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栗在浙江云和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57.19 KB
- 文档页数:2
板栗密植栽培技术-种植技术板栗是木本粮食果树之一,果材兼用。
板栗是一种重要的干果,易栽易管,其坚果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的板栗由于坚果的品质特别优良,涩皮容易剥离,特别是抗逆性、抗病性强,除了具备栗属植物耐旱、耐瘠的通性外,对栗胴枯病和墨水病也有强的抗病性,在世界食用栗中享有盛名,为世人所珍视。
1板栗的生长特性1.1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种植石灰岩山区风化土壤多为碱性,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的土壤为微酸性,酸性土壤可以满足板栗树对锰和钙的要求,尤其锰元素,当pH值高时锰呈不可溶状态,不能被根系所吸收利用。
1.2温度适应性强。
按照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做到适地栽培,以获取优质高效。
板栗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年均温度在3℃~25℃的地区均有分布。
1.3要求充足的光照板栗为喜光性较强的树种,生育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
日均光照时间不足6小时的沟谷地带,树体生长直立,叶薄枝细,产量低,品质差。
因此在园址的选择、栽种密度的确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应根据板栗喜光性强这一特点来考虑。
1.4水分要求不是太严格一般来说,降水量较少,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的地区,栗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不同品种对降水量要求各不相同,南方栗区为1000~2000毫米。
年降雨量在500~2000毫米的地方都可栽种板栗但以500~1000毫米的地方最适合。
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和反应不同,特别是秋季板栗灌浆期,如水分充足,有利于坚果的充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2板栗园的准备工作2.1园址选择板栗是喜光树种,建板栗园选择地势平缓,土层较厚,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阳坡、半阳坡为宜。
板栗园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忌土壤盐碱,低湿易涝,风大的地方栽植。
在丘陵岗地开辟粟园,应选择地势平缓,土层较厚的近山地区,以后逐步向条件较差的地区扩大发展。
2.2建园要求在缓坡丘陵山地建园,整地按等高线挖水平条沟,宽1.2米~1.5米,深70厘米~80厘米,外高内低,生土与熟土倒置回填。
如何种植板栗树_种植板栗树的技术要点园地选择灌水和排水抓好萌芽开花前,施肥后和封冻前的灌水。
雨季注意排水,排除积水,尤其要注意建在粘土低洼地的栗园的排水。
施肥时应氮肥浅施,有机肥和磷肥深施,施后立即覆土。
结果树修剪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细弱枝,保持枝组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注意剪口涂愈伤防腐膜)在结果母枝的中、下部留几个饱满芽短截,为下年准备较多健壮结果母枝。
花果管理一、气候环境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0-20℃。
温度过高,冬眠不足,生长发育不良;温度过低,容易遭受冻害。
雨量:最佳需求雨量50-80mm。
光照:光照充分,板栗产量高。
土壤:板栗树最适合生长在沙质土壤中,若土性太粘、透气性差、积水太多则会造成板栗根系腐烂。
二、栗树种植栽种:需先挖出大穴,其中加入适量有机肥,将树根置入穴中,进行表土回填。
树冠较大的两棵树挨着时,需控制他们的距离,以免限制其生长。
施肥:基肥选用农家肥、猪圈肥、鸡肥、绿肥;追肥为速效肥料,在生长期使用,常用的有尿素、硝酸铵、磷肥、各种复合肥等。
板栗树一般需要施肥三次。
第一次施肥:3月左右,板栗树发芽长出新鞘时,需要施加一定氮肥,肥量大约在每棵树0.5kg左右。
第二次施肥:7-8月,板栗树球苞增长最快,需要一定量复合肥,肥量大约在每棵树1kg左右。
第三次施肥:板栗树采果、秋末落叶后施加基肥、复合肥。
三、栗树修剪幼树期修剪:板栗树通过修剪可抑强扶弱,平衡上、中、下、外枝梢的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
一般情况下,栗树修剪保证主干离地面距离50cm左右,以便后期采果。
结果期修剪:进入结果期后,需要再次对板栗树进行修剪,这次修剪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强壮结果母枝的形成,且控制母枝数量。
一般每平方米留结果母枝10条左右,并将辅助枝的结果部位外移,全方面伸展。
四、虫害管理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方面首先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板栗品种,其次利用投放害虫天敌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如,用白僵菌干扰成虫之间交配,投放或保护瓢虫防止害虫滋生。
栗树丰产栽培技术之三栗树土肥水管理时间:2011-09-17第三章土、肥、水管理第一节土壤管理一、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山地栗园的—J项基本建设,最好在建园前完成。
因工程量大,无法一次完成的栗园,应按照建园设计方案,陆续完成水土保持工程。
l、等高撩壕:坡度8一15度的缓坡栗园,以等高撩壕的方式保持水土。
撩壕的方法是沿等高栽植的幼树上方2—2.5米处挖沟,沟深40厘米,沟底宽40厘米,将挖出的土堆放在下侧,筑成土埂,埂高40厘米,顶部宽30厘米,这样便构成围山转式的壕沟。
2、梯田:坡度15—25度的山地栗园须修筑梯田。
在幼树的上侧2米处开始挖土,表土堆放在下侧,底土堆在坡的上侧,筑成斜度45—60度的梯田壁,壁顶堆成土埂,壁底开挖排水沟,梯田面整理成里低外高的倾斜面,使水土流向里四。
地形变化较大,不能修筑水平梯田的栗园,可以修筑复式梯田或鱼鳞坑。
二、土壤改良与扩穴生产中常见到因土层浅,土质瘠薄的栗园,需改良土壤。
栗园的土壤改良需遵循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有利微生物活动的原则,实行深翻改土或扩穴,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缓坡和平坦地,用开沟犁深耕40厘米,拣出石砾。
山地栗园实行扩穴,植后每年或相隔23年扩一次.宽60—80厘米,深60厘米。
挖沟扩穴时将表土放在树干侧,心土放沟的另一侧,沟底放入粗有机质,回填表土,施入有机肥,再回填心土。
三、土壤管理方法l、生草栽培与管理:生草法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实行生草栽培时,一般是在行间生草、株间清耕,或全园生草树冠下3米以内清耕除草2—3次。
较粗放的生草管理方法是保留园内的自然杂草和灌木,每年割草、割灌2—3次,将割下的杂草灌木覆盖在冠下或压清。
比较好的是人工混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此法缺点是生草与栗树争夺养分和水分,特别是土层浅和土质瘠薄的栗园尤为明显。
2、间种作物:我国集约栽培的高产园多数实行间种栽培,种植豆科作物、薯类和小麦等。
板栗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板栗是我国原产果树,它分布地域辽阔,北起辽宁的凤城,约在北纬40°30’,南至海南岛,约在北纬18°30’,而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安徽、浙江、辽宁、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江苏、云南和北京等省(区、市)经济栽培最多。
板栗在我国的垂直分布差异很大,最低海拔为不足50m的沿海平原,如山东郯城、江苏新沂、沭阳等地;最高海拔分布为2800m,如云南的永仁、维西。
板栗垂直分布因气候带和地形不同而有差异。
河北多分布于100~300m的山沟地;河南一般在900m以下的河谷平地及丘陵山地;湖北多分布于1000m左右的山坡地;福建多分布在500~1200m之间的山地;而湖南则主要分布在200~800m的丘陵山地。
一、主要优良品种简介1、铁粒头:树冠稍开张,树型圆头形。
树干、老枝深褐色,新枝绿褐色,阳面浅褐色。
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绿色或淡绿色,叶背茸毛稀疏,长16~18cm,宽6~8cm,叶缘波状,短锯齿。
叶尖急尖,叶基心形或楔形。
下部叶片先端略向下卷,概为1/2叶序。
总爸椭圆形,黄绿色,成熟时黄褐色,苞肉厚0.4~0.5cm。
针刺长1.3~1.5cm,中等密度,直立,稍软。
坚果圆形,果顶突,果皮红褐有油光,表面茸毛稀疏,果顶茸毛集中。
果座中大,接线波状。
嫁接苗营养生长期短,雌花芽形成能力强,丛果性好,萌芽力强,成枝力中等,枝条较稀疏。
在湖南生长结实良好。
萌芽期3月下旬、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10月上旬,落叶期11月中、下旬,全年生长期230~240d。
适应性强,抗病虫,耐旱,耐瘠薄。
嫁接苗栽植后1~2年始果,2~3年投产,4~5年可进入丰产期。
一般每667m2产150~200kg,集约经营可达300~400kg。
坚果中等偏大,单粒重8~10g。
品质细腻、糯性,味甜,外观艳丽,耐贮性强。
出仁率78%~80%。
种仁含水分48%~50%。
含总糖15%~16%、粗蛋白8%~9%02、九家种:枝干较直立,树冠较小,树体结构紧凑,树型高圆头形。
板栗新品种培育方法和技术
板栗是一种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材,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提高板栗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更多新品种,不息进步培育方法和技术成为了探究的焦点。
起首,板栗新品种的培育需要从选择优良种质开始。
选择耐寒、抗病虫害、产量高且味道好的母本和父本进行配对,以提高新品种的综合优势。
同时,还要思量板栗的适应性和生长环境,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
接下来,进行板栗新品种的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是控制板栗交配的重要手段。
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选择父本的花粉授粉到母本的花蕾中,以实现杂交育种的目标。
授粉时要注意选取健康、肥壮的花粉,控制授粉量并防止花粉授粉过度。
在授粉后,需要进行详尽的标记和记录工作。
为了追溯亲本和交配状况,每个受精的母本花朵都应进行标记,并记录日期和交配花粉的来源。
这样可以便利后期筛选和选择,提高培育的效率。
板栗新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
通过培育基地的观察和田间试验,选择外观好、果实大、产量高的良种进行进一步繁殖和推广。
同时,对于味道、口感等口感因素的评判也是重要的指标,要依据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品种。
在板栗新品种的培育中,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至关重要。
利用基因工程和组织培育技术,可以加速品种改良和繁殖工作。
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培育出更加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板栗新品种。
总之,板栗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和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技术的改进,信任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板栗品种问世,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样的口感体验。
板栗品种“魁栗”和石榴品种“江石榴”板栗品种“魁栗”和石榴品种“江石榴”一、浙江地方板栗品种魁栗魁栗是浙江省上虞、诸暨等地的板栗地方品种,果实特大,单果重25~30克,果形端正均匀,大、中型果占86.96%,茸毛少,色泽鲜艳。
果肉淡黄色,味甜具糯性,果实淀粉含量57.49%,蛋白质含量7.88%,脂肪含量33.31%。
易剥涩皮,品质优良,不需储藏。
一般定植后第3~4年结果,进入盛果期后产量高而稳,6年生树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144.45公斤。
在浙江省云和县,该品种萌芽期为4月初,雄花盛花期为6月中旬,雌花盛花期为6月初,果实成熟期为9月下旬,落叶期为11月上旬。
适宜在与浙江省云和县气候条件类似地区、海拔1000~1300米、土壤深厚、土壤pH值5.7~6.7的丘陵地栽培。
(浙江省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魏秀章邮编:323600)二、山西地方石榴品种江石榴果实近圆形,端正,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550克,最大1800克。
果面底色黄绿,着色后为片红(可达80%以上果面),红色鲜艳,光泽亮丽。
果皮厚,隔膜薄,每果有籽粒680~800粒,籽粒晶莹红亮,味甜微酸,食之爽口,可食率41.6%。
果实含总糖9.64%、可溶性固形物14.8%、总酸2.17%,维生素C含量为75.2毫克/公斤,综合品质极上,耐储运。
江石榴喜光,抗病,耐干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红垆土最好,适宜在阳坡及平川地栽植。
近成熟期多雨(一次性降雨在30毫米以上)易裂果,易发生早期落叶病、干腐病。
冬季遇-15℃以下低温,须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孟玉平曹秋芬邮编:030000)。
我国板栗种植业发展概况及种植技术改良措施作者:周品龙陈海华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2期板栗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木本粮食树种,但是,在板栗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
目前,我国板栗种植主要采用传统的实生繁殖方式,然而,这一方式具有很大的弊端,会使得板栗质量与产量不均衡,最为严重的是板栗质量得不到保障。
因此,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以现代林业技术为基础,积极寻找方式来扩大板栗的种植规模和产量,提升板栗种植收益。
1 我国板栗种植业发展概况1.1 板栗的生长特性板栗是一种喜光作物,因此,在板栗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光照充足,防治板栗的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
同时,板栗拥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可以帮助板栗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从而实现健康生长。
而且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适宜板栗生长的年平均气温为10.5~21.7 ℃。
板栗既喜欢墒情潮湿的土壤,但又怕雨涝的影响,如果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生长。
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不宜发展栗园,可以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来大规模种植板栗。
但是,板栗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为板栗种植业带来产量及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
另外,板栗对土壤酸碱度较为敏感,适宜在pH 值为5~6 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
1.2 板栗种植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的板栗种植以家庭为单位,因此板栗种植规模难以得到扩大,再加上种植者无法利用机械进行生产,致使我国板栗种植无法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使得我国的板栗种植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我国传统板栗种植技术急需改进,尤其是在板栗种植地的选择、栽培技术、施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及品质,使得板栗种植效益的提高速度大大减慢。
例如,有些板栗植株采用野生嫁接的方式进行种植,难免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再加上板栗树受光不均等,导致板栗的质量和产量持续下降;由于种植者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力度较弱,导致板栗病虫害防治工作负担大大加重等。
粟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粟子,又称薏苡,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栽培粟子的过程中,采用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粟子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粟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适宜的土壤有助于提高产量。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pH值控制在6.0-7.5之间。
在土壤准备阶段,应该对土壤进行翻耕和松土,通入足够的有机肥料。
二、适时播种粟子的早期生长适应性较强,但仍需适时播种。
一般推荐在春季播种,当土温达到10-15摄氏度时为佳。
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催发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状况。
三、合理密植粟子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
一般推荐粟子的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株行距控制在10-15厘米。
适当增加植株密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并减少杂草生长。
四、浇水管理粟子对水分要求较高,但过量的水分也会对植株造成负面影响。
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涝。
进入成熟期后,要适度减少浇水,使植株适应干旱环境,并促进籽粒的饱满发育。
五、施肥技巧粟子的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在种植前,应该充分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
在生长期间,适时追施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和提高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粟子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侵害,如病毒病、蚜虫等。
为了保证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喷洒农药等手段防治病虫害。
七、采收与贮藏粟子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成熟后的50-55天内进行。
采摘时要避免机械伤害,以免影响果实的品质。
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果实的处理和贮藏,以延长保鲜期。
综上所述,采用粟子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土壤准备、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浇水管理、施肥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育高品质的粟子作物。
希望本文对粟子栽培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够对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帮助。
板栗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介绍板栗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醇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板栗高产栽培的技术方法。
一、品种选择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板栗品种是保证高产栽培成功的重要环节。
例如,红小、猴哥等品种是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高产品种,栽培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
二、良好的育苗基地板栗是需要在育苗基地中进行苗圃育苗,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育苗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育苗基地的土壤应松散肥沃,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基地的环境应保持适宜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三、正规的栽植方式板栗的栽培方式有播种和移植两种,其中移植的方式更为常见。
移植时应选择健壮、病虫害少的幼苗进行移植。
移植时要注意避免根部受损,保护根系完整。
四、合理的施肥管理板栗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树龄和具体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
一般来说,施肥需要分为底肥、中肥和追肥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施肥量和肥料种类也有所不同。
五、适时的修剪和造林管理板栗的修剪和造林管理也是保证高产栽培的关键步骤。
适当的修剪可以调整树形结构,促进分枝和花芽的分化。
造林管理方面,应控制间距,保证树木之间的充足光照和通风条件。
六、病虫害的防治板栗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如板栗疫病、青蟹火刺病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应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定期巡视、喷洒药剂等,以保证板栗树木的健康生长。
七、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板栗是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但也需要适量的灌溉来满足其生长需要。
在干旱的季节,应及时进行适量的灌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根系缺氧和病菌滋生。
同时,合理的排水系统也是必要的,避免板栗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综上所述,板栗的高产栽培需要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只有合理选择品种、育苗基地和栽植方式,合理施肥管理和修剪造林管理,以及科学防治病虫害,才能确保板栗的高产栽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