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4团团圆圆过中同步作业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1.在暑假里,我和表哥去野外玩耍,吃树叶,是害虫。
我们人类要懂得保护益虫,清除害虫。
A.蜜蜂B.七星瓢虫C.蜻蜓D.天牛2.暑假里,我印象最深的事是星空。
晚饭后,我们在院子里乘凉。
我和妈妈在天空中找到了像勺子似的()。
A.北极星B.北斗七星C.牛郎星D.织女星3.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单独()。
A.在家看书B.去野外的湖里游泳C.在家写作业D.在家做手工4.暑假到了,老师留了很多暑假作业,我们争取()地写作业,每天写一点,日积月累就写完了,而不是把作业放到()写。
A.有计划地暑假结束时B.无计划地暑假结束时C.无计划地暑假开始时D.有计划地暑假开始时5.暑假里,很多事情我们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做。
比如:()要有节制,()要有计划。
不断养成健康、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
A.看动画片看书B.看书看动画片C.写作业吃零食D.外出活动吃零食第一课《假期有收获》课堂作业1.在暑假里,我和表哥去野外玩耍,吃树叶,是害虫。
我们人类要懂得保护益虫,清除害虫。
A.蜜蜂B.七星瓢虫C.蜻蜓D.天牛2.暑假里,我印象最深的事是星空。
晚饭后,我们在院子里乘凉。
我和妈妈在天空中找到了像勺子似的()。
A.北极星B.北斗七星C.牛郎星D.织女星3.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单独()。
A.在家看书B.去野外的湖里游泳C.在家写作业D.在家做手工4.暑假到了,老师留了很多暑假作业,我们争取()地写作业,每天写一点,日积月累就写完了,而不是把作业放到()写。
A.有计划地暑假结束时B.无计划地暑假结束时C.无计划地暑假开始时D.有计划地暑假开始时5.暑假里,很多事情我们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做。
比如:()要有节制,()要有计划。
不断养成健康、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
A.看动画片看书B.看书看动画片C.写作业吃零食D.外出活动吃零食1.安排,是可以适当晚起的。
这种做法()A.是可以的B.完全正确C.完全错误D.是不可以的2.周末有两天的时间,我们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些时间,所以妈妈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这些兴趣班有周六上午美术班、周六下午乐高班、周日上午跆拳道、周日下午古筝班。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单元角度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周末、国庆和中秋等节假日,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假期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课时角度分析: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
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生也了解甚少,他们热爱科学,但缺少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践机会。
针对以上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特色活动,或是寄予美好的愿望,或是庆祝丰收的喜悦。
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育。
环节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懂得了“老人节”要从小事入手,体恤身边的长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敬老和爱老。
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秋天特色的节日活动,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出示课件20)板书设计团团园园过中秋重阳节九月初九敬老登高赏菊插茱萸苗族赶秋节藏族望果节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3、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4、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教学难点】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积极、愉快地生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各地中秋节的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一、听儿歌、引出中秋节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老师小时候就在唱,现在的你们也会唱,因为喜欢,传唱了这么多年,让我们听听是哪一首歌?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师: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内容?生:八月十五中秋节。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事儿。
师: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中秋的话题。
(板书:过中秋)二、互动探究新知(一)、中秋之文化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中秋吗?为什么?你们家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师:大家对于中秋有什么了解?1、中秋节的起源和别称生:中秋节的起源……生: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团圆节……师:中秋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团圆的祈盼。
2、中秋神话:吴刚伐桂、玉兔捣药3、月饼文化师:最初的月饼是祭祀用的贡品,后来成为节日的食物。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在古诗中描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师句描写了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生:月饼是圆的。
师提问:月饼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圆圆的月饼上常印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图案表达了什么呢?师:小小的一块月饼,竟蕴含这么多文化。
饱含了人们对中秋的喜爱,对团圆的向往。
除了吃月饼,古书上记载,人们在中秋这一天还会吃田螺明目、吃芋头辟邪,喝桂花酒庆祝。
足以看出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喜爱。
4、古人过中秋都做些什么师:通宵不睡庆祝中秋,究竟都有哪些中秋活动呢?生:放河灯、做灯船、赏灯、猜灯谜、拜兔爷、堆宝塔、舞火龙(放视频)千百年来,好多的中秋习俗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传到了今天,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4.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团圆的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为主线,结合图片、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团圆的内涵认识不足。
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团圆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知道团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团圆的美好。
2.难点:理解团圆的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节日习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活动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4.课堂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讨论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意义,强化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
•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中秋节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家庭聚餐和传统食品。
教学难点•中秋节的意义和文化涵义的理解。
•如何与家人团聚并珍惜这一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材料。
•学生教材、练习册和中秋节相关资料。
•中秋月饼和莲蓉糖。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与家人团聚?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学习活动(30分钟)1.阅读课文《团团圆圆过中秋》。
2.回答课文相关问题:•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哪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馅儿香、细糕、月饼等都是哪些传统月饼种类?•在这个故事中,爷爷陪伴孙子一起过中秋节,你有哪些感受?3.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同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4.教师分享团圆的意义,鼓励学生珍惜与家人团聚的过程。
5.学生品尝月饼和莲蓉糖,并思考这些食品与中秋节有什么联系。
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中秋节习俗相关的调查研究,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习俗和文化涵义,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果,总结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提高拓展(15分钟)1.学生学习中国文化里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比较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2.学生以中秋节为主题,进行文艺表演、朗诵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展示自己的节日文化理解力和创意。
课后作业1.合作讨论活动的总结和汇报。
2.绘制中秋节的想象图(如:月亮、团圆饭、赏花等)。
3.以“中秋快乐”为主题进行祝福和文化表达。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了珍惜与家人团聚、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理念。
通过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学生也能更加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中的一节。
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认识中秋,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
因此本课上起来有点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了解,比如台湾的回归。
结合班级里很多孩子父母亲出国,他们大多远离父母、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他们更需要得到集体的关爱。
在班级里过中秋节,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设计思路】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故事、猜佳节、说中秋、过中秋、忆中秋、想中秋、唱等形式。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珍爱亲情、友情,从而积极、愉快地生活。
【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秋,进一步认识中秋。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珍爱亲情、友情,从而积极、愉快地生活。
【重难点】重点:了解中秋民俗民风,感受传统文化之情趣。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激发情感。
【活动准备】挂历、月饼、各地方过中秋的图片。
布置教室,创造节日气氛,挂上纸灯,贴上有嫦娥奔月等图片,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十五的月亮》,座谈式圆型座位,教师融入其中【活动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猜中秋1、用儿歌引出中秋节。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指什么节日?2、出示今年的挂历,找出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突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二:说中秋1、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今天,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就一起过中秋。
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2、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请你们猜猜是什么,出示一块大月饼。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目标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日期、少数民族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体验节日活动,积极参与中秋节唱歌、跳舞、讲故事、猜灯谜等情境体验,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提高自主观察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节日的欢乐,从活动中体会有趣、幸福、团圆、快乐、甜蜜等情感,加深对节日的喜爱,感受团圆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秋节的时间、来历和故事,知道少数民族中秋习俗,以及国内国外中秋节的情况。
2.体会中秋团圆的内涵,从而珍视亲情,唤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热热闹闹猜灯谜1. 教师出示谜语:圆圆形状花样多,各种口味任你挑,中秋佳节都爱它,有甜有咸味道好。
2. 猜一猜:学生动脑猜一种食品。
(谜底:月饼)3. 教师提问:月饼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吃呢?4. 画一画:学生拿出日历,在上面找到中秋节是哪一天,并圈画出来。
5. 交流:你是怎样找到中秋节的?从哪里看出来的?6. 观察:(教师出示连续三年中秋节的日历。
)请学生观察这三年日历上的中秋节。
7.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从发现的结果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8. 小结:农历八月十五的日子是中秋节,有些地方也称团圆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期盼着全家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意图】本活动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日期是农历八月十五,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开开心心话中秋1. 课前调查:学生通过问一问、找一找、看一看等多种方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故事、歌曲等。
2. 召开故事会:听故事、讲故事、庆中秋。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传说故事。
请收集到故事的同学,讲给大家听。
(2)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故事的,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3)展示:教师补充讲解故事或播放相关故事视频。
如帝王祭祀的传说、农民庆祝丰收的传说、月饼军粮的传说以及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篇课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人的良好习惯。
3.学科与综合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团团圆圆过中秋》的阅读理解。
2.难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和兴趣。
2. 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2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团团圆圆过中秋》,简要阐述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阅读理解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2.你是如何和家人团圆过中秋的?3.你觉得团圆的意义是什么?•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口头表达训练(20分钟)•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围绕中秋节的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团圆过中秋的经历,也可以选择与中秋节有关的话题进行表达。
•学生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口头表达稿,时间控制在1-2分钟之间。
•学生代表依次进行口头表达,其他组员可以提问、评议。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团圆的价值。
•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四、板书设计《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导入2.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3.阅读理解与讨论4.口头表达训练5.总结与反思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团团圆圆过中秋》课文•中秋节的图片素材六、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与家人团圆过中秋的情景,字数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