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0 岳麓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牢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2.自主学习、体系构建,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及影响,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能全面辩证地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3.激情投入,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预习案(课前完成,15分钟)探究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及失败原因(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如果道光皇帝重用林则徐,中国就不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探究二:鸦片战争的影响(考查思辩能力)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也有人说:“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知识树】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2.(2013·北京文综,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延伸阅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指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站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半殖民地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社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抵抗外来入侵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及阻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阻碍【学情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在初中差不多学习过,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历史功底,但停留在具体的知识和简略的史实。
与初中时期相比,高一的学生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明白得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喜爱探究,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极强的表现欲。
但学生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正确明白得,对历史知识的客观全面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老师仍需依照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学科素养】以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一)时空观念: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的通过和时刻(二)唯物史观、历史说明、史料史证教学中采纳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摸索、解答。
家国情怀:感悟民族危机下,中国的军民英勇不屈的反入侵斗争;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教学过程】【师】导入:图片中的人,是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本月9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他怒斥美国以谎言为由发动入侵战争。
但是,从他发表演讲开始,美英代表差不多离席,拼尽全力也没能阻止4月1 3日英美法联军对叙利亚发动空袭。
会议终止后,这位外国大使的落寞背影被抓拍下来。
我们同情叙利亚,声讨入侵。
同时,这张图片也戳动了中国人的痛处。
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遭受过入侵的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节课有两条线索,共五节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作为战争,我们一样从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哪?【生】战争的背景、过程、条约及阻碍。
【师】专门好,我们今天从五个方面学习一下这节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搜集,掌握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史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历史事实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清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导入新课: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和灾难,成为之后中国一系列苦难经历的开端。
一、虎门硝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答)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那么,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岳麓版历史必修1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2.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增强世界意识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认识爱国主义是民族进步之魂,增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三)、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诱导,由浅入深。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新课“馒头小了,饭菜少了,口感降了,价钱涨了”,时下校园食堂最流行的段子反映出老百姓最关心的CPI问题。
引发问题的因素很多,美国对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占据重要地位。
今天中国几千万农民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大米、衣物,美国人只要开动一下印钞机,轻易就全拿走了。
美元国用“印钱消费”手段,造成我国国民财富的滚滚外流。
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挺配合美国!有人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高中学生比较关注国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840年的中国,先经历硝烟弥漫的鸦片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教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2)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论;3)林则徐虎门销烟;4)鸦片战争的过程;5)中英《南京条约》;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9)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1)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12)洋务运动的兴起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试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2)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
3)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清政府也开始改变政局。
【学情分析】新疆班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许多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导学精讲精练的方式展开课堂交流活动,以分组计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针对部分专有名词及其他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语汇,或加维吾尔语的翻译,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注解,以破解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
【重点与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扩大?【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法: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原则”,以《基础训练》“课前知识早知道”为底本,安排学生预习,初步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回顾初中所学并结合课本内容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2)通过阅读课本P50页小字文能够了解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
(3)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师讲述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4)结合《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
(5)通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填写表格,并能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6)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结合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
(7)小组通过阅读课本并观察图片合作探究鸦片战争怎样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8)小组通过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来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审核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过程与方法(1)受到社会环境、时代差异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历史或慷慨愤怒或淡漠回避,这其实都不利于独立思维的培养和公民人格的塑造。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包括钓鱼岛的时事话题、陈旭麓与蒋廷黻的经典论述等,实事求是而又不失活泼地告诉学生直面历史、以史为鉴.(2)通过提供材料中英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夜郎自大。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掌握运用。
(3)通过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准确的掌握鸦片战争的核心知识点。
(4)通过张鸣教授“三妇心态”导入新课,用文明史观认识战败原因,让学生接触史学动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三种心态和当今国际时事要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近代中国的历史。
(2)借助英国代表璞鼎查的言论引导学生思考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国民的历史责任,培养学生“慎独”的责任感。
(3)收集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组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
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精神。
(4)通过战争前夕中英对比的图片、表格,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中两种文明的差距;体会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