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7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的发展与技术密不可分。
其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车辆电子控制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此时,汽车仍然采用机械控制,例如油门和刹车踏板都是通过机械杠杆和链接杆件进行操作。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崛起,它们被应用到汽车控制系统中。
在20世纪8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ECS)开始在高端汽车上应用,例如奔驰、宝马和奥迪等高档品牌。
这些系统包括诸如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C),定速巡航控制系统(CCS)和电气控制单元(ECU)等组件,使汽车安全控制和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计算机芯片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革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它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从而调整功率输出、提高油耗效率和降低排放等。
而车载无线通讯技术更是在车辆广泛应用后萌芽,具有更强的数据交换和互联网功能,方便用户实现更为细致、快速的车辆管理。
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1、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是汽车发动机控制的核心。
它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数据和电路系统,实现对喷油、点火和气门等部件的精准控制。
这样,ECU便可以实现对车辆功率、油耗和排放等的调节,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性。
2、车身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身控制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它通过车身传感器检测车辆的速度、行驶情况和天气环境等因素,向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实现对车身的控制。
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可以根据前方交通情况自动控制车速和车距等,实现更为安全的行车。
3、车载娱乐与信息系统车载娱乐与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涌入,车载娱乐与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体验,还可以实现广泛的数据交互。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教师王忠良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作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消除蓄电池电压方法二:如图所示。
直接用传感器滑臂上的输出电压作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压。
该电路中的.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在稳定的流体中放置一圆柱状物体后,在其下游的流体就会产生相互平行的两列涡旋,而且涡旋交替出现,这种物理现象叫卡尔曼涡流。
流速与涡流频率之间具有如下关系:dV S f t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涡流频率的检测方法不同,汽车用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分为光电式和超声波式两种类.光电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光电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主要由整流栅、涡流发生器、反射镜等组成。
其中发光二极管、光敏晶体管、反射镜构成了涡流频率的检测器。
.超声波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所示。
超声波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主要由整流栅、涡流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集成电路、进气温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其中超声波发生器、集成电路用于检测卡尔曼涡流的频率。
设置旁通空气道的目的是为了调节传感器的气体流通截面积,以适应不同排量发动机的需要。
当由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通过进气流到达到超声波接收器时,由于涡流的影响,使接收器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即单个波的相位)和时间之差(即相邻波之间的相位差)发生变化,而且此时间和时间之差的变化与涡流频率成正比。
集成电路据此可计算出涡流的频率。
当进气流中没有涡流时,接收器接收到的超声波的相位、相位差和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完全相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当时,首先必须知道哪缸的活塞即将到达排气上止点;当ECU控制火花塞跳火时,首先必须知道哪缸的活塞即将到达压缩上止点,然后再根据曲轴转角信号控制喷油和点火。
(一)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功用与分类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又称为发动机转速与曲轴转角传感器,其功②怠速稳定性修正:怠速稳定性修正就是为了保证发动机怠速运转平稳而对点火提前角进行的修正。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一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设备控制汽车的运行,包括发动机控制、变速箱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掌控等方面。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各大汽车厂商互相竞争,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汽车。
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了汽车制造的重要领域之一。
最初的汽车电控技术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收集车辆数据,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来控制发动机和车身的运行,但是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很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控制器(PLC)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
由此,汽车的控制系统逐渐从简单的逻辑电路转向了可编程电子设备和微处理器控制。
上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工程师们开始利用器件集成技术将所有的控制单元集成到一个控制模块中,从而大大降低了汽车控制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到了21世纪,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更加迅速和深刻的发展。
现在,汽车制造商已经可以利用高级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以及云计算技术来收集和处理车辆数据,同时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优化汽车的控制系统。
总的来说,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加速。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和绿色化的汽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第二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挑战与未来虽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它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首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
现代汽车已经被装备上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控制器和回馈系统,这些设备间的互动也变得非常复杂。
对此,汽车制造商需要尽可能地简化和优化汽车控制系统,确保它们可以同时高效地工作。
其次,保护汽车的数据安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汽车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包括驾驶习惯、车辆位置、车辆状况等等,这些数据的泄露可能会影响到汽车及其驾驶员的安全。
汽车制造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汽车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汇报人:日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网络与通信系统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例分析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01CATALOGUE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和点火系统。
20世纪6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应用于自动变速器和制动系统。
20世纪7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开始应用于车身和底盘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开始应用于智能驾驶和网络控制系统。
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燃油喷射、点火、进气、排气等控制系统,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
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包括制动、转向、悬挂等控制系统,以提高车辆操控性和稳定性。
包括安全、舒适、娱乐等控制系统,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
包括导航、感知、决策等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
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将更加高度集成化,实现各项控制功能的综合优化。
高度集成化软件化发展网络化发展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将更加依赖于软件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
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将更加网络化,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
0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020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02CATALOGUE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信号判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发出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调节发动机的工作。
组成传感器将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指令。
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调节发动机的工作,例如点火、喷油等。
工作原理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单点喷射(SPI)和多点喷射(MPI)策略在单点喷射系统中,所有的喷油器都连接到同一个喷射点,而在多点喷射系统中,每个气缸都配备一个喷油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教师王忠良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第三节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一、空气流量传感器作用:检测进入汽缸的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传感器将空气流量变为电信号输入ECU,ECU根据空气流量传感信号决定基本喷油量和点火时间。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分类根据检测进气量的方式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分为D型(即压力型)和L型(即空气流量型)两种类型。
“D”型来源于德文“Druck(压力)”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法。
装备“D”型传感器的系统称为“D”型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系统利用该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吸入汽缸的空气量。
“L”型来源于德文“Luftmengen(空气流量)”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吸入进气管的空气流量。
汽车采用的“L”型传感器分为体积流量型(如翼片式、涡流式)传感器和质量流量型(如热丝式和热膜式)传感器。
(二)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1.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安装在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路上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主要由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两部分组成。
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是同轴结构,轴端有盘形回位弹簧。
1)翼片组件由计量翼片和缓冲翼片构成。
计量翼片转过的角度取决于空气流速和回位弹簧的预紧力矩,当进气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回转力平衡时,计量翼片便稳定在某一角度。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通道的旁边还有一个旁通气道。
旁通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可由一个CO调整螺钉进行调整。
汽油泵开关设置在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由滑臂控制。
2)电位计组件当翼片带动电位计转动时,电位计上的滑臂便在电阻片上滑动,使输出电阻变化。
3)工作电路与接线插座图2-194)进气温度传感器图2-192.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转变成ECU接收的电压信号的方法有两种(即空气流量信号的选择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如图所示。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究1. 引言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中心领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转向、制动、底盘、车身、安全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应用领域、技术特点、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内容。
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汽车大多采用机械式控制系统,但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汽车中。
1970年代中期,汽车电子技术在欧美发展起来,主要应用在点火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方面。
19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电子控制单元逐渐普及,车载通信技术也逐步得到完善。
3. 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最早应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发动机工作状态,利用控制单元计算机实现发动机控制。
(2)底盘系统:电子控制技术应用于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底盘相关系统,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调整各系统参数实现车辆动态控制。
(3)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门窗、座椅、后视镜、天窗等车内装置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身电子安全系统。
(4)信息娱乐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驾乘者提供音频、视频、导航、互联网等多种功能,成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中最具有消费吸引力的功能之一。
4. 汽车电子技术的技术特点汽车电子技术的特点在于其高度集成化和多元化。
集成化表现在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之间的高度集成,多元化表现在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互。
此外,汽车电子技术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从而实现更加智能、自动化的控制。
5. 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车辆的智能化和互联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中,所谓的“电气系统”仅仅是由卡尔,本茨设计的由点火线圈和蓄电池所组成的点火装置。
在随后生产的汽车中又增设了前灯和发动机起动电机这类的电器设备。
汽车电子技术的第一次出现是本世纪 30 年代早期安装在轿车内的真空电子管收音机。
由于电子管收音机有不抗震、体积大、耗电多等弊病,成为在汽车上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但是在汽车中安装收音机的设想始终没有消失。
1948 年晶体管的发明及 1958 年第一块集成电路( IC )的出现才真正开创了汽车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1955 年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后,采用晶体管收音机的汽车迅速增加,并作为标准部件安装在德国大众汽车上。
从 60 年代起,轿车中开始使用半导体元器件。
在汽车中首先使用的半导体元件是硅二极管,作为功率晶体管来替代原有的像电压调节器之类的电磁接触器等元器件。
功率晶体管元件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60 年代是汽车电子化的活跃时代。
标志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真正发展的是在 1967 年首次将集成电路元件应用到汽车中,其结果是电子技术与汽车发动机电气系统相结合,开发出如车用发电机集成电路调压器、集成电路点火器等汽车电子产品。
在同一年代,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在其生产的汽车中配置电子控制的点火装置,而德国的波许( Bosch )公司则开发出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装置(见图 1 . 1 )。
1975 年日本汽车也装上了这种装置,可以说是当今汽车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的雏型。
1 —喷油器; 2 —冷启动喷油器; 3 一进气温度传感器; 4 —调节器; 5 一蓄电池; 6 —分电器; 7 —油箱; 8 —汽油泵;9 一节气门控制器; 10 一怠速控制执行器; 11 —进气压力传感器; 12 —燃油滤清器; 13 —冷启动时间开关; 14 —水温传感器图 1 . 1 Bosch 公司开发的 L 型电子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结构大约在同一时期,电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导致一系列利用模拟电路的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汽车电器的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汽车电器系统的核心。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汽车提供更多的智能化、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汽车电器系统主要应用于点火系统、照明系统和其他辅助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始在发动机控制、传动系统和车身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汽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980年代,随着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技术的出现,汽车电子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ECU是汽车电子系统的大脑,它可以接收各种传感器信号,并控制各种执行器实现对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等的精确控制。
19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断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协议被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中,使汽车具备了更强的智能性和自动化能力。
目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
在发动机控制方面,通过精密的燃烧控制、变速器控制和排放控制等技术,使发动机在性能、经济性和环保性能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车身电子系统方面,通过智能化的车身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对车身稳定性、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信息娱乐系统方面,汽车电子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智能手机互联等技术,使汽车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各种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泊车系统、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等,使汽车具备了更强的自动化驾驶能力。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