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1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37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音版hú xīn tíng kàn xuězuò zhě :zhāng dài (míng dài )chóng zhēn wǔ nián shí èr yuè ,yú zhù xī hú 。
dà xuě sān rì ,hú zhōngrén niǎo shēng jù jué 。
shì rì gèng dìng yǐ ,yú ná yī xiǎo zhōu ,yōng cuìyī lú huǒ ,dú wǎng hú xīn tíng kàn xuě 。
wù sōng hàng dàng ,tiān yǔ yún yǔ shān yǔ shuǐ ,shàng xià yī bái 。
húshàng yǐng zǐ ,wéi zhǎng dī yī hén 、hú xīn tíng yī diǎn 、yǔ yú zhōu yī jiè ,zhōu zhōng rén liǎng sān lì ér yǐ 。
dào tíng shàng ,yǒu liǎng rén pù zhān duì zuò ,yī tóng zǐ shāo jiǔ lú zhèngfèi 。
jiàn yú dà xǐ ,yuē :"hú zhōng yān dé gèng yǒu cǐ rén ! "lā yútóngyǐn 。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原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字词:【是】代词,此,这。
【定】止,停。
【拏】携,带。
【毳衣】细毛皮衣。
毳,细毛。
译文:这天,报更的鼓声停了,我携一条小船,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字词:【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一】都,一概。
译文: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原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字词:【芥】小草。
译文: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看见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书童在温酒,酒烧开了。
原文: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原文: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字词:【大白】大酒杯。
译文: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原文: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字词:【客】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译文: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原文: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等到下了船,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不要说先生痴,还有比你更痴的人。
”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表判断)一上下一白(全)长堤一痕(数量词)更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有)是日,更定矣(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不复出焉(从这里)古今异义余古义:我(余住西湖)今义:常用于“剩余、多余”等义。
白古义:酒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常用于颜色光亮、没有效果。
《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引导语: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篇《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朝代:明代作者: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 是张岱经典的传世作品,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 翻译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哦!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 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砀 (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líng)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 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 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 一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 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 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 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 的人啊!”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崇祯五年:即1632年。
【余】我【大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都、全部。
【绝】绝迹。
【俱绝】全部消失。
【是】代词,这。
【是日】这一天。
【更定】指晚上八点。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每晚八点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
【拏】撑(船)。
毳:细毛。
【独】单独、独自。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雾气和水汽。
雾。
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惟】副词,只有。
这句话中的数词短语均省略了量词,译时应补上。
【与】连词,和、跟、同【而已】罢了【芥】把……看成小草。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附近)。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湖面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段析】“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妙在不以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
“更定”而前往“大雪三日”的湖心亭,更见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
“雾凇沆砀”,这是正面描写西湖的雪景。
然后用量词“痕”“点”“芥”“粒”巧妙地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比喻也惟妙惟肖。
“湖心亭一点”中的“点”写出了湖心亭距离作者的遥远。
第二部分(2):描绘了西湖的雪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湖心亭看雪》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以下是我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逝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充满,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观察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观察我,特别兴奋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词句解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绝:无。
4.是日:这一天。
更定:亦叫定更。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
更定是一更开头,即晚上八时开头。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湖心亭看雪张岱解题:1。
选自《陶庵梦忆》2。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3。
生平: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4.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均写于他明亡入山隐居以后,书中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5。
积累:(1)描写西湖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咏雪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原文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我)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都)(消失)(这)(晚上八点左右)(通“桡”,撑船) (毛皮衣服)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全、都)(只)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哪能、怎么能)(还)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尽力)(酒杯)(判断动词) (到……时候)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像)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训练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