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7地下水控制2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54
1.深基坑(深度大于7米)支护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深基坑开挖、支护的重点是控制施工过程基坑内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基坑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因此,还须认真抓好对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影响较大的止、降、排水工作和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等的位移监测工作,整个过程包括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测,只有严谨、准确的勘察文件资料,才能为合理的设计文件提供保障,只有合理的设计图纸、文件资料,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方法、工艺的选择,只有采取针对性的较强的施工工艺、方法,才能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只有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监测和检测的结果才能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
因此,针对具体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资料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型式,常用的支护包括搅拌桩止水幕墙加土钉墙、底下连续墙、组合式结构型式等可供本项目选择使用,以下就其不同的支护机构型式分述:1.1 搅拌桩止水幕墙加土钉墙支护结构:搅拌桩止水幕墙加土钉墙支护结构的使用条件是:①基坑周围地面施工场地较小;②土质较好;③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16m;④对基坑土体的水平位移控制要求不甚严格,或临近基坑边无重要建(构)筑物、建筑深基础或地下管线时可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
采用搅拌桩止水幕墙加土钉墙支护结构时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周边环境,首先设置止水防砂的搅拌桩幕墙,可在公路两侧采用双排搅拌桩幕墙,而其余三侧采用周边卸土的办法减荷,可在6~7m宽度范围内,用放坡的办法卸土3m深,并修筑2m宽的工作平台,然后基坑周边全部采用分层密集锚杆喷锚网垂直支护到底。
为控制沉降和水平位移,沿周边可设置注浆钢管桩和预应力钢绞中锚索作为支护骨架。
使用此种支护结构,其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较低,施工质量易于保障,经济实用。
1.2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适用于所有止水严格以及各类复杂土层的支护工程,适用于任何复杂周边环境的基坑工程。
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时,应根据整体平面布置、受力特点、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墙体布置、结构型式、埋置深度、土层情况地下水条件和施工要求等因素,确定地下墙单元墙段的形状、长度等。
深基坑工程难点应对措施首先,深基坑工程在土质工程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土层的地下水含量高、土质薄弱、土壤状况不稳定等。
在施工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土体坍塌、土壤流失等不稳定现象。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地下水位:在施工前,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来控制土层的地下水含量。
例如,可以采用井干压裂、井干减排等技术手段。
2.加固土壤:对于土壤薄弱的情况,可以采取土体加固的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地锚、灌浆等技术来加固土体,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预留围护结构:对于土壤状况不稳定的情况,可以设计和施工围护结构,如支撑结构、防护墙等,来保障基坑的稳定性。
其次,深基坑工程在地下设施保护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和地下设备的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地下管线和地下设备进行保护,可能会导致破坏、泄漏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应通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来提醒施工人员和周围的行人和车辆注意地下管线和设备的存在。
2.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和设备的保护措施,如严禁使用机械挖掘、加强施工监督等。
3.加强管线检测:在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损坏地下管线。
最后,深基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工人的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等。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现场往往存在高风险因素,如果不加强安全管理,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的伤亡和事故发生。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实施安全培训: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周围的行人和车辆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
3.加强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杜绝违章操作和事故发生。
对于深基坑工程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Construction of Deep BuildingFoundation Pits1 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深基坑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深基坑工程的现场勘查与环境调查、设计、施工、风险分析及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基坑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管理。
1.0.3 建筑深基坑工程应综合考虑深基坑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开挖深度、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降排水条件、支护结构类型及使用年限、施工工期条件等因素,并应结合工程经验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4 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基坑 construc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
2.1.2 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为减少或降低深基坑安全风险损失所采取的处置对策、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
2.1.3 基坑支护 retaining of construction pit 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1.4 基坑侧壁 side of foundation pit 构成基坑围体的某一侧面。
2.1.5 基坑周边环境 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1.6 支护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承受荷载的结构。
2.1.7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service life 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
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梳理深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土方开挖、地下水控制、支护结构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这些关键技术要点入手,详细论述深基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土方开挖在深基坑施工中,土方开挖是首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
在进行土方开挖时,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周边地层的情况。
同时,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选择合适的开挖机械和装备。
在进行土方开挖时,要控制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和沉降。
为了减少土体变形,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方法,采取局部或整体支护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及时监测土体变形情况,以及控制挖土速度,避免引起沉降。
二、地下水控制在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水的水位和水压对基坑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为了控制地下水,可以采取常见的降水方法,如井点降水、深井抽水等。
在进行地下水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降水量和降水速度,避免过快降水导致地层松散和沉降。
其次,要保证降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对降水管道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最后,还要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压的变化,以及对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
三、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有钢支撑、混凝土梁、土钉墙等。
在进行支护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基坑的形状、大小和土层的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同时,还要考虑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因素,以及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在进行支护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支护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要及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基坑内外的土体变形情况。
四、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和沉降。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主要包括槽钢桩的打入、槽钢的连接和混凝土的浇筑等步骤。
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槽钢和混凝土材料。
2024年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管理规定深基坑工程具有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
厦门市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密集,若处理不当,极易酿成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为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和市政管线不受破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一般规定1.1本规定所称“深基坑”系指开挖深度超过4米(含4米)的基坑,或开挖深度少于4米,但有淤泥等软土层的基坑。
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基坑回填、基坑周边环境保护等内容。
1.2与深基坑工程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各个环节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完成,深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1.3深基坑支护设计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支护设计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认定并允许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的特征单位。
1.4深基坑支护工程必须由至少两个设计单位提出支护设计方案,并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专家组名单应报市建设主管部门审定,具体支护方案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专家组审查后确定,未经专家论证并报送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备案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不得组织招投标。
1.5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抽排水)及深基础工程施工应由一个施工单位统一总承包,不得肢解。
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基坑回填也宜由该施工单位承包。
1.6深基坑工程必须纳入岩土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均应在严格的监理之下进行。
1.7深基坑工程应采用信息施工法,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和分析监测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有充分的预见、周密的防范和应急的后备措施。
1.8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必须超越红线时应征得相邻地块业主的同意。
1.9建设单位应为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工作提供相关条件,特别应提供邻近建(构)筑物的结构特征、基础类型、尺寸、埋深及与基坑的相关距离和高度,以及基坑周边道路和市政管线的有关资料。
土层地下设计与施工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地下水位控制是土层地下设计与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层地下设计与施工地下水位控制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包括地下水位控制的必要性、常用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以及一些成功案例的介绍。
1. 地下水位控制的必要性在土层地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地下水位控制能够减少地下水对土体的影响,保证地基工程的稳定性。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会造成土层湿润,土体的强度会降低,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性。
其次,地下水位控制还可以控制基坑开挖中的水流,便于施工和管理。
因此,合理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对于土层地下设计与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常用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1)围堰法:围堰法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它通过建立围堰来阻止地下水的流动。
围堰一般采用混凝土、钢板等材料进行搭建,既可以避免地下水的倒灌,又可以防止淤泥、砂土等物质进入工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较低,但是对地下水位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2)降水井法:降水井法是一种通过建设降水井来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
降水井通过抽水机将地下水抽出,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大范围地下水位控制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抽水量。
然而,降水井法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并且对抽水机的选择和维护具有一定的要求。
(3)减压排水法:减压排水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它通过水平或垂直排水来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水平或垂直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排出,从而控制地下水位。
减压排水法适用范围较广,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
3. 成功案例介绍(1)某大型地铁工程:该地铁工程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地下水位较高。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方采用了组合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首先,在基坑周围采用了围堰法进行地下水位控制,避免了地下水的倒灌。
其次,在基坑内部采用了降水井法和减压排水法进行控制,保证了地下水位的稳定与降低。
2020《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Construction of Deep Building Foundation Pits1 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深基坑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深基坑工程的现场勘查与环境调查、设计、施工、风险分析及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基坑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管理。
1.0.3 建筑深基坑工程应综合考虑深基坑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开挖深度、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降排水条件、支护结构类型及使用年限、施工工期条件等因素,并应结合工程经验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4 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基坑construc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
2.1.2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为减少或降低深基坑安全风险损失所采取的处置对策、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
2.1.3 基坑支护retaining of construction pit 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1.4 基坑侧壁side of foundation pit 构成基坑围体的某一侧面。
2.1.5 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1.6 支护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承受荷载的结构。
2.1.7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service life 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