酸度或水分含量,从而创造出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4. 抗氧化作用:部分防腐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食品、药品等受到氧化反应的损伤。
氧化反应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腐剂的抗氧化性能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防腐剂的使用应该遵循合理和安全的原则,不仅需保证其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对人体无害,还要尽量减少对食品或药品的影响,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找新型、环保的生物防腐剂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的意义生物防腐剂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抵抗微生物侵害的物质,可以用于保护粮食、农作物和木材等生物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度。
相比传统的化学防腐剂,生物防腐剂更加环保和安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可以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菌、抗真菌和抗腐蚀等特性的物质。
因此,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以切实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的研究方法1. 宏基因组学方法宏基因组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的分析,挖掘出微生物在防腐剂合成上的潜在优势。
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基因进行测序,并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鉴定出可能参与生物防腐剂合成的微生物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筛选效率,发现出更多具有潜力的防腐剂产生菌。
2. 合成生物学方法合成生物学是一门通过工程化修饰微生物代谢途径,实现特定产物高效生产的新兴学科。
在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研究中,合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通路和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提高防腐剂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人员可以针对防腐剂合成途径上的限速步骤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效率,达到生产大规模生物防腐剂的目的。
三、微生物生产生物防腐剂的应用案例1. 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
青霉菌通过合成特定的酶和代谢途径,将底物转化为具有抗菌功效的物质。
由于青霉菌生产青霉素的能力有限,科学家利用宏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良,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和效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医疗领域对抗生素的需求。
防腐剂杀菌的原理
防腐剂杀菌的原理是通过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活性的作用。
常见的防腐剂原理有以下几种:
1. 阻断代谢途径:防腐剂可以干扰微生物的关键代谢途径,破坏其生物化学过程,如阻碍细胞膜的合成、微生物酵素的活性等。
2. 蛋白质破坏:防腐剂可以与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
3. 细胞内功能抑制:防腐剂可以通过阻止微生物细胞内重要的代谢活性,如ATP 合成、DNA复制等,导致微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物活动。
4. 防止菌落的形成:防腐剂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的萌发和生长,从而阻止菌落的形成。
综上所述,防腐剂通过各种机制破坏和抑制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实现杀菌的效果。
不同的防腐剂可能具有不同的杀菌机制,选择合适的防腐剂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
防腐剂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食品中的微生物在制作、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影响。
为了防止食品变质或污染,食品生产商通常会添加一些防腐剂。
然而,防腐剂对食品中的微生物也有不小的影响。
防腐剂是指一种可以抑制或延缓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可以
分为天然防腐剂和合成防腐剂两种。
天然防腐剂通常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物,如酚类、黄酮类、多酚类等。
而
合成防腐剂则是指人工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如硫酸盐、亚硫酸钠、硝酸盐等。
然而,防腐剂虽然可以延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
对一些微生物产生抑制或甚至杀死的作用。
这样一来,虽然食品
不会变质或受到污染,但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长
期食用这种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会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使消化道功能出现问题,甚至引起肠
道疾病。
除此之外,防腐剂的潜在风险也有很多。
例如,某些亚硝酸盐
类防腐剂能与胺类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亚硝胺类化合物。
这些亚硝胺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小的危害,如致癌、致畸、
损害中枢神经等。
此外,市面上很多防腐剂都是化学合成物,长期食用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健康。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食品中的防腐剂使用,采取更加安全有效的防腐方法。
例如加强食品的卫生和质量控制,采用新鲜食材制作,制定合理的贮存和使用期限,采用对人体健康更为友好的天然防腐剂等等。
总之,防腐剂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防腐剂,采取更加安全有效的防腐方法,确保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研究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食品中的霉菌生长并延长其货架期。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方便食品的广泛应用,使得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霉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污染源,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和变质。
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保持其品质,人们发展了各种方法来防止霉菌的生长,其中微生物防腐剂作为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微生物防腐剂的概述微生物防腐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进行抑制的物质。
常见的微生物防腐剂包括有机酸、抗生素、乳酸菌等。
这些防腐剂通过不同机制抑制食品中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三、微生物防腐剂对食品中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研究1. 有机酸类防腐剂有机酸类防腐剂是一类以有机酸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防腐剂,常见的有机酸包括乙酸、柠檬酸、山梨酸等。
研究表明,这些有机酸对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乙酸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pH值来杀灭霉菌细胞。
不过,有机酸类防腐剂的抗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温度、菌株的敏感性等。
2. 抗生素类防腐剂抗生素类防腐剂是一种利用抗生素抑制霉菌生长的防腐剂。
常见的抗生素类防腐剂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破坏霉菌的细胞壁或干扰其核酸合成来抑制霉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类防腐剂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如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3. 乳酸菌类防腐剂乳酸菌类防腐剂是利用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霉菌生长进行抑制的防腐剂。
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和其他活性物质,如乳酸、乳酸菌素等,这些物质对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乳酸菌类防腐剂能够有效抑制食品中霉菌的生长,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四、微生物防腐剂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的提高,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中的防腐剂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防腐剂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然而,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首先,可以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研究表明,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食品的腐败速度,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然而,长期摄入富含防腐剂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机制,以更好地指导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的饮食选择。
其次,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微生物菌群是地球上最为庞大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食品中的防腐剂可能会对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避免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此外,可以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研究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食品工业是防腐剂使用的主要场所,然而,对于防腐剂使用量的控制以及其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尚未得到详细研究。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在食品制备过程中减少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实验和观察,以找到最佳的防腐剂使用策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健康发展。
最后,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食品中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的综合研究。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综合的研究框架,深入探讨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机制以及生态效应。
只有在全面理解防腐剂对微生物菌群影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防腐剂使用标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防腐剂原理
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延缓食品变质的化学物质,它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防腐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抑制微生物生长。
防腐剂能够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微生物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会在食品中产生酸、气体、异味等,导致食品腐败。
而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缓食品的变质过程,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二、抑制氧化反应。
防腐剂还能够抑制食品中的氧化反应,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
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会受到空气、光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等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败、褐变等现象。
而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的氧化反应,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
三、改变食品的pH值。
一些防腐剂还可以通过改变食品的pH值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在不同的pH环境下生长的速度和种类都会有所不同,而适当调节食品的pH值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
四、增强食品的稳定性。
防腐剂还可以增强食品的稳定性,使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的损耗,提高食品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防腐剂的原理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氧化反应、改变食品的pH值和增强食品的稳定性来延缓食品的变质过程,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合理使用防腐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保护食品,减少食品损耗,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微生物与防腐剂姓名: 鲍敏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级: 食安102学号: 104033202指导教师: 逄焕明职称:2011 年11 月25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微生物与防腐剂作者:鲍敏指导老师:逄焕明摘要:微生食品的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
食品防腐剂是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
因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又称抗微生物剂。
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
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防腐剂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字:微生物、食物败坏、食物防腐剂。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
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
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防腐剂来保存食物了,用盐腌肉以增加肉的保存时间;用烟熏的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长时间地保存这种肉制品,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认识到在使用防腐剂,但是他们确实在巧妙地使用防腐剂。
一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在腌制肉制品时加入硝酸钠改善食品的外观,并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到了现代,我们将传统的食品防腐方法发扬光大,而且越来越多的、安全的食品防腐剂被发现,并都相续应用于食品行业。
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
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
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
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
造成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细菌和酵母。
霉菌:霉菌是不具有叶绿素的真菌植物的微小形状。
他们象能伸长的棉纱或丝状一样生长着,最后形成一种复杂的分支状网络,就像“席子”一样,叫做菌丝体。
在这个阶段,生长在食物上的霉菌也会产生孢子或种子。
这些孢子或种子通过气流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并以这种方式感染其他的食物。
细菌:细菌是植物生命的最小形状,它们是微小的有生命带的粒子,它们或成球形(球菌),或成杆状(杆菌),或成螺旋形(螺旋菌)。
人们很难得到一个细菌确切大小的概念,只知十的十三次方个细菌约有1克重。
细菌是靠从其周围环境吸收简单物质生长的,当他们达到一定大小时,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在有利的环境中,这种分裂可能没20分钟发生一次,因而在12个小时内,一个细菌能分裂出约十的十次方个细菌的菌落。
酵母:酵母是真菌,但与霉菌不同,酵母是靠本身发芽繁殖的,即在本体上形成一个小的支族或芽,当芽达到一定大小时,即脱离母体酵母细胞而独立生存。
酵母也能形成孢子,但这些孢子远不如细菌或者霉菌能耐热。
酵母存在于土壤中和水果表面上。
例如,生长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能使葡萄汁发酵变成酵母酒。
酵母能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生长;能耐很低的PH值、高浓度盐或者高浓度糖、以及无氧的情况。
但加热至100℃时,酵母和酵母孢子记很容易被杀死。
微生物存在于空气、灰尘、土壤、污水、以及人的手上;实际上,它们是无处不有的,因此它们寻在于食物表面和食物里面是必然的,除非采取特殊步骤把它们杀死。
这里主要介绍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二、食品防腐剂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
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
由于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食品防腐剂防腐作用机理如下:·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
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食品防腐剂分类如下: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
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
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
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
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防腐剂约有30多种。
食品防腐剂在中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
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
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
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食品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如下:苯甲酸及盐:常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用于除以上介绍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常用于,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常用于,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常用于,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双乙酸钠:常用于,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常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乳酸链球菌:常用于,素罐头食品、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
纳他霉素:常用于,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过氧化氢:常用于,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
有机化学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的酯类等。
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等均是通过未解离的分子起抗菌作用。
它们均需转变成相应的酸后才有效,故称酸型防腐剂。
它们在酸性条件下对霉菌、酵母及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常用于果汁、饮料、罐头、酱油、醋等食品的防腐。
此外,丙酸及其盐类对抑制使面包生成丝状粘质的细菌特别有效,且安全性高,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面包、糕点等的防腐。
无机化学防腐剂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及亚硝酸盐等。
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防止肉毒中毒,但它主要作为发色剂用。
亚硫酸盐等可抑制某些微生物活动所需的酶,并具有酸型防腐剂的特性,但主要作为漂白剂用。
杀菌剂很少直接加入食品。
食品防腐剂使用注意事项:与各类食品添加剂一样,防腐剂必须严格按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添加,不能超标使用。
防腐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达不到防腐效果,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品质等,例如茶多酚作为防腐剂使用时,浓度过高会使人感到苦涩味,还会由于氧化而使食品变色。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防腐剂在种类、性质、使用范围、价格和毒性等不同的情况下。
使用防腐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添加防腐剂之前,应保证食品灭菌完全,不应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否则防腐剂的加入将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如山梨酸钾,不但不会起到防腐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微生物繁殖的营养源。
2、应了解各类防腐剂的毒性和使用范围,按照安全使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添加。
如苯甲酸钠,因其毒性较强,在有些国家已被禁用,而中国也严格不确定了其只能在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中使用。
3、应了解各类防腐剂的有效使用环境,酸性防腐剂只能在酸性环境中使用有强有效的防腐作用,但用在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中却没有多少作用,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而酯型防腐剂中的尼泊金酯类却也能在pH值在4~8之间使用,且效果也还不错。
4、应了解各类防腐剂所能抑制的微生物种类,有些防腐剂对霉菌有效果,有的对酵母有效果,只有掌握好防腐剂的这一特性,就可对症下药,一般已复配形式来进行综合防腐保鲜的较多。
5、根据各类食品加工工艺的不同,应考虑到防腐剂的价格和溶解性,以及对食品风味是否有影响等因素,综合其优缺点,再灵活添加使用。
食品防腐剂危害性提及食品防腐剂,人们常常会联想到“有毒、有害、不健康”。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首先会选择那些标注了“不含防腐剂”的商品。
那么,食品防腐剂到底是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祸首”。
吃剩的食物如果不及时保存,肯定会变味,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细菌作怪。
细菌的威力不说不知道,一说把人吓一跳,如“肉毒菌”,它能产生世界上最毒的物质—“肉毒素”,这种毒素只需l克便可毒死200万人;“黄曲霉”,它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20倍,而肉毒素是氰化钾的2万倍。
此还有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如果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沾染了这些有害微生物,对消费者来说实在是太可怕。
此外,由于微生物的活动而造成的食品变质、变味,失去原有营养价值的现象,也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就引出了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可以有效地解决食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因微生物“侵袭”而变质的问题,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
一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主要取决于人体食用的量,不应将食品含有害物质与食品有毒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或等同起来。
中国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院士说,任何东西吃多了都有害,水喝多了一样死人,盐吃多了一样中毒,就是基于剂量决定毒性的概念。
食品防腐剂认识误区不要刻意追捧不含防腐剂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很多食品都单独将“不含防腐剂”作为卖点来宣传。
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引起消费者对食品防腐剂的恐惧。
消费者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其中有果汁饮料、茶饮料、罐头制品、调味品、蜜饯干果制品、方便面等,大多数品牌都在外包装上标注了“本品不含防腐剂”、“本产品不添加任何食品防腐剂”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