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所在系食品系

专业班级发检04-1

学号0

姓名裴蕾

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

年月日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文章阐述生物杀菌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并对生物杀菌素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收集生物杀菌素相关资料,论文书写有明确的中心,论述充分并有一定的逻辑性,重点突出,内容应充实完整,格式规范。

三、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 文献浏览

2. 确定提纲

3. 撰写初稿

4. 修改定稿

查阅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参考其他网络资源和图书等纸质资源。

摘要:生物防腐剂是一类新型的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该文阐述生物杀菌素的特点及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研究,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生物杀菌素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杀菌素;生物防腐剂;食品防腐;食品安全;应用;动向Abstraet:Biological preservation have the natural secure and highly efficient natures. The charac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o food preservation are introduced,and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main kinds of biological preservatives and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一讲(3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 难点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导入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1.影响食品变质的因素 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不是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致使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 1.1食品的营养组成与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关系 1.1.1食品的营养组成 食品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除含有一定的水分外,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构成。不同原料来源的食品,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着明显的差异。 由表可见,水果蔬菜及谷物食品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较少的蛋白质,而脂肪的含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 5.1. 微生物菌种保藏 在发酵工业中,具有良好性状的生产菌种的获得十分不容易,如何利用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使菌种经长期保藏后不但存活健在,而且保证高产突变株不改变表型和基因型,特别是不改变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高产能力,即很少发生突变,这对于菌种极为重 要。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很多,但原理基本一致,即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挑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具体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水悬浮或斜面传代保藏;干燥-载体保藏或冷冻干燥保藏;超低温或在液氮中冷冻保藏等方法。 5.1.1. 蒸馏水悬浮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菌种保藏方法,只要将菌种悬浮于无菌蒸馏水中,将容器封好口,于10℃保藏即可达到目的。好气性细菌和酵母等可 用此法保存。 5.1.2. 斜面传代保藏 斜面传代保藏方法是将菌种定期在新鲜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液体培养基中或穿刺培养,然后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它可用于实验室中各类微生物的保藏,此法简单易行,且不要求任何特殊的设备。但此方法易发生培养基干枯、菌体自溶、基因突变、菌种退化、菌株污染等不良现象。

因此要求最好在基本培养基上传代,目的是能淘汰突变株,同时转接菌量应保持较低水平。斜面培养物应在密闭容器中于5℃保藏,以防止培养基脱水并降低代谢活性。此方法一般不适宜作工业生产菌种的长期保藏,一般保存时间为3~6个月。如放线菌于4~6℃保存,每3个月移接一次;酵母菌于4~6℃保存,每4~6个月移接一次;霉菌于4~6℃保存,每6个月移接一次。 5.1.3. 矿物油中浸没保藏 此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丝状真菌、酵母、细菌和放线菌的保藏。特别对难于冷冻干燥的丝状真菌和难以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孢子的担子菌等的保藏更为有效。是将琼脂斜面或液体培养物或穿刺培养物浸入矿物油中于室温下或冰箱中保藏,操作要点是首先让待保藏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然后注入经160℃干热灭菌1~2h或湿热灭菌后120℃烘去水分的矿物油,矿物油的用量以高出培养物1cm为宜,并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封口,这样可使菌种保藏时间延长至1~2年。以液体石蜡作为保藏方法时,应对需保藏的菌株预先作试验,因为某些菌株如酵母、霉菌、细菌等能利用石蜡为碳源,还有些菌株对液体石蜡保藏敏感。所有这些菌株都不能用液体石蜡保藏,为了预防不测,一般保藏菌株 2~3 年也应做一次存活试验。 5.1.4. 干燥-载体保藏 此法适用于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的保藏。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当的载体上,如河砂、土壤、硅胶、滤纸及麸皮等,以保藏菌种。以沙土保藏用得较多,制备方法为:将河砂经24目过筛后用10%~20%盐酸浸泡

食品腐败原因的案例2

研究性学习课例 食品腐败原因的案例 设计思路 食品的保鲜这一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的。本单元活动的主题,主要是由于食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食品的保鲜问题,因为食品是易腐败变质的物品,所以一直受人关注。食品保鲜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每个学生每天离不开食物,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便于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做记录,做实验,写报告,等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和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掌握家庭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活动地点:家庭、学校 实践主题: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原因 实践成果:得出食品变质的原因 活动背景: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发生变质,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预期成果:得出结论

任务分配:⑴任务分工:(1)查资料(2)做实验 (3) 写报告 日程安排 9月5日—9月15日查找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9月20日—10月10 做牛奶腐败变质的实验 10月11---10月30日写一篇有关食物腐败变质的报告 资料整理 新鲜的食品在常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会变质、腐烂,以致完全不能食用。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引起的变质 由于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一定量的水分,适合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大量的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各种酶类物质,促使食品发生分解,由高分子的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物质,首先降低食品的质量,进而发生变质和腐烂。因此,在食品变质的原因中,微生物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 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氧气、温度、湿度等。其中温度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即可组织微生物的繁殖。但对某些嗜冷性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它们的耐低温能力很强,即使在-8℃的低温下,仍可进行繁殖。大部分水中的细菌也都是嗜冷性微生物,它们在0摄氏度以下仍能繁殖。因此,用低温保藏食品,必须维持足够低的温度,才能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使它们停止生长、繁殖活动,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无论采用何种保藏方法,首先应该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来进行保藏,最好保藏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应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微生物长期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 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lcm,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由于液体石蜡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使培养物不会干裂,因而能使保藏期达1~2年,或更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它适于保藏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保藏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甚至长达10年.但对很多厌氧性细菌的保藏效果较差,尤其不适用于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砂土管保藏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适用于产孢子的放线菌、霉菌及形成芽孢的细菌,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如奈氏球菌、弧菌和假单胞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砂与土分别洗净、烘干、过筛(一般砂用60目筛,土用120目筛),按砂与土的比例为(1~2):1混匀,分装于小试管中,砂土的高度约1cm,以121℃蒸汽灭菌1~1.5h,间歇灭菌3次.50℃烘干后经检查无误后备用.也有只用砂或土作载体进行保藏的.需要保藏的菌株先用斜面培养基充分培养,再以无菌水制成108~1010个/ml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滴入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所在系食品系 专业班级发检04-1 学号0 姓名裴蕾 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 字 年月日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文章阐述生物杀菌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并对生物杀菌素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收集生物杀菌素相关资料,论文书写有明确的中心,论述充分并有一定的逻辑性,重点突出,内容应充实完整,格式规范。 三、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 文献浏览 2. 确定提纲 3. 撰写初稿 4. 修改定稿

查阅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参考其他网络资源和图书等纸质资源。 摘要:生物防腐剂是一类新型的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该文阐述生物杀菌素的特点及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研究,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生物杀菌素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杀菌素;生物防腐剂;食品防腐;食品安全;应用;动向Abstraet:Biological preservation have the natural secure and highly efficient natures. The charac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o food preservation are introduced,and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main kinds of biological preservatives and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 以及保藏技术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大肠菌群分离纯化、鉴定的原理。 2.掌握平板表面涂布法、平板划线法的分离技术。 3.学习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菌种的分离纯化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大肠菌群的培养鉴定 大肠菌群能在乳糖胆盐液体培养液中生长,并且产气产酸,使培养液变色。还能在伊红美兰固体培养上生长,形成黑紫色的菌落,有的还有金属光泽。其他病原菌的菌落呈粉红色。再做镜检观察是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红色)。即可鉴定是有大肠菌群的菌存在。 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是将微生物的菌种经长时间的保存,不污染其它杂菌,及可保持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减少变异,防止衰老,以便于将来使用。 保藏菌种一般是选用它的休眠休,如孢子;芽孢等等,并且要创造一个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缺少营养的环境条件,以利于休眠体能长期地处于休眠状态。对于不产孢子的微生物,应使其新陈代谢处于最低状态,又不会死亡,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污水中的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麦芽汁固体斜面培养基 和马铃薯固体斜面培养基。 3.器材:接种环、安培瓶、干燥器、冰箱、产气管、试管、培养皿、无菌平皿、无菌玻璃涂棒移液管、电炉、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干燥箱等。 4.试剂:革兰氏一(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二(路哥氏碘液) 、革兰氏三(95%乙醇)、 革兰氏四(蕃红);试剂:医用液体石腊(比重0.83~0.89)。 四.试验方法及步骤 1.大肠菌群的分离纯化 第一天 a.涂布平板法:将已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含大肠菌群的污水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置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第二天 b.平板划线法: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菌落,在无菌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

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

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 1、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营养: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起点。 营养物: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也包括光能。提供生物的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培养基: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养料。要求:应具备6大营养要素;物质比例合适;必须灭菌。 2、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方法及制备过程 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经济节约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方法:生态模拟、查阅文献 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步骤:称量、熔化、调PH、过滤、分装、 加塞、包扎、灭菌、冷却、无菌检查 培养基种类: 一、按成分的不同分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二、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三、按培养基用途 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消毒与灭菌: 消毒: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 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胞和孢子。

方法: 一、物理的方法:加热、过滤、辐射 二、化学的方法:用化学试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主要破坏细菌代谢机能。如重金属离子,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等。 加热法: (1)干热法:火焰灼烧灭菌和热空气灭菌。 1、火焰灼烧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试管口和瓶口,涂布用玻璃棒。 2、热空气灭菌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C)加热灭菌1-2h,适用于玻璃器皿和培养皿等。原理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与水的含量有关,当环境和细胞含水量越大,凝固越快。 3、注意事项: 1)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此法; 2)温度控制在<180°; 3)物品不能太挤; 4)温度降至70°时才开箱门。 (2)湿热法:原理:因为湿热中菌体吸水,蛋白质容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所以效果比同温度下干热好。 高压蒸汽灭菌法: 1、设备:高压灭菌锅 2、时间长短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所变化。 3、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胶物品等的灭菌,也可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 4、注意事项: 1)冷空气彻底排除;2)加水;3)压力降为“0”时方可打开。 常压蒸汽灭菌:对于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可采用此法。彻底灭菌则采用间歇灭菌方法。 煮沸灭菌法:适用注射器和解剖器皿,时间10-15min, 超高温杀菌:135-150°C和2-8s对牛乳和其它液态食品。优点:保持食品价值和营养

智慧树食品保藏探秘期末考试试题

(判断题)食品的变色也是一种腐败变质现象。 A. 是 B. 否 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葡萄采后常发生灰霉病和炭疽病 A. 否 B. 是 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可滴定酸度越高,表示乳的新鲜度越好 A. 是 B. 否 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低酸性罐头食品pH大于4.6,高酸性罐头pH值小于3.7 A. 否 B. 是 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微生物的培育经历不同,耐热性也不同 A. 否 B. 是 6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微生物的热处理死亡数是按对数循环下降的 A. 否 B. 是 7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降温越快,微生物的死亡率越大 A. 是 B. 否 8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酸性条件下,微生物的耐热性降低 A. 否 B. 是 9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压联合pH杀菌可缩短杀菌时间 A. 是 B. 否 10

【单选题】(2分) (判断题)气调贮藏主要以降低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主 A. 否 B. 是 11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食品的冷却时间和食品的形状等有关 A. 是 B. 否 1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T.T.T.曲线只适合于温度在-30℃—-10℃之间的食品 A. 是 B. 否 1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冷冻食品在流通中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计的,但和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A. 是 B. 否 1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空气解冻法是一种慢速解冻,汁液流失多 A. 否 B. 是 1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只要食品和环境空气间存在水蒸气压差就会发生干耗 A. 否 B. 是 16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脂肪酸败包括氧化酸败和水解酸败 A. 是 B. 否 17 【单选题】(2分) (判断题)汁液流失主要是大分子持水能力下降引起的 A. 是 B. 否 18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快速冻结和添加抗冻剂可防止蛋白质冻结变性,但不能减轻汁液流失 A. 是 B. 否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八章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 (一)食品污染的种类: 生物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 化学污染: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包装材料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水的污染:水是作为媒介使微生物污染食品的 土壤的污染:加工的原料在采收时携带了微生物引的 空气的污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被微生物污染 人为的污染:人接触食品、工作衣帽不清洁等 食品加工用设备、容器、工具的污染:运输工具、生产 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控制食品因微生物的污染而造成的腐败变质,首先应掐断微生物的污染源,其次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体要求如下:

第二节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有害物质的形成 第三节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环境条件 一、食品基质条件 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的水分食品中的氢离子浓度 1.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的营养成分与微生物生长的适应性 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的微生物对它们的利用能力是不同的。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细菌:芽孢菌属、假单胞菌属 霉菌:毛霉属、根霉属等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细菌:芽孢杆菌属 霉菌:曲霉属、根霉属等 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分解能力较强 酵母:解脂假丝酵母具有一定的脂肪分解能力 霉菌:大部分霉菌具有一定的脂肪分解能力。 2.食品的水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分,水分在某些极限以下时微生物则无法生长。乳粉含水量低于5%时,在密封状态下,不会引起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微生物对水的需求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的可利用性,常用水分活度Aw表示 水分活性值(Aw)的概念: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在相同温度小纯水蒸汽压之比值,食品的Aw值范围为:0≦ Aw≦1 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的Aw值 微生物生长Aw值的可变性 3.食品中的氢离子浓度 每一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pH值范围:超过该范围,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大部分细菌的生长最适pH值为5.6~7.5。乳酸菌、霉菌酵母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大肠菌、蛋白分解菌在碱性环境中易生长,酸性条件下则受到抑制。 根据食品经代谢后产生的矿物质残渣或灰分呈酸性、碱性或中性反应可以将食品分为: 酸性食品与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者为非酸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大多数蔬菜); pH 值在4.5以下者为酸性食品(水果和少数蔬菜) 微生物生长与食品pH值的关系:非酸性食品适宜细菌生长;酸性食品中,酵菌、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如大肠菌群)可生长。 二、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1.温度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污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 一、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元以及双糖和单糖等;含这些成分较多的禽品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中的各种酶及其他因素作用下,这些成分可发生水解井顺次形成低级产物,如单糖、醇、醛.蔑酸直至二氧化碳和水,其主要变化指标是酸度升高,根据食品种类不同也表现为糖.醇.醛.酮含量升高或产气(CO2),有时带有这些产物特有的气味。水果中果胶可被微生物所产生的果胶酶分解,使新鲜果蔬软化。 二、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肉.蛋.鱼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经过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蛋白质被介解成多肽及氨基酸,氨基酸再进一步介解哎相应的胺类.有机酸和各种碳氢化合物;各种不同的氨基酸介解产生的腐败胺类和其他物质各不相同.甘氨酸产生甲胺.鸟氨酸产生腐胺,精氨酸产生色胺进而分解成吲哚,含硫氨基酸分解产生硫化氢和氨。乙硫醇等。胺类物质、NH-和H.s等具有特异的臭味。 三、禽品中脂肪的分解 食品中脂肪的变质主要是酸败,经水解与氧化产生相应的分解产物。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中的解脂酶作用下使食物中的中性脂肪分

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可进而断链形成具有不愉快味道的酮类或酮酸,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处还可形成过氧化物,脂肪酸也可再钉解成具有特殊气味的醛类和醛酸即所谓的-油哈”气味.这就是食用油脂和含脂肪丰富的食品发生酸败后感官性状改变的原因.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及天然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芳香化合物含量高时.则可减慢氧化和酸败。 四、有害物质的形成 腐败变质的食品表现出使人难以接受的感官性状.如异常颜色.刺激气味和酸臭味、组织溃烂.发黏等症状。营养物质分解.营养价值下降。同时食品的腐败变质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蛋白质类食品的腐败可生成某些胺类使人中都,脂肪酸败产物引起人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由于微生物严重污染食品,因而也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菌存在的机会;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分为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它们能引起食物毒,有些毒素还能引起人体器官的病变及癌症。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 (一)食品污染的种类: 生物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 化学污染: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包装材料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水的污染:水是作为媒介使微生物污染食品的 土壤的污染:加工的原料在采收时携带了微生物引的

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是原核微生物的是(细菌。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二时期,是(巴斯德、科赫奠定了基础。 4、荚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5、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7、培养酵母用(麦芽糖琼脂。 8、一般培养基灭菌的条件是(121°C 15分。 9、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干燥、多皱。 10、酵母的无性繁殖主要是(芽殖。 11、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孢子生殖。 12、曲霉孢子是 (外生孢子。 13、霉菌菌落比酵母的要 (大。 14、哪些对病毒的描述是错的(对抗生素敏感。 15、病毒具有(一种核酸。 16、噬菌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1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 (裂性噬菌体。 1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 (噬菌体。 1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全部活细菌数。 20、大肠菌群数量测定的(100 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菌群最近似的值。 21、测定大肠菌群数量的方法,选用的是(37 °C 22、培养酵母菌的温度常选(28 °C 23、配制固体培养基加琼脂量是(2 %。 24、完整测定大肠菌群时间是(72 小时。 25、肉毒杆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26、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丙酸钙 27、果汁,果酒一般可用(亚硫酸钠防腐。 28、饮料常用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29、最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是(巴氏杀菌。 30、同样百分浓度蔗糖的渗透性比食盐(差 10% 。 31、 GMP 是(良好生产规范。 32、属于厌氧微生物的是(肉毒杆菌。

33、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是(75 %。 34、下列是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病毒。 35、第一个用固体培养基的是(科赫。 36、芽孢抗热的主要成分是(DPA 。 37、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38、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39、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40、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粘稠、较大。 41、病毒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生殖。 42、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43、青霉孢子是(外生孢子。 44、哪些对病毒的描述是错的(个体极小。 45、病毒具有(二种核酸。 46、噬菌体可用于(鉴定细菌。 4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裂性噬菌体。 4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假根。 4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醋酸菌。 50、大肠菌群数量测定的是每(1 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菌群最近似的值。 51、制作半固体培养基时加琼脂量是(5 %。 52、完整的大肠菌群测定时间是(一天小时。 53、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54、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苯甲酸钠 55、果汁,果酒一般可用(山梨酸钾防腐。 56、微生物在生物世界分类系统中占有(4 界。 57、列是原核微生物的是(放线菌。 58、第一个使用琼脂的科学家是(科赫。 59、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60、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61、芽孢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主要成分是(DPA 62、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微生物的保存技术

第14 章微生物的保存技术 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了微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例如,当发现微 生物就是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特殊病原时,为发展疫苗、抗生素和化学药品,人们需要分离、鉴定和保存微生物。农业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固氮菌的研究,关于工业应用微生物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微生物发酵还提供了大量的食品、饮料和药品。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用先进的DNA 重组技术可以修饰微生物(U.S.Congress 1981),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基础。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微生物的目的,不仅使微生物菌株以活的生命状态保 存下来,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这也是保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还使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菌种保藏机构。如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的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日本的大阪发酵研究所(IFO)等。我国也设有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毒)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可选用不 同的保存方法。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大同小异。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再创造一个适合其长期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低温、干燥、缺氧、避光、缺少营养等,使被保存的微生物减少代谢率及繁殖和利用营养的比率(Halliday,Baker 1985)。然而,所有减少代谢率的方法都会导致一定比率的活力下降。为了防止菌株的丢失,还需要开发出不仅能减少代谢率,而且能防止活力下降的方法。 与保存技术有关、但较为费时的另一项关键性工作是档案记录(Halliday,Baker1985)。这一工作不仅包括菌种或毒株的培养史和诊断特征等方面的准确记录,还包括对保存物的定期复苏和培养记录,以确定其活力、验证其纯度及基因的稳定性。 最常用的微生物保存法有冻干保存法和超低温冻存法(Gherna 1981;Halliday,Baker 1985;Malik 1990;Rudge 1991)。这两种方法均可保存相当长的时期(通常可长达30 年)。其他保存微生物的方法还有:低温保存法、传代培养保存法、砂土保存法等(Gherna 1981)。 14.1 细菌的冻干保存法 14.1.1 一般概念 冻干是目前最常用的微生物保存技术(Day,Mclellan 1995)。美国ATCC 在1985 年第16 版《细菌、噬菌体和rDNA 载体目录册》及1987 年第17 版《真菌/酵母目录册》中,记载有 11 000 株细菌、噬菌体和rDNA 载体及 21 000 株真菌、酵母用冻干法保存(Gherna 等 本章作者:田保平,韦剑珊,俞乃胜 170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1981;Jong 等 1987)。冻干法是长期保存细菌、酵母、真菌、病毒和立克次氏体的标准方法 (Franks 1985;Berny 等 1991;Smith1993;Day,Mclellan 1995):将在理想条件下生长 的健康的微生物细胞以相当高的浓度(106~107 个细胞/ml)分装在小灭菌瓶或安瓿内,迅速 将这些小瓶在极低温度的液体溶剂内水浴或用仪器超低温冷冻(-60℃),再用真空泵除去这 些冷冻悬浮液中的水分,在真空状态下用空气喷灯熔解小瓶顶部的玻璃进行热封口,然后贮存于低于5℃的冰箱内。保存温度低(-3 0~-7 0℃)可以延长其活力。当微生物浓度较

食品保藏学重点试题

最低水分活度;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范围,这个范围的下限称为最低水分活度,即当水分活度低于这个极限值时,该种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代谢和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在食品储藏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水分活度,就能抑制或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为0.70-0.75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下限。 导湿性;水从高水分向低水分扩散,从内部向表面迁移,水分迁移的现象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食品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物质称为食品抗氧剂。 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某种药剂混用是能大幅度提高药剂的毒力和药效之助剂。 脱氧剂;又叫吸氧剂、除氧剂、去氧剂,能在常温下与包装容器内的游离氧和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并将密封容器内的氧气吸收掉,使食品处在无氧状态下储藏而久不变质。 呼吸强度:每小时每千克鲜重的果蔬放CO2或吸收O2的量,单位是mg(ml)/(kg.h)。呼吸强度大,说明呼吸旺盛,组织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加速其成熟衰老,产品寿命短,储藏期就短。 O2的临界浓度: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随空气中O2含量下降而下降,释放出的CO2也随之减少,当CO2释放量降到一个最低点后又会增加起来,这是因为发生了缺o2呼吸的结果。当CO2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O2的浓度 自然呼吸降氧法:普通气调冷藏,即MA储藏,指的是靠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O2的含量和增加CO2的浓度。 快速降氧法:即CA储藏,指的是在气调储藏期间,选用的调节气体的浓度一直保持恒定的管理,该法是用机械在库外制取所需的人工气体后送入冷藏库内,又称“人工降氧法”。他有两种形式:机械冲洗式气调冷藏,机械循环式气调冷藏。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此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或称之为放射性核素。一般可以放射a,β+,β=,r射线。 1、影响食品稳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保存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食品的抗病能力、食品的加工方法与有效性以及食品的包装类型和方式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因素。 2、简述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食物中所含酶的作用,化学成成以及降解和脱水。 3、说明镀锡薄钢板的结构。 五层构造:钢基;合金层;锡层;氧化膜;油膜; 4、简述二重卷边的结构。 (1)结构分为五层板材;盖钩3层;身钩2层;(2)四要素:圆边后的罐盖;具有翻边的罐身;盖钩内的胶膜;具有卷边性能的封罐机;(3)结构对于容器有良好的封口作用,完善的致密性能,从而保证罐头食品的罐藏效果。 5、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酸性食品:PH<4.6常压杀菌,即杀菌温度不超过100℃。 低酸性食品:PH≥4.6 高温高压杀菌,即杀菌温度超过100℃; 原因: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孢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食品的酸度与微生物的耐热性这一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酸度高的食品与酸度低的食品相比杀菌温度可低一些,杀菌时间短一些。 6、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食品在杀菌钱的污染情况a.污染微生物的种类b.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2.食品的酸度(pH值)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值中兴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都可以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复习资料 绪论 食品卫生: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等特性,建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确定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标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特点:1.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广:食品种类多,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特色,分布不同,在食品来源、加工、运输等都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数量巨大。2.涉及学科多样: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还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工艺学、发酵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兽医学方面的知识等。根据不同的食品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采取的检验方法也不同。3.实用性及应用性强:本学科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验,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活动规律,识别有益的、腐败的、致病的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同时控制腐败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而引起的病害,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4.采用标准化:在食品的卫生

质量标准中,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标准。必须达到法规规定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具体规定,这是法定的检验依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1、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特性2、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3、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保藏的关系4、研究食品中的致病性、中毒性、致腐性微生物5、研究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无菌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菌操作。

第14章 微生物的保存技术

第14章 微生物的保存技术 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了微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例如,当发现微 生物就是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特殊病原时,为发展疫苗、抗生素和化学药品,人们需要分离、鉴定和保存微生物。农业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固氮菌的研究,关于工业应用微生物的例 子更是不胜枚举。微生物发酵还提供了大量的食品、饮料和药品。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用先进的DNA重组技术可以修饰微生物(U.S.Congress 1981),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基础。 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微生物的目的,不仅使微生物菌株以活的生命状态保 存下来,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这也是保护微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手段,还使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为此,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菌种保藏机构。如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的 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日本的大阪发酵研究所(IFO)等。我国也设有中国微生物 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毒)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可选用不 同的保存方法。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大同小异。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再创造 一个适合其长期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低温、干燥、缺氧、避光、缺少营养等,使被保存 的微生物减少代谢率及繁殖和利用营养的比率(Halliday,Baker 1985)。然而,所有减少 代谢率的方法都会导致一定比率的活力下降。为了防止菌株的丢失,还需要开发出不仅能 减少代谢率,而且能防止活力下降的方法。 与保存技术有关、但较为费时的另一项关键性工作是档案记录(Halliday,Baker1985)。这一工作不仅包括菌种或毒株的培养史和诊断特征等方面的准确记录,还包括对保存物的 定期复苏和培养记录,以确定其活力、验证其纯度及基因的稳定性。 最常用的微生物保存法有冻干保存法和超低温冻存法(Gherna 1981;Halliday,Baker 1985;Malik 1990;Rudge 1991)。这两种方法均可保存相当长的时期(通常可长达30年)。其他保存微生物的方法还有:低温保存法、传代培养保存法、砂土保存法等(Gherna 1981)。 14.1 细菌的冻干保存法 14.1.1 一般概念 冻干是目前最常用的微生物保存技术(Day,Mclellan 1995)。美国ATCC在1985年第16版《细菌、噬菌体和rDNA载体目录册》及1987年第17版《真菌/酵母目录册》中,记载有 11 000株细菌、噬菌体和rDNA载体及 21 000株真菌、酵母用冻干法保存(Gherna等 本章作者:田保平,韦剑珊,俞乃胜

智慧树食品保藏探秘单元答案详解详解

第一章单元测试 1.食品的腐败变质只与微生物污染有关 A.是 B.否B正确 2.食品的变色也是一种腐败变质现象 A.是 B.否A正确 3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标准可提高食品安全性 A.是 B.否A正确 4.《齐民要术》里记载的“密泥瓮头肉”属于食品保藏范围 A.是 B.否A正确 5.食品保藏课程是联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桥梁 A.是 B.否A正确 第二章单元测试 1.果蔬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细菌引起的 A.否 B.是A正确 2.葡萄采后常发生灰霉病和炭疽病 A.否 B.是B正确 3.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是肉制品的主要腐败菌 A.否 B.是B正确 4.新鲜乳的腐败主要是乳酸菌产酸引起的 A.是 B.否B正确 5.可滴定酸度越高,表示乳的新鲜度越好 A.是 B.否B正确 6.下列那些酶与食品的变色关系不密切() A.过氧化物酶 B.叶绿素酶 C.多酚氧化酶 D.果胶酶D正确 7.下列哪些因素不参与酶促褐变()。 A.氧化底物 B.氧气 C.温度 D.酶C正确 第三章单元测试 1.食品辐照保藏的安全剂量是()。 A.5kGy以下 B.1kGy以下 C.10kGy以下 D.100kGy以下C正确 2.下列抗氧化剂哪些归属脂溶性抗氧化剂()。 A.植酸 B.BHT C.VE D.VC E.BHA F.茶多酚BCE正确 3.熏烟成分中哪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 A.羰基类 B.硝酸盐类 C.醇类 D.烃类 E.酚类D正确 4.下列抗氧化剂哪些归属水溶性抗氧化剂() A.BHT B.VE C.茶多酚 D.VC E.BHA F.植酸CDF正确 5.食品中常用的超高压压力范围是() A.1-10 atm B.100-600atm C.10-100 D.1000-6000atm D正确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食品的冷却速度表示食品温度下降的速度() A.是 B.否A正确 2.食品的冷却时间与食品的形状等有关()

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

第一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食品的腐败: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食品在感官上发生变化,原有的组成成分被分解,色、香、味以及营养发生了量变和质变,从而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不能食用。 二、食物中毒 因摄入含有微生物毒素或化学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 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 分为: 食物中毒—由微生物毒素引起的疾病 化学中毒—由食物中化学毒素引起的疾病 心理性食物疾病:由食物中毒或食品中异物引发的精神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食品中异物、虫、鼠等。 三、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⑴食品的基质特性 ⑴食品的营养成分;⑵食品的氢离子浓度;⑶食品的水分;⑷食品的渗透压;⑸食品的存在状态 ㈡微生物 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根源 如果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贮藏也不会发生腐败 如果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该食品腐败变质 ⑴分解蛋白质类食品的微生物 ·分解蛋白质而使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多数分泌胞外蛋白酶。 ·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链球菌属等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即使无糖存在,它们在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食品上生长良好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微弱,但该菌为厌氧菌,可引起罐头的腐败变质 ⑵分解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微生物 ·能分解淀粉的细菌为数不多 ·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如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马铃薯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淀粉梭状芽孢杆菌等。 ⑶分解脂肪类食品的微生物。 ·霉菌为主,常见曲霉属、代氏根霉、娄地青霉和芽枝霉属等 ·分解脂肪的酵母菌不多,主要是白地霉、解脂假丝酵母 ·解脂假丝酵母对糖类不发酵,但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却很强,肉类食品、乳及其制品中脂肪酸败时,也应考虑到是否因酵母而引起。 ㈢食品的环境条件 ⑴温度。 20~30℃,食品中各种微生物都可生长繁殖而引起食品的变质 低温抑制微生物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 45℃以上,微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变性失活,温度愈高,死亡率愈高。 ⑵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