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国有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国有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国有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暂行条例》与《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务必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进展,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

直辖市、市XX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投放量应当与城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进展与市场需求相习惯。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应当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要求,编制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与计划,包含地块数量、用地面积、地块位置、出让步骤等,保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第五条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应当制定操纵性全面规划。

出让的地块,务必具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第六条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含。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要紧出入口,绿地比例,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线,开发期限与其他要求。

附图应当包含。地块区位与现状,地块座标、标高,道路红线座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线与地块周围地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

第七条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务必附具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出让方与受让方不得擅自变更。在出让、转让过程中确需变更的,务必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城市用地分等定级应当根据城市各地段的现状与规划要求等因素确定。土地出让金的测算应当把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作为重要根据之一。在城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进行城市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出让金的测算。

第九条已取得土地出让合同的,受让方应当持出让合同依法

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第十条通过出让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再转让时,受让方应当遵守原出让合同附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并由受让方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受让方如需改变原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受让方在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外为公众提供公共使用空间或者设施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给予适当提高容积率的补偿。

受让方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变更规划设计条件而获得的收益,应当按规定比例上交城市政府。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过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凡持未附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的出让、转让合同,或者擅自变更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凡未取得或者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的,土地权属证明无效。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情况逐项登

记,定期汇总。

第十五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深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务必提高办事效率,对申领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能够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条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理规定,不得轻易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改变各类建设用地用途。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 第一条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理规定,不得轻易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改变各类建设用地用途。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下列项目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 (二)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项目用地。 (三)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工业项目用地。 (四)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用地。 (五)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或其它协议约定改变土地用途应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六)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它形式限制土地使用权利的。 (七)共有土地使用权,未经其它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八)土地使用权属存在争议的。 (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禁止改变土地用途的其它情形。 本条第(一)至(五)项,为实施城乡规划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经依法批准后予以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原土地使用权人依法予以补偿,纳入政府储备库。 第三条申请改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拟改变的用途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用地业主向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改变用途的理由。 (二)对符合土地管理政策改变用途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致函同级城乡规划部门征求意见,城乡规划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论证。 (三)市、区县城乡规划部门论证同意改变土地用途的,提出具体规划设计条件致函国土资源部门,其中城市规划区容积率指标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眉府发〔〕45号)规定核定。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改变用途需补交的土地出让金进行测算,提交同级规划委员会审议。 (四)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用地业主应在批准后60日内缴清土地出让金,逾期未缴清土地出让金的,批准改变用途事项失效。 (六)用地业主缴清土地出让金后,国土资源部门按照规划部门核发新的规划条件,与用地业主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第五条除本办法第二条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项目用地外,在依法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上,原经依法批准已建的地上建筑物用途与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可依法办理改变用途手续,并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征收土地出让金。

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与统一安排的一项法定制度。它 的目的是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维护国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规划管理制度为国家土地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通过制定 相关规划,如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可以明确国家、地区、城市及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向和规模,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同时,规划还能引导合理的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其次,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方式进行了科学的调控。通过规 划管理制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做出合理的安排,如城市建设用地、农田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土地规划管理制度还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通过制定土地 利用规划,可以使土地资源的流转更加顺畅,避免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此外,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还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提供市场化流转,可以激发土地资源的潜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同时,土地规划管理制度也能够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和生态保护规划,可以保护好耕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保证粮食安全。同样,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可以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土地规划管理制度还有助于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提高土地市场的透明度 和公平竞争性。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土地交易、出租和征收的程序和条件,避免不当干预和腐败行为。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提高土地交易的公开性和公平性。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重要制度。随着城市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因此,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土 地利用规划,可以明确城市土地的各类用途和分布,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将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和绿地等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使不同区域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还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 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的重要基础,而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存在农村土地非法占用和乱建乱占的问题。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明确农村土地的合法用途和保护范围,限制非法占用和乱建乱占现象的发生。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能够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 心地带,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和科学。例如,在城市扩张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城市功能的热点向城市的边缘蔓延,以充分利用城市边缘的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拥堵和资源浪费。 最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土地作为一 种稀缺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可以统筹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项目,以提高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 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以确 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规划。以下是一些与国家城市规划工 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 1. 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该法规定了 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 保护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是对城市规划法的具体细化和执行补充,规 定了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程序、审查与批准 程序,以及规划许可证和规划调查评估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城市 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3.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 4.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城市用地总体规划、用地分类管理、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等,以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景观规划的指导文件和政策,鼓励开展城市绿化、景观修复、文化景观保护等相关工作,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以上仅是国家城市规划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的详细规定和国家政策文件的发布。请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山东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山东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山东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2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的规划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按规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的实施步骤,提出规划条件及附图,经批准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制定该地块出让方案的规划要求依据。 第七条规划条件应当包括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须配套的城市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线以及其他要求。 附图应当详细标明地块区位和现状,地块座标、标高,道路红线、座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线以及地块周围地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 第八条规划条件及附图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查机关同意。 第九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批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时,必须严格遵守城市规划。 第十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必须附具规划条件及附图。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定后,受让方应当持合同到审查规划条件及附图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受让方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手续。第十二条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受让方必须遵守原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及附图的规定,并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必须按规定报经批准和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批准手续。

城市国有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国有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暂行条例》与《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务必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进展,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指导工作。 直辖市、市XX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投放量应当与城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进展与市场需求相习惯。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应当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要求,编制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与计划,包含地块数量、用地面积、地块位置、出让步骤等,保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第五条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应当制定操纵性全面规划。 出让的地块,务必具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第六条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含。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要紧出入口,绿地比例,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线,开发期限与其他要求。 附图应当包含。地块区位与现状,地块座标、标高,道路红线座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线与地块周围地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 第七条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务必附具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出让方与受让方不得擅自变更。在出让、转让过程中确需变更的,务必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城市用地分等定级应当根据城市各地段的现状与规划要求等因素确定。土地出让金的测算应当把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作为重要根据之一。在城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进行城市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出让金的测算。 第九条已取得土地出让合同的,受让方应当持出让合同依法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最新)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最新) 城市规划资质管理规定篇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管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城市规划 编制质量,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 编制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业务。第三条委托编制规划,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第四条国务 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质等级与标准 第五条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第六条甲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标准: (一)具备承担各种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能力;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高级 城市规划师不少于4人,具有其他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4人(建筑、道路交通、给排水专业各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8人,其他专业(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环保等)的人 员不少于15人; (三)达到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注册资金不少于80万元; (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第七条甲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范围不受限制。 第八条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标准: (一)具备相应的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能力;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5%,其中高级 城市规划师不少于2人,高级建筑师不少于1人、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人;具有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范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订和实施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1. 建设用地的分类 按照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建设用地可以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广场用地等几类。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细分化趋势,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也各异。因此,针对不同类别建设用地,逐步建立健全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2.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和导向,对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和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制定与更新应与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相衔接,为建设用地的规范利用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

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是保障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审批 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建设内容、环境保护措施 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用地项目要及时纠正。 (3) 建立建设用地监管机制 建设用地监管机制是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城市规划局 应建立相应机构和人员,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用地变更、违建情 况等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并对违规行为及时制定处罚措施。 (4) 严格建设用地用途管理 建设用地用途管理是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城 市规划局应当依照国家、省和市规定,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各类建 设用地的用途范围和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范围进行土地利用, 禁止违规建设用地的行为。 3.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表现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具体表现包括以下方面: (1) 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的完善 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建设用地的利用行为。在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内容,强化各类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各类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是指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对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和 监督的一套制度体系。它的实施可以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引导,提高 城市品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它是在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前提下,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 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包括城市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 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内容,以确保城市的合理发展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规划部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 各类土地的用途、面积和空间位置。此外,还需要对土地利用实施进 行监督,控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建筑布局和控制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还包括对建筑布局和控制的规定。城市规划部门 制定建筑控制区域,规定不同区域内的建筑物的高度、密度、体量等 指标。此外,还需要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建 筑物的安全与质量。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还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包括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优质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对于提高城 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非常重要。 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还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规划部门会制 定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域和保护目标,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此外,还会注重生态建设,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 质量。 六、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城市规划部门应 该主动宣传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政策法规,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 策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城市规划和 管理的进展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 总结: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措施, 可以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公众的参与和信息 的公开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信息

城市规划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制度

城市规划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城市规划公司是负责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专业机构,旨在提供合理的 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以保障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制度 是指通过规划、评估和监测,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性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合 理配置土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提高 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土地利用管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可以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 样性。 3. 土地利用管理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管理土地资源, 可以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和环境风险,实现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 三、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 1. 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需求,科学 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和开发利用率。

2. 统筹兼顾各类用地需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等不同用途的土地需求,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格局。 3.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公平、公正分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管理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避免利益输送和资源浪费。 四、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 1. 土地规划与划分。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需求,对土地进行分区划定,确定不同土地用途和性质。 2. 土地供应与调控。通过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市场机制,合理调控土地供应,确保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土地供需的平衡。 3. 土地评估与审批。对土地使用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确保土地利用符合规划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 土地使用权管理。对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土地使用管理和监督,保障土地的合法使用和最大化利用。 5. 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对土地利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6. 土地征收与补偿。在必要情况下,依法对土地进行征收,对受征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确保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一、总则 该办法明确了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目的和原则。其中,目的主要是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原则方面主要有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以及突出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二、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程序和条件 办法规定了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程序和条件。其中,土地出让的程序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使用规划、出让方案等程序。土地转让的程序主要包括报备、评估、协议签订、过户等程序。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条件主要包括用途、面积、价格、付款方式等。 三、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方式 办法明确了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方式。其中,土地出让主要有招拍挂、协议出让、拍卖等方式。土地转让主要有协议转让、拍卖转让等方式。规定了不同方式的操作细则和条件。 四、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管理 办法规定了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管理要求。其中,规定了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权责划分,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同时,对监督管理和违规行为的处理也做出了规定,加强了监管,保障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五、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监督和服务 六、法律责任和处罚

办法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其中,对违法行为的种类和情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针对不同情节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七、附则 办法的附则部分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管理要求。例如,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土地出让和转让的问题做出了相应处理。 总之,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规,它对城市土地出让和转让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一办法,可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行为,充分发挥总规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与调控作用,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下均称县城)总规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以及评估和修改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各城市、县城总规的指导、监督和相应审批管理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总规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总规是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制定实施措施并加强对总规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城市、县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 第五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总规编制和实施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总规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总规,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总规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对违反总规的行为举报或控告.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七条编制总规应当贯彻国家及省的重大方针、战略和有关政策要求,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与规定。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的总规,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城的总规,具体工作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第九条总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编制任务。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不得承担总规编制任务。 委托总规编制任务时,应当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与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签订编制委托合同,约定编制内容、时间期限、编制经费、成果要求、违约责任等双方权利与义务。 第十条编制总规应当依据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编制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总规,应当分为纲要和成果两个阶段,县级市、县城的总规可直接编制规划成果。 第十二条编制总规,其内容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总规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规划区范围; (二)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四)水源地和水系; (五)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 (六)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七)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 (八)城市防灾减灾设施用地;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城市和乡村的土地进行合理 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乡发展的协调。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确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和布局。总体规划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制定建设项目用地规划, 确定各类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和布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要考虑土地资源的供需状况,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制定土地 利用详细规划,确定具体的土地用途和布局。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土地供应管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市场需求,进行土地供应管理,确保土 地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土地供应管理包括土地出让、土地征收和土地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土地供应管理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土地使用监管:对已供应的土地进行使用监管,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使用监管包括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和土地使用行为的监督。土地使用监管要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原有功能。土地整治和复垦要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 土地的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能够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减少农 田占用和生态破坏,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 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能够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实施步骤: 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2. 制定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制定建设项目用地规划,确定各类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和布局。 3. 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制定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确定具体的土地用途和布局。 4. 实施土地供应管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市场需求,进行土地供应管理,确 保土地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5. 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对已供应的土地进行使用监管,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 开发。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城市规划条例由国务院1984年1月5日发布,但是1990年4月1日已被废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 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 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

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并且考虑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因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城市建设应当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第七条城市规划必须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 第八条城市规划应当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保持与发扬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第九条城市规划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城市规划的各项定额指标和建设标准,应当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并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第十条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市长、县长、镇长领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第十一条国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镇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第十三条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经济、文化、军事等有关部门编制。 第十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二十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选定有关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确定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编制各项工程规划和专业规划;进行必要的综合经济技术论证;拟定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编制城市近期 建设规划,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具体部署。 第十五条直辖市和市的总体规划,应当把市的行政区域作为统一

国有土地管理规定

国有土地管理规定 为规范土地管理办法,加强国有土地管理,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国有土地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有土地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

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制度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制度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制度是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对于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制度的定义、原则和实施等方面进行 探讨。 一、定义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制度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城市发展 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利用、有效管理和科学规 划的一种制度。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临时规划 等内容,旨在促进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二、原则 1. 合理利用原则: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的资源特点和 城市发展需求,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包括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2.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防 止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规划中应设置生态保护区、绿地系统和 景观带等,保护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3. 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规

划中应考虑城市功能分区、交通便捷等因素,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4. 公平公正原则: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土 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益的公平共享。规划中应关注社会利益和民众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三、实施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制 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发展定位、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功能区划等内容,为城市后续的详细规划提供指导。 2. 制定土地详细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土地详 细规划。详细规划应包括土地利用界线、用地类型、建筑控制标准等 内容,为具体项目的建设提供指导。 3. 严格审批用地行为:严格审批用地行为,确保用地符合规划要求。对于未经审批的违法用地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和追究责任。 4. 加强监管和评估:加强对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定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 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5. 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参与和监督,形 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吸纳不同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它一每个城市的经济相关联,而在中国生活的你,知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1]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

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八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十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第十一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