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作图法2
- 格式:ppt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4
凸透镜成像一、作图成像法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
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
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四、游戏法记忆法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成像。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四种方法
1、简图法
结合简图,注意突变点,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范围及应用.2、作图法
通过作土图,加深对成像大小、倒正、虚实的理解,从图上看,一目了然。
3、列表法
物距u
像的性质像距V 位置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象
U 〉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与物异侧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与物异侧测焦距
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与物异侧幻灯机
U=f 倒立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象V 〉u 与物同侧放大镜4、口诀法
二倍焦距物像等,内大外小实像成一倍焦距像不成,内虚外实分界明
实像倒着虚象正,物近像远像变大记住两个突变点,物近像远像变大
总之,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尝试有不同的体验,多思考,多尝试是我们学好物理的常用并有效的方法.。
2ffOf2f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2ffOf2f练习题、作图题在下列框内画出恰当的光学器件A'为A物体在凸透镜前成的像,请你用作图的方式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焦点FA'、填空i、已知凸透镜焦距f=4.5厘米,贝y(1)当物距U=1O厘米时,能得到像;(2)当像距v=10厘米时,这像是像;(3)若物距u=6厘米时,则像距在范围;(4)若要得到放大的实像,则像距在范围;(5)若要得到实像,则物距在范围;(6)若要得到与物在透镜同侧的像,则物距在范围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___—_的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厘米时,调整光屏,(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的像。
4、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距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物体移动的速度比像移动的速(“快”“慢”)5、物体从凸透镜的2倍焦距向1倍焦距向靠近时,像距将一_________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物体移动的速度比像移动的速__三、选择题 (“快”、A 、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 、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 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 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4、用照相机拍摄完集体照片后,,现在想拍摄登记照A .远离人,减小镜头与CCD 感光元件距离C .靠近人,减小镜头与CCD 感光元件距离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5、 现在如何调节() B .远离人,增大镜头与CCD 感光元件距离 D .靠近人,增大镜头与CCD 感光元件距离 A. C.6、 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cm 之间,A.缩小的像B.放大的像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 处, 照射到干草上 ) A B 、7、 8. C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当物体距透镜30cm 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C.正立的像D.倒立的像 实验的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 B.—定小于8cm;D.丁在镜后的光屏上得到了圆形光斑,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 () B.20cm 以外,成正立放大的像D.20cm 与10cm 之间,成正立放大的像1、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C 、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 、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