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6节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在其中的应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2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在其中的应用1.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算.2.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一、情境导入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规定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米,该队即可获胜.比赛开始后,标志物先向乙队方向移动0.2米,又向甲队方向移动0.5米,相持一会儿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4米,随后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3米,在大家欢呼声鼓励中,标志物又向甲队移动了0.9米,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队获胜.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12+(-23)-(-45). 解析:先将减法统一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原式=12+(-23)+(+45)=-16+45=1930. 方法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是:(1)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3)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探究点二: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计算:(1)-9.2-(-7.4)+915+(-625)+(-4)+|-3|; (2)-1423+11215-(-1223)-14+(-11215); (3)23-18-(-13)+(-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其中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结合,能凑成整数的各数先结合.另外,同号各数先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各数先结合.解:(1)-9.2-(-7.4)+915+(-625)+(-4)+|-3|=-9.2+7.4+9.2+(-6.4)+(-4)+|-3|=-9.2+7.4+9.2-6.4-4+3=(-9.2+9.2)+(7.4-6.4)-4+3=0+1-4+3=0;(2)-1423+11215-(-1223)-14+(-11215)=-1423+11215+1223-14-11215=(-1423+1223)+(11215-11215)-14=-2-14=-16; (3)23-18-(-13)+(-38)=23-18+13-38=(23+13)+(-18-38)=1+(-12)=12. 方法总结:(1)为使运算简便,可适当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三、板书设计本课时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具体情境两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括号的形式,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运算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由游戏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游戏来训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游戏一(1)每人每次抽取2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游戏升级(1)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第二环节 探索新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首先: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其次:每两个数间的运算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法则 进行计算.(不要忘了,小学的运算知识、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哦!)例1 计算: (1) ; (2)第三环节 牛刀小试1.计算: (1) (2) (3) (4) 377)21()5(-+---5451)53(-+-214149-+-21)43(41--+)52()352(71---+-3)5.4(5.11----第四环节 巩固提升计算(1)(+10)+(-8)-(-12)+7 (2)-3-4+19-11(3)6.1-3.7+(-4.3)+0.9 (4)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其中每两个数间的运算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法则进行.第六环节 课后作业1.计算:(1)4.7-3.4+(-8.3) (2)(3) (4) 2、10名学生体检测体重,以5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数记为正,不足的数记为负,称得结果如下:(单位:千克)2,3,-7.5,-3.5,-8,3.5,4.5,8,-1.51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5()18(83)8(--+++-)51(21)5.2(-+--61)25.0(21---)21()65(31---+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5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6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7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8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9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0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231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2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3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4正方形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5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36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7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3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在其中的应用
1.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算.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一、情境导入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规定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米,该队即可获胜.比赛开始后,标志物先向乙队方向移动0.2米,又向甲队方向移动0.5米,相持一会儿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4米,随后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3米,在大家欢呼声鼓励中,标志物又向甲队移动了0.9米,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队获胜.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1
2+(-23)-(-45
). 解析:先将减法统一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原式=12+(-23)+(+45)=-16+45=1930
. 方法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是:(1)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3)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探究点二: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计算:(1)-9.2-(-7.4)+915+(-625
)+(-4)+|-3|; (2)-1423+11215-(-1223)-14+(-11215
); (3)23-18-(-13)+(-38
).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其中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结合,能凑成整数的各数先结合.另外,同号各数先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各数先结合.
解:(1)-9.2-(-7.4)+915+(-625
)+(-4)+|-3|=-9.2+7.4+9.2+(-6.4)+(-4)+|-3|=-9.2+7.4+9.2-6.4-4+3=(-9.2+9.2)+(7.4-6.4)-4+3=0+1-4+3=0;
(2)-1423+11215-(-1223)-14+(-11215)=-1423+11215+1223-14-11215=(-1423+
1223)+(11215-11215
)-14=-2-14=-16; (3)23-18-(-13)+(-38)=23-18+13-38=(23+13)+(-18-38)=1+(-12)=12
. 方法总结:(1)为使运算简便,可适当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三、板书设计
本课时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具体情境两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括号的形式,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