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四
- 格式:ppt
- 大小:8.19 MB
- 文档页数:38
《口语交际习作四》优秀教案《口语交际习作四》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发情趣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
(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
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
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
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
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教师讲述一则报道《13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讲解: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
“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口语交际·习作(精选6篇)口语交际·习作篇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课时第一课时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走进“大看台”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2、学生准备。
(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3、一进“大看台”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
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
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
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
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第二课时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第三单元考试(一课时)试卷讲评(一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篇2【教学要求】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重点】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
【教学难点】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策略】1、教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回顾“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二、交流平台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三、日积月累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口语交际·习作篇3口语交际习作七学习目标: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2014-05教学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
”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通过点拨、引导,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写的时候,就会有话可写,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的目的,真正做到水到渠成,一篇文章跃然纸上。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内容,与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在这次“口语交际”及“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条警句格言,还可以是一幅漫画。
从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切实有话好写,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几块内容进行整合,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启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
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教学重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
【课文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生存”这四个字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学会生存”是本次习作的主题,与口语交际一样,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
【学情分析】
此次口语交际和习作,因为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来进行,所以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表达,做好口语交际,就会为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
在口语交际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同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在习作部分主要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会生存”的读后感,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
2.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
2.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学会生存的事例。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电视、报纸等多媒体上有关自我保护的资料以及相关的书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第2课时(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