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常用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31.37 KB
- 文档页数:8
一造管理公式汇总管理公式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帮助管理者理解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公式汇总,涵盖了不同方面的管理原理和技巧:1. 利润率(Profit Margin)= (净利润 / 总收入)× 100%:衡量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的盈利能力。
2. 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 (净利润/ 资本投入)× 100%:衡量企业利用资本获得的回报率。
3. 员工离职率(Employee Turnover Rate)= (离职员工数 / 平均在职员工数)× 100%:衡量员工离职的频率,反映企业的员工流动情况。
4. 生产效率(Productivity)= (产出 / 输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出与所消耗的资源之比。
5.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用于评估决策或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
6. 经济订货数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2 × 需求量× 订货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用于确定最经济的订货数量,以平衡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
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人的需求按照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用于理解和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8. SWOT分析(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用于评估组织或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
9. PDCA循环(Plan, Do, Check, Act):一种管理方法,用于实施改进和持续优化,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四个阶段。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见的管理公式,不同的管理领域和问题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特定的公式和工具。
商业企业常用公式汇总在商业领域中,各种公式和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运营、财务分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这些公式帮助企业管理者预测趋势、制定战略决策,并评估企业的绩效。
本文将汇总商业企业常用的一些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 利润公式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几种与利润相关的公式:(1)毛利润率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 100%。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毛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2)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 100%。
净利润率衡量企业销售收入中的净利润占比,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3)利润增长率 = (本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 上期净利润 ×100%。
利润增长率用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是否在不断提高。
2. 资本回报率(ROE)资本回报率是衡量企业如何利用股东的投资以产生利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ROE =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 100%。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利用效率。
3. 产品市场份额产品市场份额是衡量企业在某个市场中占有比例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市场份额 = 企业销售额 / 该市场总销售额 × 100%。
通过计算市场份额,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状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4.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是指一个客户在与企业建立关系期间产生的经济价值。
计算公式如下:CLV = (每个订单的平均金额 ×平均订单数 ×平均购买周期) - 客户获取成本。
通过计算CLV,企业可以评估客户的价值,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利润。
5.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下面是两个常用的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能否满足流动负债的能力。
管理经济学基本公式1.利润(P)公式:利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利润的计算方式为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P=TR-TC。
其中,P代表利润,TR代表总收入,TC代表总成本。
利润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其经营是否赢利,并通过比较不同的市场价格和成本情况来制定最佳定价策略。
2.平均成本(AC)公式:平均成本是企业每个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投入成本。
AC=TC/Q。
其中,AC代表平均成本,TC代表总成本,Q代表产品数量。
平均成本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估计其生产效率,并确定最佳产量。
3.边际成本(MC)公式:边际成本是企业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MC=ΔTC/ΔQ。
其中,MC代表边际成本,ΔTC代表总成本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成本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决定是否增加生产量,以及何时停止生产。
4.边际收入(MR)公式:边际收入是企业销售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MR=ΔTR/ΔQ。
其中,MR代表边际收入,ΔTR代表总收入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收入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
5.边际效益(MB)公式:边际效益是企业增加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效益。
MB=ΔTB/ΔQ。
其中,MB代表边际效益,ΔTB代表总效益的变化,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
边际效益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决定是否增加生产量,并作出全面比较。
6.需求弹性(ED)公式:需求弹性是描述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ED=(ΔQ/Q)/(ΔP/P)。
其中,ED代表需求弹性,ΔQ代表产品数量的变化,Q代表产品数量,ΔP代表价格的变化,P代表价格。
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并为定价决策提供参考。
7.生产函数(PF)公式:生产函数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学表达。
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为Q=f(K,L),其中Q代表产品数量,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
生产函数公式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组合,以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管理-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一、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
即: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二、边际产量的递减规律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
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
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
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
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a>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应用:对商家进行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管理哲学,因为哲学基本上就像一只罗盘,能指引企业家经营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家迎接挑战,追求成功。
而做为事业单位的疾病控制中心也不列外。
一场非典突然袭击而来暴露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缺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划。
做为一个负责人怎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设计出切合实际又富有远见的管理方案呢?根据本人多年在疾病控制中心工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公式,才有可能成为同行业的赢家。
第一个公式是人力=人数*能力*态度。
第二个公式是成功企业=爱的循环。
第三个公式是:人才=知识+资本。
第四个公式是: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解释:公式一:人力=人数*能力*态度人力=人数*能力*态度是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就离不开企业一定员工的做事能力和工作态度.我们都知道麦克唐纳快餐店的“S.Q.C”精神,麦克唐纳连锁创始人雷·克罗克对经理人员灌输这一思想时,念念不忘这样的公式:人力=人数*能力*态度。
他谆谆教导各个部门的经理:连锁店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项都至关连锁店的生存。
为了保证员工能力的提高,克罗克于1963年成立了汉堡包大学,校方负责训练、审核“麦克唐纳”加盟店的经理,并负责进行有关“S、Q、C”基本原则的培训。
学校学生人数平均每班25-30人,每年上课16-20周。
对经理人员的挑选,克罗克要求经理人员须懂人际关系学,善于接待顾客,并接受汉堡包大学的专门训练,获得“汉堡包学”的学士学位。
新招的职工必须进行为期10天的训练后才能担任店员。
由于克罗克注重进行人员的挑选训练,使遍布全美国的麦克唐纳快餐店的汉堡包厨师,享有“全美国最佳汉堡包烹制能手”的美称。
我所在的疾病控制中心一直强调人力=人数*能力*态度,中心的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项都至关着中心的生存。
企业管理常用公式(2018年版)内部资料注意保管企业管理常用公式对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行;净现值<0:不可行r o 表示内部回收率;r a 表示先进净流量为正数时的贴现率; 为r a 时的净现值;R 表示贴现率为r b 时的净现值 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分析:1、资产负债率二总资产小:50%为适度 设备投资回收期 设备投资费 米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费用效率 综合效率寿命周期费用2、 投资盈利率 投资回收率 年平均盈利额投资总额 =<10 0%年平均盈利额•折旧,, 投资总额3、投资回收期(不包括折旧) 投资总额年平均盈利4、现金净流量现值: P ) n=Z t=1 Pt(1 r)tP0现金净流量现值Pt 各年现金净流量t 年数r 贴现率 净现值>0:可 5、内部回收率: (100)F a 表示贴现率2、 负债比率2 自有资本固定资产3、 固疋比率二自有资金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仁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泊Li ,:2i- ■/1 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泊而*:小门: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和应收款项 二、长期偿债能力: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企业运行能力分析:1流动资产周转率:月按30天;季90天;年360天•存货周转率=平货成货(次/年)平均存货二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应收帐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次/年)平均应收帐款余额3、 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有价证券流动负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1+利润总额_(倍)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1、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计算期天数 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额。
企业应该学习的五个管理公式世界上不少知名企业之所以成功,正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管理个性”。
企业成果=原材料×设备×人力人力=人数×能力×态度这是美国麦当劳连锁店创始人雷.克罗克独创的管理公式。
我们都知道麦克唐纳快餐店的“S.Q。
C”精神,但麦克唐纳连锁创始人雷.克罗克对经理人员灌输这一思想时,念念不忘这样的公式:企业成果=原材料×设备×人力,同时又强调人力=人数×能力×态度。
他谆谆教导各个部门的经理:连锁店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项都事关连锁店的生存.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上述公式中用的都是“×",而非“+”,表明某一因素为“零",其结果就是“零”,而每项优秀则成果特别大.为了改进装备,促进产品规范化,麦克唐纳公司于1961年成立了研究发展室,购置了先进的机器和电子设备。
公司最早实现了使用电脑计时来控制炸薯条的颜色,又采用自动配料机来取代人工将芥末和蕃茄酱涂在肉饼上。
为了保证员工能力的提高,克罗克于1963年成立了汉堡包大学,校方负责训练、审核“麦克唐纳”加盟店的经理,并负责进行有关“S、Q、C”基本原则的培训。
财富=人才=资本+知识博士+汽车库=公司这是美国惠普公司董事长休莱特独创的管理公式。
休莱特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这两条有趣的管理公式.公式一:财富=人才=资本十知识休莱特认为:“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知识是企业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为了获得人才,惠普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经常选派工程师到高等院校去学习、深造,学习期间工资照发。
公司大力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各种脱产、半脱产学习,并为他们支付学费,报销路费,甚至在住宿方面也给予补贴。
公式二:博士+汽车库=公司这条公式的内涵较为丰富。
管理学计算题公式汇总在涉及管理学计算的不同领域中,我们有一系列的公式。
以下是管理学的一些主要公式:1.ROI(投资收益率):利润 / 投资。
2.ROS(销售收益率):利润 / 销售额。
3.ROA(资产回报率):年度净利润 / 总资产。
4.ROE(股本回报率):净收益 / 股东的股权。
5.盈利能力指标公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销售收入 × 100%.6.企业盈余公式: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7.财务杠杆效应公式:财务杠杆系数 = 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对于生产管理,我们也有一些重要的公式:1.总产量公式:总产量 = 单位时间产量 × 生产时间2.生产效率公式:生产效率 = (实际产量 / 标准产量)× 100%3.库存周转率公式:库存周转率 = 成本分类合计 / 平均库存4.满载率公式:满载率 = 实际生产时间 / 有生产能力的总时间 × 100%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常用的计算公式:1.人力成本公式:人力成本 = 工资成本 + 社会保险成本 + 职工福利费 + 职工教育经费2.人均产值公式:人均产值 = 总产值 / 平均员工人数3.人力利润公式:人力利润 = (销售总收入 -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 ×100%4.流动率公式:流动率 = 流动员工数 / 年均人数 × 100%一般管理决策中,也有一套常用的公式:1.费用效益分析公式:费用效果比 = (投入的总收益−投入的总成本) / 投入的总成本;2.阈值计算公式:临界数量 = 固定成本 / (售价 - 变动成本).所有这些公式都可以被我们用作管理决策工具和评估工具,以确保我们的公司运作有效并能达到我们的商业目标。
企业管理-流动资金的计算公式一、流动资金计算方法(1)分项详细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与周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
根据“方法与参数三”,流动资金的内容有所变化,计算公式:1、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2、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3、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4、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2)扩大指标估算法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二、流动资产的科目包括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流动资产的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应收票据、应收股息、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受托代销商品、周转材料、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等。
三、流动资产的分类1、在实物形态上,流动资产基本上体现为各部门以及居民地物资储备。
包括:(1)处于生产和消费准备状态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储备的生产资料和消费部门及居民储备的消费品。
(2)处于待售状态的流动资产。
是指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库存尚未出售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储备以及国家储藏的后备性物资。
(3)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的在制品、半成品储备。
2、流动资产按照流动性大小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
包括:(1)速动资产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变现的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
(2)非速动资产包括存货、待摊费用、预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以及其他流动资产。
管理学计算公式有哪些管理学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领导、决策、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管理学中,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在管理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
1. 成本计算公式。
成本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与成本相关的计算公式,比如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成本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2. 绩效评估公式。
绩效评估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在绩效评估中,有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比如绩效得分、绩效排名、绩效奖金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客观地评价员工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3.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财务决策。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与财务指标相关的计算公式,比如利润率、资产负债比、偿债能力比率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
4. 风险评估公式。
风险评估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在风险评估中,有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比如风险值、风险系数、风险损失率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客观地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5.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生产效率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与生产效率相关的计算公式,比如单位成本、生产效率指数、生产效率增长率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策略。
企业管理概论的计算公式企业管理涉及到许多计算公式,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
在本文中,将分别介绍几个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财务管理1.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点,用于计算企业销售目标和经济效益。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价-变动成本率)其中,固定成本是指不因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成本,单价是单位产品的价格,变动成本率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变动成本额。
2.投资回报率计算公式:投资回报率是衡量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指标,用于评估投资决策。
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投资额)×100%其中,净利润是扣除税前税后利润后的金额,投资额是项目的投入本金。
二、人力资源管理1.员工流失率计算公式:员工流失率是指企业员工离职的比例,用于衡量员工流动情况。
员工流失率=(当期离职员工人数÷当期平均在岗员工人数)×100%其中,当期离职员工人数是指一些时期内离职的员工人数,当期平均在岗员工人数是一些时期内在岗员工人数的平均值。
2.人力成本率计算公式:人力成本率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用于衡量企业的用工效果。
人力成本率=(人力资源成本÷总成本)×100%其中,人力资源成本是各项人力资源开支的总和,总成本是企业所有成本的总和。
三、生产管理1.产能利用率计算公式:产能利用率是指企业实际产出与理论最大产出之比,用于评估生产效率。
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理论最大产量)×100%其中,实际产量是一些时期内企业的实际产出的数量,理论最大产量是考虑生产能力等因素的最大产出量。
2.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与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估设备利用情况。
设备利用率=(设备实际使用时间÷设备总时间)×100%其中,设备实际使用时间是设备在一些时期内的实际运营时间,设备总时间是设备在同一时期内的总运营时间。
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筹资额=借款本金)% ①年利率=年利息÷本金 ②年利息=年利率×本金 ③长期借款资本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公司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100% ④长期借款资本成本=长期借款的年利率×(1−公司所得税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100%⑤长期借款资本成本=长期借款的税前资本成本(借款年利率)×(1-公司所得税税率) 2.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筹资额=发行价格)(长期债券年利息=发行面值×票面利率 ①长期债券资本成本=长期债券年利息×(1−公司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筹资额×(1−长期债券筹资费用率)×100% ②长期债券资本成本=长期债券的票面利率×(1−公司所得税税率)1−长期债券筹资费用率×100%③长期债券资本成本=长期债券税前资本成本×(1-公司所得税税率)×100% 3.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没有筹资费用的普通股) ①留存收益资本成本=预期年股利额普通股市价+普通股利年增长率②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债务税后资本成本+风险溢价留存收益资本成本=无风险证券的利率+β(平均收益率-无风险证券的利率) 投资者对市场组合要求的收益率=平均收益率4.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必要报酬率(本金=每股市价×普通股数量) ①预期年股利额=(1+增长率)×股利单价×发行面值(没有就不乘) ②普通股资本成本=预期年股利额普通股市价(1−普通股筹资费用率)+普通股利年增长率③普通股资本成本(重)=无风险收益率+β(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④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⑤风险报酬率=β(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5.综合资本成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各项:比率×比重,再相加) ①比重(例)=某种资本在长期资本中所占的权重=某种资本÷长期资本×100% ②比率=各项资本成本的比率③综合资本成本率=比率1×比重1+比率2×比重2…(各项资本先承后加) 6.资本成本率 ①资本成本率=年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100% ②资本成本率=年用资费用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100%第二、按照要求的折现率将未来经营期间各年的净现金流折算成总现值分三步: ①将各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成现值(找年金现值系数) ②将终结净现金流量按复利折成现值(找复利现值系数)③将上述两项相加,可得出未来经营期间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 第三、将建设期间各期的初始投资额折现成现值第四、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NPV=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初始投资额的现值 (结论接受:投资方案的NPV ≥0。
企业管理-利息支出计算公式
一、利息支出计算法
简单利息支出计算法是最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法,也是理解利息概念的起点。
该方法计算公式为:利息支出= 贷款本金×利率×借款天数÷365天(或360天)。
例如,贷款本金100万元,利率6%,借款期30天,计算出的利息支出为1000000×6%×30÷365≈4945元。
二、利息支出的相关账务处理
1、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发生的利息支出,包括吸收的各种存款(单位存款、个人存款、信用卡存款、特种存款和转贷款资金等)、与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同业等)之间发生资金往来业务、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期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等。
2、本科目应当按照利息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计算确定的各项利息费用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三、利息的分类
根据银行业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应收利息和银行应付利息两种。
应收利息:银行将资金借给借款者,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它是借贷者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利润的一部分。
应付利息:银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
它是银行吸收存款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成本的一部分。
企业管理概论的计算公式1. 利润率(Profit Margin)= (销售净利润/销售收入)× 100%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
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每一单位的销售收入中所获得的利润越多,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 成本控制率(Cost Control Rate)= (期末库存成本/销售收入)× 100%成本控制率是衡量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成本控制率越高,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销售收入/总资产)× 100%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即企业每一单位资产能够创造多少销售收入。
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每一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表示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
4. 员工效益(Employee Productivity)=(产出/劳动力成本)员工效益是衡量企业员工生产力的指标。
员工效益越高,表示在相同劳动力成本下,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 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满意客户数/调查总人数)× 100%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指标。
客户满意度越高,表示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 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 (净利润/总资本)× 100%资本回报率是衡量企业资本投资获得回报的指标。
资本回报率越高,表示单位资本投入能够获得的利润越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促进企业的发展。
7. 现金流量比率(Cash Flow Ratio)=(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 100%现金流量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多,有利于企业及时偿还债务,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πt∑(1+i)=∑∆Q/Q∆Q Pxxεp=lim g=g=式表示就是: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即E ==(Q2-Q1)(P2+P1) 211221绪论1、企业价值=n nt=1t=1tTR t-TC t(1+i)tE-需求弹性;Q-需求量;X-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5、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其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式中πt是第t年的预期利润,i是资金利息率,t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入(TR)减去总成本(TC),式中TR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入,TC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P/Pg∆P Q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2、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可记为: Q x=f(P,P y,T,I,E,A,L)式中:Q-需求量;数量。
∆Q-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价格;∆P-价格变动的绝对式中,Q x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P为某产品的价格;P y为替代品(或互补品)6、点弹性:即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这时意味∆Q和∆P的量极微小,接的价格;T为消费者的爱好;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E为对价格的期望;A为广告费。
近于0)计算公式如下:∆Q P∆p→0∆P QdQ PdP Q3、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式,其最一般形式可记为:Q s=f(P,C,E,L)式中:Q s-某产品的供给量;P-某产品价式中:εp-点价格弹性。
计算点弹性,其前提是需求曲线的方程必须已知。
格;C-某产品成本;E-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7、弧弹性:计算需求曲线上这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这种弹性称为弧弹性。
计算公式如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4、需求弹性:为了比较不同产品的需求量因某种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的程度,我们使用“需求弹性”作为工具。
管理学中应用的公式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管理学公式。
1.弹性需求公式:弹性需求公式用于计算产品需求对价格的敏感性。
其计算公式为:弹性需求=(需求变化量/需求初始量)/(价格变化量/价格初始量)弹性需求是一个负值,当值小于1时,表示需求不太敏感;当值大于1时,表示需求很敏感;当值等于1时,表示需求完全弹性。
2.非弹性需求公式:非弹性需求公式用于计算需求对价格的不敏感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非弹性需求=1/弹性需求非弹性需求为一个正值,当值小于1时,表示需求不太敏感;当值大于1时,表示需求很不敏感;当值等于1时,表示需求完全非弹性。
3.边际成本公式:边际成本公式用于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变化量。
其计算公式为: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前一阶段总成本)/(产量变化量-前一阶段产量)边际成本是一个正值,它指示了在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增加的额外成本。
4.边际收益公式:边际收益公式用于计算单位产品的收益变化量。
其计算公式为:边际收益=(总收益变化量-前一阶段总收益)/(产量变化量-前一阶段产量)边际收益是一个正值,它指示了在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收益增加的额外收益。
5.折现现值公式:折现现值公式用于计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其计算公式为:现值=现金流量/(1+汇率)^n其中,现金流量是未来的现金流,汇率是折现率,n是未来发生的时间。
6.利润率公式:利润率公式用于计算企业或项目的利润率。
其计算公式为:利润率=(总利润/总收入)*100%利润率是一个百分比,它表示企业或项目的收入中所产生的利润的比例。
7.总资产收益率公式:总资产收益率公式用于计算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
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百分比,它表示企业每一单位的总资产所产生的净利润。
以上是一些在管理学中应用广泛的公式。
企业管理常用公式
(2019年版)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企业管理常用公式
对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行;净现值<0:不可行
r 0表示内部回收率;r a 表示先进净流量为正数时的贴现率; 为r a 时的净现值;R 表示贴现率为r b 时的净现值
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分析:
1、资产负债率二总资产小:
50%为适度
设备投资回收期
设备投资费 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
费用效率二
综合效率 寿命周期费用
2、
投资盈利率 投资回收率=
年平均盈利额" 投资总额 年平均盈利额•折旧
投资总额
x 100%
3、投资回收期(不包括折旧)
投资总额 年平均盈利
4、现金净流量现值:
P )
n
=Z
t=1
P t
(1 r)t
P0现金净流量现值Pt
各年现金净流量t 年数r 贴现率
净现值>0:可
5、内部回收率:
(100)
F a 表示贴现率
2
2、
负债比率
负债 」「宀 目有资本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流动负产"f 2、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泊而*: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和应收款项
二、长期偿债能力:
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企业运行能力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月按30天;季90天;年360天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货(次/年)
平均存货二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应收帐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次/年)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3、
固定比率二固定资产
自有资金
3、
现金比率=现犒负价证券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1+利润总额_(倍)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
1、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计算期天数 周转次
数
流动资产周转额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一) 产量成本预测法一一回归分析法:
送 y — b 瓦 x n W xy —送 x E y a
b
2
2-
n
n 瓦 x -(瓦 x )
(二) 目标成本预测法:
目标生_预测销一销售_预测期一目标 产成本-售收入税金间费用利润 单位成品目—预测单位乂彳i 税)预测期间费用+目标利润 标生产成本二产品价格
-
率- 预测销售量
(三) 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率预测法:
产品生产成 预测产品 预测产品生产成本 本预测数二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期间费用 预测产品 预测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预测数「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四) 因素分析预测法:
1、测算直接材料费用变动影响成本的程度: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2
应收帐款帐龄
360天 应收帐款周转率
2、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额 固定资产净额 (次 /年)
3、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额 资产总额
(次 / 年)
全部资产 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所得税
平均资产总额
100%
所有者权益 报酬率
利润总额-所得税 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
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费用占 材料消耗定额 影响成本降低率=
成本的百分率 降低的百分率
价格变动影响成本 材料价格降低 材料费用占产 降低(或升高)率=(升)的百分率 品成本的百分率
如果两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按以下公式计算:
2、工资费用变动影响成本降低程度:
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人 1 提高影响的二工资占成 1 -
成本降低率本百分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百分比
=工产占成1_-
•平均工资增长的百分比 本百分率 1劳动生产率提咼的百分比
按工时定额降低幅度计算:
( 、 劳动生产率和平均 生产工人 1 .平
均工资增长的百分比
工资相互作用影响二工资占成 1 -
成本降低率 本百分率
____________ 1 _______
I 1-工时定额降低的百分比 丿
「(工时定H 平均工TI 1- 1-额降低L 1+资增长
J 百分比丿I 百分比,
3、 测算生产增长超过制造费用:
成本
1制造费用增加的百分比 制造费用占产品
=11 ---------------------------------------- 疋
降低率 I 1 +产量增长的百分比 丿 成本的百分率
4、 废品损失减少影响成本降低程度:
成本 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占产品 降低率「减少的百分比
成本的百分比
5、综合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劳动生产率和平均 工资相互作用影响
成本降低率
生产工人 或
二工资占成 或 本百分率 成本 降低率
'材料消耗定额\ —降低的百分率丿 彳材料价格降 -低的百分率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各成本项目变动影响成本的降低率
可比产品二按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可比产品
成本降低额=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成本降低率
二、成本计划
可比产品=上年平均计划计划单计划成本降低额=
单位成本产量-位成本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I上年平均单位成本沃计划产量
387:
材料标准成本二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汇工资率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工时标准制造费用分摊率标准
制造费用分摊率标准制造费用预算生产量标准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某不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该产品预测单价
同类产品单位成本
—同类产品单价标准成本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