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作图及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4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点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作业 巩固训练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
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 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2、凹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典例1-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窗户的像B.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窗户的像C.可能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的像D.可能在墙上看不到窗户的像【典例1-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 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的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典例1-3】如图的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可以上网冲浪、播放视频、在线聊天;利用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利用手机中的声音软件,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甚至还能记录并播放出某些超、次声;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又称镜头),前置摄像头焦距短,利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后置摄像头像素高,利用软件可以拍摄非常清晰的图像,高档智能手机还具有调焦(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功能。
(1)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元件是(选填“凸”或“凹”)透镜,抓拍蜻蜓点水的细腻动作时,要用手机的(选填“前”或“后”)置摄像头;(2)关于智能手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机屏之所以能显示出彩色,是因为它利用了光的三基色混合的原理B.我们能从手机中听到它所录下的“超声”,是因为播放软件播放时减慢了所录超声的频率C.拍摄照片时,物体距离手机前摄像头可以比距离后摄像头稍近一些D.智能手机的“对焦功能”是指能够调节摄像头的焦距(3)从手机的厚度来分析,镜头焦距要比普通相机的焦距要小的多,用手机镜头和普通相机镜头同距离拍摄远处的同一景物时,手机镜头拍出来的像显得(选填“更大”或“更小”)。
专题06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作图(解析版)类型一凸透镜、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方法技巧】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3)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传播。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专项训练】1.在图1中完成凸透镜光路图,在图2中完成凹透镜光路图。
【答案】解:在图1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在图2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解析】在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图,F 点既是图示凸透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3.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AB,F为凸透镜的焦点,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
请画出:(1)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2.3.2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单选题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成像的光屏距透镜30厘米,则所成的像为( )A .缩小实像B .等大实像C .放大实像D .放大虚像 【答案】C【解析】已知透镜的焦距10cm f =,成像的光屏距透镜30cm ,即像距30cm 2v 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是2f u f <<,则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 错误,不符合题意,C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
2.如图所示,A 、B 、C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F 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 )A .A 点B .B 点C .F 点D .C 点【答案】A 【解析】ABCD .观察图可知,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且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为:2f >v >f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即物距u >2f ,因此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A 点,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你。
故选A 。
3.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A .放大的虚像B .正立的虚像C .放大的实像D .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 <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4.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答案】C【解析】由凸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cm处向30cm处移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不断增大,则像距不断缩小,所成的像也变小。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A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2012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4、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学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0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20cm7、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8、(2012江苏南京,第4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l=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作图题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作图题1.请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F为透镜的焦点,P为2倍焦距处)。
2.根图中的两条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5.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图中字母F为凸透镜的焦点)6.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画出图甲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2)完善图乙的光路图。
二、实验题7.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___cm。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2f>u>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___(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8.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1)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3)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3.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A. f < 2cm.B. 2cm < f < 4cm.C. 4cm < f < 5cm.D. 5cm < f < 8cm.4.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6.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 放大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缩小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F F F F 类型一:透镜折射作图1.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4. 在下列各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
7.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8.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如图是发光物体A 经凸透镜成像的几条光线A /是经透镜后所成的像。
作出由A 点发出的光线AC 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2.下图A 给出物体及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 的大致位置。
3.如图C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 的像,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焦 4.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A 点的像A′。
5.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 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 点为光心,F 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14.如图所示,OO′为透镜的主光轴,AB 是物体,A′B′是AB 经过透镜所成的像.用作图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画出这个透镜.15.如图示,A 是物体,A’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试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焦点.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灯丝的像,请大致画出灯丝(用箭头表示)的位置. 类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7.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 .焦距以内 B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处D .二倍焦距以外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OA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19.(2012•咸宁)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20.(2012•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21.(2012•三明)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 22.图是凸透镜成像示意图,1'、2'、3'分别是物体1、2、3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像1'所表示的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23.(2009•丰泽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24.(2012•淮安)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25.(2012•怀化)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 ,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大于1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26.(2011•昭通)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A.A B.B C.C D.D 27.(2011•玉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8.(2011•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9.(2011•芜湖)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30.(2011•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31.(2011•菏泽)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00mm B .等于50mmC.小于50mm D.介于50mm和100mm之间32.(2008•滨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33.(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类型四、动态问题:34.(2012•遵义)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35.(2011•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36.(2005•自贡)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37.下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38.用照相机拍摄人物照片时,()A.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内B.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外与两倍焦距之内C.人离镜头越近,得到的照片越小D.人必须立在两倍焦距之外39.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练习题: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3.当物距____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A.10 cm<f<20 cmB.f>10 cmC.f<10 cmD.f>20 cm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6.(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图3-3-1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7.(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图3-3-2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8.(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
光学作图专项练习
2.眼睛看到从平面镜反射来的光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确定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3.如图是一条入射光线及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分别做出平面镜的位置。
4.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 ,做出一条从光源s 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 点。
S
A
5.如图S 是发光点,S ’是S 在平面镜中的像,l 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 的反射光线。
S’
S
6.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 的位置。
7.如图所示,发光点S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为S1,当平面镜转过一定角度后,它的像为S2,请你画出转动后平面镜的大致位置。
S 1
S 2
8.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B
9.用对称法画出物体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B C
10.下图中A ’B ’是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
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A
B
A'
B'
11.如图所示,发光点S 所发出的光,经平面镜AB 反射后,在障碍物CD 的后面出现一片明亮区域,请画出明亮区域的范围。
A
B
空气12.如下图所示,光线A 、B 是点光源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S
A
B
13.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光线AB 射在镜面MN ,光线CD 是由S 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 的位置。
A
B
C
D
M
N
14.如图,水平天花板上贴着一块平面镜,请你画出地面上哪个区域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发光点S (不考虑人的高度)。
S
15.发光
点S 旁竖直放置一挡板,下方还有一块大平面镜,请在挡板
另一侧画出S 能照亮的区域。
16.
为了把竖直照射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
15.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 的位置。
17、.完成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光路图
3、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a 的位置;
水空气
1.完成下列关于透镜的光路:
2.发光点S 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 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 的位置.
4.画出下列各图中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光路
5.下列两透镜组合中都有一个焦距是重合的,请画出经过两透镜的光路。
透镜成像规律训练
1.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 的地方,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将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体从距凸透镜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向3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变小一些,应采取下面哪个方法 ( )
A.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B. 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C.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
D.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
A
S
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
4.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5.如图是表示某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A.甲需配戴近视镜 B.乙需配戴近视镜C.甲需配戴凸透镜 D.乙需配戴凹透镜
6.如图,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Array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色带(图甲),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
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
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
主光轴射人(图乙),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
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0cm D.18cm
9.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0.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情况,其中,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法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_______
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