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 格式:pdf
- 大小:654.25 KB
- 文档页数:28
速度:V(m/S)v= S /t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 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 1>F2浮力:1.称重法:浮力:F浮(N) F浮=G物—F示(F示:弹簧测力计在液体中的示数)2.平衡力法: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3.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V排g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J) W有=G物h总功:W(J)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功率:P (w)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vq (m:质量;q:热值;v:体积)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U=U1=U2=……电阻R(Ω)R = R1 R2/R1 +R2欧姆定律:I= U/RU=IRR=U/I电流定义式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 (J或kwh)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w) P=UI= W/t=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f:频率)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电磁波)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h.1kwh=3.6×106Ji.1g/cm3=1×103kg/m3j. 1m/s=3.6km/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分配律:a(b+c) = ab + ac-结合律:(a+b)+c=a+(b+c)- 因式分解:ab+ac = a(b+c)-二次方差:(a+b)(a-b)=a^2-b^2- 三次方差:a^3 + b^3 = (a+b)(a^2-ab+b^2)- 一次方程求解:ax + b = 0 => x = -b/a- 二次方程求解:ax^2 + bx + c = 0 => x = (-b±√(b^2-4ac))/(2a)- 三次方程求解:ax^3 + bx^2 + cx + d = 0 => 需用牛顿法等等2.几何公式-周长:正方形周长=4×边长矩形周长=2×(长+宽)圆周长=π×直径-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圆面积=π×半径^2-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积=圆面积×高圆锥体积=圆面积×高/3-相似三角形面积比:AB/CD=BC/EF=AC/DE-圆的性质:正切与切线垂直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相等的相等弧的扇形所对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也相等3.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样本空间次数-对立事件:P(A')=1-P(A)-全概率公式: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P(A)×P(B,A),而总概率为P(A)-乘法公式:两个同时发生的独立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加法公式:两个互不相容(即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4.超越函数的公式- e^x、e^(-x)、ln(x)、log(x)等函数的展开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和倍角公式-反三角函数的公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展开公式5.统计学公式-平均值:平均值=总和/总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总数是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是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关。
数学公式全部有哪些?常用的数学公式: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3、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4、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15、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16、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1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8、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9、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计算公式大全在数学领域中,计算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基本运算公式。
1. 加法公式,a + b = b + a。
2. 减法公式,a b ≠ b a。
3. 乘法公式,a × b = b × a。
4. 除法公式,a ÷ b ≠ b ÷ a。
二、代数运算公式。
1.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2. 平方差公式,a² b² = (a + b)(a b)。
3.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底×高。
4.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b² 4ac)) / 2a。
三、几何运算公式。
1.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2.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3. 矩形的面积公式,S = 长×宽。
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底×高。
四、概率统计公式。
1. 概率公式,P(A) = n(A) / n(S)。
2. 期望公式,E(X) = Σ(x p(x))。
3. 方差公式,Var(X) = E(X²) (E(X))²。
4. 标准差公式,σ = √Var(X)。
五、微积分公式。
1. 导数公式,f'(x) = lim(h→0)[f(x + h) f(x)] / h。
2. 积分公式,∫f(x)dx = F(x) + C。
3. 泰勒展开公式,f(x) = f(a) + f'(a)(x a) + f''(a)(x a)²/2! + ...六、物理学公式。
1. 力的计算公式,F = m a。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
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数学公式:
1. 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3. 乘法公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4. 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5. 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公式:体积V=棱长^3,表面积S=6×棱长^2。
6.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S=底×高÷2。
7. 圆柱体体积公式:体积V=底面积S×高h。
8.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S=2πr^2+2πrh(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9. 圆周长公式:周长C=2πr(其中r是半径)。
10. 圆面积公式:面积S=πr^2(其中r是半径)。
11. 指数公式:a^n=b(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b是结果)。
12. 对数公式:log_a(b)=n(其中a是底数,b是对数,n是指数)。
13. 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等。
14. 代数公式:x^2-bx+c=0(其中x是未知数,b和c是常数)。
15. 几何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梯形面积S=(上底+下底)×高÷2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它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算公式大全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代数公式。
1.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ax+b。
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
其中,a、b、c为常数,且a≠0。
3.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frac{-b\pm\sqrt{b^2-4ac}}{2a}。
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其根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求得。
4. 两点间距离公式,d=\sqrt{(x_2-x_1)^2+(y_2-y_1)^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得出。
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a_1+(n-1)d。
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a_n为第n项。
二、几何公式。
1. 矩形面积公式,S=a\times b。
其中,a为矩形的长,b为矩形的宽。
2.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
其中,r为圆的半径,π为圆周率。
3. 圆的周长公式,C=2\pi r。
对于圆来说,周长就是圆的边界长度。
4.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公式,c=\sqrt{a^2+b^2}。
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平方和开平方得到。
5. 三角形面积公式,S=\frac{1}{2}bh。
对于任意三角形,其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乘积再除以2得到。
三、微积分公式。
1. 导数的定义,f'(x)=\lim_{\Delta x\to 0}\frac{f(x+\Delta x)-f(x)}{\Delta x}。
这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的定义式。
2. 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int[af(x)+bg(x)]dx=a\int f(x)dx+b\int g(x)dx。
对于不定积分,具有线性性质,可以将常数提取出来。
第一章力重力:G = mg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向心加速度:a = 或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数学母题36个公式1. 乘法公式:两个实数的乘积等于其中一个实数与另一个实数乘以实数的符号:a * b = ab。
2. 除法公式:两个实数的商等于其中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实数的倒数:a / b = a * (1/b)。
3. 平方公式: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该实数与自身的乘积:a^2 = a * a。
4. 平方根公式:一个实数的平方根等于满足平方等于该实数的非负实数:√a = b,其中b满足b^2 = a。
5. 对数公式:一个数的对数等于以指定底数为底的幂等于该数:log_a(b) = x,其中a^x = b。
6.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为: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为: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为: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7.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为:sin(2a) = 2sin(a)cos(a)。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为:cos(2a) = cos^2(a) - sin^2(a) =2cos^2(a) - 1 = 1 - 2sin^2(a)。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为:tan(2a) = (2tan(a)) / (1 - tan^2(a))。
8.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为:sin(a/2) = ±√[(1 - cos(a)) / 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为:cos(a/2) = ±√[(1 + cos(a)) / 2]。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为:tan(a/2) = ±√[(1 - cos(a)) / (1 + cos(a))]。
9.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数学中一条重要的等式,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e^ix可以表达为余弦函数cos(x)与正弦函数sin(x)的和:e^ix = cos(x) + isin(x)。
十大著名的数学公式
以下是十大著名的数学公式:
1 欧拉公式:e^(iπ) + 1 = 0。
这个公式将五个重要的数学常数联系在一起: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圆周率π、单位元素1 和零0。
2 皮亚诺公理:这是数学基础理论的公理系统,用于推导整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 傅里叶变换:这个公式将一个函数在频域和时域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分量。
4 黎曼猜想:由黎曼提出的一个关于素数分布的猜想,尚未被证明或者推翻。
5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b^0 + C(n,1)*a^(n-1)*b^1 + ... + C(n,n)a^0b^n。
这个公式展示了如何展开一个二项式的幂。
6费马大定理:由费马提出的一个关于整数解存在性的问题,直到近几年才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7斯特林公式:这个公式给出了n 的阶乘的近似值,以及对数函数在正实数范围内的近似值。
8黑-斯科尔定理: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曲线围成的面积,推广了基本的微积分概念。
9导数定义:f'(x) = lim(h->0) [f(x+h)-f(x)]/h。
这个公式给出了函数的导数定义,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10 矩阵乘法规则:矩阵乘法的公式,使得矩阵代数成为现代数学和应用中至关重要的工具。
这些公式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数学研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