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专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5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培优练习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A. B. C. D.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 铝B. 硫酸铜C. 氢气D. 氦气3.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氧气B. 铁C. 甲烷D. 水4.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C.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5.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6.“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A. 分子很小B. 分子可以再分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微粒有大小B. 微粒有质量C. 微粒间有间隔D. 微粒不运动8.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A. B. C. D.9.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分子构成→物质构成→原子 B. 分子构成→原子构成→物质C. 原子构成→物质构成→分子 D. 原子构成→分子构成→物质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水B. 氧气C. 二氧化碳D. 过氧化氢12.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B. C. D.13.有①氮气,②碘,③金刚石,④水,⑤水银,⑥高锰酸钾,⑦氧气,⑧磷8种物质。
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 微观粒子:物质都是由人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通常微观粒子可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2. 微观粒子的性质:①体积小、质量小;②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3. 规律: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所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常来讲,像O2、H2O、有机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像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而像NaCl等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例题1 (黑龙江·龙东)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B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错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错误;故正确选项是A。
答案:A点拨:生活中有很多宏观现象都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有关,如分子不断地运动,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等,学会运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宏观现象,学以致用,是学习化学的目的。
例题2 (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解析:A.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只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B.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C.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直接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D.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B建构微观模型,破译解题密码以微观图示的形式来呈现试题,将解题的相关信息巧妙蕴藏于物质的微观模型中。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2)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四、原子的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无轨运动。
所有原子都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无中子)。
(1)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五、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公式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 ”,需省略。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
六、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排 2 个电子,第2层最多排 8 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 8 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布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七、离子的形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阳离子的形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使得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一般电子层数减1。
(2)阴离子的形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得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电子层数不变。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一般化学性质相似。
北京近年真题及模拟微观粒子专练1.(11北京中考)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旳结论中, 对旳旳是A. 甲旳化学式为CH2B. 反应中甲、乙、丙旳分子个数比为2:1:1C.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D. 丙中C、H、O元素旳质量比为12:3:82.(11石景山二模)根据下面某反应旳微观示意图得出旳结论中, 对旳旳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生成旳C和D均为氧化物C.参与反应旳A和B分子个数比为2:1D.生成C和D旳质量比为22:93.(11西城一模)下图是某反应旳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B. A中氮元素旳化合价为+3C. A中各元素旳质量比为14∶1D. 该反应中B和C旳质量比为12∶74.(11海淀一模)“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表达反应中旳多种分子, 其中不一样旳球表达不一样种元素旳原子。
下列说法中, 不对旳旳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 此反应是置换反应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 此反应中旳乙和丁旳分子个数比为4:15.(11东城二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旳有机化工原料。
一定质量旳甲和48g乙按下图所示充足反应, 当乙完全反应时, 可生成44 g 丙和36g 丁, 则甲中所含各元素旳质量比为A. C:H=12:1B. C:H=3: 1C. C:H:O=6:1:8D. C:H:O=3:1:46.(10宣武二模)把一定质量旳纯净物E和40 g旳纯净物F, 按下图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 可生成44g G物质和9 g H物质。
下列有关该反应旳说法对旳旳是反应前反应后A. H中氢元素旳质量为2克B. E为含氧化合物C. G和H旳分子个数比为1:2D. E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17.(11丰台二模)汽车尾气中旳重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旳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旳无毒成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福州中考真题)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据此结合题目所给出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人们能闻到洒香是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所以ABC错误,D正确.2.(丽水模拟)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铝B.硫酸铜C.氢气D.氦气【答案】C【解析】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A选项错误;B、硫酸铜属于盐,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B选项错误;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C选项正确;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D选项错误。
故选:C。
3.(浙江一模)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本题要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以及题目给的信息,结合起来考虑、回答本题。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B、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正确。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4.一种分子能构成多少种物质 ?一种水分子构成_水_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_甲烷分子构成_甲烷_5. 一种原子是否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粒子的大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 × 10-10米。
6.【数字的启示】(1)1ml 水约由 20滴水组成,一滴水约由1021个水分子构成。
(2)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3) 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启示】分子很小,原子更小7. 读课本图1-14 可知,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相同(B)A. 氧原子个数B.碳原子个数C.原子总数D.以上都不对8.你能画出一个氮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氮分子模型吗?氧原氮原二氧化氮9.从课本图 1-14 可知,水和过氧化氢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是因为( A )A.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B.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构成时原子种类不同C.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所含氢原子个数不同D.以上都不对10. 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D )A 氧气B水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C )A 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D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而原子不会运动12.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B)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变成别的分子,而原子没有变成别的原子。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2019衢州初二期中)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 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混合物;故A不正确;B. 图中有1种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C. 图中4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单质;故C不正确;D. 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2、(2019杭州中考)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 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答案】C【解析】A.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水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错误;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故错误;C. 原子是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氢原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所以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O原子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O2分子,故错误。
故选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9mB. 固体不易拉伸,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 借助光束,可看到空气中灰尘“乱舞”,这是分子运动的证据之一【答案】B【解析】A.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故A错误;B. 固体不易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故B正确;C.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还可以再分,故C错误;D. 在空中飞动的灰尘不是分子而是众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因此不能看作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B4、(2019杭州期末综合)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7.(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列图1、图2分别表示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中 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1)根据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2)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
(3)某同学通过图1反应得出:化学反应从微观上是分子和原子的破裂,然后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 。
8.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
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9.元素种类并不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余种,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这是因为有限的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
比如碳、氢、氧、钠四种元素可形成的物质就非常多。
比如H 2、Na 2O 。
还可以是(用化学式表示出三种物质) 、 、 。
10.(5分)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通过测定“氮”的含量实现的。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不法奶商在牛奶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
(1)下列对三聚氰胺描述中,属于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B .三聚氰胺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C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酒精D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N CN N N N C N N N C N N N H 2N NH 2 NH 2(2)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添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中的含氮量,但危害人体健康B 、三聚氰胺属于有机化合物C 、“蛋白精”不是蛋白质,添加三聚氰胺不能提高食物中蛋白质含量(3)请根据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式写出化学式 ,其化学式的含义为 (只写一条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56)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A.AB.BC.CD.D2.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
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3.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片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4.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B.糖溶于水是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C.经过苗圃闻到花香是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鼻子中D.现代科技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6.下列不属于微粒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8.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9.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1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序号填空。
微观粒子练习2014092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C 12 H 1 O 161.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H2B.2H+ C.2H D.2H2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22B. 48C. 26D. 43.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
食醋中含有的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酸由C、H、O三种原子构成C.乙酸中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乙酸属于有机物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5.将压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的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6.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A.H2SO4B.H2O C.H2D.H2O27.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7 B.9 C.10 D.19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 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 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醋B.煤块C.冰水D.铝合金10.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H B.2H C.H2D.H+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过氧化氢D.水12.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13.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ml。
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14.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对事实或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氧气液化:分子种类变化B.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水分子变大C. 压缩气体:微粒间隙变小D. 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微粒不再运动2.室温下,将葡萄糖()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配制成溶液。
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发生改变的是A. 分子的大小B. 分子间的间隔C. 分子的总数D. 分子中的原子个数3.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能运动B. 分子和原子体积都很小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B.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硫分子和氧分子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 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6.下面是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B.C. D.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铜B. 氧气C. 水D. 氯化钾8.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A.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 氮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9.若用和分别表示氢、氧元素的原子,表示为水分子,以下对分子原子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分子可以分解B. 不同原子的大小可以随意表示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结合而成D. 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0.如图是表示构成物质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11.下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A.B.C.D.12.关于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倍D.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13.一个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为,则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B. C. D.14.关于、、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 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五氧化二磷:B. 银元素:C. 个镁离子:D. 个硫原子:16.如图所示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初三化学中微观微粒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B.氧气C.钙D.铁2.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B.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C.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空气B.水C.纯净的金属D.铁磁石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的温度就越高B.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分子的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无关D.分子的运动速度只与物质的状态有关5.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A.石墨B.氯化钠C.甲烷D.水二、填空题1.化学符号C表示的是________。
2.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称为________。
3.含有相同元素的纯净物质称为________。
4.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物质的________越高。
5.物质的分子运动与其________有关。
三、简答题1.请解释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什么是元素和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3.简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分子运动情况。
4.什么是温度?温度与分子运动有何关系?5.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合式分别代表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解答题1.根据你对分子运动和温度的理解,请解释为什么在高温下水会沸腾。
2.请简述分子速度和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相同温度下液体与气体的分子速度不同。
3.你所了解的化合物都有哪些性质?请至少列举三个,并解释原因。
五、综合题1.小明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火花点燃。
请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因。
2.小红在做实验时将铁钉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请说明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产生气体的原因。
3.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方式和速度有所不同,请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并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六、拓展题1.研究人员发现,温度升高后,液体的分子运动速度增加。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氢气B.铁、氧气C.氯化钠、铜D.氯化钠、水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D.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3.下面一些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B.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丌停的运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C.把一块铜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5.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A.B.C.D.6.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B.C.D.7.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符号,“●”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B.C.D.9.2011年3月15日,日本地震及海啸灾难第五天,各国救援队正深入岩手县等灾区搜救生命,生还者向救援队鞠躬致意。
救援人员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的不断运动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10.下列分子模型中,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疏原子,“”表示氧原子。
微观粒子专题练习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 2 B .H 2O C .CO 2 D .SO 22.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原子的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H B . H 2O C .H 2 D .2H4.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B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分子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5. 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A .阳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 .阴离子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 .④属于金属元素C .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 .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7. 偏二甲肼(C 2H 8N 2)是“嫦娥一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之一。
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D. 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8.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A .2H 2O 2H 2↑+ O 2↑B .2HI + Cl 2 2HCl + I 2C .CO 2 + C 2COD .CuO + 2HCl CuCl 2 +H 2O9.某种核能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原子属于氢元素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C .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 .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0.铁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30B .26C .56D .8211.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通常要发生化学变化,其变化的微观过程如下图表示: 则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物中无单质B .该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C .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12.(6分)以下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示意图。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一课时)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氦气B.水C.金刚石D.氯化钠【答案】B【解析】A、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碳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氮B.汞C.氯化钠D.臭氧【答案】B【解析】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汞是常温下为液态的一种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臭氧化学式是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3.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 B.2O C.2O D.2O【答案】C【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O表示氧原子、2-O表示氧离子、O2表示氧分子、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C。
4.(2024·青海·中考真题)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消失【答案】C【解析】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故A错误;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不会分解成原子,故B错误;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的结果,故C正确;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故选C。
5.北方秋冬季节的早晨多雾。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下列关于雾的形成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间隔改变B.水分子体积改变C.水分子的数目改变D.水分子质量改变【答案】A【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质量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微观粒子专题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 2 B .H 2O C .CO 2 D .SO 2 2.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原子的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H
B . H 2O
C .H 2
D .2H
4.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
B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分子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
比是1:2
5. 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A .阳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 .阴离子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 .④属于金属元素
C .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7. 偏二甲肼(C 2H 8N 2)是“嫦娥一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之一。
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 D. 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8.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2H 2O 2H 2↑+ O 2↑
B .2HI + Cl 2 2HCl + I 2
C .CO 2 + C
2CO
D .CuO + 2HCl
CuCl 2 +H 2O
9.某种核能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0.铁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30
B .26
C .56
D .82
11.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通常要发生化学变化,其变化的微观过程如下图表示:
则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中无单质 B .该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6分)以下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
的示意图。
反应前 反应后 ⑴ 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⑵ 1个 A 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图注: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⑶该图代表的微观含义是。
⑷反应物中缺少某种物质,方框内应补充的微粒是(填序号)。
⑸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13.(6分)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A B C D E
①图中共有种原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内不同。
②D图可表示5个(填“分子”或“原子”)。
③五幅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图中字母)。
⑵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4.(6分)物质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由石油炼制得到。
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1)1个C分子中含个原子。
(2)D物质的化学式为。
(3)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图中字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A物质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5)若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24 g的纯净物B在—定条件下发生如上反应,当B
物质完全反应时,可生成22g C物质和9g D物质。
则: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