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到底应该吃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东北二月二吃什么东北二月二传统食物一、卤猪头肉民谣说二月二龙仰头,北方人有二月二吃猪头的习俗。
古代猪脸是祭奠祖先、敬奉上天的贡品,平时的时间猪脸是不能随便吃的,一般农民别人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猪宰羊。
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日饭食都要见点肉,除夕夜全家吃年夜饭,初一吃水饺,破五吃水饺,正月十五吃汤圆,直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大部分都吃光了,最终仅剩一个猪脸,这猪脸只能留到二月二才能吃。
龙王是管降水的,因此农户要将最好的贡品供上给龙王吃。
卤猪头肉,虽然平日里很不起眼,难登人生巅峰。
但其吃法多样,既可加工成各种熟肉制品,还可配搭其他原料入菜,不论是下酒还是下饭,都是不错的美味。
1、酱爆卤猪头肉:青椒去籽洗净,切片后入式开水中汆一下;熟猪头肉切成片;锅置火上,入油烧开,下猪头肉炒至变色,投葱段、蒜泥炒香,加黄豆酱煸炒,加入白糖,倒进汆好的青椒片,添少量冷水,炒匀完用芡粉勾薄芡即可。
2、蒜香卤猪头肉:蒜黄洗净后,切成段;熟猪头肉切片;锅中滚油,先爆香姜片,再放进蒜黄段炒至七成熟,加食盐,放进卤猪头肉一起煸炒,稍添一点冷水,盖上略焖1分钟,加入鸡精炒匀,起锅即可。
3、西芹炒卤猪头肉:芹菜摘洗净,切成段,入沸水中汆一下;木耳用温水涨发后,掰成小花;熟猪头肉切片;凉锅入油,下猪头肉炒至变色,放进芹菜、木耳,加白糖、米酒合炒至熟,加入食盐、鸡精,炒匀即成。
二、水饺在东北过年,水饺是必吃的东西,从初一到二月二都流行吃水饺。
水饺有些形近金币,有些形近耳朵,二月初二这天吃水饺称作食龙耳。
舒适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水饺,只有一点肉味道来解馋。
专家表明,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水饺里的食物。
在二月初二这天,注重吃肉菜饺子,即馅中肉多又有菜,取肉类之楷音有财,寄语新春财源广进之意。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食物有那些二月二是传统的节日,而二月二龙抬头则是二月二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日子。
这个日子是农历的正阳二月二,也是美食的聚集地。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会制做各种传统的节日食品,这里介绍一些二月二节日里的传统食物。
1. 香芋蒸干(香芋羹):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二月二节日传统食品,是一种喝的甜品,口感香滑,特别适合冬天食用。
它的材料包括糯米粉、水、芋头、椰浆,也可以加入豆子和棕榈糖等甜味增加口感。
2. 东北传统板鸭:东北地区对板鸭的制作久负盛名,板鸭是一种鲜嫩多汁的肉制品。
制作板鸭需要先将鸭子在香料汁中浸泡一段时间,随后在开水中煮熟,然后晾干,在室内风干。
板鸭口感鲜醇、肉质紧实,是食客们口中的美食珍品。
3. 春酥:春酥是南方地区的传统点心之一,是二月二节日的常见食品。
春酥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甜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粉和白糖;另一种是咸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粉和鲜肉末、豆腐等。
不论是咸口还是甜口,春酥都是劳动人民最钟爱的美味佳肴之一。
4. 鲜肉锅贴:锅贴是北方的传统小吃之一,鲜肉锅贴在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中更是吸引了无数食客。
鲜肉锅贴的制作方法首先是把猪肉末和韭菜等饺子馅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接着把饺子馅放在手中摆成一个一个的团状(大概是小拳头大小);然后沾些水,把饺子团稍微敲打成扁圆形。
最后将锅贴平底锅中煎煮,直到表面金黄色即可。
鲜肉锅贴在节日期间常常供应体面,是人们青睐的美食之一。
5. 淮山羹:淮山羹既是一种清爽的饮品,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被誉为美容养生、滋阴补气的食品。
淮山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有益营养素,二月二时令适宜食用淮山羹。
6. 冰糖蹄花糖:冰糖蹄花糖是一道南方的传统糖果,口感甜美、味道独特。
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取新鲜猪蹄、猪膀,加入调料煮熟,待凉、透。
随后将猪薄皮切成薄片,煮至半熟;然后糯米粉加糖和清水搅拌成糊,加入薄皮片。
食用时,可以在糯米粉中添上姜粉等调料,传统的做法是再加入鲜荔枝肉和冰糖,让它口感更佳。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_900字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一:民俗专家表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青岛人还常吃炒豆子、炒面棋。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二:打囤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
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煎饼熏虫煎饼熏虫就是这天人们都吃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虫。
这是因为时在惊蜇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意在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三:农历二月初二,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这一天,人们会理发,图鸿运当头,还会将美食加上龙以示吉庆: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称吃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源于尧王的诞辰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
二月二龙抬头需要吃的食物说起二月二龙抬头都不会陌生,意味着春天正是来临,万物进入到复苏的阶段,还是农民春种真正开始忙碌的阶段。
如今有很多人都特别在意这些民俗,在二月二当天时间吃某些食物,希望来年会有不错的兆头。
1、猪头肉猪头肉象征着“龙头”的意思,在二月二这天,不管家里有没有钱一般都会去买一些猪头肉来吃,不过我们家都是自己家留的猪头,因为过年会杀一头过年猪来过年,而猪的猪头正好留着二月二这天煮了凉拌来吃。
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从头开始,顺心顺意。
2、饺子饺子象征着“龙耳”,因为饺子的的形状和龙的耳朵比较像,所以故称为“龙耳”,而且饺子历来的寓意都是比较吉祥的,如包了肉和菜的饺子有寓意“有财”的意思,有财源滚滚的意思,所以一直以只要有重要的节日,都要一家人包一顿饺子来庆祝。
3、元宵在四川,元宵象征着“龙眼”,因为元宵的形状如眼睛一样圆润有光泽,像龙的眼睛一样。
且元宵有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也算是讨个好的彩头,这一天大人都会让小孩子多吃几个,希望小孩吃完像龙眼一样,眼里有光,有内涵。
4、面条面条象征着“龙须”,二月二这天的主食除了饺子元宵,还有面条,而且越细越好,如“龙须面”,龙须面一般在广州地区盛行,面条细如银丝,过水即软且不易断,这一天吃一份龙须面也算是寓意“顺顺利利,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5、鸡蛋鸡蛋象征着“龙蛋”,在我们老家,龙抬头这一天都会煮一个鸡蛋,家里大人小孩都要吃,因为蛋的形状都相似,所以鸡蛋在这一天叫“龙蛋”,寓意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6、春饼春饼又称“龙鳞”,是北方的一种薄饼,一般在“立春”那一天会做了吃,不过在龙抬头这天同样也吃,因为饼外皮薄如麟,故称之为“龙鳞”,这一天也叫“吃龙鳞”,家常做法就是把饼烙好,里面可以炒一些韭菜豆芽,肉以及蔬菜等食材包着吃,寓意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富裕美满。
通过这种方式,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时间内,可能顺顺利利和平平安安,轻松度过每一天时间。
龙抬头的民俗活动及传统食物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街道、广场或庙宇集会,高举着彩旗、鼓乐和龙头,演绎龙起舞的场景。
这一活动曾经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后来变成了展示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
此外,在龙抬头期间,也会制作一些传统秘制美食,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传统美食之一:龙须饼龙须饼是一种传统的暴食饼干,是龙抬头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通常情况下,龙须饼是在观礼时制作的。
龙须饼的形状非常特殊,它通常呈长条形或扇形,大小各式各样。
这种饼干在口感方面也很独特,它酥脆、口感细腻,带有一些微甜的味道,能使人不断回味。
制作龙须饼需要用到大量的面粉、鸡蛋、糖和油等食材,并加入某些特殊的调味料。
传统美食之二:龙须羹龙须羹是另一种精美的传统甜品,它是由黄豆、白糖、汤团和花生等原材料制作而成的。
这种甜点有着丝丝甜蜜、绵软的口感,非常适合与亲友们一同分享。
止匕外,龙须羹的特殊做法也非常值得一提。
在制作过程中,先要将黄豆泡浸后过滤去皮,再用大石磨碾成豆腥子,然后加入适量水一同煮沸。
接下来,将豆腥子煮沸后,调入一些糖或者焦糖,再加入一些淀粉搅拌均匀,最后只需要将花生等材料撒在汤团上就能完成。
传统美食之三:荤豆腐荤豆腐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精美家常菜,它在龙抬头期间也是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荤豆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和一些肉类,口感鲜美且独具特色。
在制作荤豆腐时,需要将豆腐先放入锅中翻炒片刻,然后将肉类切成小块状,搭配辣椒、葱、姜等调料炒香后再混合豆腐翻炒均匀。
最后只需要加入适量的水炖煮,等到豆腐口感软糯后就能完成了。
这种美味的香煮菜肴既充分利用了豆腐的营养,又加入了多种肉类,口味丰富而有滋味。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人们在这一天期盼神仙的庇佑,展开各种祭祀、游览和表演活动。
此外,还会制作一些具有特色的美食,来丰WI日之余的生活内容。
二月二山东人吃什么1、炒豆子。
“二月二”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还要在家吃炒豆,寓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炒豆还叫“蝎子爪”,因为过农历二月二,各种虫蝎就要出现了,传说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2、猪头。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在烟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习俗,就是啃猪头。
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
一般农户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杀的猪羊,正月一过,基本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了猪头,就留在二月二这天吃了。
还要把猪头作为祭品来祭拜祖先。
一年要开一个好头,祈福当年风调雨顺。
3、棋子块。
山东很多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吃棋子块的习俗。
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它象征龙鳞,它的形状是一个菱形,两头尖,它是用面做成的,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
具体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加上糖或者糖精,是一种甜食,有的厚而小,有的稍大而薄。
4、懒龙。
二月二的食品还有一种叫“懒龙”,也叫“卧龙”,它的做法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饼,再把豆腐捣碎拌上葱花,撒上盐摊在饼上,卷起来把两头压紧,把长长的夹馅面龙盘在笼屉里面的外圈,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成小一点的同样的面龙,盘在笼屉的中间。
这样一只笼屉可以蒸出两只面龙,因为他们卧在笼屉里面所以叫他们“懒龙”或者“卧龙”。
5、年糕。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还要吃年糕,把过年的年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老人们说,家中有属相为大龙的,这天要蒸糕吃,而不能煎糕吃,以免伤了“龙爪”。
6、煎饼。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
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7、面条。
许多地方二月二还要吃“龙须面”,就是把面条切得特别的细长,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吃龙须面来求长寿。
二月二吃什么二月二吃什么大全传说二月初二这天,龙神要从沉睡中醒来,人们焚香祭祀,祈求龙神抬头,春天来了,布云兴雨,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又是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月二吃什么1、“龙鳞”(春饼)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2、“龙耳”(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
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3、“龙胆”(炸油糕)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
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
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4、“龙须”(面条)“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二月二龙抬头要吃什么食物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家都听说过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个展现,在我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时,都会吃一些传统的带有吉祥意义的食品,今天也会向大家介绍一些人们二月月会吃的食物,让那些对二月二不熟悉的朋友都能了解二月二龙抬头要吃些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要吃什么
1、二月二龙抬头吃春饼
春饼是人们在二月二最常吃的一种食物,它在民间的寓意是龙鳞。
春饼就是面粉制成的小饼,它的韧性很大,口感诱人,在食用时多会配一些酱肉和切好的蔬菜细丝和面酱,放好材料以后把春饼卷起来直接食用就可以。
2、二月二龙抬头吃饺子
吃饺子也是人们二月二龙抬头时会吃的一种食品,人们把饺子叫做龙耳,吃饺子就是吃龙耳,而且二月二这天吃的饺子多是肉菜混合馅,寓义着有“有材”,人们也借助这种风俗,来希望新一年中,财源滚滚。
3、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
二月二吃龙须也是很多地区的一种传统风俗,这里的龙须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细面条,据说二月二吃龙须可以让人在新的一年中“顺顺溜溜,顺心如意”。
4、二月二龙抬头吃的其他食品
二月二龙抬头时人们还会吃有着龙子之称的米饭,有着龙胆之称的炸糕,以及有着龙眼之称的馄饨。
另外猪头肉、爆米花以及炒黄等食品也都是人们在二月二时会吃一些特色食品,不论哪种食品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都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食物(最全)到了二月初二,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龙抬头,为了讨一个好彩头,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食物(最全),以供大家参考!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食物1、饺子(食龙耳)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
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
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
“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食龙胆)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饼(咬龙鳞)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
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龙骨)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5、山东地区:面旗子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
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
龙抬头的养生食物及风俗龙抬头是传统中国农历二月二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农民们迎接春天的日子。
相传这一天,龙神会从天上降临到人间,为世间万物带来安宁和祥和,也为民众带来丰收和好运。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一些祈福活动,同时也会准备一些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日,并通过食物来增强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龙抬头的养生食物及相关风俗。
一、龙抬头的养生食物1. 桂花糯米糍:桂花糯米糍是龙抬头节日的传统美食。
它由糯米粉和糖混合而成,中间夹上桂花酱,味道甜美、香气扑鼻。
糯米糍中的糯米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桂花还具有解毒和消炎的作用,对咳嗽和感冒等疾病也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 龙须菜:龙须菜又称发菜,是龙抬头节日的另一种传统食材。
它的外形看起来宛如蓬松的鸟巢,又有“海上瑶柱”之称,不仅口感鲜美,还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元素,被誉为“市面上最高贵的食单品之一”。
吃龙须菜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 龙骨糖:龙骨糖是由选用的花生糖、枸杞、黑木耳、芝麻等用龙骨糖为糖浆,将所选原料拌制而成,通常以核桃和青葡萄来装饰。
这种糖既有美味,又具有营养丰富的特点,尤其是龙骨糖所含的龙骨等成分,有助于保护骨骼以及预防女性的骨质疏松症。
4. 龙虾和富贵饼:龙虾在过去主要是皇族贵族的禁品,如今成为了龙抬头节日的受欢迎食物之一。
富贵饼则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小面团,里面夹有豆沙或者红枣。
这两种食物对于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但是摄入量尽量不要过大。
二、龙抬头的相关风俗1. 踩花祈福:在龙抬头的这天,一些地方可能会有踩花祈福的风俗,民众们在花园里跳跃而行,旨在希望自己的人生多彩多姿、如花绚烂。
2. 烟花饮宴:龙抬头里,人们可能会在户外赏花,比如赏花灯、赏烟花等等。
同时,难得的庆祝日子也会将食物、美酒等都会摆在一起宴请客人,来庆祝这个神圣的日子。
3. 祭龙:在龙抬头的这一天,民间多有祭龙的运动,表达对龙神的崇敬和敬意。
在祭龙仪式中,此时的“龙头”代表龙神,被封在红布里,在这个日子里,人们通过祭龙来祀拜龙神,以之聚财和辟邪。
二月二到底应该吃什么
◆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一般要吃春饼,也叫吃“龙鳞”;吃饺子,也叫吃“龙耳”;吃面条,也叫吃“龙须”,北京的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
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这是北京民间特有的食品,是一种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盒子菜”,也就是木须肉、豆芽拌粉丝、酱肘子等。
味道适口,吃着顺味。
俗话说“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春饼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驴打滚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
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