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模拟图的专题辅导
- 格式:ppt
- 大小:612.50 KB
- 文档页数:18
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C (粒子微观模型)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检测1.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那我们来具体说说原子的内部结构吧、哪一部分对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2.请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3.我们学过哪些微粒?请列举出我们学过微粒的种类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二、知识梳理1、符号和模型1. 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2)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2. 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2)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常见的符号有:交通标志、消防安全标志、汽车标志、元件符号等。
3. 对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的观察。
(1)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变。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例1、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解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模型可以是复制品或一张图,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答案:B例2、如下图:(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发生了改变。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同状态的水其构成物质的微粒-----水分子是不变的,但水分子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初中化学微观粒子图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
1.了解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
2.掌握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3.能够画出物质的微观粒子图像。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微观粒子;
2.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
3.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确定物质的微观粒子图像。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
2.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玻片、溴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3.教具:磁瓶模型、球模型、棒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图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
2.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溴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微观粒子结构,并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推测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
3.讲解:教师讲解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微观粒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4.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模型拼图或绘画等方式绘制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图像;
5.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内容,概括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微观粒子
1.微观粒子结构
2.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3.微观粒子图像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书写实验报告,对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图像,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情景导学与微观模拟图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形成作者:侯世彪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33期【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观念,学生通常能够较快掌握对物质性质和规律的认识,但对于微观粒子的了解却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宏微观,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微观知识的理解,为其之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情景导学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为学生构建可感性的教学环境,微观模拟图是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形象性转化。
因此,应积极引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合理运用微观模拟图细化学生对微粒物质的理解,借助化学实验巩固学生灵活运用微粒观。
【关键词】情景导学;微观模拟图;微粒观;培养研究初中化学思维中微粒观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微粒观,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规律等进行深入探究时必然会涉及到微粒观的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通过情景导学和微观模拟图,能够让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微观粒子,促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意义微粒观是学习化学课程学生所必需掌握的一种思维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宏微观化学这一学科不仅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宏观事物,而且也探究微观环境中的变化。
宏观现象的存在是微观事物的集中体现,而微观现象又是宏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
实际上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宏观原理和微观原理是可以互相描述和解释的,因此宏观和微观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可以为学生的宏观原理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宏微观。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微观知识的认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可以让初步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更快速的理解化学符号、化学变化以及物质性质等,当学生充分了解微粒观时就能够明白诸如H2O等化学符号的真实意义,随之便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分子结构,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其他微观知识的学习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