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50.34 KB
- 文档页数:12
计算题分析题1、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600万元,单件可变成本为150元,产品零售价为180元。
试求其盈亏平衡点时产量和目标利润为30万元时的产量。
如果企业产销量达到22万件,该企业的实际利润(或亏损)是多少?答:盈亏平衡点产量=6000000/(180-150)=200000(件)目标利润为30万元时的产量=(6000000+300000)/(180-150)=210000(件)产量为22万件时企业利润=220000×180-(6000000+220000×150)=60(万元)(4分)2、结合所学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有关知识,试分析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14分)解答要点: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种将知识、技能、资产和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
它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其与企业的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文化等资源或能力的交互作用,最终生成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4分)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
它包括员工个人知识技能的培育,也包括企业整体素质和各种资源的积累。
(2)不断完善企业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是指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装备和技术规范等组成的有机系统。
企业技术系统通常以关键技术为核心,识别、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核心技术,并围绕之形成别具一格的技术体系和核心产品,常常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有效的管理是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
(4)加快培育企业信息系统。
由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及时获取有关科学技术和市场变化的信息,并在企业内部迅速传递成为企业正确决策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方面。
(2分)(5)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无形因素,它如同一柄双刃剑,积极的企业文化对内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外则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加对优秀人才的吸引。
管理会计公式范文管理会计是指为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有信息支持的会计系统和方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会计使用了很多公式和模型。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管理会计公式。
1.成本公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分析成本的变化。
2.产量和成本公式-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化/产量的变化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帮助管理者决策何时增加或减少产量以达到最佳运营效益。
3.制造成本公式-直接材料成本=原材料价格×单位所需原材料量-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业务费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帮助管理者了解制造成本的构成和分析成本的变化。
4.价值链分析公式-附加值=销售收入-材料成本-外购件成本-人工成本-其他直接成本-附加值率=附加值/销售收入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附加值和附加值率,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的价值。
5.盈亏平衡点公式-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可变成本率)-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盈亏平衡点产量×销售价格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量和销售额,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在何种产量和销售额下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6.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投资额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投资回报率,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管理会计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成本分析、决策分析和绩效评估,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优化经营效果。
供应链管理公式速查手册库存周转与供应链效率的关联公式供应链管理公式速查手册:库存周转与供应链效率的关联公式引言: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效率和利润。
库存周转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库存运营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库存周转率和供应链效率相关的公式,帮助企业经理人在具体业务中加以应用。
一、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库存周转率是评估企业库存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其中,销售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售出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平均库存是指该时期内库存的平均水平。
二、与库存周转率相关的公式1. 订单周期(Order Cycle):订单周期是指从顾客下订单到订单交付完成之间的时间。
订单周期可以影响库存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订单周期 = 订单完成日期 - 订单接收日期2. 订单满足率(Order Fulfillment Rate):订单满足率是指按时交付的订单数占总订单数的比例。
订单满足率可以反映供应链配送能力的好坏,其计算公式如下:订单满足率 = 按时交付的订单数 / 总订单数3. 日均库存(Daily Average Inventory):日均库存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库存总量与该时期天数之比。
日均库存可以辅助计算库存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日均库存 = 平均库存 / 时期天数三、与供应链效率相关的公式1. 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客户满意度是评估供应链管理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客户满意度 = 顾客满意的订单数 / 总订单数2. 供应链总成本(Total Supply Chain Cost):供应链总成本是衡量供应链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供应链总成本 = 采购成本 + 生产成本 + 库存成本 + 运输成本 + 售后成本3. 供应链运作效率(Supply Chain Operation Efficiency):供应链运作效率是指实现预期供货能力所需的成本与供应链总成本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供应链运作效率 = 预期供货成本 / 供应链总成本结论:库存周转率是评估企业库存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订单周期、订单满足率和日均库存等公式进行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五个方面,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等六个方面,企业管理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伦理道德环境、自然环境等六个方面,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等四个方面,企业管理的方法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数理方法、心理学与社会学方法、教育方法等六个方面。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支柱,三者相辅相成,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特征,现代企业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达到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具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框架如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企业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
事实证明,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须有管理。
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如果没有协调、配合、控制,就无法有序的进行企业经济活动,也不能彼此正常的生活。
社会越进步,管理也显得越重要。
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带有普遍性,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起到协调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经济与管理和教学、科研、推广的活动,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结构简要介绍如下:一、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包括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管理功能、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和效益原理等。
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有:整体分解综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能量分级原则、激励动力原则、行为分析原则、信息反馈原则、弹性运用原则和价值工程原则等。
现代管理功能:包括现代企业管理和决策功能、计划功能、组织功能和控制功能等。
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科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等。
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有:法律手段、信息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等。
二、现代企业规划设计知识。
包括现代企业规划的原则、作用、内容、步骤、方法及其实施。
欧美企业发展经历了经验型管理阶段、科学型管理阶段和现代型管理阶段。
第一,经验型管理阶段19世纪初,经验型管理模式开始创立。
经验型管理模式起源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在这一阶段,欧美各国工商企业纷纷开始出现,其共同特征是原始粗放型、家族化、小作坊式经营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中的随意化、人治化、非规则、非科学化行为严重,类似于中国当代民营企业所发生的一切。
在此期间,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对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劳动分工为企业提高效率最重要手段的观点。
英国人安德鲁·尤尔1835年出版了《制造业的哲学》,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经验型管理建立在家族化、作坊式、粗放型企业生产运作模式基础上,其主要理论为“细致精密的生产线分工为提高企业效率的最重要手段”。
第二,科学型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型管理模式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逐渐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国家。
过去的家族化、作坊式、粗放型企业管理模式已不适用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需要,企业需要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这时,美国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和《科学管理》两本著作,其基本观点是“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化、标准化、规则化、程序化管理方式去替代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泰勒理论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一、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二、制定科学标准的工作方法;三、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四、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就是“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论”,具体做法是——企业必须设立专门计划部门,主要任务是:1.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2.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3.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4.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标准产能计算公式
产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
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科学合理
地计算产能,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标准
产能计算公式是企业计算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标
准产能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
首先,标准产能计算公式包括两个重要的指标,即标准工时和
标准产量。
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
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标准产量是指在标准工时下,所生产出
的产品数量。
标准产能的计算公式为,标准产能 = 标准产量 / 标
准工时。
其次,标准产能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首先,确定产
品的标准工时,这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效率、人工操作时间、生产环境等。
然后,确定产品的标准产量,这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
最后,根据标准产能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产品的标准产能。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产能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
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标准产能计算公式也可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标准产能计算公式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计算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学习和应用标准产能计算公式,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工成本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计算公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经济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人力资源成本,明确企业的成本构成结构,以便统一经营风格,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人工成本计算公式。
一、人工成本计算公式的定义与内容
1、定义:人工成本计算公式是将企业实际的人力成本支出和未来所预计的人力成本支出进行计算,以找出企业实际需要支出的最低人力成本的一种公式。
2、内容:人工成本计算公式包括企业工资支出、剩余薪资、补贴、福利支出以及税收费用等,计算公式具体如下:总人工成本=工资支出+剩余薪资+补贴+福利支出+税收费用。
二、人工成本计算公式的含义
人工成本计算公式不仅从总体上说明企业的实际支出成本,而且可以从每一项构成成本的内容中,把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工资费用和福利支出的公平,让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节不同项目,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三、人工成本计算公式的应用
1、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首先,根据人工成本计算公式,客观分析企业支出人力资源成本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以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2、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其次,人工成本计算公式可以有效地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合理调节支出成本,降低人力资源的支出,让企业的运作更加有效率,让企业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人工成本计算公式是企业运作中极其重要的经济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减少支出成本,降低税收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发展成功。
eiq公式EIQ公式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创新能力的模型,全称为Enterprise Innovation Quotient。
它是一种综合性评估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创新水平,并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在现代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EIQ公式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企业创新资源能力(Enterprise Innovative Resource Capability)、企业创新管理能力(Enterprise Innov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y)和企业创新绩效能力(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Capability)。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互为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
企业创新资源能力是指企业拥有和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
创新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资源。
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配置和管理这些资源,才能够支撑起创新活动的开展。
例如,企业需要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团队,才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企业需要投入适当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研发和创新活动;企业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多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等。
企业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组织、管理和运营创新活动的能力。
创新管理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创新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创新团队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企业需要有清晰的创新战略,明确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流程,确保创新活动能够高效地进行;企业需要培养和管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企业创新绩效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创新绩效涵盖了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增长、竞争优势的提升等方面。
企业需要能够将创新活动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市场预测方法 1)算术平均法 Dt =∑=n
i Yi 1/n
某企业1-6月销售额:10、12、11、14、13、13,按平均法求7月销售额:
Dt =10+12+11+14+13+13/6=12
2)简单移动平均法
∑=-=k
i t
i Tt K
D
1
)1(1
某企业前10个月销售额:70、80、75、65、50、75、85、80、85、90,用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11月的销售额:
)1(t
D
=51
(90+85+80+85+75)=83(取与预测月份最近的相关值)
3)加权移动平均法
t D ~
=∑---k
i i iXt Yt 1
某企业前10个月销售额:70、80、75、65、50、75、85、80、85、90,用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11月的销售额: 若K =5,Xt-1=,Xt-2=,Xt-3=,Xt-4=,Xt-5=
11~
D =90*+85*+80++85*+75*=
4)指数平滑法 Dt=aYt-1+(1-a)Dt-1
若11月实际值86,预测83,分别取a =,a =预测12月销售 当a=
D12=*86+()*83= 当a=
D12=*86+()*83=
5)趋势外推法 P90
~
Y =a+bt
b=
∑∑∑∑∑--2
2)
(ti t n yi ti tiyi n i
a=t b y -
b=5*8310-15*2700/5*55-152=21 a=2700/5-22*15/5=477
~
Y =477+21t=477+21*6=603
6)回归预测法
~
Y=a+bx
某公司产品销量与广告费等数据资料见下表,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当广告费为50(千元)时,销售量为多少
B=12*5620-430*153/12*15716-4302=
A=153/*430/12=
~
Y=+
=+*50=(千件)
经营决策方法
1)小中取大法(悲观法)
方案需要量大需要量中需要量小方案最小值小中取大值13220-10-10
225181010
31816141414
2)大中取大法(乐观法)
方案需要量大需要量中需要量小方案最小值大中取大值13220-10-1032 225181010
318161414
3)平均法(中庸法)
方案需要量大需要量中需要量小方案最小值最大平均值13220-1014
2251810
318161416
4)最小遗憾法(最小后悔法)
方案需要量大需要量中需要量小
方案最大遗
憾值最小遗憾
值
132-32=020-20=014-(-10)=2424
232-25=720-18=214-10=477 332-18=1420-16=414-14=014
风险型决策
销路好概率,销路差概率~甲方案:200万建大厂,使用10年,销路好70万一年,销路差年亏15万。
乙方案:100万建小厂,使用10年,销路好32万一年,销路差10万一年,若销路好,2年后追加100万,使用8年,年获利65,若销路不好2年后不扩。
E甲=[*70*10+(-15)*10]=245
E乙=[*(65*8-100)+*32*2+*10*10]-100=
产品三种具体定价法
1)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成本加成定价法》2)单位产品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 预计销售量《目标收益定》3)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售价加成定价法》4)目标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目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
5)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利润-单位产品税金6)保本价格=企业固定成本/保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保本定价法》7)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定价法》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顺序移动方式
∑==m
i ti n T 10
零件批量为4,4道工序,各道工序上单件加工工时为t1=8,t2=4,t3=10,t4=6,求该批零件按顺序移动加工方式加工周期
T =4*(8+4+10+6)=112
2)平行移动方式
零件批量为4,4道工序,各道工序上单件加工工时为t1=8,t2=4,t3=10,t4=6,求该批零件按平行移动加工方式加工周期
tL n ti n T m
i p )1(1-+=∑=
=(8+4+10+6)+(4-1)*10=58
3)平行顺序移动
∑∑==-=m
j m
i p tsi n ti
n T 1
1
0·)1(- =4(8+4+10+6)-(4-1)*(4+4+6)=70
流水节拍 1)流水线节拍 r=
)
1/(·00e N Y F N Fe -= 某产品计划产量3000,计划期工作时间为4周,每周工作5天,采用两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 ,时间利用系数,废品率3% R=5*4*8*2**60/3000/(1-3%)=分/件
n r r g *= Rg 节奏(分/批)N 运输批量(件/批)
2)计算工作设备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r t S i i /= Si 流水线第i 道工序所需设备ti 第i 道工序单件工时定额 ei
S 是接近i S 的整数
Sei
S K i i /=
有一条齿轮加工流水线节拍为5分/件,第3道工序经工序同期化后单件工时定额为分钟,计算第三道工序所需设备数及设备负荷
r t S i i /==S3=T3/5=5=
所以Se3取2台 K3=S3/Se3=2*100%=96%
当流水线总设备负荷系数Ka>时,可组织连续流水线,否则,宜组织间断流水线。
如大多数工序单件工时超过流水线节拍,可考虑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流水线来生产。
3)流水线工人人数确定
P i=S ei * W i * g
P i每道工序工人人数
W i 第i道工序每一工作地同时工作人数G每日工作的班数
整个流水线上需要工人数
P=∑
=+
m
i
Pi
1
)
1(
m流水线上工序数目
机动人数占流水线上理论所需人数的百分比
设备工作时间
1)年制度工作时间计算式:
Fs=(Dy-Dh)·f
Fs年制度工作时间
Dy全年日历日数
Dh全年节假日数
f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有效工作时间:
Fe=Fs(1-e)
e设备修理停工率
单台设备生产能力计算公式:
Po=Fe/t
Fe单台设备计划期有效工时(小时)
t产品工序时间定额(台·时)
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
P=Fe·S / t
S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t单位产品所需设备时间(台·时)
工艺改革决策
C A=C OA+V A Q
C B=C OB+V B Q
C A、C B为方案A和B的总成本,C OA、C OB为A和B固定成本,V A V B为单位可变成本,Q为产量。
C OA > C OB
C A< V B
则两方案的成本相等点Q0满足:
C OA+V A Q0 < C OB+V B Q0
即:Q0=C OA-C OB / V B-V A
当Q>Q0,选方案A,相反则选B
一次偿付复利
F=P (1+i )n =P(F/P,i,n)
一次支付现值 P=F[n i )1(1
+] =F (P/F , i , n )
六年末从银行取1000,年利10%,应存
等额序列复利
F=A[i n i 1
)1(-+]=A (F/A , i ,n )
每年借100,年利10%,3年后本利和是
资金储存
A=F[1)1(-+n i i
]=F (A/F , i , n )
年利8%,五年年末收1000,每年存多少
资金回收
A=P[1)1()1(-++n i n
i i ]
一次投资5万,设备年限8年,年利10%,每年赚多少合算
等额序列现值 P=A[n
i i n i )1(1)1(+-+]=A (P/A , I , n ) 每年赚1000,年限8,年利10%,现值
TC=Cf+Cv ·Q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量产量
盈亏平衡点
Qe=Cf / P-Cv
每件16元,变动成本11。
2,固定成本万 Qe=19200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