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76分)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359.50 KB
- 文档页数:5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C大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观看视频B单元测试C作业D期末测试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产业分布B人口规模C社会关系D资源储量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单选题】IPAT方程中的A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B CO2排放量C室内温度D人均住房面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A既对立又统一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D既破坏又保护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中的T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B能源消耗量C能源储量D产品产量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B温室气体排放量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D产品产量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1.【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2.【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最好()A环境负荷低于涨停点B环境负荷低于下降点C环境负荷低于恢复点D环境负荷低于分离点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3.【单选题】该课程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哪种()方法A研讨式B计算法C传统式D实践法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4.【多选题】人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人口规模B技术水平C社会福利水平D资源储量正确答案: A B C 我的答案: A B C15.【多选题】课程中将环境问题分为()三种类型A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D人口过剩正确答案: A B C 我的答案: A B C16.【多选题】IPAT方程中的A可以表示成以下方式()。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2部分:单选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即将建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基地的是?
2、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几位?
3、在十一五规划要求中,“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多少?
4、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哪一年召开的?
5、下列哪些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6、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是哪种类型的书?
7、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清洁能源?
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
9、()是人类发展的必有之路?
10、()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第3部分:多选题
(共10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本课中讲到的消费带来的两个效应为?
2、下列关于美国经济和物质消费的描述正确的是?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经济领域的是?(5.0分) 得分:
4、我国要做好节能和能源结构转变工作,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努力
5、下列矿产中属于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的是?
6、循环经济实施的三个领域是
7、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8、下列属于发展新模式内容的是
9、下列属于提高生态效率关键措施的是
10、下列属于循环经济三原则的是。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3.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4.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
”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5.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6.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7.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8.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9.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10.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二、多选( 共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 新型超级汽车的特点是()。
A.? 超轻
B.? 超低摩擦
C.? 推动汽车行驶的动力减少1/2至2/3
D.? 采用“混合—电气型”驱动系统
3.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D.? 总效益
4. 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
A.合理选择原料及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B.改造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C.尽量采用物料循环系统使用或重复使用系统
D.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
5.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B.? 加强研究开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C.? 执行国家及地方法规,向公众定期报告企业环境行为
D.? 对社会公众负责,与社会公众合作
三、判断(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正确
错误
2. 生命周期设计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及化学过程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是危害。
正确
错误
3. 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的调查,西部九省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经占了GDP的13%。
正确
错误
4. 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同时又不致损害后代人类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正确
错误
5. 快速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显然是可能持续的。
正确
错误
6. 中国11个最大的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多万人染病。
正确
错误
7. 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对土地、资源统一的来利用,能够组成大循环,建立一个优化的产业结构。
正确
错误
8.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太快,环境保护投入的也非常充足。
正确
错误
9. 减量化指的是对资源、半成品、零部件进行循环重复利用。
正确
错误
10. BOD5是一个无机污染物。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